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会员原创/散文

天下第一名刹

来源:作者:马艳时间:2018-02-22热度:0

               天下第一名刹


   嵩山少林寺位于河南省郑州市登封市区西北13公里的中岳嵩山南麓,与古都洛阳隔山相望。中岳嵩山,气通四岳,凝聚天地之灵气,居于四方之中央,巍峨高峻,雄伟秀丽。嵩山东为太室山,西为少室山,各拥三十六峰,峰峰有名。少林寺背依五乳峰,周围山峦环抱、峰峰相连,成了它的天然屏障。因其坐落于嵩山腹地少室山茂密丛林之中,故名“少林寺”,始建于北魏太和十九年(495年),是孝文帝为了安置他所敬仰的印度高僧跋陀尊者,在与都城洛阳相望的嵩山少室山北麓敕建而成。

   少林寺是世界著名的佛教寺院,是汉传佛教的禅宗祖庭。禅宗祖庭,是指佛教开创各大宗派的祖师即初祖所居住、弘法布道的寺院。北魏孝昌三年(公元527年)释迦牟尼的第二十八代佛徒菩提达摩历时三年到达少林寺,首传禅宗,影响极大。因此,嵩山少林寺被世界佛教统称为“禅宗祖庭”,并在此基础上迅速发展,特别是唐初十三棍僧救驾李世民后得到了唐王朝的高度重视,博得了“天下第一名刹”的美誉。

   少林寺常住院是少林寺的核心,是住持和尚和执事僧进行佛事活动的地方,总面积57600平方米,为七进建筑。
   山门,应作“三门”,即少林寺的大门,这是清代建筑,一九七五年翻修。依佛经言,三门即三解脱门简称,称寺院大门为三门,取其入道之义。现少林寺三门,系清雍正十三年(公元1735年)敕修时所建。1974年重修。正门上方横悬长方形黑底金字匾额,上书“少林寺”三字,有“康熙御笔之宝”方印一枚,康熙四十三年(公元1704年)御题颁赐。康熙御笔书写的“少林寺”匾额。

  三门甬道两侧有多品碑刻,人称少林寺碑林,这些都是唐宋以来的著名原始碑刻。还有一株已有1507年历史古银杏树,树身上面一人高处布满了坑印,原来是少林僧人苦练金刚一指禅功和二指禅功时留下的指印。

   慈云堂为少林寺碑石最集中处,在三门内甬路东侧。廊内集中陈列有北齐以下碑石计124品,故亦称碑廊。北齐武平六年《少林寺碑》、唐永淳二年《大唐天后御制诗书碑》(王知敬书)、宋宣和四年《面壁之塔》(蔡京书)、宋《第一山》(米芾书),元皇庆元年《裕公碑》(赵孟頫书)、元至正十四年《淳拙才禅师道行碑》、明万历三十七年《少林禅师道公碑》(董其昌书)等名碑,皆列其中,实为一座丰富的书法艺术宝库,现院内植竹千竿,殿阁掩映,为少林寺最幽静怡人的地方。我们经过时,见一和尚席地而坐,正对着手机讲经书,录视频。我想:身处古老僧院的年轻僧人或许不甘寂寞、不甘与世隔绝。事实上,这里每日慕名而来的游客很多,少林寺始终是热热闹闹的,为盛名所累。

   第二进建筑是天王殿,正在修建中。门额上有朱底金字“天下第一祖庭”。天王殿的原建筑于1928年被军阀冯玉祥的部下石友三烧毁。

   第三进建筑是大雄宝殿,全寺的中心建筑,是僧人进行佛事活动的重要场所。和天王殿一样,在1928年被石友三烧毁。1985年重建。

  大雄宝殿前两侧的建筑为钟、鼓二楼,东南为钟楼,西南为鼓楼,“晨钟暮鼓”是寺僧起居和进行佛事活动的一种信号。两座楼均有四层,造型巧妙,巍峨雄伟,是我国建筑史上的珍品。原建筑毁于民国十七年(1928年)。后来在1994年和1996年,当地政府按照两楼原先的样子重新修建。

