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脸子戴了三千年,那戏曲演了三千年,那故事也讲了三千年。
元宵节这几天,和几个朋友去了池州梅街镇的源溪村、刘街社区,墩上镇的山湖村,看了几场原汁原味的傩戏演出,香火袅袅烟花朵朵锣鼓阵阵唱说声声里的那个傩,就像是一张神秘而又神奇的网将我牢牢罩住,那个英气那个威武那个刚烈那个忠诚那个敦厚那个纤柔萦绕心间久挥不去,仿佛脚下的土地,耳畔滑过的风,天上飘落的细雨,还有眼睛里的一草一木都变成了令人敬畏的神灵,而跃动的大脑则穿越了一条三千年的时光隧道,回到了曾经的远古时代,聆听了一场振聋发聩的神明咒语。
一张张的脸谱,是演出傩戏时演员佩戴的面具,也称“脸子”。脸子全套有18块、28块、36块不等,不同数量的脸子代表着各自不同的文化符号,如十八学士、二十八星宿、三十六金刚等。这些脸子吸收和融汇了儒、释、道、巫等宗教仪式和绘画、雕刻、木凿、染色等民间工艺,无不造型生动、原始古朴、滑稽夸张。有的神气逼人剽悍刚烈;有的温良恭谦淳朴忠厚;有的青面獠牙恐怖凶悍;有的贤淑善良端庄怡静;有的细眉窄眼奸邪狡诈;有的眉清目秀俊逸端祥。当地民众认为戴上脸子就附着了神灵了,所有的天上之神、人间之神、艺术之神都会统统降附在这些脸子上,一张张性格迥异的脸子,传递着池州一带源远流长别具特色多姿多彩的民间艺术的审美享受。
正月十三,我们先到了梅街镇的源溪村,源溪村座落在池州市南部山区,池州市两大水系之一的“白洋河”源头就在这里。村庄风光秀丽,依山而建,蓝天白云衬托下山清水秀,静谧悠然,潺潺山泉从村中穿过,村头边上已经长出新芽的茶田一阶阶绕着山坡拾级而上,片片云雾在山涧轻轻地飘游,远山如黛,近水似碧,让人觉得这不就是五柳先生笔下的桃花源呀。村头有一棵“千年银杏王”,历经岁月沧桑,依旧气势雄伟,高耸入云的树干枝繁叶茂,虬曲苍劲,显示着顽强的生命力。
中午刚过,村里的敬神祭祖仪式就在震耳欲聋的鞭炮声中开始了,首先是供奉,村民们手拿各种贡品依次进入祠堂,将贡品敬奉在悬挂着嚎啕神圣帷幕下方的供桌上,然后三拜九叩进行祭祖仪式。接下来是开箱,就是将敬放在特制的箱里的脸子虔诚的取出,由族长和执事为已经穿好服装扮演不同角色的村民一一佩戴。祠堂里的祭祀结束后,接下来是声势浩荡的巡游仪式。村边白洋河岸有一棵高大的连理树,据当地村民讲,原先连理树不远处有一座庙,后来庙毁了,可是树却依然繁茂挺拔,于是这棵树就成了村民心中神圣的“连理树社坛”,据介绍,这棵连理树树龄也已在750年以上了。
巡游的队伍来到了连理树下,在锣鼓喧天、唢呐鸣奏中,一场精彩的傩舞徐徐展开,由扮演皇帝的执伞和扮演土地公公的执古钱进行跳傩舞表演,表达着天地交融、阴阳结合、润生万物的美好愿望,一个个古拙质朴的动作相互交织,多次重复,十分喜庆,令人印象深刻。夜幕降临后,一场热热闹闹的傩戏就在祠堂里开演了,舞台的道具十分简单,一张桌子两把椅子,桌子边有一人拿着戏本不时的念上几段,他或许既是编剧也是导演吧?几个佩戴脸子身着华丽演出服装的村民一边听着戏本台词一边围着不大的场子表演,因为皆是方言说唱,我一句也听不懂,问身边一个看戏的当地人是什么节目,他说叫刘文龙。接下来又上演了打赤鸟、交战、陈州放粮等几出傩戏。
