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会员原创/诗歌

教师节专刊:我们的基层教师

来源:作者:刘源泉时间:2012-09-17热度:0

教师节专刊:我们的基层教师
●刘源泉

编者按:

一支粉笔,两袖清风;三尺讲台,四季晴雨;五脏六腑,七嘴八舌,九思用心,滴滴汗水,播种希望,就这么桃李芳天下……人民教师,太阳底下最神圣而辛勤的园丁,永远最值得尊敬暨感恩的人!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又是一年秋风起,不知今年教师节,我们的传道、授业、解惑者是否比往年感受更多理解、爱护暨尊重?在我们这个具有悠久尊师传统的国度里,“人民教师”赋予我们太多感觉;在尊师重教、科教兴国之声不绝于耳的当代,在一些城市具有较好口碑的名校,“教师”以其收入之高、待遇之优、长假之羡,成为令人歆慕的职业……而在艰苦边远乡间农村,又是怎样一份心情面对,怎样一份执着追求,怎样一份默默丰献?怎样一份辛勤耕耘?

走进基层,真实记录,感受平凡,体味温情。把目光对准教师,多层面、多角度记录点滴,展现教师工作风貌与精神状态,表彰先进,激励后进,感悟人生,亦不失为一种风采。喜迎十八大!喜迎教师节!今天,所有的祝福为您赞颂!我们谨向所有的人民教育工作者送上一句诚挚祝福——老师,您辛苦了!!!

 

传承长征精神 笃志明礼成才——记青龙四小校长王连凤

 

【人物档案】 王连凤,男,1979年8月生,中共党员,德江枫香溪人。1999年7月思南师范毕业后分到荆角九年一贯制学校任教语文兼团支书;2009年10月以优异成绩考任县城青龙四小校长,11月作全县师德师风巡回宣讲;先后荣获全县优秀教师、县级骨干(名优)教师、两基工作先进个人、优秀县党代表、全市优秀教师、国家绿色学校申报优秀党员诸奖;指导选送的11篇学生作文入选央视《开学第一课》编写组编选、时代文艺出版社出版的作文丛书《照片里的故事》成为全国《开学第一课》栏目“我爱你,中国”主题拓展原创版指导作品。

【新闻镜头】 十年教学生涯,让他付出很多也收获不少,回首往事,热爱、探索、奉献、快乐……更适合了他执着的信仰暨毕生的追求;十年工作历程,让他的教育行为令人赞叹钦佩,风雨兼程,创新、果断、心细、敢为……更总结出他先进的理念暨超人的意识。——他就是德江青龙四小校长王连凤。

●铁脚杆,显大爱

十年前,19岁的王连凤被分到荆角乡九年一贯制学校任教语文兼班主任、团支书。一所乡级学校从一年级到初三才9个班312名学生。王老师所教初三仅15名学生。这个瘦小身影,硬是花三个多月行程数百里在全乡17个行政村挨家挨户,说尽千言万语,动员千百学生,短短半年使学校新增400余人,老百姓评价他“脚杆劲好”搞家访;教师们以他为榜样,狠抓教育工作,短短一年内教学质量大幅提高。

“一潭死水的荆角教育因他复活了!”分管教育副乡长如是评价。当年王连凤光荣入党,并荣获全县优秀团干和荆角乡优秀教师。

每个学生的成长路上都有教师的辛勤汗水。那时王连凤有2件宝——手电筒和书包。他用它们进村入户辅导学生。7岁留守儿童张露飞跟7旬外公外婆居住,头发长期没洗,满头生疮,又脏又臭。王老师为她洗净敷药,让其感受亲情。一次,他到黄旭飞家辅导,回来迷路一片树林,摔入荆棘丛里,眼镜被挂树上,身上多处刺伤,后来大病一场,有人说被鬼牵,家长从贵阳工地赶来看他,他心里没一点怨言……

王连凤正是用这种无私大爱实现着自己的人生价值。12年里,他先后资助贫困生21人6100余元。妻子无职无业,作为“半边农”家庭,仅个人工资维持上有老下有小的家谈何容易!可他却大爱无疆界,善举暖人心。学生杨小丽,家庭贫寒,一次不幸车祸使他左膝盖破裂,肇事司机逃逸无影,当时王老师因购房背负数万债务,生活拮据,可他二话没说到学校借了4000元为学生垫付了药费,经过悉心照料,孩子很快得到康复,返乡农民工父母为这感动得泪眼婆娑:“要不是王老师,我小孩就要落下一身残疾!好人啦!…”

●男儿泪,不轻弹

在荆角乡,王老师筹划举办了四届教育文化艺术节,创办了《马蹄河教育》。“两基”攻坚中,以清晰的思路和忘我的精神带领全乡教职员工攻克了一个又一个难关,被同事誉为“两基”专家。然而,凡人背后的故事更多时候总令人感动,令人钦佩!男儿有泪不轻弹!可这次他哭了,很伤心。

