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就这么一年年的过去,自己在忙的时候什么也不知道,当闲下来的时候,总有许多追忆。父母在的时候,回到家,现成的饭菜特别可口,无论是什么,经他们一做,都特别好吃。父母走后,回去就再也远远的闻不到饭菜的香味了。操劳一辈子的父母,匆匆离世,没来得及享受天伦……趁着中元节,兄弟姐妹合计将父母墓重新修建,算是了却一桩心愿。
父母一生育有6个小孩,以前的生活极其困难,养大6个小孩非常不容易。妈妈特别能干,在清苦的日子里,她总能给我们做不少拿手的小菜(说是小菜,其实就是我们日常的下饭菜)。夏天是最忙的时间,除了每天下地干活,在家还得晒很多干菜,自己制作糯米酱。糯米酱工艺,现在很多人都不大会了。做酱工程是蒸糯米饭、发酵、磨粉、水调、晒酱,晒酱的时候得选太阳特别大的时候,连续晴天,日晒夜露(一定不能被雨淋),这样晒出来的酱味道香甜可口,早上盛一碗刚蒸好的热饭,打二勺酱,那味道现在闭着眼都能想得出,口水都流出来。晒出的酱可以酱南瓜干、芋头干、辣椒干、花生、黄豆、米饭等,再经过蒸晒,就可以作为酱菜,有辣的,也有不辣的。酱菜能当菜,也能成为大人不在家时我们偷偷弄出来的小零食。后来自己离开家,当了兵,每年妈妈总能在夏天邮寄酱菜给我吃,战友们都喜欢我家乡的酱菜。再后来,成家了,时常回去,妈妈都拿出做好的酱菜放在饭桌上,那才是我最喜欢吃的菜。而今,就算能吃上些酱菜,也是偶尔亲戚给的,可怎么吃都不够妈妈做的好吃。
在那个年月里,我家劳力不够,小孩多,分到的粮食就较少,吃饱有时都较难。记忆最深的还是冬天的萝卜煮红薯。我们村的土地质好,种的萝卜又大水份又多。为了让大家能填饱肚子,每天中午和晚上,都是萝卜煮红薯,既当菜又当饭,端上来都是几大盆,煮得烂烂的,香香甜甜。有次出差,偶尔发现这道菜,直接点了,虽说放了不少料,但怎么也没有我小时吃的味道。再后来,生活宽裕了,就再也没有吃过***萝卜煮红薯。
妈妈还能把红薯做成薯片。将红薯切片后,蒸熟,晒干后留待过年过节用沙炒,就成了可口的薯片,也成了接待客人的上等食品,每次远行,妈妈都会让我带上不少,走到那里,***薯片就吃到那,心里就暖到那。
最厉害的,还是觉得妈妈能将萝卜做成各种食材。冬天放学在家,就是帮大人清洗萝卜和萝卜叶,大人切萝卜,我们就将萝卜片串起来,全部串好后,大人挑出去,除用竹杆穿起来晒外,大部分都挂在家外的树上凉晒。掉光了树叶的树枝,凉上萝卜条和萝卜叶后,白绿相间,给人看起来是另种景色。每家每户都晒,村里的树,基本上都变成了白绿。晒萝卜不能太干,基本水份干了,摸在手上还有点软的感觉时,就得收回来,放在大框里用盐搓,搓好后就放进一个大的坛子,还得用粗棍子在上面将叠好的萝卜条挤压紧,然后将坛子密封,倒过来,底下放一个一碗放水,就能防止进空气。一段时间后,就能将萝卜条取出来炒,味道非常好。就连萝卜叶都是不错的下饭菜。每到这个时候,妈妈就得整夜整夜的忙。除了晒萝卜条,还晒很多萝卜丝,这些萝卜丝基本上都由我们小孩来刨。晒干后的萝卜丝,大部分是等到来年上半年,与咸肉一起放进一个带柄的瓷灌里,然后放进烧材伙的灶里,等到取出时,早有一股香味扑鼻而来。这种菜,一般都是来了客人,或是过节,或是收割时才能吃到,其他的时候,都是不可能有的。妈妈用萝卜做成的各种菜,都是我最喜欢的上等菜,每每回家,她都能换着样给我做。就算后来当兵,参加工作,吃了那么多的味道,没有那种味道能比得上妈妈给我做的味道。
中元节,老家习惯叫七月半,也叫鬼节。妈妈在的时候,中元节最多的就是给我包米果,有南瓜的,也有芋头茎包的。我最喜欢吃她用芋头茎包的,有点芋头叶的香味,吃起来软软滑滑的。可是今年以后,我再也不能吃到母亲包的七月半米果了。
每次出远门,妈妈都会给我一大包家里自制的酱菜。头天晚上,除了给我整理物品,就是将晒得最好的酱菜给我分装好。特别是当兵后,每次回家探亲,待她给我准备好东西后,就会拉我坐在她身边,交待这交待那,说实在话,那时也不知道自己听进去多少,有时还觉得她挺唠叨。再后来,我成了家,回去的次数不多也不少,但能呆在她身边的时间就不多,去了也只是吃二顿饭就回了。可每次去后,就是大包小包的自制干菜给我带上。
不管什么时候,妈妈只要听说我回去,头天晚上就会连续打几个电话来确认,第二天一大早起来就忙开了。然后就是站在家门口不时的张望,每次快到家时,远远的就能看到她,等我走近,有邻居家经过时,她总是笑着说“我崽回来了”。最难忘的是去年,也就是母亲离世的头一天,早上她打我电话说,突然晚上做恶梦,好想我回去看她。我感觉不太对劲,下班后赶回去看她。后来听姐说,她在家门口已经等我好久了。那天她显得很苍老,精神不是很好,但见到我后,还是微微的笑笑。那次的微笑,永远就定格在我的记忆中。
中元节是怀念的节日,其实我更觉得是感恩的日子。我的父母非常简朴,也很勤俭,一辈子没有太多的财富,但生活总充满着快乐。平淡的一生没有出奇的东西,但活得有尊严。对待子女同样如此,传统的家教在那时有些不能接收,但现在想想,还是很有必要的。传统家教至今影响自己,也让自己身体力行,努力实践着。
有父母的日子,我是孩子,也是骄傲。没父母的日子,我是后代,是传承。饭菜的味一遍遍的在记忆中翻起,嘱咐的话一次次的在耳边响起,重复的动作总那么熟悉。无论时间怎么变化,回忆终归是美好,但我不能总生活在回忆中,我要让父母给的生命不断的放光,让传承的力量更加激奋。
中元节,我把久违的思念告慰父母,孩儿挺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