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起家风,不得不提起父祖辈的为人处世。
先说说我的祖父辈。我是从留存的老照片中认识爷爷的:清秀的面庞,双目有神。据老人讲:祖父为人谦和,是延安抗大学员,中国共产党党员,后回原籍教学。国民党得知后,将他和另一位教师杀害。解放后因组织关系缺失,未被党组织确认党员和烈士;奶奶出身地主,但与人为善,常常接济穷人。两位先祖均过早去世,一个是1948年,一个是1958年。
时至今日,每当与年已八十的姑姑谈起祖父祖母,姑姑会说,奶奶常说的话是:“有饭送给饥人”。在物质生活匮乏的当年,送人食物,几乎就是救人性命。
在我记事起,小时候总是饥饿的记忆。我吃过高粱、蔓青、棉饼,那种滋味至今难忘。即使如此,父母也不让我们动集体的庄稼。他们总是把集体分配的食物让我们姐弟3人吃,自己却忍饥挨饿。父亲是当时村里为数不多的高中生之一。在我们晚上睡觉前,总给我们讲很多故事,大约从那时起,我就爱上了语文。母亲则有更多的时间陪伴我们,教育我们做人的道理。我记忆犹新的是,在学习上,母亲告诉我,你们好好学习,学到手里,谁也拿不走。
改革开放以后,农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后,农村人终于可以填饱肚子,并逐渐走上富裕的道路。记得有一次生产队调整承包的土地,是夏天。当时,我家种的玉米已经长到一尺多高了,耕地分给另一户耕种。父亲依然把那块耕地让给那家,且不提出任何要求(有很多户是提出要求的,也有闹矛盾的)。这件事情对我的感触很大。多少年后,我终于想明白了:乡里相亲的,多些忍让,多些宽容,不要闹到吵架,甚至一家人和一家人都不说话的地步。
参加工作后,我们曾经和同事们临时居住在队上东南边的小白楼上。因为计划生育,各家几乎都只有一个孩子,都很金贵。孩子在一起玩耍,难免发生打架吵嘴的事。看到自己孩子“吃亏”,妻子会很生气,我会告诉她,小孩发生纠纷,大人不要掺和其中。
儿子上高中后,曾经旷课、上网吧,被罚回家思过一周。在家的一周,是如此难熬。在我们苦口婆心的教育下,儿子终于醒悟了,在高三的冲刺中,儿子终于考取472分,顺利走出高中,进入省城一所高校深造。
在等待录取通知书的日子了,儿子主动要求去打工,我们欣喜不已。他找的是网吧网管的工作。在一个多月的日子里,儿子挣到自己的第一笔工资。第二年放暑假,他又去打工去了。一次和他谈及工作的事,他郑重地告诉我,工作不容易,挣钱不容易。
我家的家风:严以律己,宽以待人;努力学习,追求卓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