这是一个特殊日子——2004年5月23日,头天妻子告诉他小孩快生了,翌日他却在离家30多里的角口片区清查在校人数,把此等大事忘得一干二净,电话联系不上,公路又不通,望眼欲穿的妻子因疼痛昏死门框,幸亏被邻居发现拔120急救,等深夜1点返家得知赶到医院时,妻子正用氧气急救,小孩也在抢救室。此时的他狠狠打了自己一记耳光,眼泪簌流。他拉着妻子的手呼唤她的名字,等她醒来,为抢救妻子和小孩,当时月工资只有五六百元的他因此负债两万余元。事后,同事们调侃:“为了两基工作,你小子差点赔了夫人又折兵嘎……”为大家舍小家,王连凤用自己的言行诠释了人民教师的至深内涵。2006年11月,德江教育局在全县选拔精英到解放军总后勤部援建“寄宿制”枫香溪八一爱民学校工作,王连凤老师因工作出色被选中回乡执教。要走那天,他悄悄搬拿行李,被学生看见后吵着围拢来不准走。当日,村长硬是强行将他留宿长谈,表达心中不舍。临行前他为大家炒的葵花一颗也没吃。

“王老师,有空就给他家崽崽打个电话,他最听你的!”“王老师,你身体不好,不要再晚上下去辅导学生了!”“王老师,孩子不让你走,你就别离开他们噻……”家长、村长、校长、教师送行来了,杨小丽柱着拐棍来了……大家围着中巴车缓缓移动,握手、嘱咐、拥抱……扎根边远偏僻荆角七年有余的酸甜苦辣,最终用一个离别的牵挂和不舍的情结就这样划上了农村教育的赤热句号。

●责任心 辟蓝天

刚到八一爱民学校时,王连凤感受到的除了一座崭新教学大楼,校园文化建设、绿化婧化环境等等,几乎一片空白。他看在眼里,挂于心上。为给家乡革命老区学校装扮一新,他找到校长办公室要求校园文化建设工作由他牵头承办。面对50余名教职员工、1300余学生的大学校,校长对这个身材瘦弱且还是“眼镜”的新到教师,持有怀疑“你行不?…”经过一番口舌,校长最终决定让他试试。领到尚方宝剑,王连凤斩钉截铁,说干就干,文化墙报、宣传专栏、创办校刊工作开展如火如荼,井然有序,显著成效令校长、同事刮目相看,创办了《八一教育》地方特色教材,举办了老区教育文化艺术节大型活动,采编了第一本校本教材《红军的传人》,牵头成功申报了省级绿色学校,用进取的精神为红军路上的爱民学校打造了一个教育新格局。

王老师有流鼻血毛病,有两次因流血不止晕倒办公室,其忘我工作之境地令人折服。他从不肯轻易请假,唯恐影响教学,这也许是教师特殊职业所致,即使休息在家也不会安心,有时他也想这么做究竟图什么?“可能在于两字‘责任’吧!”王连凤如是告诉笔者。他的颈椎白天特疼痛,晚上爱人心痛了坚持要求给他按摩半小时。

2009年10月全县城区校长招考,王连凤以第一名优异成绩成为青龙镇第四小学年轻校长。当时该校还在建修,和八一学校一样,也是白手起家。通过一年调研,他决定将学校定位为书香校园,并着手打造特色文化,带领全校40名教师通过一年努力使教学成绩提升率为18个百分点;一年内争取资金30余万添置了办公设备,安装上空调7台、打印机5台;2011年秋期再次争取到100万元设备建设了班班通、电子备课室、图书室、实验室等,修建了文化墙,绿化了校园,打造了铜仁市首屈一指的校园文化。他注重校本课程开发和学生法制教育,牵头编撰了包括《弟子规》《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增广贤文》等传统蒙学经典在内的校本教材《重温经典•传承国学》《中小学生应急避险安全常识教育读本》《欧阳询楷书教程》《青少年法制教育》读本,先后申报了校园文化特色学校、规范语言文字示范校、廉政文化进校园示范校等特色项目课题。通过以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和课程标准为指导,着眼素质、扎实基础、全面发展、办出特色,以学生发展为本,以尊重学生、信任学生、指导学生等手段途径让每位学生的个性都得到积极有效发展,提升教学质量,促使了“学校、教师、学生”的共同成长。目前,学校特色已成体系,教师激情满怀。由于他工作积极、表现突出,学校建设成为目前全市校园文化建设工作“德江青龙四小模式”,成为兄弟校的学习榜样。其指导选送的11篇学生作文入选央视《开学第一课》编写组编选、时代文艺出版社公开出版的作文丛书《照片里的故事》,成为《开学第一课》栏目“我爱你,中国”主题拓展原创版;荣获市县评比二等奖、省作文竞赛先进组织等奖多次,本人先后成为省市县级骨干、名优教师、学科带头人、优秀党员。对性格过激的老师,他语重心长与之沟通;对懒惰同事他以身示范,带头工作。尤其“校本教研”,只要有空必定参加,指导探讨。因涉猎范围宽,爱好面广,他还带出了4名音、体、数、语县级骨干教师。目前,该校正在大抓新“课堂大练兵”,效果显著。

【新闻解读】“桃李不言,下自成蹊”,一个普普通通的共产党员、一个平平凡凡的人民教师,用默默无闻的丰献精神,诠释了对教育事业无限热爱的那份情怀,如今倍加珍惜青龙四小校长殊荣的王连凤,正以长征精神行走在德江教育的长征路上。

 

