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会员原创/散文

打煤糕

来源:作者:武斌时间:2017-07-21热度:0

我小时候,冬天家里和教室里靠一种叫“煤糕”的煤土混合物取暖,当然它最主要的功能是家里做饭的燃料。可以说在上个七八十年代打煤糕流行在我的故乡晋南一带,家家户户甚至学校每个老师和班级打煤糕,成为每年中秋节过后天凉那段时间一道靓丽风景。

煤糕,我不知为何这种煤土混合物有这样好的名字,有喜庆富有的意味。可能就是这种煤土混合物制作繁琐,有点像蛋糕的制作的流程,故称之为“煤糕”。煤糕是煤面和黄土按照一定的比例(我们通常是三比一)加水搅匀成为煤泥。然后找一块空地,通常是人行道路的边上,家中的庭院。抹平后晾干堆放在屋檐下,以备冬天做饭取暖。

烧煤面可能由于其成本低,经济实惠的原因。在煤矿,煤面一般是洗煤后留在下面的部分,精煤(煤块)被挑选出来剩余的部分,燃烧发热低于精煤。做煤糕掺入黄土一方面是增加煤糕的粘性,使其变成一个整体,黄土有粘性,而纯的煤面没有粘性像海边的沙一样。另一方面是煤面得到充分的燃烧,增加炉火的燃烧面积,资源充分利用。还有一个原因,烧出来的炉灰细碎,不易形成渣痼附着在炉壁上,从而防止用力捅伤土炉壁。

所以,打煤糕就是一件集体参与、庄严而又繁重耗时的事情!

首先是煤面和黄土的筛选。通常买回来的煤面并不是全是面煤,里面还夹杂一些小的煤核。为了煤糕的平整均匀,我们一般还是要求做煤糕的煤面细碎,也就是能通过筛子。没有通过筛子留在筛子里面的煤核倒在一堆,冬天可直接加到炉子里燃烧。土是从村外的崖边取的用平车拉回来。同样做煤糕的黄土也必须剔除坚硬的土块或者是混在里面砖块,留下细碎的能经过筛子的黄土沫。

接下来就是把筛选后的煤面和黄土混合,这至少需要两个人协作完成。一个人在煤堆前铲上三锨煤面,一个人在土堆前铲上一锨黄土,共同倒在一起。周而复始,直至把煤面铲完,黄土不够就补充一点,差不了多少也就将就了。最后把煤面和黄土用锨搅翻,使它们充分混合均匀,就如同现在水泥和沙混合一样。

下面就是加水搅拌均匀,变成泥状。在筛选和混合的环节,另外的人要挑水回来,至少要准备两担的水。在煤面和土混合的堆上,挖开一个大窝,再把水倒进去。和我们和面加水一样,只是煤土混合物一大堆要使用铁锨充当了我们和面手的功能。水在坑中完全下渗以后,几个人用铁锨齐心协力搅合加了水的煤土,使之变成泥状。水不能太少,不然就无法粘合在一起,如果还有干的煤土,就需慢慢加水。加的水太多,就变成了稀泥,无法固定成型。经过多次搅合翻转,使煤泥均匀稠糊而且具有塑性为止。经过一番折腾,大家已经满头大汗,累的气喘吁吁了。其间,大家根本无法偷懒,否则达不到理想的效果。这个环节,可以说是力气活,也可以说是技术活,光有力气没有技术无法使煤土泥达到合适的粘稠和塑性。

再接下来就是抹平成为煤糕。用铁锨把搅拌均匀粘稠具有塑性的泥状煤土铲到一块平地上,一个人用泥抹子抹平表面,最后一块约十来平方的长方形煤糕便跃然于地面。煤糕的厚度大约三到四公分,一般靠四周边上的就薄些,只有两公分多。当然这还没有完,还要用铁抹子把这块大的煤糕变成长宽约三十多公分的块状。稍远一点看过去,就如同纵横许多平行线,分隔成一小块块的方格。

一天下来,我的胳膊和腿累得简直像抽掉了筋骨一样,连端碗吃饭的力气都没有了。当然一个家庭干这样活会很累的,如果是学校班级干这样的活或帮助老师干,大家齐心协力就没有那么累了。况且分配到每个班级的煤面就是那么一点,能够抵挡最冷的一些天我们就心满意足了。但打煤糕那会,我们热情高涨,憧憬着冬天里的那一炉火。

此后的几天里,人们把半干不湿的煤糕搬起来,互相依偎成“工”字形,首尾相接,当然主要是为了阳光的充分照射和风的全方位接触吹拂,等到最终晒干后,堆放在屋檐下或院门洞的过道边,这才算储存下了整个冬天烧的煤糕。

等到冬天,享受自己的劳动成果,别提多高兴。煤糕要被掰成柿子大小的煤块,投入到火炉中,让它尽情低燃烧。暖暖的,弥漫整个房间或教室里。

母亲的每一锅热腾腾的饭,都是煤糕的杰出贡献。在家中的土炉侧的烤窑中,放上一块馒头或几个红薯,晚上享受难得的美味以驱赶严寒。睡前再放上一些,第二天早晨醒来就能闻到馒头的麦香和红薯的甜香。揣到书包里带到学校,享受这样的美味,酣畅淋漓。下课铃响后,大家争相围在教室火炉边,驱赶冬天的寒冷。但通常是当天的值日生要忙的不亦乐乎,先要早到教室,捅开封了一晚的火炉,或者火炉灭了要重新生起火炉。要随时给火炉加煤糕,以保证大家的取暖。

现在,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环保意识的提高,煤糕早已消失了。不仅是因为我离开了故乡的土地,就是我的父母也不打煤糕了。蜂窝煤和煤气代替了故乡乡村的做饭取暖的燃料,而且电力成为冬季取暖的主角。

打煤糕只能成为我少年的记忆,藏在心中的一个角落。就是想起来,也无法还原那种场面了。我总想拽回这种记忆,可它依然随风飘远,无处寻迹。但大家一起协作打煤糕的场面,温馨和谐,累并快乐着,无论是邻居间,家里人之间、还是同学间,同学与老师间,都倾注在煤糕上。没有索取,没有自私,不求回报,只希望获取严冬那一抹共同的洋洋暖意。

2016年12月7日夜于家中


(编辑:作家网)

上一篇: 凉拌菜

下一篇: 以书为伴守家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