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会员原创/散文

忠魂闪耀雁门关

来源:作者:李道华时间:2018-10-10热度:0

  在我的记忆里,雁门关是长城上一个重要的关隘和古战场,千百年来有很多英雄豪杰在雁门关挥洒热血,抗击外敌入侵中原,是一个中华儿女保家卫国的战场。北宋时期杨家将精忠报国,誓死御敌的历史故事,更是激励感染了我们数代中国人。

  “天下九塞,雁门为首”。“得雁门关而得天下,失雁门关而失中原”。

  雁门关对中原如此重要。自然有它的道理。

  历史上,雁门关是中国十大名关之一,是万里长城上以“险”著称的重要关隘。地理上,雁门关位于山西省忻州市代县县城以北约20公里处的雁门山中,是中原与漠北的分界线,自古为兵家必争之地,三千年多来,雁门关一直是重要的军事要塞,因而被誉为“中华第一关”。它与宁武关、偏关合称为"外三关"。

  从西周时期开始到20世纪30年代,雁门关就发生了大小战斗1000多场,在中国边关地区可算独占鳌头。

  正是初夏时节,天高气爽万里无云,金灿灿的太阳照在碧绿的山野上,雁山山峰越发秀丽迷人。天气如此之好,令我们这些从内地来的人感到格外欣喜。车到后腰铺游客中心,抬眼就见一座灰色碉楼,碉楼上雕刻着毛泽东主席手书的“雁门关”三个鲜红大字。沿一条碎石路急步上行,路两边一座座酒肆和客栈,挑举着各式各样的古式店招,似要让人穿越到那久远时光。踏过明月楼,迈进江南通,来到边贸街。这里曾是明清两代边关贸易最繁华的地方,大街用青石板铺路,街道两边均为砖木结构的六檩鞍架瓦房,青砖砌墙,再现了边贸街的昔日辉煌。转过一道弯,就到了关城中的地利门。

  雁门关分东、西二门,皆以巨砖叠砌,过雁穿云,气度轩昂,门额分别雕嵌"天险"、"地利"二匾。地利门坐向南北,城门上建有宁边楼,又叫杨六郎祠,祠内两侧塑孟良、焦赞像,供设杨六郎铁刀一把。城楼左边城墙上,立着一面战鼓,放着一长排火铳和抛石机、三弓床弩,煞是威风。城下点将台上摆放着各种大刀长矛等古代战争中常用的冷兵器。透过这些兵器,一幕幕古代战场金戈铁马血肉厮杀的景象突现眼前,急切的战鼓声,连天响的炮声、厮杀声顿时在耳边回响……

  顺着脚下的青石板路一路走去,古老沧桑的天险门迎面而来。洞门上“雁门关”三个苍劲有力的大字如同三面大旗鲜艳夺目,两边镶嵌着一副对联“三边衢要无双地,九寨尊崇第一关”,更是把雁门关的重要地位彰显无遗。洞内的青石板路上留着深深的车辙,刻下600多年的历史。天险门为关城主城门,门上建有关楼,主体为明代所筑。高大的城楼上红色旌旗迎风飘扬,城下墙边一溜冲撞车、破门刀车等作战兵器,无声讲述着过去那残酷的战争岁月。

  穿过洞门迈步向上,有名的镇边祠映入眼帘,是明朝为纪念赵国守边大将李牧所建。如今成为展示姬幸、李牧、薛仁贵、杨家将等西周至明朝守关名将展览馆。祠外竖石制旗杆一副,配设石狮一对,很有历史感。宋朝著名诗人司马光曾作《李牧祠》一首:“椎牛响壮士,拔距养奇才。敌帐方惊避,秦金已暗来。旌旗移慕府,荆刺蔓丛台。部曲依稀在,犹能话郭开。”高度概括了李牧悲壮的一生。