情系大山 青春无悔——记龙泉乡闹水完小肖春燕

【人物档案】肖春燕,女,1986年12月生,土家族,德江钱家人。2009年7月铜仁学院生化系综合理科教育专业毕业后以优异成绩考取德江龙泉闹水完小县级特岗,从事一至四年级语英及科学、音乐教学兼少大队、班主任工作;先后荣获大学生社会实践“三下乡”活动先进个人、优秀队员(会士、学生干部)、三好生、优秀毕业生诸奖多次; 2010、2011年三四年级期末统考排列全县片区小学第三、一名;2012年春季学期交叉统考四年级全县第一,同年9月转接手续调到龙泉乡中心完小,是一位多才多艺的优秀大学毕业生暨人民教师。

【新闻镜头】 “教师,是太阳底下最神圣的职业,百年大计,教育为本;十年树木,百年树人!这一特定内涵决定了我终生愿如蜡烛奉献光明,坦荡胸怀,唱响生命驿站的主旋律!”肖春燕是一个长相文静漂亮的女孩,自小树立了教师梦想;2009年8月放弃了沿海名企优越的白领生活,毫不犹豫选择回到土长土长的故乡,参加全国特岗教师统一招考,以优异成绩被县级录取,走上了德江龙泉闹水完小教师岗位,在她的工作日记《我的特岗生活》第一段话中有如是留言。

“初生牛犊不怕虎!”“年轻人有压力才好嘛!”……远离城市,来到全县最偏僻、边远的农村,条件艰苦,人生地疏,新到岗位,她不禁有些茫然。校领导让她担任一年级数学、二年级语文兼班主任、校少大队辅导员,不免忐忑不安:刚从大学毕业,第一天上班,既无社会经验又无教学经历,我能行吗?“茫然归茫然,把压力化为动力,把困难踩在脚下,不求最好,但求更好!”想到这,她勇敢爽快答应下来。

●勤于奉献 爱岗敬业

“困难、挫折,就像弹簧,你强它就弱,你弱它就强!”肖春燕是个不服输的女孩,她坚信只要有付出就会有收获。她说,数学是一项融科学、艺术于一体,逻辑思维极强的富于创造性繁杂工作,而语文是一门图文并茂,源于生活、服务生活的形象思维能力极强的工作。刚到农村学校,不熟悉业务知识,她便借来系列资料认真研习新教学大纲、新课程标准,在有所了解基础上尝试新思路、新方法工作;每节新课的导入,都会从生活有趣并常见的现象入手,做好上课的每个环节,将备、上、批、辅、考“五认真”做得踏踏实实,学生兴趣大增,课堂教学效果自然就能好。她时刻严格要求自己:做名优秀教师,对教育矢志不渝,以饱满的激情,百倍的信心,千倍的勇气,投入教学工作,踏实勤奋,谦逊诚信,努力上进,这样一步一个脚印下来,业务知识越发熟练,上起课来得心应手,自2009年秋季学期接手全校成绩最差班二年级,跟班教得180度大转弯,2010、2011年三四年级期末统考排列全县片区小学第三、一名;2012年春季学期交叉统考四年级全县第一,成为一名优秀的人民教师。她说,非常感谢校领导和同事的信任关心,为自己搭建了一个锻炼和展示自己的平台。在今后的进程中,她将重点加强课后辅导,上新台阶。

●学为人师 行为世范

“学为人师,行为世范”是教师的基本要求。在与孩子的交往中,肖春燕老师感受到了世间真实的善美。有时,孩子们围着她问这问那尤其一些没有接触过的东西,好象世间一切都“填”不满那一个个好奇的小脑袋;有时,孩子们会跑到办公室让她当“评判官”“裁判官”,好似老师就是他们最为信服的“法官”‥‥‥天真无邪的童真童趣,深深感染着她,影响着她,激励着她,鞭策着她,进步着她。她总是尽力满足孩子要求,把爱撒向每个孩子;每当和孩子一起游戏,牵着那一双双柔软的小手,就会感觉像牵着祖国的花朵和未来:“和这些天真烂漫的花朵儿相处,点点滴滴都是那么美好,那么难忘;我深深的爱着我的每一个孩子!”……

“回顾三年,感慨颇多,中间的酸甜苦辣,实在太多太多;三年时光,白驹过掠,悄然飞逝,我忽然发现,自己深深爱上了‘特岗’这个平凡的职业!”“能成为特岗教师,是我无悔的选择,特岗生活所焕发的光芒将照亮我今后的人生道路!”谈及特岗期满手续接转,愿意留任的想法和理由,她说,甘于清苦,甘于平凡,甘于奉献,只为孩子!如今,肖春燕可以大声说:“因为爱,所以爱,教书育人我喜欢”——就这样,自己守着爱、守着梦、守着属于自己的孩子。播种着期望,收获着芬芳!

