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会员原创/散文

彩虹之约

来源:作者:路广照时间:2018-07-11热度:0

彩虹之约

                                   ——《杜鹃花》(夏刊)编辑部罗甸行


六月下旬,接到局文联书面通知,为贴近贵州西南能矿集团玉石股票板块企业盛世玉业公司所在地,本次编辑地安排在中国天眼的邻地、贵州玉石之乡、蔬果之乡的罗甸县。

罗甸县,位于贵州南部红水河畔,北连惠水、长顺县,西邻紫云、望谟县,东北与平塘县接壤,南与广西天峨、乐业两县隔红水河相望,属国家级贫困县和革命老区县。

22日中午时分,编辑部成员集合完毕,准时由省城贵阳开拔,沿贵惠高速、银百高速一路向南。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

一路所见,高速公路穿洞过桥、路直弯少。两旁的崇山峻岭、沟壑田坝,绿树成林、粮果蔬隔种间植,一片繁茂;村镇中道路平坦、农屋红瓦白墙。已不见当年的荒山秃岭、茅屋土墙的旧象。高耸宽大的宣传牌上布满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一人富带动全家富”、“加快扶贫攻坚步伐,早日实现共同小康”等字样,昭示着各级政府富民强地的决心、信心。

这一切,得益于贵州省近年来加快交通建设的举措;得益于退耕还林、保护植被政策的落实;得益于改善三农基础设施的合理迁移、城镇化改造的新农村建设工作的推进;得益于各级政府加大农村道路通讯的村村通建设规划的实施。

政府通过艰苦卓绝地实施富民强地政策,大力推进落实小康建设的步伐,是中央与各级政府一次彩虹之约,构架起人民富裕、社会发展的彩虹之路。

一路欢歌一路行

编辑团队充分利用周末时间,安排妥当各自手头的工作事务、离别家中的老小,把身与心一并塞进了南行罗甸的旅行车中。即入道则安之,权且作一次充实的交流学习的旅行。车上,德艺双馨的袁浪老师起歌作引,横笛奏吹,打开了车厢原本寂寞之境,拉歌、对歌、朗诵等不同形式的联欢开始,消解了旅途的疲劳烦顿。

平日里,各自忙于各自的工作,尽管工作中的通讯群圈的信息、文件的你来我往,但相互的爱好才干、音质容貌并未识别的那样真切、那样详实。

概念中,地矿文化人已三代同堂,然而真正的能够三代同聚却实属不易、机会难得。相互了解、沟通成为这短暂旅途中的必须;恳切请教、中肯指导为旅途添加不可缺少的内容。

这种集中编改的形式,再一次地把编者与作者、读者拉拢在一起,构建出一幅师为虹、徒为霓,各类文化元素组合而成的七彩缤纷、交相辉映的文学彩虹。

天堑通途彩虹见

车行将至,受当地文联安排,中途接站的驻村第一书记带路至余(庆)安(龙)高速平(塘)罗(甸)段施工地所在地董当乡的大小井特大桥远处的坡路上,远望而见的一座人造“彩虹”呈现在眼前。这是世界上目前山区跨径最大的上承式钢管混凝土拱桥,主跨达450米。同事们在纷纷拍照留影的同时,不约而同地赞叹贵州的路桥建设的伟大成就。有好诗者即兴朗诵一首:
         蜀道难以上青天,黔途悲于隔山喊。
         牛郎织女若相见,面色闻声手未牵。
         蛮荒沟壑路桥建,化为彩虹珠璧连。
         人如行云车飞涧,脚下深渊胆犹寒。


         玉带横架巨谷间,洞然贯穿桃花源。
         景点不再望而叹,千里湖峰一日还。
         穷乡僻壤血脉连,抵村达镇贸易繁。
         天堑通途知往返,富民兴省大改观。

正值观景、吟诵兴高,霎时,天空中一幕云雾雨霏而落,灿烂的阳光下一道彩虹即隐即现,仿佛置身于仙境。难遇的天上出彩虹、人间有长虹的绝佳美景被文人骚客猎入眼帘,这种遥相呼应的景致,成就了一道独特、难寻、难忘的梦幻再现,这是人与天相互的机缘!

