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会员原创/散文

捉知了

来源:作者:武斌时间:2017-07-06热度:0

早晨,我被一阵知了叫声唤醒。于是侧耳细听,知了叫声不断,我们院子里树上的知了在近一分钟长鸣后,隔壁院子树上的知了也叫了起来,继而再远隔壁院子里树上的知了也叫了起来。此起彼伏,连绵不断,整个城市都沸腾了起来,夹杂着隔壁单元的钢琴声,一个夏日的早晨来临了。

“池塘边的榕树上,知了声声地叫着夏天……”不知哪家少年又在院里唱起这样的歌谣,把我的记忆拉回了在晋南农村童年。而我的童年,捉知了是最快乐的事情之一。

知了的学名“蝉”,也叫“蛭蟟”,它分布极为广泛,在我们国家从南到北夏季几乎都能看到。大抵因为它鸣叫的声音似“知了”、“知了”,因而人们习惯上称它为“知了”。知了的生命很短暂,约两个月左右。在夏日的有限时光里,它们纵情歌唱,享受美好的生命,不枉自己在地下多年的蛰伏。虽说我国四季均有蝉鸣,有“春蝉”、“夏蝉”、“秋蝉”和“冬蝉”,但我最熟悉还是“夏蝉”。

而小时无知的我们,还有意无意缩短着它们生存的岁月,现在我完全明白,那声声缠绵的知了的叫声是它们唱着“凤求凰”来繁衍自己的家族。但那时捉知了,换来我们的欢乐,我们的喜悦,让我们的童年五颜六色。当然,捉知了不仅是为了玩乐,更重要它是一种药材,晒干,可以到供销社去换钱做学费用。知了常用于治疗外感风热,咳嗽音哑。

在我的童年时代,捉知了的方式有三种。一种就是真正意义上的“捉”,难度极大,经常没有收获;另一种就是“套知了”,虽然效率低,但总有收获;再一种就是“粘知了”,和“套知了”区别不大,主要是靠有粘性的物质粘知了的翅膀。

第一种捉知了的方式,才是真正意义上的“捉知了”。捉知了,真正靠眼力劲、靠动作的迅速、靠爬树的功底。首先我们要先悄悄爬上一棵树,动静不能大,也就是爬的时候树不能有大的摇晃。如若不这样,一切都是枉然,树刚爬了一半,知了就感觉到或看见一庞然大物再向自己靠近,一声粗厉长鸣而去,只留下你在干瞪眼。顺便说下,知了的视力是相当好的。因为它是复眼,位于头部两侧且分得很开,各有3个单眼。所以捉知了就不是轻而易举的事情,主要是不要对树有大的晃动,要避开知了的视力所及范围。先爬上树靠近知了,最好要伪装,如头部戴上有树叶的杨树条编的帽子,目的是让知了放松警惕。抓的时刻是它尽情歌唱的时刻或它吸食树干的时刻,因为它的注意力分散。知了在口渴,饥饿之际,总会用自己坚硬的口器插入树干一天到晚的吮吸汁液,把大量的营养与水分吸入自己的身体中,用来延长自己的寿命。看准时机,手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扑向蝉,就能把它捉住。当然,这种捉知了的方式较为原始,成功率低,自己也累的够呛。

第二种捉知了的方式,称为“套知了”。捡一根长的竹竿或细树枝,细的一端拴上一根马尾巴毛,并扣成活结,但越拉越紧。马尾巴毛也容易得到,在牲口圈附近转下,肯定会捡到。马尾巴毛最好是白色的,与天地的颜色比较接近,使知了不容易分辨,但也考验我们的眼力,因为他和我们空中颜色接近,我们就难以分辨套知了的那个圈。竹竿短的我们依然还要爬树,稍长些就免去了上树,但竿子长了又很难掌握准度。所以我们一般竿子长两米多,剩下的距离用爬树来弥补。当马尾巴毛的圈靠近知了的头部,手要稳,并且果敢。看到马尾巴毛的圈在知了的头顶,迅速回收,就能套到知了。当然也有徒劳的时候,并不是每次都能成功。不过,我套知了的技术还算好,基本上总能套到。出去一次,总能套到一二十只。

第三种捉知了的方式就是“粘知了”,这种方法和“套知了”所差无几,也是我们在捡拾夏天。“粘知了”的家伙什就是一根长长的竹竿,它的梢头放一些粘性物质。竹竿梢头从下部慢慢接近知了,当然是不能发出一点声响,粘性物质一般粘的是知了的翅膀。只要粘住,知了的挣扎就是徒劳的。当然也有挣扎知了逃脱的,只是极少数的,估计粘性物质仅仅粘了知了翅膀的末端一点点。