是的,作为一名乡村教师,虽身居偏远山村,心却很明白肩上的责任与使命,虽然平凡,但脊梁却能支撑孩子的未来;虽然清贫,她的双手却托着孩子明天的希望。是的,肖春燕甘为人梯,吃也清淡,穿也素雅,面对大干世界,心怀淡泊,像春蚕,像蜡烛,在平凡岗位,用青春和生命谱写着无怨无悔的人生。对于青春的写照,正如其自勉小诗《青春无悔》:

我是山谷里/一条涓涓流淌的小溪  

没有湖泽的  水平如镜;没有大海的  壮阔不已

我只能在大山里 磕磕绊绊 蜿蜒曲折 奔流不息 无影无形无声无息

终难激起滚滚波涛

但青春却无愧无悔

因为——自己  曾在田野的一隅  留下过奔腾的足迹……

起始于辛劳,收结于平淡,这就是教育工作者的人生写照。对肖春燕老师而言,在选择这份平淡时候,也曾犹豫、彷徨、困惑过。到底该不该选择乡村教师这一职业?吃饭、走路、睡觉时都在想;之所以如此困难地选择,是因对教师职业看得无比神圣,选择了教师,就意味着选择了付出、选择了责任、选择了使命。就这样,带着困惑与彷徨,带着毅然与坚定,她踏上了教师职业生涯的漫漫旅程。

【新闻解读】 “为了孩子们那一双双眼睛!”……在朝气蓬勃的青春岁月,肖春燕选择了大山作为青春底色,用爱心和真诚点燃起大山的殷切希望;用激情和梦想诠释着青春的另层含义:不管有多艰苦,始终选择执着和坚守!因为执着,所以进步;因为坚守,所以幸福……

 

用心耕耘净土 用勤谱写人生——记青龙四小校长助理蔡兵

【人物档案】 蔡兵,男,1978年1月生,青龙镇第四小学校长助理,高级教师。2000年5月参加工作以来,时时以一个优秀教师标准严格要求自己,用满腔热情默默耕耘一方净土,凭勤奋精神谱写灿烂教育人生,受到了师生家长的好评。

●实现心愿站讲台

【新闻镜头】 1995年8月,蔡兵考入贵州省第二轻工业学校企业财务会计专业,接到通知书,既高兴又悔恨。高兴自己走出山寨,实现了父母多年的心愿;悔恨当初不报思范。进入中专后,他努力学习,刻苦专研文化知识。1999年毕业后的一天,他接到了父母来电,非师范专业可申请到边远山区任教,他心喜惹狂,放下贵阳晚报社记帐工作,回到家乡等待分配当老师。2000年5月,终天如愿以偿地被分配到荆角乡杉树完小任教,实现了多年“教书育人”的梦想。

●教学技能展风彩

走上岗位,蔡兵为难了:怎样备课?怎样写教学计划?教什么呢?……一连串问题困惑着他,心想:要是有个业务精、本领强的教师带下多好!要是能走出去亲身体验下骨干教师的观摩课多好!为干好本职工作,他心里一直坚定八字信念:刻苦专研,勤奋学习。在当时月工资只有298元情况下,蔡老师省吃俭用、买教育教学类书籍来看,一有时间就泡在书吧专研教材,吸取成功教学经验。一年后,因进步很大,业务素质提升,得到学校重视,先后担任起数学教研组长、出纳、会计、教导主任、校长助理等职务来,任教学科多次在乡级评比名列前茅。2006年11月其教研论文《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发散思维》在《当代教育》发表,被县教育局评为“继续教育优秀学员、县级骨干教师”;2009年教具制作《气体和液体热胀冷缩》《空气有质量》均获县级三等奖、《新课程理念下学生数学创新能力的培养》发表于《教育天地杂志》;2010年被铜仁市教育局认定为“市级骨干教师”、《商不变的性质教学设计》和《可能性教学设计》皆获省教研所、省教育学会教研论文及教学设计评比三等奖,《防灾减灾在我身边》荣获德江县防灾减灾应急避险主题征文优秀奖;2011年指导学生汤睿参加省教育研究所语文周报社作文竞赛《妈妈,我好想你》获得二等奖;2012年获青龙课堂大练兵活动小学组三等奖。

●呕心沥血育桃李

蔡兵老师自从参加工作以来,一直任班主任。面对琐细繁重工作没有半句怨言,他用一言一行、一举一动、爱心耐心精心呵护学生健康成长,树立了榜样。

每当孩子生病时,他总急在心头痛在心里,为学生买药,是严师又似慈父;每当夜深人静月儿高挂时,他还穿梭于学生寝室查夜;得知学生有不愉快事情时总细心开导;当学生犯错时,他“动之以情、导之以行、晓之以理、持之以恒”;为让学生不感到学习压力,每学期都在班上开展5次以上心里教育活动。如讲故事比赛、安全知识抢答、日常行为规范知识、演讲比赛、妈妈我想对你说主题班会等,让学生受益无穷,增强了师生感情,培养了学生兴趣,洗涤了学生心灵,在活动中学会了明理,学会了做人,学会了感恩。也收获不少:2001、2003、2005年先后被荆角乡党委政府评为全乡先进教师;2006年被县委县政府评为全县优秀教师;2008年所任班级被德江教育局评为文明班级;2010年被荆角乡评为优秀班主任;十二年的年度考核有6年优秀。