傩戏是池州整个傩事活动的重头戏,也叫“正戏”,故事情节完整,演艺精彩,最受观看,从现场看戏的村民脸上露出那种由衷的笑容就可一窥。作为正戏,池州傩蕴含着典型的社祭情结和宗教色彩,古朴典雅、气势恢宏、有唱有白、词曲通俗、唱腔动听,采用人们喜闻乐见的鼓、锣、唢呐、钹等乐器进行配乐,非常具有观赏性。傩戏采用娱神娱人、人神共赏的艺术形式,表现了历史渊源的民俗气息,表达了驱疫祈福、请神敬祖的素朴之心,展露了山里人敦厚善良而又自强不息的精神和灵魂。
戴上面具就好像回到了远古时代,原始的神秘就清清楚楚的印在了那些夸张的脸子上,活泼中有着庄重,典雅里透出优美,一幕幕简单却虔诚的场景让我们捕捉到了古人感天敬神、苦中含乐、心善仁慈的飘渺踪迹,我好像听见了三千年前古代先民寄望于神佑庇护、消灾避难、驱逐鬼神、人寿年丰的精彩故事。
第二天我们驱车去了墩上镇的山湖村,领略了一场美轮美奂的傩戏演马。傩戏演马,主要分为两个环节,先是由4个十一二岁的童子表演“踩地马”,然后再由4个青年男子站在一米多高的木制条板上表演踩“高跷马”。“踩地马”和“高跷马”这两种形式分别用在不同的仪式场合。骑马逐疫,汉代宫廷大傩便已有记载,山湖村的竹马驱傩是它的演化。踩马表演主要表现勇武之士进行征战的场景,人物源自三国时期刘备、关羽、张飞的传说故事并演绎出不同的版本,如花关索、鲍三娘、鲍礼、鲍义,甚或关羽和貂蝉。整个演出过程中,包含有发令、溜马、交战等多个片段,尽展古代战将风采。
山湖村的傩戏演马有着严密规范的次序,踩地马之前,要举行“请神”和“出圣”仪式,请神就是由执事带领村民和扮演踩地马的4个童子在本族神堂向脸子祭拜,然后抬着装有脸子的面具箱、狮子箱来到村外的社树下演出。随着锣鼓轻重缓急的敲打,4个童子穿上武将服,腰间扎竹马出场亮相。稚嫩的身影,欢快的舞姿,色彩鲜艳的竹马,惟妙惟肖的招式,辽阔安详的天地间,一场娱神娱人的喜庆就这样被4个童子演绎得那般令人愉悦。
请神仪式结束后,手挚旗,伞,敲锣打鼓的村民领先,后面是吹奏乐队,紧跟着是抬脸子箱、狮子箱和4个童子的地马队沿着曲曲弯弯的田间小路返回本村继续在神堂前踩地马,这个过程叫做出圣。等到晚上,高跷马的演出就拉开了序幕。高跷马比踩地马更精彩更刺激,扮演不同角色的4名青年男子在表演前要沐浴净身,同时来到神堂供奉脸子的龙床前三拜九叩,献香敬酒。
然后在锣鼓唢呐的奏乐下,执事将战袍递给4个踩马人,踩马人站立在高跷上穿衣戴盔后,执事自神堂捧一木盘上场,盘中依序放着四具脸子,来到踩马人前双手举过头顶,踩马人接过脸子,上下拉动马头,使马铃频频作响,以示感谢。高跷马的动作套路基本与踩地马相似,但是由于是在空中表演,所以难度的加大也就增强了演出的表现力和吸引力,特别是双方舞刀弄戟搏杀的场面非常精彩,空中是古兵器相互撞击发出的清脆声,不断弹跳的高跷马击打地面则发出沉闷有力的锵锵声,一时间仿佛把人们带到了刀光剑影、鼓角齐鸣、战旗猎猎、人叫马嘶的古战场上。演出结束后,还要焚香拜祖,用未开封的酒清洁脸子,并供奉上架,至此,傩戏演马圆满结束。