天上人间,彩虹共与生。不经风雨怎能见彩虹,彩虹只为经风冒雨者而约。没有了那种恳切、缺少了那种执着,天上彩虹人间长虹何以同时展现。

建立局地文联交流互动

审编改稿期间,受罗甸县委文联主席罗仕斌的邀请,利用晚间时间与当地文学爱好者举办一场文化交流会。据邀请方介绍,一起参会的有县广电局记者团成员及各企事业单位文学爱好者五十余人,父亲与高中在校女儿一同到场、外省在当地发展的企业老板现场临听、无职业的自由撰稿人积极请教,整个会议厅座无虚席,交流会问答不断。

原贵州省电影家协会主席、《杜鹃花》第二任主编现作协顾问袁浪先生详细地讲述了他的文学人生:没有文学的人生是苍白的人生,文学是构成人生的最基本要素,无论田间农者的吟唱还是川江纤夫的号子、筑路工人的打夯调,都无处不存在着文学。诗者,言加寺,是寺庙之言,是菩萨的语言,纯净而美;词者,言加司,言之司管者也,必有章法。袁老讲述了自己从一个普通的物资供应科长,经过对文学的刻苦追求与勤奋拼搏,成为了今天的著名作家、电影家的过程。

清镇市作协主席、《杜鹃花》副主编管利明先生讲述由一名钻探工人的从初识什么是文学,到坚持在野外分队做壁报栏、写豆腐块开始,历尽磨练,最终走上文学之路的执着、艰辛与喜悦。

局其他与会者介绍了贵州地矿文化建设、发展历程和《杜鹃花》、《贵州地矿》办刊形式和有关栏目、编辑的情况。

罗甸县文联有关负责人介绍了县文化建设等情况,罗甸县具有贵州四大旱码头之称,黔南八大古镇之一,挖掘、搜集、整理本县具有的历史文化、商埠文化和民族文化刻不容缓。县文联除做好纸质形式的书刊编审、出版外,充分利用现代互联网技术建立《文字e车间》、《罗甸诗苑》等微平台,及时加快和扩展文化传播的速度和空间。

会前、会中阅览了当地文联编印的《红水河》期刊及《古镇的记忆——边阳商埠文化述略》、《吴立民诗联文选》等相关书刊,深深感到优秀文化在民间,无论诗词歌赋、无论散文小说、无论摄影书画。

基于罗甸县文化建设蓬勃发展的现状及作者踊跃投稿、作品出类拔萃的势头,大家一致认为建立贵州地质文联与地方文化互动、互刊的机制显得十分重要,对建立局地文联的文化沟通交流有了初步意向。

爱好者从全县各乡镇甚至从其它地州市及广西临县纷至赶来,晚间八点钟开始的会议,直至深夜十一点,意犹未尽。

文化在民间,民间出彩虹。构架起与民间连通的文化长虹,互为渲染、互为添彩,谋取共同的绚丽多彩。

文化扶贫利于行

鉴于贵州省六盘水月照旅游地学文化村的成功经验,受当地文联的邀请,编辑部成员利用繁忙的编辑空闲,前往罗甸县董当乡集洞穴天坑、奇山秀水特色为一体的大小井风景区,对其中的山形石体以及整个景观进行发挥想象的命名和题字题联的文字草拟,并提出相关建设性意见和建议。一路上尽管坡陡谷险、气候炎热,《杜鹃花》师徒们汗流浃背,充分发挥自我想象、兴趣方浓。

贵州省的自然景观,正如一位躲在深闺的少女,亟待被人挖掘发现。有话曾说过去的境况:虽抱着金山银山,仍出去讨口要饭。地学文化与旅游文化加之于文化扶贫四方面的结合,正确地呼应了总书记提出的精准扶贫的概念。关键在于开拓当地历史典故、文化背景、文学积淀,充分发挥地名学、地理学、地质学、自然学、环境学、规划学、文学等等综合学科的潜在资源和优势,大胆地、客观地赋予实际与想象的灵感和空间,为地方的旅游地学文化景点涵盖诸多学科、用途广的理想彩虹增亮添彩。

浏览了景区中的“吊奖洞”并了解其命名的来源之后,笔者以为,古有秀才洞穴探秘,因先发誓:必见其洞底、不见则引颈而去。终究未能见其底,遂以守信承诺吊颈而死,可见其洞深叵测。这一洞穴应命名为“吊颈洞”,纠正因受了地方方言之误,及时向文联负责人提出自己的看法而被采纳。文化扶贫利于行,而不是坐而谈之,不做无据缺典之事,避免不符事实的误传误导。一个好的景观,必须要有惟妙惟肖、情真意切的故事演绎支撑才能够吸引游客并给与旅者留下深刻印象、深知其趣而流连忘返。