  祠的南侧有一座驿站,11孔窑洞呈L型排列,分为将军洞、公主洞、雅士洞,来驿站住宿的历史名人不计其数。先后有22位皇帝、将相,5位公主在此住宿。1948年春,毛泽东、周恩来、陈毅在赴西柏坡途中登临雁门关,毛泽东挥笔写下“雁门关”三个大字。陈毅元帅也触景生情,写下七律《再过雁门关》:“百尺雄关气郁森,驱车登览感丛生。能兵李牧难终任,多计刘邦仅免身。慷慨捐躯悲继业,从容谪戍念南星。纷纭千古伤心事,端绪由来封建根。”

  回头仰望城楼,楼顶上的“中华第一关”巨匾在阳光照耀下光彩夺目。两条青砖砌成的长城从城楼两旁延伸出去,犹如青龙般沿着山脊向远处奔去,这就是雄伟壮丽的雁门关长城。明万历三十三年(1605)巡抚都御史李景元为抵御敌寇入侵,组织数万军民在古长城基址上复筑而成。      

  长城西起白草口,东至新广武,高8至10米,全长5033米,每120米建敌楼1座。现存完整敌楼有"针扃"、"控陇"、"壮橹"、"天山"等,此外还置烽火台、壕堑,是中国明代长城的代表作。

迈开双腿,我们向着高高的城楼爬去,再沿着城墙中的梯坎一路小跑奔向山顶。尽管太阳高照,强劲的山风吹在身上,虽疲惫却抵不住喜悦,山顶高大的塔楼不停地向我们招手加油打气。一片壮观的碑林集聚在塔下,历代文人骚客在此留下诸多诗文,唐代诗人李颀“黄云雁门郡,日暮风沙里。千骑黑貂裘,皆称羽林子。”写出了边塞严酷的环境。著名诗人李贺的《雁门太守行》,更是道出了边关将士誓死保家卫国的决心。

  沿着弯曲的长城,我们时而停步眺望,时而小跑攀登,爬在垛口上往外瞧,脑子里回闪当年将士们拼死抵御外敌的战斗场景,此时的长城雄浑壮丽,与湛蓝的苍穹,金色的阳光,碧绿的山野交相辉映,其美无比,其雄无双!

  雁门关是一座大战场,镇守边关几千年,经历上千场战争,多少英雄好汉在这里用自己的青春血肉之躯谱写着保家卫国的英雄壮歌,用血肉书写对国家民族的赤胆忠心,杨家将满门忠烈报效国家是最杰出的代表。宋代著名诗人苏辙来到这里,拜祭杨继业后,感叹杨家将对国家的一片忠心,提笔写下了“我欲比君周子隐,诛彤聊足慰忠魂”。 

  雁门关还是一个激发文人抒发情怀的地方。在这里,蔡文姬走过,李白来过,元好问、沈括、顾炎武路过。他们面对祖国的大好河山,保家卫国的英雄将士们,纷纷提笔赋诗纂文,写下了许多不朽  的篇章。咏雁门关的诗词有上千首,仅全唐诗中就有50多人写下了对雁门关的赞美与感受。汉朝张衡吟道“我所思兮在雁门,欲往从之雪纷纷,侧身北望涕沾巾。”梁朝的庾信更是开口道:“南思洞庭水,北想雁门关,稻梁俱可恋,飞去复飞还。”而唐朝诗人卢纶的那首经典名诗《塞下曲》,更是把边塞的残酷战争与环境,写的入木三分:“月黑雁飞高,单于夜遁逃。欲将轻骑逐,大雪满弓刀。”

  徘徊在长城上,抚摸块块青砖,踏响雁门关的青石板,沉思低吟:李牧在这里被奸臣所害,杨继业在这里慷慨就义,明代吏部尚书赵南星削籍戍守至死。历代中华民族的无数赤子挥洒热血,正是他们对国家民族的拳拳赤子之心,正是这片忠心,筑起一道誓死保家卫国的钢铁长城!

忠魂高高飘扬在雁门关上,向后人讲述着先烈们对国家的忠诚,对中华民族的忠诚!这是不朽!印度大诗人泰戈尔说“伟大的死者是不朽的,他们永远不会死亡。”

  雁门关不仅是一座古战场,更是弘扬中华民族不屈不饶精神的地方。


(编辑:作家网)

上一篇: 大爱在中国

下一篇: 奇景龙王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