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会员原创/诗歌

发人深省的100个故事之

来源:作者:王国良时间:2012-10-11热度:0

                                发人深省的100个故事之
                                 《李密孝心拒高官》

    【古代故事】
                                  李密孝心拒高官

    中国古人有“读了《出师表》不流泪不是忠臣,读了《陈情表》不流泪不是孝子”这么两句话。前一句话说的是三国时蜀汉丞相诸葛亮出师北伐前写给幼主刘禅的表文,其忠心耿耿,感动了世世代代的忠臣。后一句话说的是西晋的平民李密写给要征他做太子洗马的晋武帝司马炎的表文,表文中,李密娓娓陈情,决意侍养祖母,婉拒高官的孝心感动了世世代代的孝子贤孙们。
    这里专门说说李密的事情。
    李密,生于224年,卒于287年,字令伯,一名虔,是西晋犍为武阳(今四川彭山)人,是西晋初年著名的散文家。
    李密曾经在蜀汉为官,蜀亡后,李密因为抚养他长大成人的祖母年迈,就决意退出官场,专心在家侍养祖母。
    李密的祖父叫做李光,曾任朱提太守。李密从小境遇不佳,出生六个月就死了父亲,四岁的时候,舅父又强迫母亲何氏改嫁。李密从小是在祖母刘氏的抚养下长大成人的。现在,祖母年纪大了,又患病卧床了,“百善孝为先”,李密觉得该是自己回报祖母的时候了。李密就在家里天天尽心服侍祖母,祖母病了,李密痛哭流涕,夜不解衣,侍其左右。膳食、汤药、必亲自口尝然后进献,天天背着祖母晒晒太阳,背着祖母进进出出,尽心尽力,毫不懈怠,乡人们见了无不称赞。
    李密自己幼时体弱多病,但是,李密很爱好读书学习,拜当时的名士谯周为师,学有所成,博览五经,《春秋三传》:(,公羊传》、《谷梁传》、《左传》)无所不通,尤精《春秋左氏传》,以文学见长,名重一时,官府屡屡征其为官。
    李密成名后,曾任蜀汉尚书郎。魏灭蜀后,征西将军邓艾敬慕他的才能,请他担任主簿。而此时,正是李密的祖母生病的时候,李密就以奉养年迈祖母为由,谢绝了邓艾的聘请,李密的这一做法,深得时人好评。
    晋武帝司马炎建立西晋,泰始三年(267年)晋武帝立太子,倾慕李密的名声,下诏征诏李密为太子洗(xiǎn)马(官名,太子的老师)。可是,此时李密的祖母年岁已经很大,又病入沉疴,正是需要人照顾的时候,李密因此拒不应召。
    武帝的诏书一遍一遍地下达,郡县一遍一遍地催促,这时,李密的祖母已经九十六岁了,又病得深沉,李密无法应诏。官府催得急,于是,李密就向晋武帝上了这篇《陈情表》,向武帝陈述了家里的诸般情况,说明自己无法应诏的原因,表中言辞恳切动人,感人至深,千古流传。
    《陈情表》辞语恳切,委婉动人。表到朝廷,晋武帝看了,为李密对祖母刘氏的一片孝心所感动,赞叹李密“不空有名也”。不仅同意李密暂不赴诏,还嘉奖他孝敬长辈的诚心,赏赐奴婢二人,并指令所在郡县,发给他赡养祖母的费用。
    《陈情表》以侍亲孝顺之心感人肺腑,千百年来一直被人们广为传诵,影响深远。文中的一些词句如“急于星火”、“茕茕孑立、形影相吊”“日薄西山,气息奄奄”、“人命危浅,朝不虑夕”等,直至今天还经常被人们引用。 
    李密在祖母去世后服丧期满,出仕西晋。先任太子洗马,后任温县(今河南温县)县令。他在做县令时,政令严明,政绩显著,以刚正廉明见称,很有名声。