言传身教传帮带

本次夏刊的编改稿,以贵州地矿集团作品为片区栏目、西能集团文联作品为构成元素,吸收了两集团的年轻文学爱好者的参与。作为一个文学团队,存故而纳新、接力而为之,是《杜鹃花》能够巩固发展、艳展丽现至今的传统和优势。三代《杜鹃花》人,秉持着繁荣贵州地质文化、浇灌和培养基层文化园地的宗旨。无论从文字的写作、编辑、修改,还是从文章选材、体裁取向、个人偏重等方面,主编、责任编辑的手把手、面对面地与文学新人因势利导、沟通交流,起到应有的效果。

地矿集团小张在微信留言:袁老师的深情点拨,使我收获巨大。我很想做一怪才,然作怪才当与众不同,标新立异但不失规范,离轴起辙却不偏离方向,善学鬼才魏明伦,敢仿坛者易中天,万变不离其宗;路老师指点诗词写作,仅懂《平水韵》平仄、韵脚不是位好诗者,掌握《笠翁对韵》、《龙文鞭影》等经典工具、熟悉其中典故的运用达到点睛出神的效果,只有善于积累才是点石成金的关键。

编者与作者、读者相互地沟通交流,以文之道筑起做人之理、为政之心,恰似一道彩虹之约,贯穿了文学事业的霓虹长桥。

创建品读赏听原作活动

《杜鹃花》自开办以来,尽管花开正艳、芬芳遍野,写者、编者、阅者数千上万,但真正地将其纳入有声之列,未曾有过。受央视节目《朗读者》的启发,经《杜鹃花》第三任主编、西能集团何毓敏先生的提议、主副编辑们的响应,利用编后饭前时间举办一场原人、原作、原声诵读鉴赏会,实属新颖别致。通过抑扬顿挫的有声诵读,增添了听者、读者对文章的感情渗入,体味至深地感悟作者与美文的最高情怀,让写入纸卷的文字有声有色地呈现出来,文表于腔、发声入耳,着实地享受一番艺术与文化的盛宴。

参与者一致认为,对原作的诵读活动将在今后坚持下去并延伸开来,或可将其加入至《贵州地矿微课堂》的行列,适当的时候更可以采用配乐和情景演绎的形式在舞台呈现。

一是提倡写与诵的兼容性,增强作者诵读才干;二是将默然的文字转化为优美的声音,达到质的提升及形式的多样性;三是提高《杜鹃花》内刊的影响力,通过微平台让未曾阅读的读者成为有声的品赏者,使《杜鹃花》以另外一种新颖的形式得以延展,同时吸引更多的作者、读者、诵者加入到《杜鹃花》这一文化园地中来。

由无声变有声,赤橙黄绿青蓝紫,搭建美丽的彩虹之桥,聚色彩缤纷斑斓,达华美艳雅彼岸,使《杜鹃花》这一文化媒体得以提炼、升华,丰富多彩。

缘来自寻爱玉人

罗甸玉是贵州地矿实验室2009年岩矿鉴定研究工作中的偶然发现,属于软玉矿种。编辑部此次远赴该矿区所在的罗甸县,因忙于编辑改稿均未能亲临玉石材场一览芳容。

某晨,《杜鹃花》主编陈跃康先生携袁浪老师散步锻炼,偶然发现路旁田坎边一方石材静卧其间,浑身裹满灰土泥浆,国家观赏石一级鉴评师跃康本是一位玩石叟,遇石动心、见石生怜。缓步下田抱入怀间,抠去灰泥,惊然发现确是一块稍加打磨过的精致有别的罗甸玉原料。回至旅馆水洗涤清,仔细观摩,花斑石料耸立如玉宇苍山,有羊肠小径、有陡峭山崖、有狼牙峰峦;最美之处,腰间端揣一脐,其形其状宛若中国天眼FAST。先生惊喜万分,如获至宝,携至宿间与袁老师两人轮换值室膜拜供奉。这正是:

         遇石心生怜悯意,佯扮秋翁喜遇仙。

         缘来自寻爱玉人,寄身有所事主贤。

彩虹是丽日与霏霁之子,阳光与风雨交相的组合。不管你经历多少风雨,彩虹终会再现;不管你的创作有多么艰难,始终矜持,彩虹终将出现。不经风雨怎能见彩虹,没有磨难历练,怎知成功的喜悦与欢乐。

做彩虹的构建者、做彩虹的渲染者、做彩虹的观瞻者。

彩虹之约,人约彩虹处。


(编辑:作家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