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会员原创/散文

瘟祖庙

来源:作者:蔡勇时间:2018-09-18热度:0

瘟祖庙

蔡勇

不瞒您说,我刚刚听说有瘟祖庙的时候,也是一头雾水,经过多方查证和走访知情人方才知道,瘟祖庙就是供奉瘟神专司人间瘟疫的寺庙。相传,瘟神又称五瘟使者。中国古代民间信奉的司瘟疫之神。即:春瘟张元伯,夏瘟刘元达,秋瘟赵公明,冬瘟钟仕贵,总管中瘟史文业。瘟疫,古人或单称瘟、温、或疫,是一种急性传染病。在古代民智未开,医疗条件低劣的情况下,人们对这种可怕疾病,恐惧至极,很容易认为是鬼神作祟。因此乞求神灵保护,当是很早就出现的行为。旧时各地都建有庙堂祀瘟神,有些地区称瘟祖庙。祭祀日期各说不一。《三教搜神大全》谓隋唐时五月五日祭之,宋陈元靓《岁时广记》卷七引《岁时杂记》则谓元旦祭之,曰:“元日四鼓祭五瘟之神,其器用酒食并席,祭讫,皆抑(遗)弃于墙外。”《诸神圣诞日玉匣记等集》又称,九月初三为五瘟诞辰,该日为其祭祀日。

其实,旺苍也就有瘟祖庙,她位于旺苍县城王爷庙街,现为旺苍县教师进修校(含原城关中学部分,下同)。瘟祖庙系旺苍县城一座大古庙,建于明末成于清初,穿逗结构,雕梁画栋,四角扳爪,古补雄伟,气派非凡,是公众聚会、设坛祀祖、诵诗唱灯之处,瘟祖庙座北向南,当街为一古戏楼。大门置戏楼之下,故又称戏楼为过街戏楼,进大门是一大天井,天井西侧紧连戏楼为东西厢房,一进三间。过天井为大殿,殿内供塑菩萨神像,香炉、经堂均设于大殿之中,大殿后为一大空地,种有花草古柏异木,为观尝游玩之处。疸祖庙占地约一百五十余亩。每逢庙会,盛况空前,设坛诵经,庄产肃穆,钟鼓齐鸣,笙箫尘上,灯红彩艳,香烟缭绕,戏楼唱戏,大殿通经,后院游戏,人山人海,门庭若市,是旺苍县城非常热闹的场所。《旺苍县志》记载,“清乾隆六十年(1795,乙卯),旺苍坝铸铁字库五层,高丈余,重约3000斤,置息瘟宫(瘟祖庙)。今无存。”

据资料和地方老人介绍,瘟祖庙里其实供塑的是菩萨神像,祭祀日期不一,感觉大凡庙会都可以在这里进行。这里的瘟祖庙没有贡奉专司人间瘟疫的瘟神,真是奇哉怪也。当然,这也充分说明了在旺苍的历史上,人们的信仰、宗教文化的大融合和多元化。

说起瘟祖庙,它可是旺苍县历史上重要的政治、军事和文化教育活动场所。

根据资料记载,瘟祖庙是历史上第一个旺苍县政府所在地,在设立旺苍县的过程中具有重要地位。那是1942年,国民党政府宣布结束军、训政时期的行政措施,施行宪政,全国推行新县制,实行议会政治体制,进行行政体制改革。加强县一级及乡村一级基层组织机构建设,改乡村一级的联保制为乡镇制,县辖区区域过份辽阔、鞭长莫及者,实行分治。新分治的先置设治局,作为县过渡的实际机构,在川北故有平昌设治局及广旺分治后的旺苍设治局。当年广旺分治。2月,四川省政府委派设治局代局长钱文华来旺苍开始筹备,由广元划出三、四两区(包括白水以东地区)及第二区之郭家坝所属区域为旺苍设治局辖区。至8月1日在旺苍南极街瘟祖庙(当时的正大街,后名民族路、王庙街,今成为旺苍县教师进修校)正式成立设治局。设治局机构中,首任设治局长钱文华,首任秘书(相当现在的副县长)孙俊洋。;以下设六科六室。六科是民政科、社会科、财粮科、教育科、军事科、建设科。六室是: 军法室、会计室、电务室(电管所)、统计室、警佐室、收发室。六科六室之外, 另设局督学,局指导员,特委会秘书。设治局隶属机构中有民教馆,田粮处,卫生院,县中校,国民兵团(团长局长兼任),警中认,监狱(看守所)。设治局指导机构有司法室、邮电。同时在瘟祖庙还成立旺苍设治局中国国民党直属党部(局长兼书记)。