  院中多巍峨御碑,因年代久远,字体已模糊。碑下多是一尊赑屃(bìxì),龙首龟背麒麟尾,为镇寺化煞保平安之意。两边还各蹲一小卧狮。
   钟楼前有两块巍峨碑刻,一为《皇帝嵩岳少林寺碑》,俗称《李世民碑》,它刻立于唐玄宗开元十六年(公元728年)。正面是李世民告谕少林寺上座寺主等人的教文,表彰了少林寺僧助唐平定王世充的战功,右起第五行有李世民亲笔草签的“世民”二字,碑刻“太宗文皇帝御书”七个大字系唐玄宗李隆基御书。背面刻的是李世民《赐少林寺柏谷庄御书碑记》,记述了十三棍僧救秦王的故事,也是影片《少林寺》拍摄的历史依据。
   另一块是《小山禅师行实碑》,记述了少林寺曹洞宗第24代传法禅师的经历和重振少林禅宗的功德。它的背面是《混元三教九流图赞碑》,上面刻有佛、道、儒三教混元图像,左为头戴儒巾的孔子侧面、右为头后挽个发髻的老子侧面、中间光头盘膝的是释迦牟尼,三教共存一碑,人的图像成一个大圆形,有混元太极图的含义。图像上头与上身,浑然一体,两手捧“九流混元图”,构成佛、儒、道三教及“九流”的“混元三教九流图”。反映了嵩山是佛、道、儒三教荟萃之地,体现了三教合流的重要思想,充分肯定了佛道儒的相互依存关系,同时阐述了九流中没有高低贵贱,只有分工的不同。

   再往北可看到清乾隆15年(公元1750年)刻立的《乾隆御碑》,碑体甚是高大威严,上面字体尚保留完好。碑文是一首五言诗:

                 
              明日瞻中岳,今宵宿少林。
              心依六禅静,寺据万山深。
              树古风留籁,地灵夕作阴。
              应教半岩雨,发我夜窗吟。   

   当年旱灾遍布大江南北,乾隆皇帝西渡洛水至少林寺时,立马下起了雨。他夜宿寺中,感念佛祖护佑,灭障消灾,降临祥瑞。又见这山深树古,充满禅机。便夜不能寐,挥笔写下这首《宿少林寺用唐沈俭期韵》诗。

  大雄宝殿东侧的殿宇是紧那罗殿,大雄宝殿西侧与紧那罗殿相对的是六祖堂。六祖堂的西壁是大型彩塑“达摩只履西归图”。   

   据史料记载,达摩是南天竺国(今印度)人,相传为南天竺国香至王的第三个儿子。古印度是个崇尚佛教的国家,为了寻求自我解脱,拜释迦牟尼的大弟子摩诃迦叶的第二十七代佛祖般若多罗为师,研读大乘佛法。达摩在嵩山创立少林禅宗后,将衣钵法器传给了弟子慧可,便离开少林寺去禹门(今洛阳龙门)传法,禅栖千圣寺。公元536年,达摩在千圣寺讲经说法时圆寂,终年150岁。
  相传,达摩死后两年,东魏一个名叫宋云的使臣从西域出使归来,在途经葱岭的时候,迎面见到达摩祖师身穿僧衣,一手拄着锡杖,赤着双脚,掂着一只鞋子,由东往西而来。二人相遇后,宋云问达摩往何处去?达摩答曰西天。

   宋云回京后就把葱岭见达摩的经过详细禀告孝静帝,孝静帝把达摩墓穴挖开,开棺查看,惟见只履空棺,方知初祖已脱化成佛,只履西归了。这就是有名的“只履西归”的故事。
   方丈室,朱门红楹,修整一新,是少林寺中方丈起居和理事的地方,在乾隆十五年的时候,清高宗弘历游少林寺时,是用方丈室来做寝宫的,所以方丈室又被称为“龙庭”。

