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这样一座寺庙,十几根木桩嵌进悬崖绝壁,木桩上抬着寺庙,历经千年不垮,至今人们还可以在庙中随意走动。它就是名扬天下,位于山西省浑源县的北岳恒山悬空寺。
1500多年前,北魏王朝将道家的道坛从平城迁移到此。一群能工巧匠来到恒山金龙峡西侧翠屏峰下,在半崖峭壁间,历经数载艰难施工,于公元491年建起一座国内仅存集儒、释、道三教合一的独特寺庙。
沐浴初夏阳光,我和友人来到悬空寺。刚进景区大门,远远就看见悬空寺犹如一面玲珑剔透的浮雕,镶嵌在万仞峭壁间,大有凌空欲飞之势。整座寺庙距地面约60米,最高处离地面90米,但历年河床淤积,现仅剩46米。悬空寺现存殿阁40间,八十多尊铜铁石泥佛像,152平方米的空间面积。寺下安有木桩,为安定人心所设。所以有人用“悬空寺,半天高,三根马尾空中吊”来形容。细观全寺,巧妙利用力学原理,因地制宜借峭壁的自然状态建造寺庙各部分建筑,将一般寺庙平面建筑布局、形制等变为立体形状,建造在一个凹进的庞大崖龛里。寺庙巧依崖壁凹凸,审形度势,顺其自然,凌空而构。造成一种窟中有楼,楼中有穴,半壁楼殿半壁窟,窟连殿,殿连楼的独特风格,形成奇、悬、巧三大特点。每逢雨季暴雨倾盆时,景象更为奇特,大雨会从寺顶突出的岩头上飞流直下,泻入谷底,给人一种飞流直下三千尺的感觉,这急急的飞瀑,恰似给这琼楼仙阁挂上一排排晶莹的水帘,蔚为壮观。明崇祯六年,大旅行家徐霞客游历到此,观其险巧,叹其为"天下巨观"。
登临悬空寺是我们此行的一大目的。从峪口走过长长的河道后,我们直奔位于悬崖之上的悬空寺。跨进窄窄的庙门,围着窄小的寺庙,跟着拥挤的人流,左转右转,忽上忽下,人几乎被转晕。一道陡峭的木梯直通楼上一个方形洞口,人必须手脚并用才能爬上去,如同地道战里的地洞一般。排着队,我们小心翼翼地爬上去,来到第二层。一排长长的迴形走廊悬挂在殿门边,一人多宽,悬空而立,恐惧让不少胆小者行动迟缓,眼睛不敢朝下看。围着寺庙边走边看,我们细细品味欣赏,庙中奇景与险峻山势让人如痴如醉。一位老妈妈,在儿子的搀扶下,慢慢走着,尽管心中多少有些恐惧,但奇特的建筑、精美的景观让她忘记恐惧,脸上露出开心的微笑。她的微笑也感染了我们,紧张的心情顿时舒坦下来。
站在悬空寺上眺望远处,阳光下峡谷更显雄伟险峻,崖下的河水静静地流着,游人如同蚂蚁般在峡谷中穿梭。再看脚下的木板已经十分陈旧,到处是缝隙、残缺的痕迹,不由让人有些担心:悬空寺还能坚持多久?也许有一天它会轰然垮下成为一堆废墟。保护悬空寺已是刻不容缓,这座建筑史上的瑰宝要永远保存下去,而不会因时间的自然消磨和人为的影响而受到灭绝性地破坏,保护它任重而道远。
在漫长的岁月中,悬空寺是幸运的,没有受到战争的任何伤害,历代统治者还对其进行了保护修缮。在悬空寺千手观音殿下的石壁上,至今还嵌着两块800多年前的金代石碑。究其原由,独特的"三教合一"宗教文化,巧妙的多元文化内容,可能是它受到历代统治者尊重得以保存完好的重要原因。
古往今来,悬空寺是历代文人墨客向往之处。古代诗人曾对悬空寺赞叹道:“飞阁丹崖上,白云几度封,蜃楼疑海上,鸟到没云中”。“渐近悬空连陡峭,还高曲径挂清幽”。“人间仙境此间觅,今世尘缘来世逢”。公元735年,诗仙李白游览悬空寺后,在岩壁上写下"壮观"二个大字,但仍觉得不够体现自己激动的心情,便在"壮"上多加了一点,成为一段佳话。
在悬空寺里至今还流传着白马寺白马法师与悬空寺静悟道人斗法的古老传说,当我们走进唐峪口半里地,抬头就能看到半山上有一个洞,这就是传说中静悟道人的黑鹰洞。再往里走,在与悬空寺相对的恒山山峰上,有一块平地,隐约可见一些残桓断壁,则是白马寺遗址。
著名的《时代》周刊曾把悬空寺列为全球十大最奇险建筑,与阿联酋首都阿布扎比市的"首都之门"、希腊米特奥拉修道院、意大利比萨斜塔等国际知名建筑同列榜中。
在北岳十八景中,人们把悬空寺评为第一景,的确当之无愧。脚踩在悬空寺的地面上,感觉登上悬空寺的肩膀。回头再望悬空寺,想起刚才攀悬梯,跨飞栈,穿石窟,钻天窗,走屋脊,步曲廊,左右回旋,刺激加惊险;抬头再仰视一线青天,俯首而视峡水长流,叮咚成曲,恰如置身九天宫阙,在腾云皈梦间行走。
在中国众多古代建筑中,悬空寺以奇险悬而著称。在山西这块黄土地上,勤劳智慧的中国人民还用双手创造了云岗石窟、雁门关、华严寺等许多建筑史上的奇迹。眼前这座历经千年而不垮的悬空寺,将美学、力学和宗教完美结合到一起,以其精湛的工艺,奇巧的构思,独特的建筑,保存至今是多么不易。当我们用心去感受它的存在,去体会它散发出的历史韵味时,震撼只会充满你的心头。我一直在想,悬空寺为什么受到人们的喜爱,出了奇美之外,它还折射出一种精神,这种精神应该叫做工匠精神。正是我们如今大力提倡,逐步找回来,需要弘扬光大的精神。
悬空寺,一道亮丽的风景闪耀在中华大地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