总之我们的“发明创造”绝对能捕捉各种环境下的知了的。还有一种最直接的得到知了的方式“捡知了”,就是用耐心等待机会。必须等到夏日的一次大雨,最好是暴雨,让知了来不及躲藏,就被打湿了翅膀,飞不起来。就是勉强飞起来,也被树枝挂断了翅膀,落到地面。雨一停,我们就来到树林中捡拾。只要能碰上这样的机会,通常都是一次大丰收,经常能捡到几十只。看到他们折断的翅膀或翅膀上有个大洞,再想想它们短暂的生命,心中唏嘘不已!知了的命运也可以说是昙花一现,但刹那间的辉煌也给了我们很多的启迪。

每次捉到知了,天性爱玩的我们,总对他们端详很久,为了防止它们飞走,就要把它的翅膀折掉一部分。会鸣的知了是雄知了,它的发音器在腹基部,像蒙上了一层鼓膜的大鼓,鼓膜受到振动而发出声音,由于鸣肌每秒能伸缩约万次,盖板和鼓膜之间是空的,能起共鸣的作用,所以其鸣声特别响亮。并且能轮流利用各种不同的声调激昂高歌。由于雌知了的乐器构造不完全,不能发声,所以它是“哑巴蝉”。我们对雄知了也就是会发声的知了特别感兴趣,看它们如何发声,听他们被抓住绝望的叫声。我听说雄知了每天唱个不停,是为了引诱雌蝉来交配,但它们并不能听见自己的“歌声”。这是我最敬佩知了的地方,不能听到自己优美的歌声,却依然歌唱,并且持续在一个夏天。

捉到的知了可以马上卖到供销社,或晒干后再拿到供销社去卖。当然我们还捡拾知了蜕的壳,药效应该是一致的,蜕壳一般在晚上,这就是“金蝉脱壳”的本意。现在,捉刚刚出土的蝉,被称为“金蝉”,已经被摆上了餐桌。蝉在未成熟之前在土里成长,后慢慢掏洞爬于树干上,如发现有稀泥的盗土洞里必有幼蝉,蝉是在夜间趴在树干上脱壳,脱壳完就有了翅膀。每天晚上,村民们就从家里出来到自己家里的果树地捡金蝉。当然在进入夏季,乡民已经在果树主干上做了工作,就是给树干缠上光滑的塑料带,使刚出土的知了无法爬上果树。于是村民们就在每个果树根下寻觅就是了,一捉一个准。在一个知了从土地出来多的晚上,一个人可以收获四五百元。金蝉被运到城里,成为大家喜欢的菜品。

我们的先哲们就是根据知了生命的短暂、只在夏天活动、翅膀轻的特点,以及其独居高处的高尚品质,创造出许多关于蝉(知了)的成语:蝉不知雪、蝉喘雷干、蝉腹龟肠、蝉联蚕绪、蝉联往复、蝉蜕龙变、蝉蜕蛇解、蝉脱浊秽、春蛙秋蝉、貂蝉满座、寒蝉仗马、功薄蝉翼、噤若寒蝉、金蝉脱壳、螳螂捕蝉黄雀在后,蝉翼为重千钧为轻……还有许多古代的诗词里都出现了知了,以“蝉”明志。其中,我最喜欢唐初画家虞世南的《蝉》:垂緌饮清露,流响出疏桐。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既给我们描绘了夏日之美景,也以蝉的高洁隐喻自己,不能不说是一首好诗。

现在村里的小孩已经不像我们小时候一样捉知了,跟着大人晚上捉“金蝉”倒是多了,但他们却百般不愿意去。这样更加缩短了知了的生命,刚出土刚大口呼吸空气就要遭遇“灭顶之灾”。我还是怀念小时捉知了的场景,至少它的乐趣是浑然天成的,让我至今回想起来,还觉得满满的欢乐!

好奇的、快乐的、渴望的童年再也回不来了,跳皮筋、滚铁圈的童年远去的了,那个捉知了的少年已经再也爬不上树了,打纸包、玩洋火枪的少年也渐渐变老了……

我听到树上知了声声叫着夏天!我常想读自己喜欢的书,唱自己喜欢的歌,做自己喜欢的事,一生自由自在那才是真正幸福。不在乎自己生命长短,只在意每一天都高高兴兴,活出“知了”的追求和对生活的热爱。只是遗憾童年无忧无虑的生活再也回不来了,只留下淡淡的惆怅。

2017年7月6日晨于家中偶书

2017年6月23日修改


(编辑:作家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