正月十五,散布在梅街镇周边的刘、姚、汪、戴等宗族组成九个傩戏社,俗称“九社朝土主”,共同来到位于梅街镇刘街社区的青山寺举行隆重的祭祀活动,刘街作为池州傩的发源地,每年元宵节盛大的朝庙仪式是池州傩事活动最红火的压轴戏。
一大早,各个村落的祠堂执事就开始召集各自人马,准备进场。参加朝庙傩事的队伍,由四面大开锣和四块“肃静”、“回避”的虎头牌领先,接着是彩旗队,红、绿、蓝等色彩鲜艳的数十面大旗迎风招展,耀眼夺目,紧接着是细乐锣鼓敲打吹奏着别具特色的民间乐曲,后面紧跟着的是銮驾队,就是民间所说的古代皇帝出巡的仪仗队,再接着是提炉队,八至十二个衣着华丽的男童排成双行,每人手提龙头木柄吊挂香炉,香烟缭绕,引领着供奉脸子的“龙亭”。龙亭由8个身着红衣裤、赤足草鞋的青壮男子抬着,龙亭上金铃叮当,彩带飘扬,轿前有一扮童子的手执五色带条彩伞,轿子两侧数人手扶轿杠,紧接着又是一队乐手,轻吹细打,最后是族长带领本族村民前呼后应,浩浩荡荡朝着青山寺奔去。“南边旗、荡里伞、刘锣戴铳、汪扎板,山里山外齐呐喊”,这首在当地已经流传了几百年的顺口溜,生动的展示了池州傩的艺术特色,形象的展现了朝庙祭祀的宏大场面。
短短的几天里,通过观赏几个不同内容的傩事演出,感受最为深刻的是体验到了当地人那种始终不渝的执着信念。在山湖村我同扮演踩地马的那几个孩童聊过几句,他们说一边上学读书一边在大人辅导下练习演节目,我问喜欢吗?他们异口同声说喜欢,我相信这是孩子们的真心话。望着几个孩子清澈见底的眼神,还有天真烂漫的笑容,我看见了一种传承的力量,感受到了那种习傩爱傩传傩的深情。
池州傩没有职业班社和专业艺人,扮演者都是各个村落的村民,所有的演艺全凭口授身传,一代续一代。随着社会的不断变革发展,许多传统文化都因后继无人失传了,而池州傩之所以能被完好无缺的保存下来并有所创新,在我看来,不仅是悠久的中国民俗文化的岁月积淀以及顽强生存的价值理念,还源于一代又一代生命的持续珍重与珍惜,更是深深植根于骨子里的那种初心不变的自觉坚守。
中午时分,青山寺的傩事活动依然如火如荼,我们恋恋不舍的下山离去,后视镜里,一束束烟花直冲云霄,震天响的鞭炮声此起彼伏,这是池州傩最后的欢庆,也是新的一年最早的祝福。
那脸子戴了三千年,那戏曲演了三千年,那故事也讲了三千年。
元宵节这几天,和几个朋友去了池州梅街镇的源溪村、刘街社区,墩上镇的山湖村,看了几场原汁原味的傩戏演出,香火袅袅烟花朵朵锣鼓阵阵唱说声声里的那个傩,就像是一张神秘而又神奇的网将我牢牢罩住,那个英气那个威武那个刚烈那个忠诚那个敦厚萦绕心间久挥不去,仿佛脚下的土地,耳畔滑过的风,天上飘落的细雨,还有眼睛里的一草一木都变成了令人敬畏的神灵,而跃动的大脑则穿越了一条三千年的时光隧道,回到了曾经的远古时代,聆听了一场振聋发聩的神明咒语。
一张张的脸谱,是演出傩戏时演员佩戴的面具,也称“脸子”。脸子全套有18块、28块、36块不等,不同数量的脸子代表着各自不同的文化符号,如十八学士、二十八星宿、三十六金刚等。这些脸子吸收和融汇了儒、释、道、巫等宗教仪式和雕刻、木凿、绘画等民间工艺,无不造型生动、原始古朴、滑稽夸张。有的神气逼人剽悍刚烈;有的温良恭谦淳朴忠厚;有的青面獠牙恐怖凶悍;有的贤淑善良端庄怡静;有的细眉窄眼奸邪狡诈;有的眉清目秀俊逸端祥。当地民众认为戴上脸子就附着了神灵了,所有的天上之神、人间之神、艺术之神都会统统降附在这些脸子上,一张张性格迥异的脸子,传递着池州一带源远流长别具特色的民间艺术多姿多彩的审美享受。
