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个月,我有幸参加了九三学社举办的迎“五四”经典诗词咏诵会,虽然已经过去了很长时间,但那些美好的画面,还定格在内心深处,让我难以忘怀。
按照咏诵会的议程,参加诗词咏诵会的选手可以选择两篇古诗词进行咏诵,“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突然从我的脑海中涌出,我毫不犹豫地选择了周敦颐的名篇《爱莲说》,因为《爱莲说》是托物言志的文体中一篇不可多得的传世佳作。
周敦颐就是北宋理学的创始人,周敦颐生前以他的实际行动,成就了一代大儒的风范,他的人品和思想,千百年来一直为人们所敬仰。据说,周敦颐是鲁迅、周作人等名人的先祖。我如饥似渴地品味着《爱莲说》的一字一句,“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这一段话经常被后人引用,影响了一代又一代的人。文章托物言志,以莲喻人,通过对莲花的描写与赞美,歌颂莲花坚贞不渝,出淤泥而不染的高尚品质,言为心声,文如其人,表现了作者不慕名利、洁身自好的生活态度。
两汉时的诸葛亮写的《诫子书》也是我的所爱。诸葛亮字孔明,号卧龙。众所周知,他是三国时期的蜀汉丞相,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散文家、书法家、发明家。在世时被封为武乡侯,死后追谥忠武侯,东晋政权因其军事才能特追封他为武兴王。他的散文代表作有《出师表》、《诫子书》等。诸葛亮一生“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是中国传统文化中忠臣与智者的代表人物。
《诫子书》这篇文章作于蜀汉建兴十二年(元234年),是诸葛亮晚年写给他八岁的儿子诸葛瞻的一封家书。诸葛亮一生为国,他为了蜀汉国家事业日夜操劳,没有时间亲自教育儿子,看着孩子的成长,于是写下这篇书信告诫诸葛瞻,后来更成为修身立志的名篇。
而诸葛瞻也谨记父亲的教诲,他官至卫将军,一度执掌蜀国朝政。魏国大将邓艾讨伐蜀国时,诸葛瞻率领军队前去抵抗,拒绝魏军诱降,战死在绵竹。诸葛瞻继承了诸葛亮祖的"鞠躬尽瘁,死而后己"的高风亮节,成就了一门忠烈。
《诫子书》也可以看作是诸葛亮对其一生的总结,也可谓是一篇充满智慧之语的家训,是古代家训中的名作。文章阐述了修身养性、治学做人的深刻道理,读来发人深省。“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这段话是被古今中外的人不断所吟诵,就像一句句歌词,声声敲打在阅读者的心间。
社友们咏诵的《劝学》、《游子吟》、《木兰辞》等经典诗词也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我想,古诗词就静静地埋藏在浩如烟海的书籍里,散发着亘古不变的幽香,等着我们去挖掘,等着我们去采摘,等着我们去珍藏。
每当我在办公室闻着花香的时候,我情不自禁地想起了,“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这么美妙的诗词,如果有人要从这字里行间去超越它,委实不易。当我感到空虚、寂寞的时候,古诗词会给我力量,这种力量会让我产生一种动力,一种激情,同时,对中国灿烂的传统文化,我的心中会油然升腾起一股自豪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