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长江之上帆影美
· 梁卫山
又一次乖船航行在发源于青藏高原的长江之上,见蜿蜒迂回流经神州大地的长江母亲河更加的美丽,长江在中游岳阳洞庭湖附近转了一个大的弧形弯曲后,亘古万载、千年不变地直奔东海而去。这时,怎不被长江的水、长江的浪、长江的风、长江的烟雨蒙蒙、长江的风物变换所折服,逐渐变成了一种深深地牵绊与眷恋。
看那长江两岸山峦叠翠、碧水云天很是令人神往!长江流过山壑纵横、青山碧水环绕的岳阳市时,是旅游吸引游客的需要吧?竟见或三五只、或八九只木舟递次排列,桅杆高耸,风正帆悬,挂上云帆、舟帆竞发、乘风破浪,沧海横渡,十分抢眼。也有十几只木帆船楫棹横卧,泊在了山脚下的石埠边,那清清长江水上整齐的舟帆叠影,特别令人感叹,不能忘怀!现在的轮船、邮轮、货轮多了,很难见那能使一江木帆船高高扬帆竞航的壮观场面了!过去、特别是在七十年代可以,那时江面上轮船不多,帆船倒是不少,就能去江边看浩渺的江水,看舟挂云帆破浪前行,听来来往往的轮船笛鸣,那可是一件十分兴奋的事情。
七十年代初期,我随家人在长江沿岸岳阳市的一村镇上生活,在田间地头劳作的时候,就可以远远地看见江面上露出高高的风帆脊,风帆穿行在蓝天白云之下,挂着风帆的木舟移动在青山黛野之间。若碰上长江涨水,水涨船高,那帆船影影卓卓,一桅、两桅、三桅……乘风展帆搏浪前行,那景象真有无限的诗意和远方。
读中学,学校依山傍水离长江边不远,站在教室前的走廊里就可以看到滔滔的江水与江面上的行舟船帆。小镇的江边挺繁华,大小码头依次排列:码头上有去上海、省城的轮渡,有运输物资的铁驳船,还有很多运载货物的木驳帆船。江边、码头人来人往,车水马龙,充分体现着小镇的繁华与生命活力的律动。我们这些中学同学有时会蹬在江边看江景来消磨时光,这在当时虽说是一种无聊的选择,现在看来却是很美的时光。看着一艘艘大型、中小型木帆船沿江水驶来、驶过、驶去、驶远……这些驶过的帆船一般是漆黑的船体,漆黑的桅杆像直刺苍穹的利剑,上面悬挂着布满风尘、灰白色的布帆。有的木驳船卸下了桅杆,停泊在江边,有的木驳船则云帆高高挂起准备起航。较大的木驳船太牛了,除配备有高大的主帆之外,还有三四个大小不等的次帆,要是风帆齐展、千帆万船齐发,那才叫一个气势恢宏、叫一个震撼!
在长江上航行,面对美丽的长江、壮丽的两岸景色,古代诗人们写与长江的诗句就会浮上心头,这些诗眼词汇,传神达意,寄托了诗人们不尽的离愁别恨,有着无限的深情与感慨!成了古代人们在相互交往中迎来送往、征途苦旅的代名词。还是,这些诗词中大多涉及到当时主要的出行交通工具——船、木舟。诗词中出现的叶舟、扁舟、轻舟、孤帆远影频率是很高的。如李白《望天门山》:“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以及脍炙人口的“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孤帆远影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流。”再如唐·王湾的《次北固山下》: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海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傍晚时分,夕阳西下,落日余晖,江水潺潺东流,在漫天红霞的映襟下,一帆驶过,千帆竞流,真有“孤帆一片日边来”的意境。入夜后,我们忘了时间、也不想走,就吹着江风,看木驳帆船上闪烁着若影若现的灯光,伴着夜空的皓月交相辉映。还看月亮,数星星,再回眸江面上的点点渔火,在那个曾经芳华的年代,也曾经相互谈论着理想、未来、人生,更向往着遥远的省城、或更遥远的上海那一片灯火辉煌、彩虹飞瀑如练……
走上社会、走进上海国际大都市,每次坐着轮渡船回家乡,都被美丽长江景色、两岸壮丽的风光所感动、所留恋,唯渐渐不见了帆船的踪影而遗憾。每每登临黄鹤楼却不见“孤帆远影碧空尽”,更不见风帆百舸争上游。是啊,沧海桑田,古亘的长江见证了人类、中华民族的进步与发展,在人类进步的历史长河中演绎着无数新与旧的更迭,而孤帆远影、万帆竞流的历史,也已成为了人类、中华民族文化传承上的一部璀璨辉煌的华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