正月十三,我们先到了梅街镇的源溪村,源溪村座落于池州市南部山区,池州市两大水系之一的“白洋河”源头就在这里。村庄风光秀丽,依山而建,蓝天白云衬托下山清水秀,静谧悠然,潺潺山泉从村中穿过,村头边上已经长出新芽的茶田一阶阶绕着山坡拾级而上,片片云雾在山涧轻轻地飘游,远山如黛,近水似碧,让人觉得这不就是五柳先生笔下的桃花源呀。村头有一棵“千年银杏王”,历经岁月沧桑,依旧气势雄伟,高耸入云的树干枝繁叶茂,虬曲苍劲,显示着顽强的生命力。
中午刚过,村里的敬神祭祖仪式就在震耳欲聋的鞭炮声中开始了,首先是供奉,村民们手拿各种贡品依次进入祠堂,将贡品敬奉在悬挂着嚎啕神圣帷幕下方的供桌上,然后三拜九叩进行祭祖仪式。接下来是开箱,就是将敬放在特制的箱里的脸子虔诚的取出,由族长和执事为已经穿好服装扮演不同角色的村民一一佩戴。祠堂里的祭祀结束后,接下来是声势浩荡的巡游仪式。村边白洋河岸有一棵高大的连理树,据当地村民讲,原先连理树不远处有一座庙,后来庙毁了,可是树却依然繁茂挺拔,于是这棵树就成了村民心中神圣的“连理树社坛”,据介绍,这棵连理树树龄也已在750年以上了。
巡游的队伍来到了连理树下,在锣鼓喧天、唢呐鸣奏中,一场精彩的傩舞徐徐展开,由扮演皇帝的执伞和扮演土地公公的执古钱进行跳傩舞表演,表达着天地交融、阴阳结合、润生万物的美好愿望,一个个古拙质朴的动作相互交织,多次重复,十分喜庆,令人印象深刻。夜幕降临后,一场热热闹闹的傩戏就在祠堂里开演了,舞台的道具十分简单,一张桌子两把椅子,桌子边有一人拿着戏本不时的念上几段,他或许既是编剧也是导演吧?几个佩戴脸子身着华丽演出服装的村民一边听着戏本台词一边围着不大的场子表演,因为皆是方言说唱,我一句也听不懂,问身边一个看戏的当地人是什么节目,他说叫刘文龙。接下来又上演了打赤鸟、交战、姜太公钓鱼等几出傩戏。
傩戏是池州整个傩事活动的重头戏,也叫“正戏”,故事情节完整,演艺精彩,最受观看,从现场看戏的村民脸上露出那种由衷的笑容就可一窥。作为正戏,池州傩蕴含着典型的社祭情结和宗教色彩,古朴典雅、气势恢宏、有唱有白、词曲通俗、唱腔动听,采用人们喜闻乐见的鼓、锣、唢呐、钹等乐器进行配乐,非常具有观赏性。傩戏采用娱神娱人、人神共赏的艺术形式,表现了历史渊源的民俗气息,表达了驱疫祈福、请神敬祖的素朴之心,展露了山里人敦厚善良而又自强不息的精神和灵魂。
戴上面具就好像回到了远古时代,原始的神秘就清清楚楚的印在了那些夸张的脸子上,活泼中有着庄重,典雅里透出优美,一幕幕简单却虔诚的场景让我们捕捉到了古人感天敬神、苦中含乐、心善仁慈的飘渺踪迹,我好像听见了三千年前古代先民寄望于神佑庇护、消灾避难、驱逐鬼神、人寿年丰的精彩故事。
