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会员原创/诗歌

巍巍无字碑

来源:作者:巴山时间:2013-05-03热度:0

    写下这篇文字,缘于偶然之间读到一位朋友关于咏武则天“无字碑”的一首短诗,读罢诗词,那块矗立在盛唐中心的巨石,便穿越千年的风尘,清晰地伫立于我的野视里,无言地讲述着那段兴衰败亡的旧事,那段功过是非的纷争,这些纷争,这些旧事,让我欲放不下,欲罢不能,便不惴冒昧,写下此文-----题记
在中国历史发展进程中,有许多因为无字而让人久久不能忘记的无字碑。其中有几块最为著名的无字碑,一直形象清晰地伫立在人们的视野里。这几块石碑都是因为无字,又不仅仅完全是因为无字而让人们留连不去,探究不已。每每伫足其下,纵是千般感慨,万般叹息,仍不能释怀那一块块巨碑所讲述的如山一样沉重的负累。在众多的无字碑中,最具传奇色彩、最具历史争议、又最让人痴迷不解的当数一代女皇武则天的无字碑了。
    一千多年过去了,大唐王朝的许多的盛事、许多的人物都淡出了历史的舞台,都湮没在历史的尘埃里。辉煌过也好,沉沦时也罢,历史的车轮无情地辗过凹凸,荡平坎坷,把一切都归于平静,呈现在我们面前的依旧就只剩下那些或人云亦云的传说、或史官偏颇不一的笔墨。破旧的史书、发黄的宣纸,把一件件惊心动魄的事件记录得毫无生气,把一个个有血有肉的人物描写得面目全非,空留下那一段段往事,在历史的深处沉浮,在岁月的角落叹息。唯有那一块高高矗立在黄土高原上的“无字丰碑”,与“贞观之治”、“开元之治”一起根植进世人对大唐王朝兴衰败亡的记忆里。
    那一块无字巨碑,千百年来,一直孤傲地矗立在盛世大唐的政治文化中心,孤傲地矗立在是是非非的纷争中心,更是孤傲地矗立在儒家正统观念的唾骂中心。
    千年以来,面对这块无字巨碑,人们或褒或贬,感慨不已。憎恨的,却又分明感觉到几分无可否认的肯定与尊重,喜爱的,却又不得不生出几分无可奈何的惆怅和惋惜。所幸的是历史并没有因为个人的喜好而淹没那些客观事实,并没有抹去那些功过是非。只是不同时期人们认知的局限性、片面性,纷乱地解读了那一段过往的纷争,于是便无可规避地留下了许许多多不同的褒贬和认定。或许正是因为有了这许许多多的纷争,才让历史学家有了可以于千头万绪中还原一份历史真相的依据。
    其实,无论后人如何评说,墓碑的主人都担当了她生前该担当的一切,也承受了她生后该承受的一切。她睿智的双眼,似乎早在千年以前,便透过宫闱层层帷幕,洞明了自己所有的是非功过,看淡了身后所有的褒贬与评说。无畏地立下此碑,是否更包含了对世俗、对庸者、对无稽之人最深切的蔑视与不屑。活着,她是中国历史上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唯一正统女皇帝,死后,她是中国历代帝王中唯一不留一字碑文的女杰。
    这个一生都迷信文字且雄才大略的一代女皇,不仅改写了一段大唐王朝的历史,演绎了一段惊天动地的传奇,更重要的是以其卓越的政治才华平息了一个时代的纷乱,延续了一个威名赫赫的“贞观盛世”,并为后来彪炳千秋的“开元之治”创下万世基业。就这样一个文韬武略的奇女子,死后竟然只留下这块无字巨碑,这不能不说是一个奇迹,这一罕见的千古奇迹,也成了一段千古不解之迷。千百年来,面对这块无字巨碑,人们有不少的猜想与推测,一种说法是:武则天立无字碑,是在夸耀自己,表示自己功高德厚,非文字所能表达,另一种说法是:武则天立“无字碑”是因为自知罪孽重大,感到还是不写碑文为好;第三种说法认为,武则天是一个有自知之明的人,立“无字碑”是聪明之举,功过是非让后人去评论;第四种说法认为:武则天的儿子恨透了自己的母亲,她本写好碑文,却被她的儿子藏在了墓室之中,留下一块无字碑。也有学者认为,石碑原本计划刻字,但武则天死后政局动荡,各派政治势力,始终不能对武则天作出适当的评价,因而便不了了之。还有一种说法,因为武则天既是皇帝又是皇后,别人不知如何写碑文,所以没有文字。对于这个叱咤风云数十年的一代女杰,自古以来便褒贬不一。但是,不管世人如何猜测,后来的事实的确也印证了第三种说法-------魏魏无字碑并没有因为无字而被人们淡忘,更没有因为无字而寂寞,相反引来了历代无数著名人物最具分量的评说与肯定。荡涤尽史书的腐朽之气、拨开纷纷绕绕的历史烟云,一代伟人毛泽东称武则天是“治国之才,既有容人之量,又有识人之智,还有用人之术”,中国近代最杰出的伟大女性宋庆龄则评价她是“中国历史上唯的一女皇帝,封建时代杰出的女政治家”,这些珍贵的评价,也许正是一代女皇想要的结果吧?
