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会员原创/散文

纳凉

来源:作者:武斌时间:2017-07-04热度:0

近来,天气很热,总是大汗淋漓。办公室的空调开着,舒心地看着刘亮程的《一个人的村庄》,其哲理性极强,我经常陷入沉思。思绪凝聚在家乡的村庄,看看现在的外面的燥热,想起在故乡纳凉的片段,感慨万千!

故乡在山西的晋南,黄土高原的南端,黄河最后一个拐弯处,故称河东地区,我国最早被称为“中国”的地区。因盐运而发展起来的城市,给故乡增添深厚的文化底蕴。我常常想起生活在那里的岁月,想起夏天的炎热,想起那时瓜果成熟的季节我们在树下乘凉的时候,夜晚在家门口的大槐树下纳凉的时光。纳凉的记忆遥远而温馨,每每想起来,像一首老歌挂在嘴边,感受到浓浓的乡情,那样淳朴!

故乡的夏天是特别热的,中午的太阳火辣辣地烤,把人晒的没精没神。走在太阳下面,像是在蒸笼中般的煎熬,我们就像晒蔫的黄瓜,无精打采地悬在瓜架上。走在路面上,我们能感受到地面传上来的热气,一滴汗水落在地面上,细耳能听到“滋”、“滋”的声音,随即地面就恢复到原来的模样,你寻觅不到它一点踪迹,化作气体融进了我们周围的空气。真想钻到水中去。可村中就是那三眼池塘,老师和家长都禁止我们下池塘游泳的。真想到村里的水塔下打开水龙头,痛痛快快淋个透心凉,可水在我们村是极其珍贵的,其实在整个黄土高原也是如此,那时不可能的事。我们只有在村口的大柿子树下,拿着大蒲扇摇动着,贪婪享受那一丝丝的凉风。

在暑假的前面一段时间和暑假后开学的一段时间,我们是在村子上学校的教室感受这种热,老师监督我们的午休,只能趴在课桌上睡觉度过的,抑或睡在课桌上和窄的长木板凳上。那是让人难受的时候,但感到安慰的是摆脱了学习,夏天的热让我们享受一点来自学习外的“自由”。我们几个调皮的学生,经常趁着老师不注意的空隙,溜出教室,溜出学校,在村中的池塘中讨取那份清凉。有时,被老师逮到一阵训斥,但丝毫也改变不了我们调皮的天性。

从收麦的阴历四月底开始,一直持续到阴历的七月下旬,我们享受着夏日的炎热,好在其间一个月的暑假给了我们纳凉的自由。宋代秦观夏日向往“携杖来追柳外凉”,我们向往水中、树下或屋檐下的清凉世界。

暑假是一年中最热的时候,也是我们把纳凉发挥到极致的时候。池塘是最常去的地方,在那一方清凉世界中独享一份率真。我们依旧害怕老师和父母,他们是严令禁止我们去池塘的。当然最多的是到村口的梧桐树林下睡觉,虽然知了太吵闹了,但也影响不到我们有着魏晋风骨的睡眠。睡醒了再去逮那些吵我们的知了,抑或在梧桐树林中找一块平地,我们开始玩“弹杏核”的游戏。或是到村外的窑洞中呆上一会,感受来自黄土高原泥土中的清凉。再或者我们在柿子树上发呆,极目四处,唯有绿油油的一片。或在柿子下,享受阴凉的同时与蚂蚁嬉戏,看它们来去匆匆,预知大雨是否即将来临?或把它们放在手上,看它如何能逃出“如来佛”的手掌心?看它们搬运食物很费力的样子,真想帮它们一把,也不知它们是否能领我的情。更有甚者,有时我们爬上村中的水塔上,感受来自水散发出来的凉气。反正我们把可以想到的凉快方式全用上了,时间对于我们是充裕的,我们可以自由支配。时间在孩子面前总被无限制地被拉长,炎热也随之消亡的无影无踪。而大人们因为活计特别多,只是偶尔聚集在地头的柿子树下纳凉,一般都在地里“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

当然,给我留下深刻记忆的还是晚上在家门口大槐树下纳凉的美好时光!

