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会员原创/散文

“思廉日”里说廉政

来源:作者:郑荣荣时间:2018-07-03热度:0

“廉政”一词最早出现在《晏子春秋•问下四》:廉政而长久,其行何也?其反义词为“腐败”。现在所说的“廉政”主要指政府工作人员在履行其职能时不以权谋私,办事公正廉洁。

曾几何时,各种歪风邪气蔓延,一些国家工作人员不顾国家利益,公然大操大办婚丧嫁娶、公款大吃大喝、公车私用、超标准使用办公用房、多占住房、违规配备车辆,损公肥私,大肆挥霍国家钱财。党中央反腐倡廉的态度是非常明确的:对任何顶风违纪、以身试法的人员,都一律严肃查处、不得姑息。对一切违规违纪行为“零容忍”,狠抓了周永康、孙政才等一大批曾经位高权重的反面典型,公开通报、曝光了一批违反八项规定精神和反对“四风”要求的典型问题,净化了社会风气。

记得我去合肥参观安徽名人馆时,在惊叹名人风采和主要事迹之余,我特意在名人馆里的廉泉井前驻足良久。

历代人民心中目中的包青天—包拯,为官清正、刚毅廉洁,为世人留下了一个个耳熟能详的故事。但知道廉泉井的人为数不多。据介绍,廉泉井原名包公井,位于合肥包公祠东侧,为包公生前所挖。

光绪二十八年(公元1902年)李鸿章侄孙李国蘅撰写了一篇《香花墩井亭记》,“闻昔有太守来谒祠,启开汲饮,忽头痛。是说也,余窃疑。命从人开井汲泉,煮茗自饮,味寒而香烈,饮毕无异,目而笑谓诸曰:井为廉泉,不廉者饮此头痛!”大意是指,此井水可以鉴别官员的廉洁与否。某日一位官员饮了此井水后,头疼不止。后来人们得知这个官员为脏官,才得此报应。而清官喝了则会甘甜爽口。所以将包公井更名为廉泉井,寓意清廉之泉,充分表达了人们对清官的爱戴及对脏官的憎恶。

据说,包拯在其家乡任庐州知府时,性情峭直,对权贵铁面无私,依法处治。“故人、亲党皆绝之”。张尧佐是仁宗的宠妃张贵妃的叔父,无德无能,仅凭亲戚关系,仁宗一次就授予他四个军政要职。针对仁宗皇帝的任人唯亲,包拯专门上了一篇《请绝内降》的奏疏。以后他又接连上奏疏数道,阐述“大恩不可以频假,群心不可以因违”的道理,他认为:“假之频,则损威;违之固,则兆乱”。由于包拯据理力谏,终于使仁宗"感其忠恳",不得不削去张尧佐的两个要职。

包公因为以人民为中心,处处为民着想,他在人民心目中,重于泰山,而在金钱和名利前倒下的贪官则被人们所不耻,永远被钉在历史的耻辱柱上。

说到廉政,让我想起杨震拒金的故事,在今天,对干部职工也有现实的教育意义。东汉时期,杨震在赴任途中经过昌邑时,昌邑县令王密山来拜访他,并怀金十斤相赠。杨震说:“故人知君,君不知故人,何也?”王密没听明白杨震的责备之意,说:“天黑,无人知晓。”杨震说:“天知,神知,你知,我知,何谓无知?”王密这才明白过来,大感惭愧,怏怏而去。抚今追昔,处在新时代的我们更应学习他们的铁面无私,拒腐防变的精神。

通过参加5.10“思廉日”系列主题活动,使我们深深地认识到,任何一个人,不论职务高低,作风上的败坏、品行上的腐化,最开始都源于思想认识上的偏差。贪欲是腐败温床,自律乃廉洁沃土。任何时候都不能放松自身的学习和思想教育,任何时候都要常怀律己之心,保持平常心态。

廉能生威,廉能聚人,廉能聚心。我们要真正把思廉融入日常工作、生活的一言一行之中。



(编辑:作家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