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会员原创/诗歌

高山上的微笑

来源:作者:陈肇虞时间:2013-11-26热度:0

 


   二零一二年襄阳冬天的深夜非常宁静,城市的喧嚣已经远去,只有北风的呼啸声划破那寂静的夜空,万家灯火也只剩下数点微光,大街上川流不息的汽车换成了孤车单影,急速地掠过熟睡了的大夏商场。鄂西北地矿所探矿工程队队长陈兵独自一人坐在客厅的沙发上,他深刻地思索着他的事业,他的队伍,他所面临的困境.......他越来越感到商业钻探的市场竞争激烈,个体户凭借某些优势,在竞争中拼命压低价格,而同样一个钻孔,个体户即使70万可以赚钱,而他100万也许只能保本。因为他必须有管理人员,支付比个体户工人高得多的人员工资、三金五险、安措经费、设备折旧、上缴管理费等等,他要付出比个体户多百分之三十以上的费用。在这些重压下,队上的财务出现了赤字,年底他拿什么来兑现年初自己的承偌呢?这使他很郁闷,他在思索着怎么跳出这个怪圈,想用什么办法才能让他手下的弟兄能够拿到和所里其他单位一样多的工资?
   不过,他也有他的优势,在个体户还不敢涉足的深孔钻进中,也给了他一丝欣慰。5号机在油山施工的钻孔打到了1258米,已经打破了由7号机创造的1252米全湖北省地矿局钻孔最深纪录,如果没有什么意外,今年完工这个钻孔也算是一个闪光点,想到这陈兵脸上有了一丝微笑。他梳理了一下对明年工作改革的思路。看了看手机,已是凌晨1点,该睡觉了。
   睡觉前,他来到儿子的卧室,看到儿子健康憨厚的脸膛,想到儿子对他的意见:“爸爸,你都三次答应我和妈妈一起去隆中玩,这次你可不能耍赖啊。”是的,他欠他们娘俩太多了,一家人难得有机会一起到外面去玩,想到儿子是那么依恋着自己:“爸爸,为什么你老是出差,换妈妈出差不好吗?”儿子还不了解爸爸的工作,他之所以没有礼拜天,努力地工作,就是为了让更多孩子的爸爸能够增加收入,让探矿队职工所有的孩子都有幸福的童年,不过这次他一定要实现自己的诺言,带他们出去好好地玩一天。陈兵拢了拢儿子的被子,脚步轻轻地走到自己的卧室,为了不吵醒妻子,他没有开灯,就匆忙地就寝。多年来他有个习惯,总是把手机放在自己的枕头边,因为在他旗下的钻机,在深山老林中24小时不间断生产,在那深不可见,触不可摸的几百米、上千米深的钻孔中,随时可能出现异常,任何时候他都要和他们一起交流、研究解决疑难问题。不过今天他应该放心,大部分钻机已经收队,剩下的7号机的机长黄龙汉工作比较细致,又善于思考问题,应该没有什么太大的问题。
   也许是太累了,倒到床上就睡着了。然而最不应该来的事情还是来了,手机还是响了,他怕吵醒妻子,迅速地按掉铃声,拿着手机,抱着衣服来到客厅。南方的冬天,房子里没有暖气,最冷的时候,室内可以结冰。他顾不上穿好衣服,急速地重新拨通了刚才的来电。
   “陈队,我们下套管时在442米处,离孔底还有114米时,套管接箍折断跑管。”黄龙汉向他汇报了钻机发生的事故。
   陈兵全身打了一个冷战,他的手僵持了,不是因为寒冷,也不是因为他还没有穿好衣服,而是这个事故的性质是多么的可怕。一个近4 吨的重物,坠落100余米,它所产生的加速度,它的冲击力,它的破坏性,远远不是几毫米厚的钢管所能够承受的。接完电话以后,他预感到问题的严重性,也马上回想到前些时候有一个钻孔发生了类似的事故,结果因为钻孔内卡满的钢管捞不上来而不得不报废。而现在,历经几个年头,已钻了1258米,耗费200万以上的资金,给他带来些许高兴的钻孔,难道又要灰飞烟灭一下子就全都完了吗?这对本来有了赤字的探矿队来说,无疑是雪上加霜。想到这他感到浑身发冷,他摸了摸自己的胳膊,他才发觉自己只穿了秋衣秋裤坐在沙发上,听到窗外北风的怒吼声,他急忙地穿好冬装。