我们家在巷口,大槐树就在我家门口,成为邻居们聚集纳凉最理想的地方。大人们送走一天的劳作,在吃完晚饭,大家不约而同地来到槐树下,感受一天的清凉。爷爷叼着旱烟袋,拿着一张把蒲扇来了。奶奶摇起了她的纺车,“嗡”、“嗡”地纺着线。父亲抱出一把果树条,编着箩筐。母亲纳着鞋底,为我们缝制一双新鞋。邻居的爷爷奶奶、伯伯叔叔、大娘婶子也都来了,有的还搬来凳子或杌子,手里还带来活计,还要趁纳凉的机会干些活。我们的一帮小孩也赶来凑热闹,围坐在他们旁边。我在门旁铺了一张竹席子躺着听他们拉着家常,侃着大山。大人们依旧在工作,区别于白天的工作是在烈日下。纳凉的时候工作是惬意的,是悠闲的,是受时间所节制小的工作。大家聚集在一起,有说有笑,把白天受到的累抛到了九霄云外,精神无限放松,仿佛这才是真正的生活。前几日在张三家的婚宴上两人还是吵的不可开交,现在就在这里一笑泯恩仇。有的人靠倚着槐树,杵上一会,说几句话就走开了。

男人们或是光着膀子,或是穿着拖鞋,或是靠在角落里闭目养神。谈论着白天干的活计,明天计划去哪片地里。议论着自家牲口的不好使唤,而李四家的骡子特别好使。讲着东家的媳妇漂亮,西家的媳妇不孝顺。说着巷头的李老头如何能吃苦耐劳,还有王家的孩子如何游手好闲。有时谈论起隔壁孩子如何刻苦读书,将来一定考上大学。有时谈论起那家丧事办的风光,让村里人白吃白喝了几天。有时也谈论政治,都只是些从别人处听来的消息。有的看到听者索然寡味了,就给大家唱一段蒲剧,引起一阵欢笑。反正在月光下大家的谈话已经少了顾忌,多了畅意,就是胡煽也有听众。但无论如何,大人们手中的活计一直没有停下。只是在别人讲到动情处,偶然抹下眼泪,在片刻犹豫后又继续手中的活计。女人们偶尔插上一句话,但手上的活没有停下。一般晚上纳凉到十一二点钟,再晚点就是第二天的一点钟。

我们这些小孩子或坐或躺,或奔跑追逐,或依偎在大人的怀里,或是听李老头讲《狸猫换太子》的故事,但多是在纳凉进行到一半的时候已经睡着了。经常不知如何回到家中,是爷爷还是父母把我抱回放到炕上,是谁帮我收了竹席子。

纳凉最美好时光是我接到大学录取通知书的那几天夜晚。大家的话题都是关于我的,我都害怕到大槐树下了。老人们夸赞我小时是多么刻苦努力,一个夜晚读书把煤油灯里的油都耗干了。还说我在打麦场读小说,竟然天黑了才回来。有的说我在村上读书就是数一数二的,到镇上读书更是喜讯连连,红榜上一直名列前茅。总之不上大学那才奇怪的了,不进城工作那才冤枉了。我接受全邻居们的赞扬,得到他们的祝福,真让我盛情难却。现在回想起这些,心里还是美滋滋的,只是遗憾我将远离了村上。

现在城里根本无法看到那种自由自在纳凉的场景。前段时间天气很热,我趁工作的机会来到乡下,和同事一起体味年少纳凉的滋味。但无论如何再也找不到淳朴而亲切的味道了,再也找不到那种充满浓浓的乡村情趣了。而这样淳朴的乡情,是我一直追求的!

2016年7月22日星期五随笔

2017年6月27日修改


(编辑:作家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