“两基”战鼓敲响时,蔡老师积极投身攻坚,每天起早贪黑担当学校建设监工。当时,学校新建教学楼、围墙、校门、硬化操场、花坛及老教学楼内外改造装修等。为做好工作,他白天跑得精疲力尽,晚上拖着疼痛双脚完善两基资料,几乎到两点才疲惫不堪躺在办公室休息小会;有时忙得课无人上便把妻子喊去无偿代课。因饱一顿饿一顿,胃病痛得他常抱肚子难受,在校长和同事的强烈要求下到遵义医学院附院检查,才知胃已大面积縻烂溃性溃疡和胆囊炎性改变,若不及时治疗,将严重影响教学。可他想:非常时期,学校工程怎离开他?于是悄悄只买了大包中西药又回学校白天监工,晚上打掉针。

那一天,家中来电,是他一生的痛。本想忙几天后探望病危父亲,可因工作忙并没及时按家中电话要求回家看望七旬老父。几天过去了,当他走出校园踏进家门时,却传来了已父亲远走的消息。作为儿子,想到劳累一辈子的父亲没有好生享受一天福就这么悄然离去,自己为贫困山乡农村教育没尽到责任和孝心,悲痛欲绝中昏了过去,然哭过后他还得继续风雨……为了孩子们那一双双眼睛。

●师恩情重水难志

蔡兵老师不但教学风格独特,经验丰富,而且勤奋好学,多才多艺。刚分到荆角杉树完小,时逢国庆佳节。为丰富校园生活,陶冶学生情操,他与校领导和老师们商量举办首届国庆艺术活动。那时学校经费紧张,连一面三角旗都没有。为增加节日氛围,他想了个法子:买不同色纸发动剪成三角形后,粘在一根根细绳上,问题解决了;排练的节目没有服装,他就外借,每年各种活动他担任的班级至少有两个以上节目获不同大奖,深受师生喜爱。

2011年8月,当得知蔡老师考上校长助理即将离开时,学生们一双双小手拉住他的大手,扯着衣襟;泪珠滚流,恋恋不舍,离开学校一刹那,懂事的孩子们哭着、跑着,紧跟身后追得老远。十二年的班主任生涯,蔡老师尝尽了酸甜苦辣,但他无怨无悔:“一切为了孩子,为了一切孩子,为了孩子一切”,他愿奉献一切。

如今,身居县城的他更加珍惜来之不易的“考进城”工作,他常主动请缨主持各种文艺活动的策划开展、节目编排,丰富孩子课余生活。2011年教师节,小品哑剧《抢信息》参加德江教育局主办的“爱的交响曲”文艺演出喜获大奖并在县城演了三场;2012年排练的节目参加全县“玉树欢歌唱德江土家花灯舞大赛”荣获二等奖,为教育系统争得了荣誉。

蔡兵老师会舞蹈,还会吹笛子、口琴、舞蹈,还获得全县庆“七•一”软笔书法大赛三等奖;同时加大学校发展外宣力度,挖掘典型,激励后进。因踏实肯干,仅2012年春季学期,先后在德江教育网、铜仁教育网、铜仁门户网、梵净山新闻网、中国青年网络电视校园网等网络传媒发表新闻40余篇,营造了“团结、和谐、健康、向上、发展”的舆论氛围。

【新闻解读】 物换星移,时光飞逝,从不会教孩子到教好山里娃,转瞬十二载教育春秋!蔡兵就这样坚守一腔热诚一腔爱,眷恋黄土山区孩。他告诉笔者,自己庆幸选择“教书育人”教育事业!今后,他将一如既往默默耕耘于这片贫瘠的土地,只为娇嫩的生命之花绽放希望田野!

 

青春因特岗而美丽——记龙泉闹水完小教师罗金霞

【人物档案】 罗金霞,女,1986年12月生,土家族,德江青龙人。2011年7月黔南民族师范学院音乐系音乐专业本科毕业后,以优异成绩考取德江龙泉闹水完小国家级特岗教师,从教一年级数学兼其它年级音乐。在校期间,因多次参加舞蹈、合唱、歌唱类大型文艺活动及运动会投沙包类大赛,先后荣获校园十佳歌手奖、投沙包二等奖诸等级奖多次;酷爱舞蹈,擅长音乐,成绩优秀,品学兼优,是一位多才多艺的优秀大学毕业生暨人民教师。

【新闻镜头】 “我终于有工作啦!人人羡慕的好职业——教师!”2011年9月1日,一个让罗金霞终生难忘的日子。这天,家人、亲友、邻居……为她能去龙泉闹水教书育人羡慕不已:“罗金霞这女娃有出息了,当老师了!”抱着美好憧憬,远离县城之家,走上另外乡村——离别,总有悲伤。父亲很平淡,深吸了一口只剩下很短的一截烟,只说了一句:“到农村不比城头,好好照顾自己!”母亲眼睛红了,但没流泪:是金子到哪都能发光!自小到大,她没见母亲哭过,双亲只能用这样的方法教孩子了!走的时候,金霞没回头,领了至亲真诚的祝福,意味着将为这片土地丰献青春,播种希望,与之交融;在那瞬间,想着年迈双亲“望子成龙,盼女成凤”的企盼夙愿,她暗下决心:无论如何要将梦想种子深埋大山,细心浇灌,精心呵护,肥美沃土,让祖国未来的花朵茁壮成长。