第二天我们驱车去了墩上镇的山湖村,领略了一场美轮美奂的傩戏演马。傩戏演马,主要分为两个环节,先是由4个十一二岁的童子表演“踩地马”,然后再由4个青年男子站在一米多高的木制条板上表演踩“高跷马”。“踩地马”和“高跷马”这两种形式分别用在不同的仪式场合。骑马逐疫,汉代宫廷大傩便已有记载,山湖村的竹马驱傩是它的演化。踩马表演主要表现勇武之士进行征战的场景,人物源自三国时期刘备、关羽、张飞的传说故事并演绎出不同的版本,如花关索、鲍三娘、鲍礼、鲍义,甚或关羽和貂蝉。整个演出过程中,包含有发令、溜马、交战等多个片段,尽展古代战将风采。
山湖村的傩戏演马有着严密规范的次序,踩地马之前,要举行“请神”和“出圣”仪式,请神就是由执事带领村民和扮演踩地马的4个童子在本族神堂向脸子祭拜,然后抬着装有脸子的面具箱、狮子箱来到村外的社树下演出。随着锣鼓轻重缓急的敲打,4个童子穿上武将服,腰间扎竹马出场亮相。稚嫩的身影,欢快的舞姿,色彩鲜艳的竹马,惟妙惟肖的招式,辽阔安详的天地间,一场娱神娱人的喜庆就这样被4个童子演绎得那般令人愉悦。
请神仪式结束后,手挚旗,伞,敲锣打鼓的村民领先,后面是吹奏乐队,紧跟着是抬脸子箱、狮子箱和4个童子的地马队沿着曲曲弯弯的田间小路返回本村继续在神堂前踩地马,这个过程叫做出圣。等到晚上,高跷马的演出就拉开了序幕。高跷马比踩地马更精彩更刺激,扮演不同角色的4名青年男子在表演前要沐浴净身,同时来到神堂供奉脸子的龙床前三拜九叩,献香敬酒。
然后在锣鼓唢呐的奏乐下,执事将战袍递给4个踩马人,踩马人站立在高跷上穿衣戴盔后,执事自神堂捧一木盘上场,盘中依序放着四具脸子,来到踩马人前双手举过头顶,踩马人接过脸子,上下拉动马头,使马铃频频作响,以示感谢。高跷马的动作套路基本与踩地马相似,但是由于是在空中表演,所以难度的加大也就增强了演出的表现力和吸引力,特别是双方舞刀弄戟搏杀的场面非常精彩,空中是古兵器相互撞击发出的清脆声,不断弹跳的高跷马击打地面则发出沉闷却非常有力的锵锵声,一时间仿佛把人们带到了烽火连天、人叫马嘶、鼓角相闻的古战场上。演出结束后,还要焚香拜祖,用未开封的酒清洁脸子,并供奉上架,至此,傩戏演马圆满结束。
正月十五,散布在梅街镇周边的刘、姚、汪、戴等宗族组成九个傩戏社,俗称“九社朝土主”,共同来到位于梅街镇刘街社区的青山寺举行隆重的祭祀活动,刘街作为池州傩的发源地,每年元宵节盛大的朝庙仪式是池州傩事活动最红火的压轴戏。
一大早,各个村落的祠堂执事就开始召集各自人马,准备进场。参加朝庙傩事的队伍,由四面大开锣和四块“肃静”、“回避”的虎头牌领先,接着是彩旗队,红、绿、蓝等色彩鲜艳的数十面大旗迎风招展,耀眼夺目,紧接着是细乐锣鼓敲打吹奏着别具特色的民间乐曲,后面紧跟着的是銮驾队,就是民间所说的古代皇帝出巡的仪仗队,再接着是提炉队,八至十二个衣着华丽的男童排成双行,每人手提龙头木柄吊挂香炉,香烟缭绕,引领着供奉脸子的“龙亭”。龙亭由8个身着红衣裤、赤足草鞋的青壮男子抬着,龙亭上金铃叮当,彩带飘扬,轿前有一扮童子的手执五色带条彩伞,轿子两侧数人手扶轿杠,紧接着又是一队乐手,轻吹细打,最后是族长带领本族村民前呼后应,浩浩荡荡朝着青山寺奔去。“南边旗、荡里伞、刘锣戴铳、汪扎板,山里山外齐呐喊”,这首在当地已经流传了几百年的顺口溜,生动的展示了池州傩的艺术特色,形象的展现了朝庙祭祀的宏大场面。
