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镇,不在大漠,也不在沿海,叫龙门古镇,原先是龙门乡,在四川雅安市芦山县境内。古镇出名,源于一场大地震。2013年4月20日,一场突然袭来的大地震将位于震中的千年古镇夷为平地。4年过去,昔日的龙门古镇灾后得以恢复,名声在外。揣一颗好奇心,今年盛夏,我来到龙门古镇。
一路从芦山县城驱车前往龙门古镇,沿途看见的是一座座青翠的山峦,一排排新修的民居,无论是山区的道路还是村区修建布局都无不体现匠心独到,是灾后的重建让山区面貌一新。穿过一个新修建的双龙石牌坊,我来到龙门古镇的中心,眼前的景象是:一条条新铺的柏油路四通八达,路两边是一排排新建的木制结构很有特色的各式民房;排排房屋前面的花埔鲜花怒放,路面清洁整齐;镇政务中心、村民活动室、图书室一并俱全,最显特色的是镇边上的4.20震中纪念广场:一块巨大的石头上刻着感恩两个鲜红大字。广场边长廊中的两个小亭上悬挂着一幅标语:CCTV7“美丽乡村快乐行”。远处的田野里,“恩情永不忘,放歌新家园”的巨幅广告牌在太阳光的照射下显得格外鲜艳夺目,彰显出龙门人民对党和政府的一片感恩之情。一只青铜大鼎静静地蹲在广场中间,向世人昭示着古镇厚重的历史。
龙门古镇,建在两座大山之间一条宽阔的河谷地带上,地势较为平坦,是芦山县山区乡镇中一块难得的宝地。大地震之后,在国家和社会各界的大力帮助下,经过4年的灾后重建,昔日的废墟上一个崭新的古镇展现在世人面前。
一阵花香飘来,那是不远处的荷花湿地公园送来的芳香。抬头细看,一条条弯曲的长廊伸向远方。在长廊两边的湿地上,铺满一个个大小不一的荷花池,形成一个硕大的荷花塘群,还有一片片开满鲜花的小花园。池中长廊上,挂着历代诗人赞美荷花的诗句,如清代诗人吴绡写的卜算子“咏莲”:“谁种白莲花,秋到花开处。陶令腾腾醉欲归,香满庐山路。莫笑出青泥,心静还如许。一片琉璃照影空,常向波中住。”景在眼中,情在心中,好一派情景交融的绝美景象!一条秀丽的山脉悠悠环绕着湿地公园,青青的山脉,艳丽的荷花交相辉映,独特的地理环境使湿地公园显露出它的独特魅力。
离湿地公园不远处有两个灾后全部新建的农民新村,白伙村和王伙村。来到白伙新村大门前,新路、新房、花园、客栈、酒吧随处可见,活脱脱是一座现代化的乡村别墅群。与我曾在西欧看到的乡村别墅也没有多大的区别。
一位姓白的老大爷告诉我,受灾后,多亏党和政府的大力帮助支持,他们才住上了这样漂亮的新房子。如今的龙门古镇已经被打造成4A旅游景区,开发旅游成了龙门人发展经济的一条重要之路。我们借宿的一家旅店老板望着自家修建的三层小洋楼高兴的告诉我,待今年底邛崃至芦山的镇西山隧道打通后,将会有更多的游客来到芦山,走进龙门旅游,他家的生意一定会好起来。脸上的笑意流露出对未来美好生活的无比向往。是啊,如今的龙门古镇已是旧貌换新颜。发展旅游,更是成了龙门人奔小康的一大法宝。
在龙门古镇和四周,还散布着不少的文物古迹。镇中间的青龙寺就是一座建于元代的全国文物保护单位,整个青龙寺大殿建筑风格独特,体现出元代鲜明的建筑特色,是难得的建筑精品,有着重要的社会文化价值。
地处镇外半山腰的龙门洞穴群更是独一无二,被誉为“中国地质奇观”,是中国乃至亚洲目前发现的最大的砾岩洞穴群。洞穴位于北纬30度上,形成于白垩纪时期。为发育在白垩纪砾岩层中的洞穴系统,是同类岩层中独有的地质遗产,具有很高的观赏价值。整个洞穴群面积大约在80平方公里以上,长度达100公里。目前主洞穴已经开发20余公里左右。洞穴内四季恒温,内有多层洞水空间,200米以下有色彩斑斓的砾岩河床和长流不息的暗河,是人们消夏避暑探险娱乐的好地方。来到洞边,一阵阵白雾从洞穴中不断涌出,直达20多米外。虽是酷暑时节,人站在洞前也会感到寒气逼人----温度陡降10多度仿佛一下掉进冰窟。溶洞内彩灯闪烁,滴水声声,蜿蜒曲折,高低不平,人走在里面如同进入迷宫。
龙门古镇的另一端,是青龙峡,属芦山四大峡口之一金鸡峡的入口部分。相传司马相如出使西南,途经此地。蜀汉大将姜维曾屯兵于峡东岸历来兵家必争之地的镇西山。峡口两岸,半山腰还雄踞临邛古道之重要关隘——青龙关,为芦山古时的外八景之一“八步悬天斗”。峡口内山青水秀,怪石嶙峋,景色旖旎。沿着峡口边的一条人工栈道,我们慢慢走进峡口。正是下午阳光炙热,在峡口的溪流中,许多当地人或外地游客已在溪水里游泳戏水。眼前的景色让我着迷,我真想从山岩中直接跳入溪水中,把身上的汗水荡涤一空------
游走在这样一个风景秀丽的地方,望远山看近水思绪翻飞,龙门古镇已经凤凰涅磐,在浴火中重生。这是古镇的幸运和骄傲,灾后的人民已经抹去心中的伤痛,家家住上新房子,过上好日子。这真是翻天覆地获新生,一切来之不易,只有在我们伟大的祖国伟大的时代才能实现。这正是:龙门大难来突然,一方有难八方援。三年建成新农村,笑游灾后美家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