罗金霞是个爱做梦的女人。童年的梦,天真而烂漫。活泼聪颖的她常被美丽的童话所陶醉,天天盼着快快长大,梦想有朝一日像居里夫人有所作为,在世上留下一串闪光的足迹。2007年9月,怀着理想的梦,金霞考入黔南民族师范学院音乐系音乐专业本科班,文学暨艺术的熏陶,素质与技能的培养,使她脱颖而出,成为品学兼优生;期间因多次参加校级舞蹈、合唱、歌唱诸大型文艺活动及运动会投沙包类大赛,先后荣膺校园十佳歌手奖、投沙包大赛二等奖……诸等级奖多次。酷爱文学、嗜好唱歌、擅长舞蹈、勤于绘画……她,成了一位多才多艺的优秀大学毕业生。原习惯于父母的襁褓生活,衣食无忧,如今要走上社会一个人奋斗生存,何去何从?金霞脑子一片茫然,整天为找工作发愁,然儿时的梦依然:当一名优秀的人民教师!一次偶然机会她在全省点击率较高、编辑文章耐读耐看的网络传媒——铜仁门户网上看到了特岗招考信息,抱着试试看态度报了名。一天,她突然接到电话,市教育局打来的,告诉她到市里的面试时间和地点。当时没咋在意,还是机械式记下了。几经波折,竟然通过了系列考试,被录为国家级特岗。

在最边远、最艰苦的穷乡僻壤,整天和穿戴不整、头发兮脏、一股腥嗅味的孩子交流,一直不被身居城市的优秀大学毕业生看好抑或说重视。金霞曾给同学QQ留言:“发展贫困山区经济,必需优先发展教育!”“长弓,既然拉起,就必须射出有力的一箭;道路,既然选择,就必须勇往直前……”她告诉笔者:“我喜欢孩子,他们的每一个眼神都写满了天真的期待!……”她要用动听的歌声、优美的舞姿、生动的故事开启孩子的智慧之窗。

犹如一切充满希冀而又不十分完美的事物一样,在实际的教学活动和现实生活中,金霞渐渐感到,所学知识远远不能满足孩子所需;所求理想远远并非各人心中所愿。当她头晕目眩、一路颠簸来到日思夜想的学校时,眼前情形让她大吃一惊:这是一座深山老林,远离县城,一片沉寂!这里的山路十八弯,这里水路九连环,崎岖蜿蜒,环环弯弯,沟壑纵横,四处皆山;羊肠小径形如油蛇,时逢下雨一片泥泞,想吃什么有钱无卖,忆念起走过的盘旋公路,不知何词形容!梦寐以求的美丽校园更是简陋不堪,梦里窗明几净的大教室变成了狭小昏暗的老房子;梦里聪明礼貌的学生却是一群流着鼻涕甚至还尿裤子的孩子。看着唧唧喳喳的娃娃,望着冰冷的炉灶,她想:低矮的院墙,生锈的栅栏,就这样将自己摇曳生姿的青春围困?这难道就是自己坚持选择的归宿吗?她差点没哭出声来——比她想象的还要艰难!困惑……让金霞思考了很长时间,仿佛蓝天里有双翱翔的翅膀在呼唤——你需要更广阔的成长空间!

风儿的梦,是谱撰大地的诗歌;行云的梦,是装饰长空的乐章!月亮说:驱逐黑暗是俺执着的追求;太阳说:普照万物是咱永恒的梦想;而小燕子梦,是在蓝天自由飞翔……为了孩子们那一双双眼睛!窈窕淑女罗金霞在人生十字路口作出了最终抉择:留下来!相信自己,会有作为!一切为了孩子,为了一切孩子,为了孩子一切!不想,这一干竟有了郅深的情感和无疆的大爱。

“作为一名农村教师,深入了才发现这儿的老师很伟大很可爱。教育教学工作量大,语文老师身兼数职包班包干,既是班主任又是音乐、美术老师,还是品德、体育等综合科任教师”谈及初来乍到的特岗生活,罗金霞如是感慨。在她看来,乡村教师是一个班级领导又似一个班级母亲,似乎还像仆人事无巨细,事必躬亲;尤其生活环境差,待遇差,交通不便,工作量大,经常使她身心疲惫。

“9月1日,开学第一天。我走进教室看见幼孩,校长向我介绍了在座的其他15位老师。大家面带微笑,和蔼可亲,心想,我会慢慢融入闹水的。”首次对面讲台便受到英雄礼遇,随着班长一声:“起立!”同学们齐刷刷站起来响亮喊道:“老师好!”接着掌声热烈。当时,她真被大家的举动吓住了,那么小的孩子也懂这个!只觉脸辣心跳,不好意思。这节课是她上的第一节课,和学生很融洽;这节课大家只讨论了一个话题:我的理想是什么?朴素的孩子理想很简单,有的想开挖挖机,有的想有布娃娃;有的开摩托车,有的想当发明家;有的想挣好多钱,有的想如老师她……看着天真的笑容,金霞很欣慰。也许是她有着天生的亲和力,很快便和学生打成一片,无话不谈,体会着单纯、朴实带来的快乐。