  说来有趣,也是巧合,方丈室左边有两棵夫妻树,已经在这寺中度过了几个世纪。那棵古藤叫女贞子树,另一棵是柏树,本来两棵树隔着一段距离,女贞子树却宁愿将腰弯曲成九十度,跪在柏树身旁,只为了生生世世能与他缠绕在一起,两条柔软的藤条像深情的双臂紧紧拥抱着他笔直的躯干。她在他的枝下,枝条下垂,谦卑地与他一起生长,一起翠绿,一起变老。那缠绵悱恻的双影,让人生出生生世世不离分的坚贞信念。正如僧人对佛祖的坚守。想必他们也已得道成仙化身为佛了吧。
   拾级而上,是立雪亭,门口两边有对联曰:禅宗初祖天竺僧,断臂求法立雪人。
   立雪亭也叫达摩亭,也有一个很动人的故事。据佛教经典记载:公元520年,我国正处于南北朝时期,菩提多罗(即达摩)遵照师父的法旨,驾一叶扁舟,自印度飘洋过海,来到中国。
   为了追寻达摩的踪迹,高僧神光历尽千辛万苦,一路化缘一路打听,来到嵩山脚下,虚心向达摩求教,被达摩拒绝,神光并不灰心。达摩到石洞面壁坐禅,神光侍立其后。达摩回寺院料理佛事,神光也跟回寺院,神光对达摩精心照料,形影不离。对禅师的一举一动,心悦口服,就这样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公元536年冬天的一个夜晚,达摩在达摩亭坐禅入定,神光依旧侍立在亭外,这时天上下起了大雪,大雪淹没了神光的双膝,神光仍双手合十,一动也不动,第二天早上达摩开定后,见神光站在雪地里,就问他:“你站在雪地里干什么?”神光回答说:“求师傅传授真法。”达摩说:“心气浮躁,怎能入佛?要我真传,除非天降红雪!”神光解意,抽出戒刀,砍去了自已的左臂,鲜血顿时柒红了白雪,达摩心动,遂把衣钵法器传给了神光,作为传法的凭证,并为其取名为“慧可”,也就是:可以的可,智慧的慧,说明:可以将佛法智慧传与你。当时就给神光披一袈裟,因为神光没有左臂,就将右臂露出而披,其他寺院的和尚都是双手合十,而少林寺和尚都是单手也是为了纪念二祖慧可。我们现在所说的“衣钵真传”的成语故事即源于此,“断臂求法”的故事也一直为禅家所传诵。同时,为纪念二祖慧可立雪断臂求得佛法,人们又称“达摩亭”为“立雪亭”。
  第四进建筑是西方圣人殿,又称为千佛殿,是为纪念西方释迦牟尼而建筑,为少林寺最后一进大殿,也是少林寺现存最高大之佛殿。一僧人正在大殿门口给几位游客讲解千佛堂里的故事。大殿前有一群鸽子,集聚着争食小女孩撒下的食物,一派祥和气氛。千佛殿因殿内绘有五百罗汉大型壁画而得名。殿内供毗卢佛,故又称毗卢阁。墙上壁画,为明朝无名画家画的500罗汉朝毗卢大型彩画。清朝入关建立政权以后,受战乱影响,此时的少林寺规模逐渐缩小。但朝廷对少林寺非常重视。雍正十三年(公元1735年),皇帝亲览寺院规划图,审定方案,重建了山门,并重修了千佛殿。乾隆十五年(公元1750年),乾隆皇帝亲临少林寺,夜宿方丈室,并亲笔题诗立碑。此时,少林寺僧人白天照常经课坐禅,夜间坚持在少林寺最隐蔽的后殿——千佛殿,习武不辍,以至大殿地面因长期练功发力形成陷坑,留下48个脚印,至今遗迹仍存。
  藏经阁又名法堂,明代所建,毁于1928年。留心看一下,发现“藏”字少了左边一个偏旁。这三个字原是原佛教主席副会长赵朴初先生亲自所写,他故意少写偏旁,是为了告诫后人:保护好剩余的经书。藏经阁在1928年被石友三烧毁,连同前面四进建筑整整烧了43天,经书烧毁殆尽。现在的藏经阁是1994年重建,它是寺僧藏经说法的场所。
   走出寺院,去西面不远处参观壮观的塔林。这是国内现存的最大塔林,少林弟子膜拜的圣地,高僧永远坐禅的地方。古塔因建筑年代不同而具有不同的建筑风格,大多数是用砖石砌成,亦有用整石凿制而成。塔体上往往刻有精美的图案和浮雕。在全国塔林中,少林寺塔林规模最大,塔数最多,自唐代以来建塔的时代最全,跨越时间最长,早期塔最多,文物价值最高。少林寺塔林入选中国世界纪录协会世界最大的古塔建筑群,少林寺塔林为古塔建筑群世界之最。
  寺前有条宽阔的河流,深深长长的砖砌河堤仍在、河底凌乱大石仍在,只是不见了流水。岸边垂柳依依,草长莺飞。嫩黄的连翘花开了一大片,在风中浅笑曼舞,花香盈满游人的衣袖。此情此景,让人想起那曲清新甜美的《牧羊曲》:“日出嵩山坳,晨钟惊飞鸟;林间小溪水潺潺,坡上青青草。野果香,山花俏,狗儿跳,羊儿跑,举起鞭儿轻轻摇,小曲满山飘,满山飘……”也回忆起觉远与牧羊女的一段纯真凄美的爱情故事。
  少林寺地处平原,交通便利,每日游客熙攘,从不寂寞。除了国内游客,还可以见到更多的外国人,也很容易就能观看少林功夫的表演。少林功夫是中国武术中体系最庞大的门派,包含少林七十二绝技和拳术、棍术、枪术、刀术、剑术,武功套路高达七百种以上,又因以禅入武,习武修禅,便有“武术禅”之称。
  游历了少林寺,就阅读、了解了关于少林寺的一些历史、达摩的传说和寺内一些佛教文化,方知少林的每一座建筑、每一尊雕塑,都是一部部生动的历史文化、佛经故事,更懂得了历史文化遗产的博大精深与其历史、艺术和科学价值的重大意义。 

(编辑:作家网)

上一篇: 寒冷的记忆

下一篇: 邂逅老石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