短短的几天里,通过观赏几个不同内容的傩事演出,感受最为深刻的是体验到了当地人那种始终不变的执着和坚守。在山湖村我同扮演踩地马的那几个孩童聊过几句,他们说一边上学读书一边在大人辅导下练习演节目,我问喜欢吗?他们异口同声说喜欢,我相信这是孩子们的真心话。望着几个孩子清澈见底的眼神,还有天真烂漫的笑容,我看见了一种传承的力量,感受到了那种习傩爱傩传傩的深情。
池州傩没有职业班社和专业艺人,扮演者都是各个村落的村民,所有的演艺全凭口授身传,一代续一代。随着社会的不断变革发展,许多传统文化都因后继无人失传了,而池州傩之所以能被完好无缺的保存下来并有所创新,在我看来,不仅是悠久的中国民俗文化的岁月积淀以及顽强生存的价值理念,还源于一代又一代生命的持续珍重与珍惜,更是深深植根于骨子里的那种初心不变执着如一的自觉坚守。
中午时分,青山寺的傩事活动依然如火如荼,我们恋恋不舍的下山离去,后视镜里,一束束烟花直冲天空,震天响的鞭炮声此起彼伏,这是池州傩最后的欢庆,也是新的一年最早的祝福。
那脸子戴了三千年,那戏曲演了三千年,那故事也讲了三千年。
元宵节这几天,和几个朋友去了池州梅街镇的源溪村、刘街社区,墩上镇的山湖村,看了几场原汁原味的傩戏演出,香火袅袅烟花朵朵锣鼓阵阵唱说声声里的那个傩,就像是一张神秘而又神奇的网将我牢牢罩住,那个英气那个威武那个刚烈那个忠诚那个敦厚萦绕心间久挥不去,仿佛脚下的土地,耳畔滑过的风,天上飘落的细雨,还有眼睛里的一草一木都变成了令人敬畏的神灵,而跃动的大脑则穿越了一条三千年的时光隧道,回到了曾经的远古时代,聆听了一场振聋发聩的神明咒语。
一张张的脸谱,是演出傩戏时演员佩戴的面具,也称“脸子”。脸子全套有18块、28块、36块不等,不同数量的脸子代表着各自不同的文化符号,如十八学士、二十八星宿、三十六金刚等。这些脸子吸收和融汇了儒、释、道、巫等宗教仪式和雕刻、木凿、绘画等民间工艺,无不造型生动、原始古朴、滑稽夸张。有的神气逼人剽悍刚烈;有的温良恭谦淳朴忠厚;有的青面獠牙恐怖凶悍;有的贤淑善良端庄怡静;有的细眉窄眼奸邪狡诈;有的眉清目秀俊逸端祥。当地民众认为戴上脸子就附着了神灵了,所有的天上之神、人间之神、艺术之神都会统统降附在这些脸子上,一张张性格迥异的脸子,传递着池州一带源远流长别具特色的民间艺术多姿多彩的审美享受。
正月十三,我们先到了梅街镇的源溪村,源溪村座落于池州市南部山区,池州市两大水系之一的“白洋河”源头就在这里。村庄风光秀丽,依山而建,蓝天白云衬托下山清水秀,静谧悠然,潺潺山泉从村中穿过,村头边上已经长出新芽的茶田一阶阶绕着山坡拾级而上,片片云雾在山涧轻轻地飘游,远山如黛,近水似碧,让人觉得这不就是五柳先生笔下的桃花源呀。村头有一棵“千年银杏王”,历经岁月沧桑,依旧气势雄伟,高耸入云的树干枝繁叶茂,虬曲苍劲,显示着顽强的生命力。
中午刚过,村里的敬神祭祖仪式就在震耳欲聋的鞭炮声中开始了,首先是供奉,村民们手拿各种贡品依次进入祠堂,将贡品敬奉在悬挂着嚎啕神圣帷幕下方的供桌上,然后三拜九叩进行祭祖仪式。接下来是开箱,就是将敬放在特制的箱里的脸子虔诚的取出,由族长和执事为已经穿好服装扮演不同角色的村民一一佩戴。祠堂里的祭祀结束后,接下来是声势浩荡的巡游仪式。村边白洋河岸有一棵高大的连理树,据当地村民讲,原先连理树不远处有一座庙,后来庙毁了,可是树却依然繁茂挺拔,于是这棵树就成了村民心中神圣的“连理树社坛”,据介绍,这棵连理树树龄也已在750年以上了。