农村的孩子,像一只只小鸟,围着老师问东问西,似乎对一切都那么好奇!每每这时金霞也会情不自禁跟大家一起“摆龙门阵”,孩子虽很调皮,然天真无邪感动着她。

记得那个下雨早上,天灰蒙蒙,当她走进教室,看到很多空位,便问原因,无人敢答。本就不畅快的心更加烦闷了:“看看你们这儿,穷得比起城里差远了,还不好好学习,一辈子没出息,都窝在这儿吧!”教室异常安静,孩子们一个个耷拉着脑袋,低低的,看得出很委屈。这时,教室门口传来一声:“报告”,声音轻得几乎听不见,金霞不屑看了一眼:“你还知道来啊,怎么不等下课?学习这个态度,我看你干脆回去得了!”“老师,下雨了,路不好走。”这时,她又转过眼仔细地看了看,孩子整个鞋子和裤腿上都是泥,衣服湿漉漉地贴在胸前,虽有心软,但碍于面子继续绷脸:“你不晓得早点起来啊,别人都能按时来……你的书包呢?”“老师,在这,书没湿!”她顿时无语,呆呆地站在那里直酸鼻子,说不清怎样一种感受:心疼?怜爱?欣慰?她想:更多的是感动吧!

2011年9月25日首次考试,不到20%的及格率使金霞彻夜未眠:是自己的教学无方还是其它原因? 她想不明白数数这么简单的题怎么还有人不会?一道题讲了两三遍还有人一脸迷惘?“告诉我,怎样才能把你们教会?”……她说,那时她失去了理智和方向,气得直冲学生怒吼,恰巧又有同桌嬉闹,快步冲过去,巴掌高高举起又缓缓落下——孩子还小,不能打……转过头来,放任眼泪簌流:我能怎么做?我该怎么办?一时间她对教师的满腔热情,变成了无尽的失望与无奈,更多的是无助。

“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特岗特岗,特设岗位,已为人师,既来则安!”转念一想,正因山村条件艰苦,需要更多接受高等教育的大学生将先进的科学、文化、知识、理念和技能带到基层,带到农村,带进旮旯,带给孩子,国家才出台优惠政策,设置特岗,引进人才,扎根农村,献身教育,培育花朵成长成才……想到这,心里有了些许的安慰并扪心自问:与其他教师比自己又为孩子做了什么?细心体贴吗?理解宽容吗?若一名对学生失去信心且动辄发脾气的老师和一群不信任老师且缺乏安全感的学生共同组成的班级,能有多好的教学效果?困惑、思索、改变……罗金霞不敢再一味训斥批评学生了,她怕过多埋怨占据年幼的心灵、失去信赖和安全感,反而场教得更糟。在这过程中,她学会了健康成长、学会了安于现状,给予了更多宽容和信任;她把学生的“养成教育”放在首位,让孩子拥有自信、拥有快乐、拥有追求同时,与大家打成一片,走进世界心灵,成为真正朋友。

乡村老师工作压力大,有时也想偷懒。可想起那一双双期盼的眼神和天真的笑脸,金霞就会感觉无比惭愧。这种无形力量促使她俯下身、安下心、扎下根,爱岗敬业,认真工作,体验一位城里孩子的农村教育情结与收获后的特有乐趣:从每次考试分数来看多是上升,从20%的及格率上升到55%的及格率,这样的收获是作为教师都想要的结果。

“其实,说句心里话,每当看到一个个熟悉又有点害怕老师的面孔,花兮脸蛋鼻涕流着,破旧衣服泥土些许,我打心眼心痛,与稚嫩的孩子一起感受更多的,是无比幸福!”“很多时候,漠然回道,不经意发现,原来他们如此纯真可爱!”罗金霞告诉笔者,她会用微薄工资定期不定期给孩子们买学习用具,鼓励沟通;有时会傻傻地看着她们快乐着、新奇着、憧憬着、收获着……突然觉得自己也生活在百花丛,充满了幸福甜蜜,小小的心承爱着农村大自然的爱也陶醉了!她说,是这里的孩子启发了她。

怀着让孩子茁壮成长的梦想,罗金霞就一直这么地默默耕耘、任劳任怨着,始终以爱校为家,爱生如子为己任,严格按照新时期教师高标准严要求,鞭策进步自己,不断完善自身品格,提高综合素质,得到了当地广大师生群众的喜爱和好评。

【新闻解读】 为谁辛苦为谁甜,山花烂漫播春雨!从迷茫、彷徨、孤独、无助过到豁然、进步、快乐、收获,罗金霞何尝不期许带给孩子们更多的帮助、鼓励、安慰与扶持?每名学生都心存梦想,有座属于自己的天堂;身为教师不能发现些梦想那是缺少一双智慧的双眸。于是,她开始用心寻找孩子的闪光点,以毫不吝啬的多鼓励去评价:“你是最棒的!”……就这样,一步步走向希望,走向进步,走向了成功!