  不过,他很快就镇定了,他知道作为一名领导者,一名生产的指挥者,一名总工程师,在突发事故到来的时候,不能表现出半点的惊慌,因为惊慌会使他失去理智,忙中出乱。更不能表现出半点的恐惧,因为恐惧会使自己和他领导的钻机失去信心,他必须有临危不惧的气魄,有临乱不惊的心怀,他果断地向他们下了第一道指令:“将上部套管尽快提出,设法弄清下部事故头的情况。”
   打完电话以后,他已经没有睡意,踱到窗前,看到沉睡的城市,远处高楼只有依稀的几点灯光在夜幕中闪烁。他在怀念他的钻工弟兄,他们顶着严寒在钻塔底下作业,不知道那里下雪了没有?机场生火了没有?他们的衣服穿的够不够?你们可要细心,不能事故加事故啊。
   “你是这么早就起来了,还是根本就没有睡?”妻子陈豪醒来发现丈夫不在身边也跟着起来了,她用怜惜的眼光看着丈夫,她知道他肩上的担子是多么沉重,她竭力把家庭打造成温馨的港湾,在工作上虽然帮不上什么忙,但是在他心情烦乱的时候,他想要发泄自己内心苦闷的时候,她总是默默地委屈地忍受着他的无名烈火,夫妻之间就应该这样,她不忍受谁忍受?谁叫她遇上了一个事业心这么强的丈夫呢?
   陈兵瞪了妻子一眼,似乎有点生气地反问道:“你起来干什么?睡去!”几句生硬的话给满怀关心的陈豪浇了一头冷水,但是,陈豪理解了他的不快,他一定又遇到什么不愉快的事情。
   “工作上又遇到麻烦了吧。”妻子没有离开他,仍然温情地关心着。
   “黄龙汉钻机跑钻了,周末你们自己去玩。睡去!让我静一会儿。”几句话像是回答,更像是命令,她知道他的个性,在考虑工作的时候,不喜欢任何人打扰,她从沙发上拿起一件鸭绒袄子披在丈夫的身上,轻轻地走回卧室。而陈兵在回忆今年的工作,那一幕又一幕的不顺利,把年初的预想砸得稀烂。


   2012年,对于鄂西北地矿所探矿队来说,是极其艰苦的一年,年初,陈兵满怀信心地为了争取外部的商业钻探项目,自费出席了同学们邀请的在青海的一次聚会,会后,不辞劳苦地顶着天山的飞雪,冒着戈壁的风沙,忍受高原的反映,终于争取了一个商业钻探工地,正当陈兵雄心勃勃准备组织人员上马时,突然接到对方的一个电话,钻探的单价要削减三分之一,他知道这其中的奥秘,那里是个体户的天下,优惠条件与我们无缘,剩下一些难啃的硬骨头留给我们,我们不远千里去施工,那样的价格已无利润可言,他只好放弃。
   科学技术的进步,也带动了能源的革命,那些隐藏在煤田里的杀人元凶煤层气,也开始被人们开采利用,这也是地质钻探向纵深发展的一个方向,陈兵有机会接触到这一领域,他想借鸡下蛋,租用人家的设备,锻炼自己的队伍,逐步将岩心钻探转入煤层气勘探开发,应该说,这是一项颇有前途而技术含量较高的产业转型,遗憾的是由于种种原因,也只是半途而废。
   面对湖北磷矿地层的复杂性,加以有些工人的操作失误,使他管辖的几台钻机连续发生几起恶性孔内事故,使全年的工作非常被动。他竭力想在技术上有根本的突破,否则在效益上很难提高,他多么想有时间能系统地学习、阅读、研究有关的技术资料,然而作为一个基层的领导者,平时他总是忙于繁杂的事务工作,很难静下心来,只有等待周末,窗外下着毛毛细雨,办公楼的人们都已经放假,整栋楼房空无一人。一个人坐在办公桌前,翻阅有关的书刊杂志,从网上寻找有用的资料,从这些资料中吸收营养,给自己的资料库充电。慢慢地他理出了一个头绪,目前生产中的突出问题是:破碎地层的护壁、岩心堵塞与取心;岩溶问题、操作不当引起的卡钻以及硬岩地层的打滑,而这些问题在资料上也都还有一定的解决办法。
   张峰是他在技术工作上的得力助手,除此之外还返聘了一位老专家,这就是他开动10多台钻机的全部技术力量,他把他的想法告诉了他们,经过讨论,确定重点推广液动冲击器,寻找适合的无固相泥浆这是目前技术工作的重点,并由此向省地矿局申请了【难取芯地层钻进技术研究】科研项目。
