桐木坪上修路忙
2018年10月23日,也就是我们国土局驻都镇湾镇重溪村扶贫冲锋队进驻的第二天,村张书记带领我们扶贫冲锋队和驻重溪村工作队县农发行王行长一行到该村最边远的三组桐木坪去走访。
早晨,我们一行从村委会出发,迎着陡峭的山梁,踏上了一条简易如蚯蚓一样曲曲折折盘山而上的摩托车路,踽踽地向山上攀登,大约行进了1公里的样子,已是气喘吁吁,来到山岗上一农户家中,张书记招呼大家在这里歇歇脚。该户名叫李万红,今年50岁,未婚,两口人,李万红不在家,只有其母张家秀在家,老人已70多岁,但精神尚好,神清气爽。张书记一见面,就笑着对张婆婆说,您佬什么都不缺了,就缺个媳妇,张婆婆笑呵呵地说,是的啥,就是找不到啥,几句话,气氛变得随和起来。张书记介绍说,这个组就是李万红第一个带头自己修路的,他从2010年开始,硬是靠自己的力量从腰站河底修通了1公里的麻木车路,第一次把麻木车开到了家。自己把路修通后,他又积极发动上面农户抱团向上修,他无偿的出工出力帮忙修。我在想,一个50多岁的单身汉,有这样的志气和胸怀真是不简单,敬佩之情油然而生。喝着张婆婆泡的茶,大家你一言我一语,围着张婆婆拉了一会家常,感觉轻松多了。
张书记一声吆喝,我们又继续向山上攀登,山上林木葱茏,空气清新,但坡度越来越大,道路越来越逼仄,有几处路的外沿麻果石做的坎子已坍塌,里面只有几十公分宽。张书记介绍说,这段路最开始是一个叫宗立军的农户自己出资出劳修的摩托车路,他三十多岁了,没结婚,两爷子过生活。张书记说,你别看这么陡,三组农户出行拖东西骑摩托车都是从这么走的,他们已经习惯了!我听后有一种毛骨悚然的感觉,我想起了《三峡日报》曾经刊载的一篇报道,题目就叫“车道如栈道,开车如玩命”,这可是连栈道都不如啊!
走出密林,来到一块缓坡地,看到一个老农正在挖苕,一问正是宗立军的父亲名叫宗本云,寒喧了几句,老人说,我们这儿出产多,茶叶、栀果、油茶都有,就是缺条公路啊!顺着他手指的方向,我真的看见田野里金灿灿的栀果挂满了树枝,山坡上一行行苍翠的茶树,枝条恣意生长,杂乱无章,树枝间缀满了淡白的茶花,显出苍老和疲惫,坡田边有几颗高大的油茶树,一问才得知是上个世纪六七十年代,搞大集体时生产队里统一发展的,无人过问,自生自灭,竞长得如此茁壮,而且挂了满树的油茶果。前几年,举全县之力建设木本油料大县,我曾经到过一个乡镇,看到所谓千亩油茶基地的油茶树却是稀稀拉拉,睡眼惺松,纤细羸弱,我在想,再过若干年,又会是一个什么样子呢?有两句诗似乎很应景,叫做“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这里面有些东西是不是应该引起我们的思考呢?
继续朝前走,张书记沿路边检查铺设的水管,不时拧开闸阀,看是否有水,检查水管接头,看是否漏水,检查完毕,张书记露出了满意的笑容。转过一道山梁,越过一条山沟,突然听见前面有机器的轰鸣声,往前走了几十米,就见到一队人正在修公路,轰鸣声正是三组组长汪玉道手持电镐敲击石头发出的响声,汪组长已经六十多岁,但精悍能干。第一次在村委会见到他,他正是骑的一辆150的摩托车从山上赶去开会的,看了来时的路,我不禁对这位汪组长肃然起敬起来。他介绍说,今天桐木坪在家的12个农户全部上了路,但除了一个四十多岁的单身汉外,其余都是六十岁以上的老人,十几个老头和婆婆都上了阵,他们决心很大。他说,2013年他们投了700多个工,修通了3公里摩托车路,今年要豁出一口气,一定要把麻木车路修上桐木坪。张书记半开玩笑半当真地说,桐木坪上动静大,原来是汪组长领着一班婆婆老头在战天斗地修公路,真是不简单啊!
上一篇: 由四位名人的婚姻而想到的
下一篇: 立冬,愿你秋寒渡尽,携手暖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