    这位十四岁入宫,二十六岁出家,三十二岁为后,三十七岁参政,六十七岁称帝的女皇,一生经历了无数的腥风血雨、宫廷凶险,凭借自己卓越的才智,有力的铁腕,挫败了无数对手,数不胜数的政敌,最后登上了大唐王朝的权力颠峰。为延续“贞观之治”开启“开元盛世”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为大唐王朝后来的辉煌盛世,赢来了数十年养精蓄锐、励精图治的宝贵时间。
    与所有的统治者一样,为实现自己的政治抱负,巩固自己的统治地位,她也实施了一系列残酷的统治手段,在执政之初,她启用酷吏,使用严酷的高压手段打击反对势力。为掌握国家统治大权,她毒死了自己的亲生儿子,为了推动社会变革,她打击保守的“门阀世族”、驱逐阻挠社会发展的“豪门显贵”。这一系列措施,固然为后来的社会发展和经济繁荣创造了良好的社会、政治条件,却也因此留下了千古骂名。只是,人们忽略了一点,那就是在她执政的第二年,便智慧地利用当时著名的两大酷吏互相残杀先去其一,再杀其二的方法,彻底结束了自己一手发起的酷吏政治。我们在苛责她的酷吏手段时,我们似乎都忘记了一个事实------那就是:在历代帝王争权夺利的斗争中,她是唯一杀戮最轻、杀人最少的一个皇帝,她只是做了那个时代她不得不做的几件事而已,她只是用了那个时代她不得不用的几个人。这是政治的需要,亦或是政治斗争的必然,如果果真如此,我们又怎好再去苛责她一人呢,难道仅仅因为她是一个女人,难道仅仅因为她篡夺了李家王朝的皇权,更改了大唐王朝的国号?
    作为一代杰出的女政治家,她无愧于那个时代,也无愧于那个时代所赋予的使命。在那个风雨飘摇的岁月里,她不能算是一个不作为的女皇帝,她勤于治国且措施得力。她懂得休养生息,她更懂得体恤民情,她以一个女人最卓越的政治智慧,忠实地践行着唐氏家族“水能载舟,亦能履舟”祖训。为了夺取政权,维护自己的统治地位,她短暂启用酷吏,因为她深深知道:这是一种必须的、短期的过渡行为,要治理好一个国家,她更知道需要一大批德才兼备的贤臣俊杰。于是,她以超凡的智慧、过人的胆识、不拘一格的政治思维,改革科举制度,创新用人机制。她唯才是用,唯贤是举,不分贵贱,不论寒贫,在她的倡导下,一大批出身寒门的贫家子弟才有了一展才华、报效国家的机会。正是因为她的这一系列举措,不但为自己选拨了一大批治国安帮平天下的可用之才,更为后来的“开元盛世”储备了一大批贤才俊杰。单从这一点来说,她丝毫不逊色于中国历史上任何一个时代的英主明君,甚至不逊色于任何一个具有现代管理理论的近、现代政治家。
    勿庸讳言,她与所有的帝王将相一样,也荒淫挥霍,也骄奢淫逸。但是,我们同时也应该看到,在她的治理下,那个时代的百姓少了一些颠沛流离之苦,多了一些安居乐业的之幸。无论史官如何褒贬,都无法否认那个时代政治清明、经济繁荣、文化昌盛、社会稳定的事实。如果我们把这一切成果都排除在政治家的个人政治抱负以外,从人性的角度来看,又何尝不能把它归集成一个女人内心深处的那一种大爱之情呢。淫邪也好,恶毒也罢,一切评说都在历史的长河里不断沉浮、淘洗。那一种岁月磨洗后的辉煌,无形地彰显在那一座雄浑的丰碑上,永久地震撼着无数前来膜拜的灵魂。当然,作为女人,她或许不是一个好母亲,或许不是一个好妻子,但做为一代杰出的女政治家,她的确无愧于那个称谓。
    那一块傲然卓立在西风中的无字丰碑,虽历经千年风雨浸蚀、岁月洗礼,却依然风骨铮铮,一如她不屈的人格形象,引来后人无限景仰与崇敬,同时也引来无穷的责难与非议。逝者已逝,往者已已,那一块无字巨碑虽历千年,却依然巍峨地屹立在黄沙漫漫的西风里,依然巍峨地屹立在世人指指点点的评说里。面对这块千年不朽的无字巨碑,谁还会无知地认为它因为无字而苍白?还有谁敢说那一段丰功伟绩因为无字彪炳而被否认?与那些树碑立传、浪得虚名之辈相比,那一块无字丰碑似乎更让人感怀、更让人动心?


     巍巍无字碑,因为无字而坦荡,因为无字而无畏 。这,也许就是后人伫足碑前不断探究、万分感慨的真正原因吧!



(编辑:作家网)

上一篇: 为妻我观诗文

下一篇: 四十不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