    【现代孝心故事】
                             背着父亲上大学

    在全国优秀大学生事迹报告会上,一位来自武汉大学女孩的事迹特别感动人。 
   这个女孩叫做黄来女,是广西合浦县一个普通家庭的孩子。
    黄来女4岁的时候,母亲因为不堪生活的压力离家打工,从此杳无音讯。屋漏偏遭连夜雨,不久,父亲黄道富打临工的文工团又解散了。黄道富只好带着女儿到外地闯荡,靠卖唱、帮工、做小买卖为生,父女俩相依为命。
  小黄来女从小就坚信:自己出生的条件不好,这不是自己可以选择的,但是,生活却是可以通过自己的努力去改变的。1992年,是黄来女上学的年龄,黄来女决心要读书,小小年纪她就做事赚钱,攒学费。在一些好心人的帮助下,黄来女进了钦州市铁路局附属的铁路小学。黄来女学习特别刻苦,学习成绩在班上常常是第一名。
    1994年10月,黄道富带着女儿流浪到北海市,在一个简易的工棚里和女儿住了下来。当时,学校已开学,而黄来女却没有北海市户口,上不了北海市的学校,黄道富找了好几所学校都没能让女儿入校,父女俩都急哭了。
    情急之下,黄道富决定亲自教女儿学功课。黄道富当过老师,教自己的孩子自然不难,难的是居无定所的流浪生活。
  晚上,是父女俩卖唱赚钱的时候,黄道富他一手拿琴,一手牵着女儿在烟雾弥漫的摊点卖唱。白天,他就给女儿上课。没有课本,他就到废品店去翻找,把别人的旧课本买回来给女儿用。尽管课本散发着霉味,父女俩却视若珍宝,没有黑板,他就捡来一块废弃的油毡挂在墙上当黑板用。
    父亲无论流浪到哪里,小来女都紧紧跟在身边,帮父亲收拾行李,递给父亲擦拭干净了的乐器。父亲嗓子唱哑了,小来女马上端来一杯水,为父亲忙前忙后。而父亲稍有空闲,就从随身携带的提包里拿出女儿的书本,一字一句地教女儿学习。黄来女深知学习的艰辛和困难,所以抓紧每一分每一秒的时间认真学习。
    生活无着,再回家乡,好心的人们再次资助黄来女进了合浦县沙岗初级中学,合浦县廉州高级中学,黄来女深深懂得生活的艰辛和读书机会的来之不易,她学习异常刻苦,学习成绩总是独占鳌头。
  2003年高考,黄来女以763分的优异成绩被武汉大学计算机学院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录取,父女俩在艰难的日子里终于见到了曙光。
    拿到录取通知书的时候,黄来女很开心,但更多的却是害怕。
    高额的学费,遥远的城市,陌生的环境,能够适应吗?可是一来到武汉大学,黄来女的所有疑虑很快就被打消了。学校通过“绿色通道”让身无分文的黄来女同学进入了大学殿堂,并且校学生工作部和计算机学院专门为她建立了贫困生档案。学生工作部帮助她办理了国家助学贷款,安排了勤工助学岗位,给予每月120元的特困补助,并给予一定额度的助学金帮助她生活学习,这一切让黄来女感受到从未有过的温暖。“武汉大学计算机学院就是温暖的家,老师们就是她的家人,同学就是她的兄弟姐妹”。
黄来女心中洋溢着感动。
   对于贫困的人家来说,常常是“福无双至祸不单行”,黄来女家就是这样。
    2005年元月,黄道富准备到武汉来打工,支持女儿读完大学。然而,来到武汉的当天晚上,灾难突然临到了这个艰难的人家,黄道富突发脑溢血,之后又出现脑梗阻,右肢一度瘫痪,从此卧床不起,不省人事。
    2006年初,医生又发现黄道富患有糖尿病、膀胱癌。
    突如其来的灾难几乎击垮了这个多灾多难的家庭。
    从小就磨练出了坚强性格的黄来女决不放弃,她决定,自己一边读书,一边照顾父亲,假期打工,赚钱为父亲治病。
   “无论怎样,我都要把爸爸的病治好,无论走到哪里,我都要带着爸爸。”黄来女是这么说的,也是这么做的,一次次地带着多病多难的父亲到医院进行化疗,并四处寻求工作机会。
  苦难没有压垮单薄的来女。为了给父亲治病,黄来女一边上课,一边做家教,还在校内勤工俭学挣钱,维持生计,还要为父亲治病。最多的时候,黄来女一个月做3份家教,还在学校坚持勤工俭学,这样,一个月下来挣600元钱,除去房租,300元做生活费。她每天早上6点起床,给父亲洗脸刷牙、打针吃药。吃完饭后花半小时步行到学校上课,中午和下午课后连忙往租住屋里赶,替父亲做饭、熬药、打胰岛素。晚上坐一个多小时的公交到汉口做家教,深夜昏黄的灯光下,安顿好父亲睡下,她就打开书本开始学习,每天的睡眠常常不足四个小时,在公交车上都睡着过好多次……
  她的悉心照料创造了医学奇迹,神志丧失的父亲竟然苏醒了过来。医生告诉黄来女说,恢复神志的关键是做体疗,这样还能节省一些医疗费用。于是,黄来女学会了基本的体疗指法。每天中午,她风雨不误地赶到医院给父亲做体疗,费劲地替父亲按摩手脚。
  女儿的指尖连着父亲的心。一天傍晚,黄来女正在给父亲按摩,突然听到父亲的喉咙里发出了“噢噢”的声音,两眼发出亲切柔和的光芒——那分明就是久违了的慈父的眼神啊!黄来女的心暖暖的。“爸爸——”她不禁惊喜地喊出了声,父亲点了点头,眼角竟然有两行泪水淌落下来……
  “姑娘啊,你爸爸恢复了神志,还有可能重新开口说话呢。这真是一个奇迹啊!”医生惊奇地说。

    百善孝为先,爱亲人重亲情的人才会爱祖国的一切! (编辑:作家网)

上一篇:

下一篇: 我的助行器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