1945年9月1日,正式改旺苍设治局为旺苍县政府,宣布旺苍正式立县。治所未变。辖区仍旧。原设治局各个机构和组织、人事安排,基本上没有大的变动。但按当时新县制的要求,立县后,一是加强了专政手段,增编了警中队,增设了警佐宝(还不够成立警察局的条件),二是成立了国民党旺苍县党部(书记长王钟翼),三是成立了旺苍县三青团支部(团干事长张人杰),四是解散了旺苍县临时参议会,成立了通过民选的旺苍县参议会。五是改司法室为司法处,六是改经收处为税捐处,七是增设了田赋粮食管理处,八是裁减了国民兵团部并入军事科。

当时的旺苍老城,地势街房如靴形,有民族路(正大街又名南极街,现王庙街),有民权路(东升街,现龙潭街),有民生路(北极街,现文昌街)等三街。民族路之瘟祖庙,为县政府地址;王爷庙为司法处、民教馆、工会、教育会地址;禹王宫为治城镇公所地址,其门口为监狱;万寿官为经收处,对门为商会地址。民权路之财神庙,为国民党县党部地址。民生路,张爷庙为田管处地址;文昌官为县参议会地址;清江书院为治城镇中心国民学校地址;赵氏宗祠为卫生院地址。

新的旺苍县政府在瘟祖庙设立后,在瘟祖庙还发生了一件大事儿。根据《旺苍文史资料》记载,那是1947年4月上旬,农历丁亥年三月初,旺苍县第三任县长王子野(后称百日县长)在马边奉命后,先派秘书郑伟悄悄潜来旺苍住雪村旅馆和东升客栈,摸索旺苍烟匪情况。一周后,王始轻装来旺上任,未受地方迎接。上任不久把旺苍一切基本情况弄清后,就下令召开春季行政会议。要求各乡镇长、乡镇队附、参议员及县属各单位有关人员,于4月22日,准时在瘟祖庙县府礼堂开会。会议期间,凡带有枪支的,一律交大会登记保存,会后发还本人。第二天,王县长面带寒霜地来到会场宣布:“英萃乡长陈廷辉,大道乡长陈廷煌,倡种大烟,勾结匪类,奉命立即逮捕法办。”二陈闻言,俯首就范,当即被押送大监。宣告大会结束,并将二陈随从的枪支,收缴归公。陈廷辉、陈廷煌丢进大监后,王子野立即电报绥署和省府,请示核办。

绥署马上回电:“立即正法”。省府回批:“所呈是否属实,仰候查明再行核办。”

23日晚上12时许,治城镇街头巷尾、大监周围突然枪声四起,一片混乱。二陈闻声惊惶失措,怕看守人员乘混乱之机骤下毒手,慌忙钻于床下以防万一。看守监狱的镇警余大学等,胡乱开枪射击后怆惶逃走。在雪村旅馆赌兴未尽的罗涛,范濂清闻听枪声惶恐万状,但又束手无策。陈廷煊、陈廷焱率众砸开监门,将陈廷辉、陈廷惶背负出狱。行至黄洋蒋家梁,骑上早已等侯在此的高头大马,星夜逃回水磨坝陈家山。同时被放走的还有同监在押的周怀全、田维良、陈君六等七人。旺苍坝著名小食“红油包子豆花面”的老板娘、林余庆之妻被流弹击中死于非命。当时,成都《新新新闻》和其他几家报纸,对二陈打监劫狱一事曾作了消息报导。此是后话。

1950年1月12日,旺苍县解放。旺苍县人民政府继续在瘟祖庙办公,直到1953年元旦节,县政府才搬迁到现新城冯家坝,在一个砖木结构共七栋房子里办公(原县委招待所里面,现旺苍宾馆)。

