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嵩山,听得见历史的回声(组诗)
来源:作者:欧阳新献时间:2013-03-01热度:0次
在嵩山,听得见历史的回声(组诗)
之一:古陶片,听得见文明回声
这是我地N次来到古阳城,今天的告成
我想再一次看一看那些沉睡已久的
陶豆陶罐陶垒陶碗陶簋陶鼎
一片古陶,显示出文明的渊源
不管八千年还是五千年
仍听得见燃烧的火和流动的水的回声
勤劳和勇敢,生生不灭
历史的一页凸显龙的图腾
裴李岗文化、仰韶文化
已写在浩浩中华的历史篇章
生命在那一刻烈火熊熊
我接近一片古陶,听她说古老的故事
耳边轻轻吹过
那千年的云千年的雨千年的风
裴李岗遗址是8000年前人类文化遗存,对我国的史前文明研究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位于河南省新郑县城西北约8公里的裴李岗村西,故名“裴李岗遗址”。 仰韶文化遗址,位于河南省三门峡市渑池县城北9公里处的仰韶村。裴李岗文化是中国黄河中游地区的新石器时代文化,由于最早在河南新郑的裴李岗村发掘并认定而得名。该文化的分布范围,以新郑为中心,东至河南东部,西至河南西部,南至大别山,北至太行山。重要遗址还包括临汝中山寨遗址、长葛石固遗址等。综合中国社科院考古研究所放射性实验室对裴李岗遗址出土的木炭标本测定的年代结果,裴李岗文化开始的年代大约在公元前5300年前后,结束于前4600年前后。 仰韶文化,因在河南渑池仰韶村发现,故名。仰韶文化也称彩陶文化,多数是粗陶。古阳城遗址发现的古陶就是这个时期的文化。
之二:在阳城,忽然想起一个叫大禹的人
太古、远古的生命已跳跃在化石之上
皇帝尧舜禹已凝结成精彩的诗篇
舜居阳城
禹都阳城已经载入不灭的史书
这使我想起,禹为何建阳城为都
从那时开始
就已显现以治水为农的思路
就已显现以为农立国的宏图
从打井耕田,到躬耕垄亩
从与百姓同享农事之乐,到琴瑟鸣之祈祷赐福
以敬重大地而治水以风调雨顺而治水
以耕种收获而治水以歌舞鼓瑟而治水
这块大地是生命是事业是神圣
一片沃土便生长出浩浩中华民族
于是中华民族的生命已开始复苏
于是中华民族的春天已鲜花簇簇
一种精神开始生长生存
一种精神开始生机盎然
一种精神开始生意勃勃
一直走向生生不息一直走向生龙活虎
禹都阳城,不是气候之惠山水之惠
是心智和谐是生命共依
一个治水的人感动了上苍
一个治水的人感化了历史
心智的高尚已成为美德
生存之理是奉献和付出
为官一任当为百姓造福
百姓之乐百姓之庆
百姓之忧百姓之苦
甚而这一汪水甚而这一杯土
1977年,考古工作者在登封市告城镇的王城岗发现了“禹都阳城”的遗址。都城由东西两城组成,距今约4000年。
之三:陈胜者,阳城人也
那有空问人间情是何物
还有何物以饱我腹
问何情直教人生死相许
满目尸横遍野
到处狼嚎鬼哭
遥望家乡,几回吞咽酸楚泪,
云卷云舒,明月怎知别离苦
吾不知死期几将尽
亦不知要吞咽几多苦
何不揭竿而起
写一卷不屈的史书
万里层云
千山暮景
嵩山道上,走出云龙风虎
揭竿而起,笑问他当年欢乐箫鼓
风花雪月,灯红酒绿
怎敌他陈胜一声呼
“伐无道,诛暴秦”
一把火焰满腹怒
莺儿燕子俱黄土
“燕雀安知鸿鹄之志”
只为黎民百姓
不为千秋万古
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平民起义。秦二世元年秋,秦朝廷征发闾左贫民屯戍渔阳,陈胜、吴广等900余名戍卒被征发前往渔阳戍边,途中在蕲县大泽乡为大雨所阻,不能如期到达目的地,根据秦朝法律,过期要斩首。情急之下,陈胜吴广领导戍卒,杀死押解戍卒的将尉,发动兵变,口号是“大楚兴,陈胜王”。起义军推举陈胜为将军,吴广为都尉,连克大泽乡和蕲县,并在陈县建立张楚政权,各地纷纷响应。大泽乡起义因为陈胜得势后骄傲,加上秦将章邯率秦军镇压而失利。
