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会员原创/散文

儿时的小人书

来源:作者:路广照时间:2018-06-04热度:0

连环画,俗称小人书,在那个文化严重缺失的年代里,是无声的电影、是不动的动画,是一种将文字演变为精美图画的教科书,是少年儿童最初的启蒙读物。文画合一特征使得图画以文学为基础,突出用视觉形象加强文学语言的表现力,真正地做到了图文交融、相辅相承的效果。尽管这种读物形式已经被人们后来的取向所丢弃;尽管逐渐被大篇幅、多画面的彩色动漫所替代,但其低价、便携、精彩的优势依然被成长于那个特殊年代的孩子大人们所珍藏、怀念。

连环画按绘画形式分为线条白描、炭精条素描、钢笔画、水粉画、油画、版画、年画、卡通、漫画……等等技艺画法,而后又出现了或浅蓝或绛紫或墨黑色调印制的电影剧照连环画;连环画按成册形式分为单本、上中下集以及几本或几十本为一套的分册形式。

常话说,启蒙于什么年代,那个年代的烙印便最为深刻。我的启蒙年代正赶上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的兴起。那个时期各个单位都处于停产闹革命的阶段,父母单位同事们分为两派,一派为“611”、一派为“全无敌”。文攻武卫愈演愈烈,你方斗罢我方批,双方的广播对垒而立,喇叭声声、此起彼伏,满世界里贴满了大小字报、革命标语。那是一个红与白与黑的世界,红色的是毛主席语录及革命战旗、白色的是贴满于竹席搭建的报栏和街头巷尾墙上的大小字报、黑色的便是那要斗私批修、革命无罪、造反有理、誓死捍卫之类的文字与漫画了。

父母因未参与任何一派的派性斗争,便也就显得清闲无事了。父亲除购置了木工器械开始学起做木工的手艺外、还按照《赤脚医生》教材学起了中医草药;母亲利用节约下来的劳保手套,拆开来为全家人编织起了背心和线裤,甚为感动的是还隔三差五地到新华书店给我们买来了许多小人书。

我曾有一只专门用来盛放小人书的像子弹箱大小的木板钉制而成的小木箱,这也就便成了我的第一个百宝箱,它收藏着我的憧憬、陪伴着我度过那似乎是灰色笼罩的童年时光。

那时,小学同学和邻居小朋友真羡慕我有这么一个宝贝箱子,稍一有空就缠着要看我的小人书,一时间我便成为了孩子头,显示出一副十分傲气的样子。尽管如此,心里仍然有着自己的主意:那哪行!必须我看什么你们才能看什么,否则非把我的百宝箱翻个底朝天?!

每每这时便骄傲地一步一甩膀地走回家,身后相跟着一帮叽叽喳喳、年龄相仿的伙伴们。到家,身边挤满了小伙伴,都想抢占有利的位置紧紧地坐在我的左右两边或从身后探过头来、眼巴巴地瞅着我手中翻阅的画面。我凭借着书主的身份,也自然成为了义务读解员,绘声绘色、添油加醋、指指画画地描述着小人书中每一幅画面的情节。

其实我还是很想独自欣赏,父母常常教导我:要学会分享和交流、要互通有无,这样才能够获得更多的阅读范围、交更多的朋友。于是小人书的借进借出也就成了常事,并刻意在小人书的扉页或封底写明“有借有还、再借不难。借了不还,全家死完”的幼稚般诅咒字样。

书籍这宝贝,借出容易要回难,当我费经周折将借出的收回来时,封面都已卷了角并有了皱褶,脊背也被磨损,甚至还有饭锅巴、菜汤油腻附于其身,更有甚者某张精彩的画面被借阅人撕下使得故事情节变得不再完整了。我气得干脆不再借出、或者直接采取以书易书的“所有权”交换,也就成为了街坊邻居小朋友们中闻名的“吝啬鬼”。逐渐地通过优胜劣汰、去粗存精,“窖藏”规模达到一定数量时,便开始了对已有的小人书进行分类造册,阅读完后整整齐齐地装入其中,也就养成了一种对物品有序归置存放的好习惯。

