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会员原创/散文

感动,在路上

来源:作者:郑荣荣时间:2017-12-27热度:0

去年,单位派我参加了市里组织的扶贫工作。有些人,有些事,我难以忘怀。

    我记得在一株开满桃花的果树旁,有一位年轻的母亲坐在轮椅上,她的女儿在旁边陪护着她。听当地的村干部说,生病前,她非常能干,家中的里里外外打理得井井有条,可是,由于,在一次外出中,不幸遇到了严重的车祸,她人虽被抢救过来,却落得个瘫痪的结局,每天只能坐在轮椅上,由于丈夫要出门挣钱,没人照料她,她的大女儿不得不中断学业,一心一意地照顾母亲的起居,在感叹命运的不公的同时,她的女儿这样孝顺,也是多么的难能可贵,要知道,现在的孩子娇生惯养的居多,放弃自己的学业,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据说,她女儿学习成绩在班上还名列前茅,成就一种孝道,也是一种大爱的体现。看得出来,她们虽然因病致贫,但从来没放弃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还有一户人家,孩子出生后,得了一种先天性的疾病,家长只能三天两头地带着孩子往医院跑,他们对孩子无微不至地关爱着,没有一点嫌弃之感。政府虽然对他们家进行了帮扶,但他们不等不靠,在去医院看病的间隙,积极从事农业生产,贴补家用,苦难是人生的一种财富,他们相信明天会变得更美好。

今年八月份,机缘巧合,我再一次和核查组的同志走在扶贫的路上,在与贫困户的走访交谈中,他们都异口同声地说:党的政策温暖人心,共产党好,要是在旧社会,穷苦人家那有什么活路。

在一个贫困村,扶贫队长的一席话,让我感动不已。他说,从事扶贫工作以来,他基本上顾不到家,已经和这里的群众打成一片,与他们结下了深厚的感情,由于他的扶贫对象家里太困难,他经常要拿出几百元左右的现金,接济他的扶贫对象。而他的同事,看到扶贫对象家里太清苦,自费出资了两万元,请人在他家附近修好了一条路,原来,我们的身边有这么多好人,在为扶贫事业默默地奉献着,有这么多的感动,在路上。

又驱车来到了另一个贫困村,在村部,有一位扶贫干部对着大家说了一件更加让人感动的事,他说,他单位的扶贫队长一心扑在工作上,对扶贫村的情况摸清了底数、对政策也能吃深吃透,还做出了一些骄人的成绩,但却忽略了自身的健康。有一天,在匆忙赶去扶贫点的路上,乘坐出租车时突然晕倒,幸亏被好心的司机发现,并及时把他送到医院,才转危为安,但现在身体受到了重创,至今还没有完全康复。他说,他这种无私奉献的精神,真应该大力宣传呀。

为了做好这次扶贫工作,我学习到一些扶贫政策,比如贫困人口的识别是按照收入标准(3300元)综合住房、医疗、教育等情况进行评定。我还认真学习了教育扶贫、健康脱贫“351”政策和“180”政策等等。考察驻村队长和村书记是否能掌握政策,熟悉情况,也是这次核查工作的一项。为此,我特意询问了几名驻村队长和村书记,问他们是否知道健康脱贫“351”政策,他们告诉我,“351”是指贫困人口在县级、市级、省级医疗机构就诊,通过基本医保、大病保险、医疗救助等综合补偿后,个人年度自付费用分别不超过0.3万元、0.5万元和1万元,而剩余部分的合规医药费用实行政府兜底保障。看到他们如数家珍般滔滔不绝,我深切地感受到党的政策深入人心,共产党为人民群众谋福利,不是一句空话,而是一种发自内心的、真诚的话语。

扶贫路是一条通向幸福的路,这一路,我收获着感动,习近平总书记说:“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就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引下,人民正向着美好生活阔步向前。


(编辑:作家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