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会员原创/散文

梁家河没有河

来源:作者:乡乐土时间:2018-07-23热度:0

  去年到梁家河村参观学习,发现梁家河村并没有河,有的只是纵横的沟壑,顶多也就是截沟筑坝淤水。

  准确地说,地处黄土高原的梁家河村,在一条沟里。沟多是雨水冲刷出来的,兴许从前沟里是有过河的,或是人们太渴望河了,才故意取下这样诗意的村名。既是雨水所为却不见河,说明这里的地质构造不利于涵养水源。暴雨来时,轰轰如巨,沟也许就成了河;雨过天晴,水土流失,河就成了沟;久不下雨,沟中植被可能就要忍受干旱了。

  黄土高原属于干旱半干旱地区,自然条件恶劣。四十多年前习近平来到这里的时候,面对的是贫瘠的土地和贫穷的群众。地是广种薄收,打不下粮食;人是吃不好穿不暖,菜里没油星,吃不上白面和肉,玉米面团子和酸菜竟算是好的;而且劳动工具落后,劳动强度也很大。对二十岁左右的知青来说,困惑、彷徨是必然的。但习近平从不适应到适应,从思考“生存还是毁灭”的问题到确定人生目标,最终完成了人生的重大蜕变。

  《孟子》曰: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北京城里的日子与陕北一个山沟比,无疑是天壤之别,而习近平硬是经过一番磨砺,过了跳蚤关、饮食关、劳动关、思想关,将自己打磨成一位地道的陕北农民。只所以说他地道,不仅是说他学会了陕北话,而是因为他把心安了下来,不怕苦地与群众一起干,放羊、铡草、挑粪、拉煤、挖井、打坝,甚至事事冲在前边。可以想像,离开梁家河后,不管是上学、当兵,还是到地方当干部,他凭着坚定的信念和毅力,一定又是吃了不少的苦过了不少的关——体肤未必再会受饿,但筋骨少不了劳顿,也一定遇到过许多“行拂乱其所为”的事,不同于常人的是,他能在这些磨砺中不断地增益其所不能,才一步步强大了起来。他说:七年上山下乡的艰苦生活对他锻炼很大,后来遇到什么困难,就会感到没有解决不了的问题。要我体会习近平在梁家河插队时的最大收获,我觉得有两条:一是学会了吃苦,二是懂得了群众。

  脱贫,是中国人民当前正在打着的一场攻坚战。中国像当年梁家河那样自然条件恶劣的地方还不少,这些地方的群众也期盼过上幸福美好的生活。党的十九大为我们绘制了近三年、近十五年、近三十年的蓝图,按照这些设想撸起袖子干起来,大江南北的贫困地区一定能与全国人民一道,同步够格地迈入全面小康社会。可以见得,“一带一路”在搞,中国制造在搞,精准扶贫在搞……习近平在梁家河当书记的时候,他想着能让梁家河的乡亲们吃饱饭;现在他当上了全中国的书记,他更是想着让全国的人民都能迈入小康、走向富足。没有河的梁家河啊,走出了一个海纳百川的领袖习近平,让人民无限地崇敬和爱戴,是人民之福。当然,这些贫困地区能否打赢这场脱贫攻坚战,还取决于这里的干部有没有习近平当年在梁家河那样的认识和觉悟,能不能“群众需要什么就干什么”、“一碗水端平”、“敢说敢做敢担当”、“不搞形式主义”。

  要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经济上脱贫只是万里长征走完了第一步,要创造更加美好的家园,还需要在生态环境等多方面久久为功。只要付出了心,付出了力,付出了汗,如梁家河一般的山沟,有朝一日一定会流淌出清澈的、不间断的水,真正成为河边村,绿水荡漾,树草满坡,鸟语花香。

  中国共产党是为人民服务的党。老百姓的心田里,流淌着对共产党人的爱。而到那时,这爱必定会与日增聚、汇成洪流,浩浩汤汤而去。


(编辑:作家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