巡游的队伍来到了连理树下,在锣鼓喧天、唢呐鸣奏中,一场精彩的傩舞徐徐展开,由扮演皇帝的执伞和扮演土地公公的执古钱进行跳傩舞表演,表达着天地交融、阴阳结合、润生万物的美好愿望,一个个古拙质朴的动作相互交织,多次重复,十分喜庆,令人印象深刻。夜幕降临后,一场热热闹闹的傩戏就在祠堂里开演了,舞台的道具十分简单,一张桌子两把椅子,桌子边有一人拿着戏本不时的念上几段,他或许既是编剧也是导演吧?几个佩戴脸子身着华丽演出服装的村民一边听着戏本台词一边围着不大的场子表演,因为皆是方言说唱,我一句也听不懂,问身边一个看戏的当地人是什么节目,他说叫刘文龙。接下来又上演了打赤鸟、交战、姜太公钓鱼等几出傩戏。
傩戏是池州整个傩事活动的重头戏,也叫“正戏”,故事情节完整,演艺精彩,最受观看,从现场看戏的村民脸上露出那种由衷的笑容就可一窥。作为正戏,池州傩蕴含着典型的社祭情结和宗教色彩,古朴典雅、气势恢宏、有唱有白、词曲通俗、唱腔动听,采用人们喜闻乐见的鼓、锣、唢呐、钹等乐器进行配乐,非常具有观赏性。傩戏采用娱神娱人、人神共赏的艺术形式,表现了历史渊源的民俗气息,表达了驱疫祈福、请神敬祖的素朴之心,展露了山里人敦厚善良而又自强不息的精神和灵魂。
戴上面具就好像回到了远古时代,原始的神秘就清清楚楚的印在了那些夸张的脸子上,活泼中有着庄重,典雅里透出优美,一幕幕简单却虔诚的场景让我们捕捉到了古人感天敬神、苦中含乐、心善仁慈的飘渺踪迹,我好像听见了三千年前古代先民寄望于神佑庇护、消灾避难、驱逐鬼神、人寿年丰的精彩故事。
第二天我们驱车去了墩上镇的山湖村,领略了一场美轮美奂的傩戏演马。傩戏演马,主要分为两个环节,先是由4个十一二岁的童子表演“踩地马”,然后再由4个青年男子站在一米多高的木制条板上表演踩“高跷马”。“踩地马”和“高跷马”这两种形式分别用在不同的仪式场合。骑马逐疫,汉代宫廷大傩便已有记载,山湖村的竹马驱傩是它的演化。踩马表演主要表现勇武之士进行征战的场景,人物源自三国时期刘备、关羽、张飞的传说故事并演绎出不同的版本,如花关索、鲍三娘、鲍礼、鲍义,甚或关羽和貂蝉。整个演出过程中,包含有发令、溜马、交战等多个片段,尽展古代战将风采。
山湖村的傩戏演马有着严密规范的次序,踩地马之前,要举行“请神”和“出圣”仪式,请神就是由执事带领村民和扮演踩地马的4个童子在本族神堂向脸子祭拜,然后抬着装有脸子的面具箱、狮子箱来到村外的社树下演出。随着锣鼓轻重缓急的敲打,4个童子穿上武将服,腰间扎竹马出场亮相。稚嫩的身影,欢快的舞姿,色彩鲜艳的竹马,惟妙惟肖的招式,辽阔安详的天地间,一场娱神娱人的喜庆就这样被4个童子演绎得那般令人愉悦。
请神仪式结束后,手挚旗,伞,敲锣打鼓的村民领先,后面是吹奏乐队,紧跟着是抬脸子箱、狮子箱和4个童子的地马队沿着曲曲弯弯的田间小路返回本村继续在神堂前踩地马,这个过程叫做出圣。等到晚上,高跷马的演出就拉开了序幕。高跷马比踩地马更精彩更刺激,扮演不同角色的4名青年男子在表演前要沐浴净身,同时来到神堂供奉脸子的龙床前三拜九叩,献香敬酒。