   陈兵最大的特点是善于扑捉新的技术、新的机具、新的方法,在这方面他最舍得花钱,先后引进了自动纠斜钻具,半合管取心,各种型号的堵漏剂,液动冲击器.....等等,总之,只要对生产、对提高效率有利的新东西,他都要不惜成本地想办法买回来加以试验利用。
   液动冲击器并不是什么太新的器具,早在上世纪八十年代就在推广,只不过现在这一技术更加成熟,已经有了现成的商品,但对于这些从事岩心钻探不久的工人来说,仍然是一个新器具,把器具买回来了,并不等于就万事大吉,关键还是怎样使野外钻机上的工人都能熟练地掌握,如是他利用冬训时间,采用课堂讲,现场练,让每一个工人都参与其中,然后采用技术表演赛的方式,使人人过关,个个比武,精心操作,优胜奖励,这一措施极大地调动了大家的学习热情。出队以后,他又深入到每台钻机,手把手地教工人们怎样在深孔钻进中调节压力,怎样日常维护冲击器,怎样调整冲击器的垫片.....等,让工人尽快地掌握新的生产技术。
   泥浆是钻孔的血液,它像人的血型有A型、B型、O型一样,只不过泥浆的型号更多,它可以根据不同的要求设计出千万种型号,通过多次实验,他和技术部门一起,提出了一套适合湖北磷矿不同类型地层的无固相泥浆配方。
   岩心钻探技术是一门综合很多学科的技术,一个合格的钻探技术人员,他需要懂得地质、水文、机械、化学、力学.....等。现在有些人有一种偏见,认为钻探这一行业,没有什么技术含量,更谈不上科学,只要有工作量,随便找几个农民工,钻机就可以开动,就可以赚钱。持这种观点的人,要不他缺乏最起码的知识,要不就戴了有色眼镜,他们不知道钻探是一个隐蔽的工作场,工作场面的变化是在人们的视觉和听觉范围之外的,人们只能凭借极少的仪表,地面机械的声音和钻机回转的状态来判断孔内情况,它的技术是很多经验信息的总和,也是很难从教科书里去找到的,况且超深孔钻进,钻孔的孔底对接.....等,如果没有更高科技含量能够实现吗?陈兵深知,尽管他在技术上有了一定的水平,但是离一个完全合格的钻探技术工作者差距还很远,还需要不断地更新知识,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在担任领导职务以来,最使陈兵难忘的一件事,是一名家住外地的钻工在所里没有住处,他找到陈兵伤感地说:“陈队呀,你看我们辛辛苦苦干了一年,拿回家还不到两万元,就这点钱还是老婆孩子眼巴巴望着的,我都不好意思给他们,我怕他们说我在外面乱花钱了。我们从家里回队,自己没有一个窝,只得睡10块、20块的老乡家里。”
   陈兵听了他的话,眼睛有些湿润,内心非常难过,一个领导人让他下面的工人拿不到最低的工资,从野外回来连个窝都没有,还只能去住条件那么差的旅社,这是他的耻辱。一个好的领导他的心里时刻要装着工人,让第一线的工人拿更多的钱,这是他的责任,然而,他不是银行,他的钱只能从社会上挣来,就拿说话的这位钻工来说,他们钻机因为发生事故,处理了几个月,损失近100万,按照规定,他们是没有工资的,但是他们真的辛辛苦苦干了一年,一分钱也不给人家?天理不容!怎么办?探矿队没有什么积累,他只好从收益好一点的钻机剥下来一点进行补助,所以工人们送他一个外号“平衡队长”。其实,有谁能理解他的苦衷呢?他愿意这样做吗?他这个“平衡队长”并不好当,他不是印钞机,队上的资金就那么点,他何尝不知道这种平衡绝对不是长久之计,会使干得好的钻机失掉积极性,干得差的钻机产生依赖性,进而产生恶性循环。
   钻探这个行业是一个高风险的行业,只要稍微的疏忽,就可能酿成巨大的经济损失,怎么样避免或者消灭疏忽,他深思熟虑了好久,征求了很多机长和班长的意见,为了增强工人们的责任心,他大胆地提出了钻机工人自己出资承包钻机,也就是工人自己垫资打钻。
他的想法首先得到了他的老搭档,副队长秦斌的支持。秦斌说得好:“我们做领导的就是要让工人们多拿钱,拿的越多越好,只要工作干好了,经济效益提高了,大家能拿到更多的钱,我们的脸上才有光,你们都不拿钱,我们有什么脸见人。”
