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会员原创/散文

看杂技

来源:作者:陈希瑞时间:2018-09-13热度:0

  上世纪八十年代初,在家乡,能看到的娱乐性演出,除了听听大鼓书,还能看到一些跑江湖的杂耍。

  所谓“杂耍”,也就是街头卖艺的,什么魔术、钻圈儿、翻跟头……间或气功、武术之类,俗话叫做“耍把戏的”。这些来自安徽、河南和河北等地的江湖艺人,在那个精神生活极度匮乏的年代,真正算得上是“娱乐明星”了。

  往往是傍晚时分,大伙差不多都收工回家,杂耍队就来到我们村了。他们先在村小学校安顿下来,准备住一夜,然后选择村中央的开阔处,铜锣一响,村子里顿时热闹起来。

  我们这些四处玩耍的半大小子,就知道耍把戏的来了,晚饭也顾不得吃,就争先恐后没命地跑去。正在做饭的大娘婶子,手上还粘着面,也倚着大门,朝这边张望。干活回来的大人们,一边卷着叶子烟,一边不紧不慢朝这边走着。因为大人们知道,敲锣不过是招呼人们赶快来了,真正的好节目还在后头。

  明灯高悬,面对四周围得密不透风的人群,节目开始了。卖艺人光着膀子,灯笼裤,先是耍过几套花拳,使过几路棍棒,这才抱拳施礼,朗声道:“各位父老乡亲,晚上好!我们是安徽(有时河南、有时河北)杂技团的,今晚来到贵地演出,希望多多包涵!有钱的帮个钱场,没钱的帮个人场。话不多说,演出开始!”

  开场白开宗明义,简单明了,说开始就开始了。

  先是变几个小魔术,一般是变鸡蛋、变鸽子,或是解绳扣。神了,真是神了!人群中不时地发出阵阵赞叹声。

  中间有可能插上几段女声清唱,比如《北京的金山上》,或是《雄伟的喜马拉雅山》。这些歌,不少人会唱,敢唱的,就跟着哼唱,也没人反对。

  接下来,就是翻跟头,接连翻出好几个跟头不说,还能来一个360度空翻,真是了得!

  最惊险的是气功。演员一番热身,先运足气力,手起手落,砖头齐齐断开。

  接下来,演员平地躺下,肚子上放上一块石头,大锤下去,石头应声断开。我胆子小,不敢看这些吓人的表演,只得捂起眼睛。

  整个演出,没有报幕员,也不用解说,打上就来,节目一个连一个,看的我们眼花缭乱,直到演出结束,还恋恋不舍,不想离开。

  有一年,一帮安徽利辛县的杂技团来我们村演出,里面有个女孩,个头不算高,黑黑的眼睛滴溜溜乱转,人俊秀着呢。女孩短衣打扮,红色灯笼裤,行走起来,呼呼如风,先耍过几下花拳,接着就是跟头翻飞,简直可以跟现代的体操相媲美。也许是动作过于激烈,不料演到半途,女孩肚子疼得厉害,只好被人搀扶着回到小学校休息,赤脚医生也被叫去为女孩检查病情。也许是神差鬼使吧,我不知从哪里来的一股勇气,竟然回家提了一壶热水送过去,给女孩倒了一杯,让女孩喝杯热水。赤脚医生用揶揄的目光看着我,说声“人小鬼大!”嘱咐女孩不碍事,休息一下就好。

  女孩向我投来感激的目光,说“你心眼真好!”,说她的家乡经常遭水灾,只能跟弟弟学一点武艺四处打拼,并在纸上歪歪扭扭地写下她的家乡地址,说等以后有机会,一定去她的家乡走走看看。唉,关山阻隔,要想见面,并非易事,即使知道她的家乡地址,也只能算作一点念想了。事情虽然过去几十年了,但彼时彼地的那一幕,也算是第一次情窦初开吧,至今难以忘怀……

  那时的“娱乐明星”们,最接地气,没有什么派头,更没有动辄几千万的出场费。至多在第二天早晨,他们会拿一个大茶缸子,挨家挨户去讨要玉米,钱是要不来的。那时,麦子金贵,断断是要不到的。碰到有的人家小气不给面子,会撂出一句“俺没看恁的演出”,“嘭”地一下子关上大门,也是常有的事儿。他们似乎也并不介意,一手拎着大茶缸子,一手提着口袋,继续耐心地去敲另一户的大门,直到他们的身影消失在街巷深处……

(编辑:作家网)

上一篇: 格尔木情思

下一篇: 白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