然后在锣鼓唢呐的奏乐下,执事将战袍递给4个踩马人,踩马人站立在高跷上穿衣戴盔后,执事自神堂捧一木盘上场,盘中依序放着四具脸子,来到踩马人前双手举过头顶,踩马人接过脸子,上下拉动马头,使马铃频频作响,以示感谢。高跷马的动作套路基本与踩地马相似,但是由于是在空中表演,所以难度的加大也就增强了演出的表现力和吸引力,特别是双方舞刀弄戟搏杀的场面非常精彩,空中是古兵器相互撞击发出的清脆声,不断弹跳的高跷马击打地面则发出沉闷却非常有力的锵锵声,一时间仿佛把人们带到了烽火连天、人叫马嘶、鼓角相闻的古战场上。演出结束后,还要焚香拜祖,用未开封的酒清洁脸子,并供奉上架,至此,傩戏演马圆满结束。
正月十五,散布在梅街镇周边的刘、姚、汪、戴等宗族组成九个傩戏社,俗称“九社朝土主”,共同来到位于梅街镇刘街社区的青山寺举行隆重的祭祀活动,刘街作为池州傩的发源地,每年元宵节盛大的朝庙仪式是池州傩事活动最红火的压轴戏。
一大早,各个村落的祠堂执事就开始召集各自人马,准备进场。参加朝庙傩事的队伍,由四面大开锣和四块“肃静”、“回避”的虎头牌领先,接着是彩旗队,红、绿、蓝等色彩鲜艳的数十面大旗迎风招展,耀眼夺目,紧接着是细乐锣鼓敲打吹奏着别具特色的民间乐曲,后面紧跟着的是銮驾队,就是民间所说的古代皇帝出巡的仪仗队,再接着是提炉队,八至十二个衣着华丽的男童排成双行,每人手提龙头木柄吊挂香炉,香烟缭绕,引领着供奉脸子的“龙亭”。龙亭由8个身着红衣裤、赤足草鞋的青壮男子抬着,龙亭上金铃叮当,彩带飘扬,轿前有一扮童子的手执五色带条彩伞,轿子两侧数人手扶轿杠,紧接着又是一队乐手,轻吹细打,最后是族长带领本族村民前呼后应,浩浩荡荡朝着青山寺奔去。“南边旗、荡里伞、刘锣戴铳、汪扎板,山里山外齐呐喊”,这首在当地已经流传了几百年的顺口溜,生动的展示了池州傩的艺术特色,形象的展现了朝庙祭祀的宏大场面。
短短的几天里,通过观赏几个不同内容的傩事演出,感受最为深刻的是体验到了当地人那种始终不变的执着和坚守。在山湖村我同扮演踩地马的那几个孩童聊过几句,他们说一边上学读书一边在大人辅导下练习演节目,我问喜欢吗?他们异口同声说喜欢,我相信这是孩子们的真心话。望着几个孩子清澈见底的眼神,还有天真烂漫的笑容,我看见了一种传承的力量,感受到了那种习傩爱傩传傩的深情。
池州傩没有职业班社和专业艺人,扮演者都是各个村落的村民,所有的演艺全凭口授身传,一代续一代。随着社会的不断变革发展,许多传统文化都因后继无人失传了,而池州傩之所以能被完好无缺的保存下来并有所创新,在我看来,不仅是悠久的中国民俗文化的岁月积淀以及顽强生存的价值理念,还源于一代又一代生命的持续珍重与珍惜,更是深深植根于骨子里的那种初心不变执着如一的自觉坚守。
中午时分,青山寺的傩事活动依然如火如荼,我们恋恋不舍的下山离去,后视镜里,一束束烟花直冲天空,震天响的鞭炮声此起彼伏,这是池州傩最后的欢庆,也是新的一年最早的祝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