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会员原创/散文

抄书——与书为伴之七

来源:作者:张国栋时间:2017-11-06热度:0

                 抄 书

                ——与书为伴之七


对于我们那个时代的一个酷爱读书的人来说,抄书,是再正常不过的事了。因为所读之书,大都是借来的,不可能在书上作批语,更不能够长期保存随时翻阅,因为需要按时将书还给人家。因而,一旦读到能够引起共鸣的句、段,或是具有保存价值的数据、资料,就只能抄下了,以便日后查阅、引用。这个办法似乎有些“笨”,但却很靠得住。在当时,我一直是乐此不疲、持之以恒的。

当时,我读书都是挤时间的:有时是在生产队劳动的休息时间(一般每晌中间都会休息几十分钟),有时是在上、下晌的路中,有的是在吃饭时(我吃饭是不和家人在一起的,我会端一碗饭、一盘菜,手里拿一个馍,在我的住室边吃饭边看书的,一般一顿饭之间会看几十页书),更多的是在夜间(有时我会读个通夜,记得一本《三里湾》我就是一夜之间读完的)。我的“抄书”,并不是边读边抄的,因为我的读书方式多样,有时就没有抄的条件。我在读书时,遇到需要抄的句、端,就先轻轻地折起来,待这本书读完后,再集中时间一并抄下来,抄完之后,把所折起的书角压平,以保持原状。

1977年,我在读师范的时候,一个同学借给我一本《唐宋词一百首》(中华书局出版,胡云翼选注),我如获至宝,就边读边选抄,不仅抄诗词,还抄注释,几天之间,当读完全本书时,竟抄下了34首,占全书的三分之一!当时,不少同学对我投来异样的眼光。我知道,这些异样的眼神,有的是佩服,但也有的是不解。我不需要他们理解,但我自己心中有数——这是我走进诗的殿堂的最初台阶!

也是在读师范的期间,我在豫北医专读书的同学给我借到一本苏联捷普洛夫的《普通心理学》,我更是惊喜不已——在这之前,我只是在阅读其它书籍时了解到有心理学这门学科,可却从未见到过有关心理学的书籍。当捧起这本心理学书籍时,真是喜出望外,立即就读起来了。此次,我是边读边抄的,读完一个部分,就回过头来选择需要摘抄的抄下来。为了抓紧读完(我的同学还急于返校)、抄完,我甚至连听课都不顾得听了,只好向老师请假。当老师听了我请假的理由时,忍不住笑着说:“你呀,我还真没见过你这样的学生呢,这假我准了!”几天之间,我便读完了这本被我奉为心理学圭臬的书,而被我摘抄下文字就达170页(25k塑料面笔记本),这密密麻麻的170页文字,使我初步进入了心理学领域,也为我之后的学习心理学(上大学时我选读了《教育心理学》,读研究生时学了《社会心理学》,业余时间,我还涉猎了《犯罪心理学》等有关心理学的书籍)打下了一定的基础。

参加工作之后,我的抄书习惯依旧未改,只是摘抄、保存方法有了变化。在这之前,我抄书是不分类的(《普通心理学》除外,她是被单独抄在一个笔记本上的),只是按照时间顺序依次往下抄,用完一个笔记本再换下一个。参加工作后,知道了分类摘抄、保存的方法,我就制作了扑克牌大小的卡片,把要摘抄的文字资料按照不同内容分类保存。这种方法,极大地方便了我的查询。

近几年,有了互联网,对于查找资料,实在是太方便了。我也与时俱进地利用互联网保存了大量有利用价值的文献、资料。但是,对于用笔摘抄,我依然情有独钟,对于一些打动我心弦的名句,依然会手抄下来保存,以便随时翻出品味。

抄书,是我积累精神财富的重要一环。对于这种付出,我觉得是超值的!

                 2017年11月6日于莫测书屋


(编辑:作家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