之四:观星台,看得见风云变幻
在走向观星台的瞬间
所有的人都没有惊叫
我很平静的欣赏建筑布局的巍峨庄严
我很平静的陶醉中国天文文化的灿烂
公元前1060年的周公旦突发了灵感
以土圭之法,测土深,正日影,求得天地之中
从此,一个人给嵩山以规划布局
一席之地,便可得山水清气,极天地大观
元代有个叫郭守敬的老先生倾尽毕生
用胡须丈量二十四个节气和四季的长短
365日5小时49分20秒成为一个回归年
一部《授时历》比格力高历早300年
这一圭立下的
分明是中华民族雄立世界的基石
风雨雷电击不跨我们祖先的智慧
四季分明,我们品味耕种和收获的甘甜
这一表显示的
分明是华夏儿女永不言败的身躯
石圭测天揽日月运行
高表观星掌乾坤变换
嵩高维岳,峻极于天
春去秋来,一表凸显人间的冷暖
观星台位于河南登封告成镇境内,始建于元代至元十三年(1276年)。西周初年,周公姬旦在这里“以土圭之法,测土深,正日影,求得地中。”元代初年,共设27个天文观测台站,保存至今的只有登封观星台一处。
之五:登封瓷,提着北宋的灯笼走来
越过滚滚红尘一千年,风雨雷电在飞逝的季节里变幻
仍抹不去那段灿灿光华,流畅、飘逸的曲线
一段鲜活的叶子,讲述着一段繁华如梦
春花秋月,往事又历历在目,成为经典
一朵绽放的花儿,在三月大胆的吐露心声
灿若女子的娇媚,楚楚动人心弦
甚而,两尾游曳的鱼,在盛满水的瓷盆里畅游
快乐、自由,多像飞翔的鸟儿
把记忆刻在瞬间
甚而,那书斋里的读书声传来
抑扬顿挫,忘情的声调
忽略了月缺月圆
忽明忽暗的灯光,摇曳出一段风花雪月
千娇百媚,荡气回肠
牵出一段难忘的情感
桌面上,那件六孔插花瓶
如一位妖艳的女子,一曲动情的琵琶
穿过古道西风,缓缓走出,微启红唇
高山流水处,莺语燕喃
登封瓷,绝对的美丽绝非昙花一现
雕栏玉砌,历史都失去了光泽
岁月荏苒,改了朱颜又改了朱颜
小楼昨夜是春风秋风,已被几片凋残的树叶覆盖
俯首拾起的是一声叹息,是岁月斑驳的残片
登封瓷,你提着北宋的灯笼走来
月明星稀,一段历史就这样走向深深深深的黑夜
走向苍茫,走向一路大风,一路云烟
登封瓷,你提着北宋的灯笼走来
一个病入膏肓的历史,就这样被你点亮
耳边,金戈铁马,风虎云龙
身后,残阳如血,断壁颓垣
登封瓷,你微闭着眼睛,到底还有几分羞花闭月
一片记忆,拉出一辆马车走过
登封将那一段历史拦腰截断
风萧萧处,狂风骤雨突降嵩山
登封瓷,在风雨过后,走出花容月貌
不间断的音符,嘈嘈切切,大珠小珠倾落玉盘
不间断的歌声,弹跳着一曲北宋到今天的完美曲线
登封瓷,提着北宋的灯笼走来
绝对的完美,不一定就叹为观止
却让我站在高高的嵩山之巅
登封瓷,提着北宋的灯笼走来
回望岁月,多少个日出日落来不及遐想
是完美的历史高于峻极
还是嵩山的完美峻极于天
登封瓷:在今河南登封市,故名.始烧于唐代,北宋为其繁盛时期,终于元代,以烧白瓷为主,兼烧黑瓷及三彩陶器,白釉珍珠地划花最具特色。烧瓷品种较多,以自釉为主,有白釉绿彩、白釉刻花、白釉剔花、白釉珍珠地划花及白地画黑花等。珍珠地划花品种,受密县窑影响,产量在同类瓷器中居首位,遗物有瓶、枕、罐、洗、碗等,以瓶、枕较多,瓶高达40厘米左右。1962年发现,北宋为其繁盛时期。窑址附近府内一座清嘉庆二十一年碑记载:“地名曲河,面水势也,其中风景物色,宋以前渺无可稽。镇。遗址附近的残庙内有清嘉庆碑记一座,碑文载:“尝就里人偶拾遗物,质诸文,献通考,而知当有宋时窑均环设,商贾云集,号邑巨镇”,描绘了宋时的繁盛情况。
欧阳新献:(瘦梅、瘦梅一枝)河南省登封市人,作家、诗人、书法家。毕业于河南大学汉语言文学系,现就职于河南省登封市国土资源局。中国国土资源作家协会理事、河南省作家协会会员、登封市作家协会副主席。出版诗集《雪在烧》《雪中燃烧的鸟》《雪非雪花非花》《少林雄风》四部。
(编辑:作家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