   干活还要自己掏钱,还要担风险,有些人很不理解,但是更多的人愿意试一试。第一个吃螃蟹的人是刘延永,刘延永是队里有名的犟精,个性犟的让人无法理解,就是他率先拿出几万元承包,而他钻机的游显国却不愿参与承包担风险,怎么办?办法总是人想出来的,那就来个一机两制,让刘延永承包了当他的老板,游显国不参与承包就在刘的钻机上打工,刘与游的关系就变成了雇佣和被雇佣的关系,刘给游发工资,游不担风险,这第一挡承包就这么开始了。
   刘延永钻机开钻不久,就遇到了复杂地层,生产进展缓慢,在旁边观望的一些人产生了动摇,陈兵及时地召集他的团队成员,到机台现场全力支援刘延永钻机。“决不能让刚刚开始的改革失败,也决不能让这一新鲜事物夭折,我们必须明确地支持他们,尽快使他们摆脱困境。”如是陈兵,秦斌,徐海洋,张峰....等人,轮流到刘延永钻机去帮助他解决技术问题,物资部门也优先满足他的材料需要。皇天不负苦心人,刘延永胜利了,2012年估算他的个人收益在10万元以上。这大大地鼓舞了钻工们的士气,紧跟着蔡振亮、毛勇、李军、黄龙汉....等钻机也都尝到了承包的甜头。在承包大面积铺开的时候,又遇到了新问题,有个工人家在农村,经济的确困难,一时间拿不去那么多钱来,成天愁眉苦脸,怎么办?陈兵了解情况以后,带着两万块钱找到他对他说:“我知道你家里困难,找公家借钱这个口子我不能开,我私人先给你两万元,你拿去和大家一起干着,等将来你有钱了再还我。”这个工人望了望陈兵,用颤抖的手接过那沉甸甸的两万元,他感到在最困难的时候,他的领导没有忘记他,他的好兄弟没有忘记他,他的眼睛湿润了,他紧紧地握着陈兵的手,“感谢领导,感谢我的好兄弟,我一定好好干,不辜负......”。
   “事情就这么简单。”这是陈兵的一句口头禅,是的,事情就这么简单,每当一项制度的改革,一个正确的决策付诸实施的时候,伴随它的是生产效率的提高和收入的增加。自从实行这一承包制度以来,恶性事故消声灭迹了,钻机停待的时间缩短了,更主要的是责任心加强了,人人都是主人。有的钻工说得好“花自己的钱,谁个不心痛!”
   “事情就这么简单。”这一制度的改革,使领导和工人的关系更加融洽了,领导能够大胆地管理,严格地要求,而工人们也能够自觉地遵守各项规章制度、安全达标、钻探班报表、钻探质量管理...都在逐步地走上正规。“事情就这么简单。”这‘简单’也来之不易啊。
   世间的事务是复杂的,探矿工程的事务也是复杂的,陈兵知道,他自己不过是沧海中的一滴很小的水珠。要想把工作向更高的层次推进,决不是他一个人的力量能够办成的,他需要团队全体成员的努力,也需要外部环境的积极支持,年初,他敞开心扉把自己一些想法,一些思想顾虑向所领导进行了汇报,所领导对他提出的问题非常重视,根据他所反映的问题,给与了他大力地支持,在资金上给了他有力地支援,为他的成长,为探矿事业的发展创造了优越的外部环境。


   二零一二年保康油山的冬天特别寒冷,当襄阳还在热浪涛涛的时候,黄龙汉钻机的夜晚,已经生火取暖,在严冬处理事故的黄龙汉钻机,也像是寒冷的冬天一样遇到了霜雪,在孔深327米处遇到了阻力。
   陈兵作为探矿队的总工程师,他必须尽快提出处理方案。任何一个人,或者一个天才,他的智力,他的能力都是有限的,好的领导者是善于集中大家的智慧,特别重视一些反对者的意见,因为反对者的声音,往往使你在处理复杂的技术问题时少走弯路,在这样技术难题面前,陈兵采用了集思广益的方法,他亲自登门拜访一些老专家,邀请他们来共同研究事故处理方案。所领导积极支持他的想法,并亲自参加会议,提出了对处理事故的原则。这种“诸葛亮会”在过去处理事故中发挥过重要作用,这次也不例外,老同志提出了很多好的意见和方法,使陈兵大受鼓舞,特别是有些老同志,不顾自己已经是七十多岁的高龄,主动地提出想冒着严寒到钻机去协助处理事故,这很使他感动,“姜还是老的辣”这是一句至理名言,这些老地质队员用自己的行动,体现了地质系统的三光荣。很快,陈兵根据会上的意见,制定了事故处理方案报送了所领导,带领两名老同志上山了。
