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宁粉蒸肉
回老家过年,把车直接开到《老雒阳》,点了几个地方小吃:牡丹燕菜、栾川豆腐、偃师银条、小酥肉、假海参、浆面条。一家人风卷残云,“舌尖上的记忆”过把瘾后,抹抹嘴离开时,妻子意犹未尽地问:“好像还有个洛宁粉蒸肉,没有尝尝。”我一听笑了:“走,等我回家弄只兔子,再给你露一手吧。”
没听说过粉蒸兔子肉吧,我可不是糊弄人的。那是1985年春天,女儿还没有出生,怀孕的妻子“害口”,吃啥都没味道。某天我到菜摊上闲逛,见一猎户枪尖挑了三只野兔子在卖。我随便问问,三块钱论个儿。看那褐黄色苍毛油亮的兔子雄健壮硕,绝对原汁原味的野生,便提一只回家,剥皮洗净,刀砍斧剁成块,伴了佐料,烫了点粉条、萝卜干,掺上玉米面上笼蒸熟,热腾腾端上餐桌。妻子先是眉头紧拧,筷子尖夹一小块扭来转去,红楼梦里林妹妹考察宝哥哥一般揣摩半天。继而鼻子闻闻、舌尖舔舔、牙齿吧嗒吧嗒,尼姑庵里妙玉喝茶似的挑剔半天,才小心翼翼咽进肚里。这一咽不打紧,再来一口,再来一口,再来一大口。呵呵,真是歪打正着,一股子草腥气的萝卜干粉蒸野兔子肉,一点也不正宗的简单赝品做法,居然让两个月茶饭不思的妻子胃口打开,直吃得满嘴流油,朵颐大快……
我的老家在河南孟津,因离洛宁不远,粉蒸肉都会做的,只是过去人穷,偶尔吃一次罢了。据《洛宁县志》(1985年版)记载:“洛宁蒸肉,由来已久。由猪肉片、大葱、粉条、面酱、调料、面粉搅拌,笼蒸而成。既是节日盛馔,也是待客佳品。食之香而不腻,余味无穷。多为家做自食,集市偶有卖者。”这段文字相对简略,我把大致做法分为三部曲详细介绍。
第一部,备料。先将粉条用开水闷烫五六分钟,八成熟时捞出控水;再把五花肉或瘦肉去皮切片放进油锅,半熟时加食盐、料粉、味精、面酱(或酱油)煎炒,新式吃法有加葱段、豆角、土豆、萝卜丁、野菜之类花样多多。第二部,搅拌。为防止箅子拍上的笼布渗油,擀一张面皮罩住,把粉条、肉放上去掺了面粉翻动搅拌;如果想使蒸肉出锅后视角美观(颗粒可视),更加香酥可口,可把拌面预先炒炒,掺玉米面或凉馒头碎末进去最佳。第三部,笼蒸。拌匀后的粉肉要干湿恰当,还要根据笼屉大小用大火猛蒸,时间由半个钟头至一个小时不等,热气腾腾、香味四溢的美食就可出笼。
上述过程说起来简单,做起来却有讲究。比如五花肉的选择,最好是不肥不瘦;粉条和大葱的比例,应该和肉大体相当;上笼铺开的粉肉要中间虚空,防止夹生;搅拌时切记乱搅与手捏,以免成团;三部曲的程序必须按部就班,循序渐进等等。所以说洛宁粉蒸肉是一种美食,更是一种习俗和文化。计划经济年代人们贫穷,只在重大节日、贵客上门、重要喜事时才做。例如春节、婚宴、新女婿上门、盖房子上梁、买房置地契约交割等。这一天主人蒸上几大箅子蒸肉(实际上大多是粉条和拌面),香云缭绕之间高朋满座,杯盘叮当盈耳,箸筷笑语溢唇,既省了炒菜、馏馍、做汤诸多麻烦,又显得盛情高档,吃得普大喜奔。然而进入新的时代,乡亲们都富裕了,洛宁粉蒸肉也便由大笼浓缩为小屉,杂在一大桌鸡鸭鱼肉或“灯红酒绿”之间,成为故乡美食里流连忘返的一抹乡愁。
回家进门,说起洛宁的粉蒸肉是如何的油而不腻,香酥无比。女儿撇撇嘴说:“不就是类乎于‘蚂蚁上树’(粉条炒肉末)的一道菜嘛,有啥稀罕。”我对妻子挤挤眼笑道:“嗨,看来你要真想吃粉蒸肉,恐怕还需等我‘守株待兔’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