瘟祖庙又是一个红色的地方,在红四方面军历史上曾有四支队伍在这里组建、宣布成立。他们分别是红四方面军妇女独立师、少共国际先锋师、巴山游击队和红四方面军水兵连。

红四方面军妇女独立师。1934年2月初,红四方面军妇女独立师在瘟祖庙戏楼宣布成立,分驻城内文昌街和城郊长滩坝等地,由张琴秋任师长,曾广澜任政委。这是中国人民军队史上的第一支规模较大的正规女兵队伍。 1935年3月,妇女独立师随红四方面军主力强渡嘉陵江。从1935年3月到1936年10月的一年多时间里,妇女独立师两次翻越雪山,三次走过草地,最后在甘肃会宁与中央红军和红二方面军胜利会师。1936年4月,由于战斗艰苦、环境险恶,妇女独立师减员严重,不得不改回团的建制。由于沿途又吸收了一些妇女(包括少数民族)加入,到达陕甘宁根据地时,部队恢复到将近2000人。1936年10月,红四方面军妇女独立师中的1300人整编为妇女抗日先锋团,随西路军西征,在河西走廊血战100天之后,最后只有不到300人返回陕北。少数女战士后随红军主力到达了陕北延安,转战至全国各大战场。

少共国际先锋师。1935年1月,少共国际先锋师在旺苍城瘟祖庙组建。其实,早在鄂豫皖根据地,红四方面军就按照共产国际的要求,建立了少共国际团。川陕根据地建立后,在众多的少先队、儿童团等组织的基础上,川陕省委成立了少共先锋独立师。红四方面军移师旺苍后,为了培养后备力量,发挥青少年在革命斗争中的作用,组织更多的力量冲破蒋介石的“川陕会剿”,决定在少共先锋独立师的基础上,组建少共国际先锋师。全师下设两个团,2800多人。川陕省委和红四方面军任命少共川陕省委书记高厚良为政委,少共川陕省委指挥部总指挥长叶明为师长。从此,红四方面军有了一支最年轻的正规武装力量,有了一支最富有生机和朝气的红色童子团。这支直接由共青团川陕省委领导和指挥少年武装,先后参加了“广昭”“陕南”“西渡嘉陵江”等战役,走出了高厚良、叶明两位开国将军,为壮大红军队伍和巩固川陕苏维埃政权,冲破“川陕会剿”,策应中央红军北上作出了重大贡献。

巴山游击队。1935年2月初,红四方面军准备出发长征,在瘟祖庙组建起留守根据地红军游击队,亦称巴山游击队或川北游击队,由赵明恩任队长,刘子才任政委,尔后转入南江的桃园、坪河、柏杨坪山区。当时的巴山游击队又叫川北游击队,即红四方面军川北留守游击队,民间叫巴山游击队,是经四方面军在贯彻中共中央1935年1月22日电令精神,策应中央红军北上,于同年2月上旬在旺苍县城旺苍坝王庙街瘟祖庙组建而成的,司令员刘子才(时任中共旺苍县委书记),300余人枪,目的是在川陕边界坚持游击战,监视、牵制胡宗南,不让其南下苏区。巴山游击队的组建及成立大会就是在瘟祖庙举行的。参加组建成立大会的除组成人员红三十一军特务连和各县抽调来的赤卫军队员300多人枪外,红四方面军总政治部主任陈昌浩,川陕省苏区政府副主席余洪远,红三十一军参谋长李特,红三十一军政治部主任黄超,以及巴山游击队司令员刘子才和宣传部长赵明恩等,陈昌治宣布巴山游击队的成立和任务。

红四方面军水兵连。1935年2月,红四方面军水兵连在瘟祖庙组建。红四方面军水兵连,是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的前身。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红军唯一水兵部队。水兵连直属红四方面军总部指挥部参谋处领导,方面军副总指挥王树声、参谋长李特直接指挥成立,并召开了成立大会。水兵连有4个排16个班200余人,这些人来自于红军大学,红30军、红31军以及各部队和旺苍县苏维埃赤卫军中会浮水、划船、架浮桥的干部、战士。水兵连长社万荣,指导员郭孝宏。 组建水兵连的目的是为了实现接应中央红军北上,为红四方面军西渡嘉陵江作战的战略决策。在成立大会上,王树声副总指挥反复讲了这个目的和任务。红四方面军水兵连成立后,就在后面的东河岸边和河水中练兵。这块河滩面积约两百多亩,平坦宽广,巴茅丛生。东河流至这里河面宽阔,约300余米宽,且水深浪小,地势平缓。接着是一深潭,名叫亭子沱。再往下便是急流滚滚的大滩,名叫金银滩。这里是个理想的游泳、泅渡训练的好地方,故水兵连在此练习泅水、划船。水兵连训练时正值三月天气,河面仍有薄冰。战士们在红军大学政治处主任徐深吉的领导下,严格训练,不怕牺牲,不畏严寒地学习泅渡、划船和架浮桥等作战技术。到渡嘉陵江前,水兵连已在原来的基础上发展到了4个营的武装泅渡力量,为1935年3月28日晚胜利抢度嘉陵江,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强渡嘉陵江时,红四方面军水兵连战斗力特别强,冲锋在前,率先渡江。同时,为大部队过江搭浮桥、坚守桥头阵地,维护浮桥安全,为全军胜利过江立下了丰功伟绩。

