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亲笑笑地看着我和女儿在一边看书,便说前些日子,把家中的“小人书”翻出来晾了晾,去了去霉气。
女儿转头问她姥姥:“什么是小人书呀?”
“小人书呀,那可是你妈小时候最爱看的宝贝呢!”
是呀,“小人书”正是我的第一批课外读物,自此爱上了文字,爱上了文学,可以说它们是开启我文学之门的启蒙者。
70后的我,小时虽说父母双方都在地质队,都有着一份稳定的收入,但那时生活还是很节俭的。野外基地,一切都是匮乏的,我不记得我吃到的美味,只记得我唯一的课外读物就是妈妈为我买的几本“小人书”。小小的一本,10多厘米的宽度,每页黑白或彩色的插画配上一些文字。年幼时读不懂文字的时候就看插画,慢慢读懂着人物的表情眼神,再结合文字,品尝着书中滋味,有时反反复复地看,竟然就这样也能领会十之八九,这也验证了“读书百遍,其义自见”。印象较深的有《黛玉葬花》、《昭君出塞》、《陌上桑》、《钗头凤》、《西厢记》、《尤三姐》、《孔雀东南飞》、《枪挑小梁王》、《孙悟空大战三妖》等,林黛玉、王昭君、罗敷、唐婉、红娘、尤三姐、刘兰芝……她们的遭遇命运深深牵动着我的心,古典文学及名著也就这样闯入我的心扉,《葬花词》、《钗头凤》、《陌上桑》、《孔雀东南飞》等优美的古诗词也让我读后唇齿留香,回味悠长。
渐渐的,家中的几本“小人书”已不能解我的“瘾”,所幸街上开始有了小人书摊,花2分钱可以租一本,搬个小板凳,坐在那津津有味地看了一遍又一遍,直到摊主要收摊了才暗自打算着下次的光顾。回到家中,还在回味书中的插画,推敲着故事情节,想着无数个为什么。我想,我的逻辑推理能力就是从那时开始锻炼的吧。妈妈看到我如此爱读“小人书”,也会时不时买些新出版的回来给我惊喜,才有了如今保存在家中的50多本“小人书”。“故书不厌百回读”,这些“小人书”伴随了我很多年,有些故事百读不厌,纸张也因翻看过多残破了不少。
到了初高中阶段,虽然学习很紧张,但读书的习惯一直没改。当时正是武侠小说盛行之际,金庸、梁羽生、古龙这几位作家的武侠小说,基本上都读遍了。因多是同学之间互相传看,于是刀光剑影、行侠仗义,领略江湖风光,多是利用课间休息时间,抓紧每分每秒。可能读得多了,阅读能力逐渐增强,看书的速度也很快,不说一目十行也是相当了得。对文字的敏感与掌控能力,让我在语文的学习当中占尽了优势。
上了大学之后,每月200元的生活费中必定要节省出一部分资金来买书或租书看,这时候看得最多的是外国名著,以及张爱玲、三毛、冰心等女作家的著作,这些风格各异的小说著作,书中风光无限,也让我感悟到国外作家与中国作家写作不同之处,开了眼界。毕业进入社会后,人世繁杂,唯能解忧的还是读书,时时感叹“书中自有颜如玉,书中自有黄金屋”,读书除了增长技能知识外,还能排忧解惑,省去了许多无端的烦恼纠缠的时间。
曾在微信中看到2013年北京市高考状元孙婧妍写的一篇分享文章,她当年高考语文考了148分,可她却说:语文从来是一个有关素养、无关应试的学科。这话我信。很多父母焦虑着孩子的语文成绩,上补习课,题海战术,成效不大,不得其法。其实依我的经验,从小培养孩子阅读的习惯,语文成绩自然不会差。这也是近年来语文教育所提倡的。阅读正是培养语文素养最基本的方法。“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从小养成的阅读习惯,让我的语文成绩一直很好,对于写作的帮助更是显而易见。读小学时每次考完语文,立即就有老师来看我的作文;校门口作文经典榜上也是常客;高考时语文也拿到了比较高的分数。以至于如今能从事着与文字有关的工作,也拜其所赐。
现在我能在阅读之际,汲取知识、滋养身心、陶冶情操,时时写写文字抒发情感发表见解,工作上又倚靠着文字之所长,说的白一点,靠着这点功夫生活着,追根遡源还是要感谢我的“小人书”们,从翻开它们的那一天起,就笃定了我一生的兴趣爱好。
上一篇: 总有一截时光虚度在江南
下一篇: 悠悠武垣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