 小伙伴们最为痴迷的是打仗、破案和反特内容的小人书,一堆人围坐一圈儿,我在前面详细地讲解、描述,背后总有些人因已经了解其中情节而扮演起了书中的角色,现场演绎起活报剧来;也有人常因嚷嚷着要返回前页从头看,心急的小伙伴当仁不让,有人谦让、有人埋怨,由此而产生口角、打架的事情时有发生。毕竟主动权在我手中,最终还是由我出面平息了纠纷。

即便如此,小伙伴们看得是津津有味、忘乎所以。时常是未等看到结尾,街巷里就响起了家长叫自家的儿女们回家吃饭的吆喝声,谁也舍不得半途而废,家长们便不约而同地集中到我这里催促快点翻看。若是剩的尚多就把孩子硬拽起来拉回家,那空出的位置便马上被后边的小伙伴填补上,于是乎我这里便成为了家长寻找儿女的可寻处。

剧终合书,起身甚感两肩的酸涨,猛然抬头见到父亲默默地站在一旁。我知道父亲早就站在那儿盯着他的儿子了,同时也是在照看着别人家的儿女,无形中充当了幼儿园园长的角色。我却不知道父亲的良苦用心,经常用叛逆似的怪脸朝父亲吐舌努嘴、挤眉弄眼。

课堂上互传、课桌抽箱里偷看小人书的事时有发生,也曾因此被老师请过家长,仍然屡改屡犯。当然,我在学校、班级每周的壁报墙画的制作时,通过临摹小人书中精彩画面更是大显了一番身手,得到班主任和美术老师的多次表扬。

课余、周末、暑寒假时相约到别人家中翻阅,因为一味地痴迷而忘记归家的钟点,导致回到家被一阵斥责、揪耳朵打屁屁、写保证书的事也就司空见惯啦。

为了满足自己的阅读欲望、增加收藏量,父母开始引导我用自己的劳动丰富自己的书籍和知识的积累,那样才懂得珍惜和热爱。于是利用假期干起了捡牙膏皮及干电池锌皮、废铜烂铁卖给废品收购站;拾杏核、桃仁、蝉蜕卖给中药材店;冬天给蔬菜门市部搬运大白菜……等“勤工俭学”自力更生的事情,通过辛勤劳动来获取零钱购买小人书,辛苦并快乐着。

钱攒足了,心中更有底气。一遍遍地跑新华书店成为周末不可或缺的一项主要活动。由于出版量的限制,每一册连环画上级书店分给下属书店的量自然不多,有时只有几本或十几本的规模,时刻都有被卖空的情况发生。为了抢到自己喜欢的小人书,常常是不等营业就守候在书店门口的台阶前,一旦开门便鱼贯而入,用老道的搜索眼力对连环画玻璃柜台进行一番扫荡,发现新的“猎物”便迫切地请服务员拿出浏览、迅速拍板购买。这家书店如若缺货,便立即转移到别家书店继续寻觅,不到黄河心不死。

随着年龄的逐渐增长,阅读和收藏的注意力转到了文学书籍、杂志上,但那一页页如同银幕的动画印象依然在脑海中呈现。当我偶然发现那些小人书已经身价倍增、成了许多人竞相追逐的收藏品的时候。便立刻想起了经过几度的南北方迁徙、最终放置于北方老家的那只已经被遗忘了的小木箱,里边至少藏有八九十本小人书。

有机会回到了久别的故乡,待我急匆匆地寻找时,任我怎么翻腾,那些宝贝已不见了它的踪影。后来老家亲人告诉我,那些小人书早就送给亲戚家别的孩子们了。我气恼、我深感懊悔,后悔当时为什么不箱跟人走呢?为什么不珍藏保存?!长叹这童年的珍爱的散失。

我将小人书丢失的事告诉了父亲,老人家竟平静地告诫我:事情过去了就不要后悔,人一辈子凡遇事都要往前看。那些小人书中应该也讲有这个道理,得与失是辩证的,获得知识才是一种满足,这便是最大的人生财富。

望着父亲慈祥的脸颊,被怹老人家宽厚的抚慰和含有哲理的教导所感悟,心中顿时有了一种异样的收获。


(编辑:作家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