瘟祖庙还是旺苍历史上重要的文化、教育活动场所,特别是1934年至1935年,红四方面军在旺苍期间,许多集会、文艺宣传活动和部队政治集训多在此地方进行。

1951年,旺苍县城业余俱乐部在瘟祖庙成立。当时,旺苍县人民政府筹建县人民文化馆前,先在人民政府所在地王爷庙街瘟祖庙内建立县城业余俱乐部,由县人民政府城区文化工作委员会领导,配合当时各项运动,表演曲艺、活报剧、音乐、歌舞等节目,宣传政策,教育群众(1953年停办)。

1952年下年,旺苍初级中学迁瘟祖庙。旺苍初级中学是旺苍县人民政府1950年元月接管,3月份迁治城镇完小合校上课,并重新任命校长,配备教职工。1951年下年,再迁灵溪寺,次年上年迁詹家拐新营房(原五峰乡卫生院内)。1959年开始,学校又陆续迁入新城凤凰梁新修校舍。1962年1月17日,绵阳专区行署批准,将治城初级中学改为完全中学,定名为四川省旺苍治城中学,6月5日又改名为四川省旺苍中学。

1962年10月,城关公社在瘟祖庙新办民办初中。在1962年秋天,由于当时的嘉川、东凡初中奉命停办,城区初中入学矛盾突出。10月,城关公社新办民办初中1所,招生2个班11O人,校址旺苍老城瘟祖庙,1970年8月,城关民办初中并入旺苍中学。

1975年秋,旺苍县师范学校在瘟祖庙成立。根据绵阳地区行署批准,旺苍建旺苍县师范学校,校址瘟祖庙。1979年2月,绵阳地区行署批准成立城关初级中学,校址瘟祖庙(原旺苍中学老城旧址,1975年秋至1978年底曾设旺苍师范学校于此)。

1979年3月,恢复旺苍县教师进修学校,校址设瘟祖庙(原旺苍师范学校内,此时师范已停办)。旺苍县教师进修学校前身是1954年广元师范学校函授部在旺苍建立的初师函授站,办公地点设百丈小学(原洪江镇二小、东河二小,现旺苍县实验小学)。1956年,成立旺苍县初级师范函授学校,1958年3月,旺苍初级师范函授学校并入广元师范学校函授部。1962年8月,旺苍县教师进修学校成立。“化大革命”期间学校停办。1979年3月恢复。1981年,旺苍遭受特大洪水灾害,旺苍县教师进修学校部分校舍被洪水冲殿。绵阳地区文教局和县政府先后拨款相继修建教室、办公室和教职工宿舍综合楼、学员宿舍楼。1985年,经省教育厅批准,旺苍县教师进修学校为四川省首批备案的教师进修学校,享受中等师范学校同等待遇,有权颁发小学在职教师进修中等师范课程毕业证书。

今天,当人们寻找瘟祖庙、发现瘟祖庙,探索和追思瘟祖庙的时候,让我们再次感受到瘟祖庙从无到有、又从有到无,再到今天的旺苍县教师进修学校,教书育人、教师育人,仿佛冥冥之中早就有这样的安排,在这个历史发展的过程中,瘟祖庙又一次走向了新生。但是,当我们在瘟祖庙遗址前探索、思考的时候,仍然免不了滋生出一丝丝的惆怅和怀念。其实,这也正应了那句老话,在历史的岁月中,失去了的往往感觉最珍惜。


(编辑:作家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