   天公并不作美,也许在考验他们的勇气,上山之后,马上飘起了鹅毛大雪,钻机处在海拔一千八百米的高山上,两边的山峰夹着一条狭长的峡谷,凛冽的北风像一把把尖刀,直插人们的心窝,然而这里却是温暖的,机长黄龙汉,班长赵晓飞腾出了自己铺有电热毯的床铺给老同志睡,陈兵和他们二人却到上夜班同志的床铺去“打游击”。
   在山上的几天,雪也不停的下了几天,帐篷宿舍的室内温度和外面相差无几,门外的道路要不就是冰凌溜滑,要不就是稀烂泥泞,至于上山的道路,走在结了冰的陡峭石崖上比抹了油还光滑,即使你手脚并用也很难攀登,他们就是在这样艰苦的条件下,不分昼夜24小时轮流在钻机上蹲守,他们一起商量,一起分析孔内情况,一起研究处理方案。终于把327米处破坏了套管修整齐了,把快要偏斜的钻孔找了回来。在回家的路上,无情的天公丝毫也没有怜悯之心,漫天的雪花仍然在头上飞舞,陈兵前后照顾着两位老人,冒着寒冷,徒步20余里到村政府才能坐上汽车,但是大家都很高兴,通过努力,使一个几乎绝望了的钻孔又重新获得新的希望。
“好事多磨”,并不代表所有的好事都有磨难,但就油山这个钻孔来说,可真的验证了这四个字,跑管下坠所产生的冲击力使下部套管几乎全部变形,有的套管之间相互切开插在一起堵塞了钻孔,有的套管直径缩小变成锥形插入相同的套管内,或者插入小一径的钻孔中。开年以后,当事故处理到 497 米的时候又遇到了麻烦,在套扫事故套管的过程中,偏出了新孔,而且拿出了岩心,一时间,像乌云笼罩一样,钻机上的悲观情绪有了抬头,对继续处理失去了信心。
   在这关键时刻,陈兵摆脱了机关事务性工作,向助手交代了工作,一个人潜心的深入黄龙汉钻机,首先他要求机班长一定树立信心,自己身先士卒,日夜在机场亲自操作,掌握孔内情况,对于起上来的每一套钻具,每一个钻头,进行细心地观察,研究,很快把已经偏斜了的钻孔找了回来,使事故处理又走上了正轨。
野外钻探工作条件十分艰苦,但艰苦能够锻炼人的意志,考验人的品德。陈兵的清廉在所里是有名的,在他身上有一股正气,他不想沽名钓誉,只求踏踏实实地工作,他从不要求有什么特殊的待遇,在钻机处理事故的半个月中,他没有半点领导的架子,和大家同吃同住,在天寒地冻的半个月里,他没有喝过一滴酒,吃的饭菜也是和大家一样,唯一不同的是他的工作时间比他们长。半晚上从机场回来,睡在上夜班同志的铺上,仍然在思索着钻机的事故,天一亮他又出现在钻机上,他的这种高尚情操,感染着钻机的每一个同志,也鼓舞着钻机工人更加努力工作。
   在处理事故的过程中,孔内经常会出现异状,有时候钻机阻力很大,有时候水泵压力很高,有时候根本扫不下去,他和同志们一件事一件事的分析,解决了一个问题,又会出现新的问题,但他始终乐此不疲,不离不弃,兢兢业业,把信心带给大家,把希望逐渐扩大,经过近半个月的处理,终于把一个快到报废边缘的钻孔从死亡的路上拉了回来,恢复了正常生产。当钻孔从发生事故的1258米,顺利的到达1661.97米,创造了全地矿局钻孔深度最高纪录的时候,当钻孔达到了地质目的的时候,他和黄龙汉钻机的弟兄们,站在高高的山顶上,迎着扑面而来的山风,展望未来,他微笑了,他知道他还没有到放声大笑的时候,他还要继续带领大家走出困境,还需要得到各方面的大力支持,他前进的道路还很遥远。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编辑:作家网)

上一篇: 当我老了

下一篇: 祈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