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会员原创/散文

包书皮钉本子

来源:作者:武斌时间:2017-10-31热度:0

包书皮定本子,对于我们小时来说,是开学时必须做的事。而对于现在的学生几乎不需要动手来做,只有等着大人们买来书皮套上,或者纯粹有大人们动手用买来的精美书皮帮着包完,定本子更是不用动手,完全靠学校发放或是到文具店里面买。我认为,现在学生缺少的包书皮定本子就完全缺少一种对学生生活的庄重感仪式感,最重要是缺少孩子参与进来增进感情的游戏感,并增长孩子的动手能力。我们那时包书皮和钉本子的专心,逐渐养成了我们对学习对读书重要性的认识,也养成了我们独立动手操作思考问题的良好习惯。

其实,包书皮钉本子,包的是一种专注,钉的是一种仔细。全情投入,迎接一个新学期的到来,迎接新知识文化对我们的熏陶。让我最是留恋,一直怀念!

包书皮往往是一个学期的开始,老师把书发到我们的手中,我们就开始忙碌了。从学校回到家中,放下母亲用旧布做的书包,就赶忙掏出那几本新书放在炕沿边上,开始挖空心思找一些厚的用来包书皮纸。当然由于当时生活条件不好,找这些“硬纸”是相当困难的,在晋南农村尤其如此。如果家里有些亲戚在外面“干事”的,那当然就容易些了。报纸我们小时包书皮最常见的,也是最劣质的书皮,其次是用作水泥袋的牛皮纸,最好的是往年的旧日历(包括旧挂历)。旧日历上的女明星是我们对漂亮的理解,也是对时髦一次的参悟。我上小学的时候,日历很难看到,所以包书皮多用的是报纸和牛皮纸,而且我最喜欢牛皮纸,它结实耐用,而且这种颜色也容易耐脏,经得住时间的考验。它不像报纸散发着油墨味,远远超过新书的味道,并且报纸书皮用久了,手上也浸染了黑色的油墨,让我们感觉很不爽。当然对于我家没有在外面“干事”的亲戚,能有报纸包书皮已经相当不易的了,比起班上个别同学也已经好多了,还颇有番洋洋自得了。

找来书皮,包书皮就开始了。由于父母亲农活特别多,包书皮几乎就是由我独自完成。我包书皮也是无师自通,看一下比我大些的哥哥姐姐怎么包就可以自个完成。先把新书放在书皮上,心里已经有了大概。拿开新书,在那里折叠,在那里用小刀裁开,早已一目了然。用小刀裁开后,在书脊处把多余的折进去。然后把新书放上去,把书楞处多余的折进去,折叠整齐,一本新书就算包好了。通常四个书角处专门折出四个三角形,最容易磨破的书角就不容易破损了。后来出现了日历画,我们就常常用它来包书皮了。当然有父母的帮助再好不过了,家长就会从柜子中翻找出往年专门留下来的大本日历或者找来旧报纸,厚厚的纸张用来包书皮正合适。全家人一起动手,裁纸、包装、写上书名及姓名班级,那种感觉很温馨。这种场面最让我羡慕,但至始至终都是我一个人完成,最后在书皮上歪歪斜斜写上书的名字,班级和自己的名字。最后郑重其事地把包好书皮的新书放在母亲用布纳的书包中,期待明天拿到学校中得到老师和同学的赞许。

再后来,我们就有各种包书皮的材质更加丰富了,我们的书皮也开始五颜六色起来,我们的梦也五颜六色起来,我们的理想也绚烂多彩了。现在,随着时代在飞速发展,报纸倒还是相当丰富,牛皮纸一样的水泥包装袋早已消失了,日历等各种纸质印刷品的减少,使得包书皮的原料减少,而商品社会的发展也给人们的生活带来快捷。不再用纸质书皮从某种程度上来说也是一种环保。

准备完书皮,接下来就是准备另一种学习用品—作业本。当然钉本子在整个学期都可能做,只有本子用完了就要钉本子。钉本子是我最不喜欢干的活,粗手笨脚的男孩是没有那么多耐心的。

一角钱从村西的供销社买来几张白纸,一番对称折叠后,最后变成与我们书本一样大小的纸张,就是我们现在说的32开,就是现在184×130(mm),可能这是我们当时流行的本子的标准尺寸吧。也许我们小时候生产的白纸不仅仅是供我们学习用的,在我们当时晋南农村糊窑洞或房子上的窗户也是用这种白纸,大的窗户刚好用一张白纸。把纸用小刀裁开,用线一缝作业本就算制作成了。这里称“钉”本子就不合理了,因为是用线缝的,称为“缝本子”就恰当不过了。如果作业本装订的厚些,钉本子的时候就需用夹子把所有的纸夹整齐,针就不容易穿过厚厚的纸张了,代替的就是从母亲的针线筐中取出另一种新式武器锥子,垂直压下去就穿过厚厚的白纸,随后再用针线穿过绑系好,一本厚厚的作业本也就做成了。如果不是用针线锥子缝制这些作业本,也可以从供销社买些钉书针来装订,这样“钉”本子就名正言顺了。钉书针大约三四分钱一盘,完全可以买一张白纸了,所以我们还是多用针线来钉本子。只是钉书针“钉”出来的本子要美观的多,只是还要用到针,每次订作业本时,用针扎几对小窟窿再把订书钉扎过去固定好。这样,钉本子变成了简单的事情,心情也就好了很多。“钉”完所有的作业本,在每一科的作业本上写上本科的作业本和自己的名字,不用说了,依旧是歪歪斜斜的字。还有,每次钉本子总“钉”不整齐,导致后来写的字也不成行。每次“钉”完本子后,对每边我都仔细修剪,可总不如意,被老师和同学戏谑是狗啃一样。

当时白纸是紧俏货,有时我们排队了也买不到,这对于我们司空见惯。有在外面“干事”的亲戚,可以用稿纸做作业本,只需要简单的加工就可以了。这种作业本,整齐、美观、页数多、使用时间长,印有横格线或方格,写出的作业也规矩。另外,更为重要的是,它是一种身份的象征,说明这位同学的家中某位成员或亲属在公家单位工作,是吃“皇粮”的,而且这稿纸不用花钱(现在看来,这也算作是一点小小的“贪污”)。我可惜自家包括亲戚在内都是地地道道的农民,只能羡慕别人的份了。

使用自制的本子,对于我们这些小学生写不整齐是当然的。有的同学仿稿纸的格式在课余时间在作业本上打横格。但是打出的横线因为格距宽窄不一,倒把作业本搞的乱乱的。有时买来白纸的质量不好,钢笔水经常会浸到下一页,一个本子用不到多久就要“钉”新本子了。我为了书写工整,仿照晋城上学时一位同学的做法,在书写的纸下面垫一张带横格的稿纸,利用透过来的横线印迹来矫正书写问题。当时同学们给这种纸取名叫“垫纸”,我十分赞成这种做法,每个作业本都有一张垫纸,写完一页后抽出来垫到下一页。

现在,国家普及了九年制义务教育,即使是偏远的农村作业本已经是免费供应了,就更谈不上自己钉本子了,只有包书皮还让我看到我们似曾相识的场面。

前段时间,我在帮助女儿完成包书皮这一伟大劳作后,不由自主问了一句:还需要钉本子吗?女儿怯生生地望着我,不明白我在说些什么。

2017年10月25日写于成都家中

2107年10月26日修改

(编辑:作家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