 

化着春泥更护花——记龙泉教办主任李应江

【人物档案】 李应江,男,1973 年10月生,思南县人,土家族,中共党员,德江龙泉乡教办主任,荣获省市论文竞赛一、二等奖、省委省政府评“贵州省两基攻坚先进个人”、被教育部、财政部、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授予“西部地区‘两基’攻坚先进个人”等光荣称号。

【新闻镜头】 “李应江?好同志嘞!每天最先上班,最后下班,出满勤干满点,真情为民办实事、解难题,兢兢业业,勤勤恳恳,这是李大主任的一个习惯嘎……”“为促进全乡教育均衡发展,他想方设法解决了多所学校实际困难……”谈及龙泉教育发展的“领头羊”,乡教育工会主席高海玲感慨不已。

在素有德江“后花园”的龙泉乡,活跃着一位年轻的党员干部,以对教育事业的无比忠诚和无私奉献,谱撰了一曲共产党员的礼赞之歌。——他就是龙泉乡党代表、乡教办主任李应江。

●察实情,倾情基层谋发展

去年元月,李应江从乌江河畔的共和乡教办副主任提任龙泉乡教办主任第一天,为尽快摸清全乡教育教学情况,让办公室同志领路,骑着摩托车,起早贪黑,深入全乡学校调研,着手构想如何抓好全乡教育教学质量和学校发展,足迹遍布了全乡各中小学校(教学点)。通过走访了解,促膝谈心,倾听群众意见,10余天努力下来,很快找到了各校所存困难和问题。带着调研问题,李应江及时邀请乡党政主要领导,组织教办全体干部职工、全乡中小校(园)长,结合全乡教育现状,认真开展教育发展大讨论,吸收各方意见建议,制订出台了《龙泉乡“十二五”教育发展规划》,提出了发展思路和前景,让全乡广大教师干群看到了龙泉教育希望,激发了前进动力和工作激情。

在前期深入调研基础上,李应江谋定课堂教学改革模式,亲手拟订了教学工作“十字”方针:备课要“深”、上课要“实”、作业要“精”、教学要“活”、手段要“新”、活动要“勤”、辅导要“细”、负担要“轻”、考核要“严”、质量要“高”。为落实方针,他经常深入全乡中小学校与校委会成员、教研组长或优秀教师推门听课、集体备课、说课评课,不断提炼、推广典型。每到一所学校都与教师沟通探讨;每到一所学校,都认真看教师教案、作业批改和学生辅导记录,大胆鼓励老师们开拓创新,做教学工作主人。同时,建立乡教育总支委员及乡教办人员联系点制度,要求每月至少到挂帮点开展工作2次,指导工作,掌握情况,解决问题,努力实施好“五个一工程”(深入一所学校、评一节课、查一本作业、看一本教案、解决一个实际问题),帮助校点更好推进教育发展。

成功,往往亲睐踏实工作者。因为有了李应江这样的教育工作者,龙泉后花园正各校教学质量不断提高且如雨后春笋,群芳争艳。牧羊岭完小近二年教学质量均位居全县同级同类学校前三名,年度目标考核连续二年获二等奖;龙泉中学近二年教学质量均位居全县同级同类学校前三名,年度目标考核均获二等奖以上;乡教办2011年荣膺二等奖。

●办实事,真情为民解难题

闹水片区完小多年来一直无围墙,农户牲畜穿放校园嗅气熏天;牧羊岭完小老教学楼属D级危房,师生时刻提心吊胆,担怕哪天出现重大安全事故;龙泉中学厕所排放粪便污染了一片农田和一口水井,经常有群众找校领导麻烦,干扰了教学秩序,成为学校领导一块心病……这一切的一切,李应江看在眼里,急在心里。为解决系列老大难问题,他上跑县城争取资金,下进农户协调解决,多次向乡党政领导、县教育局部门汇报情况,经过努力先后争取相关部门专项资金41.2万余元,修建闹水完小300米围墙,使影响校园文化氛围的两座坟墓被隔在外,告别人畜同校窘境;使牧羊岭完小危房变成教师宿舍、图书室;新建了龙泉完小寄宿制宿舍和食堂500米排污管道和龙泉中学“生化池”,解决了严重影响农户农田收成排污问题,有效改善校园周边生化环境,赢得当地干群赞扬,了却师生心病,安全得到保障,教育教学工作稳步推进。

为实施“优美教室”创建工程,李应江费尽心思。白天去教育局见不到领导,晚上便登门拜访,绞尽脑汁,争取资金38万余,让龙泉中学、龙泉小学的教学楼、学生宿舍、学校外墙等得以大大翻新,为教育教学工作创建了一个优美亮洁的环境。

大石板、牧羊岭、闹水完小因无食堂,师生生活问题缠绕李应江。2011年,通过他的积极争取,县教育局划拨11万资金为三所片区完小建改了小食堂,解决了广大农村学生吃冷饭、冷菜或中餐饿肚子的热点、难点问题,为教师用餐提供了良好生活环境。

2012年3月初,德江全面实施了“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生营养改善计划”工程,每生每天补助3元,实现“校校有食堂、人人吃午餐”目标,要求在加强食品安全监管、确保学生用餐安全同时,各乡镇教办、学校要因地制宜、创造性实施计划,从营养食谱、原料供应、供餐模式、食品安全、监管制度等方面积极探索各具特色的“特色营养餐”,让每分钱都“吃”进孩子嘴里。这无疑是一项惠及学生、群众的重大民生工程,但对一些“学生少、经费少”的小小教学点而,实施起来谈何容易!那段时间,李应江绞尽脑汁,夜不能寐,多次上门与乡民政办协调,跋山涉水到每个教学点,与所在村支两委讲解政策民生问题,为教学点送大米,要求教办全体人员及各中小学校(园)长每人帮扶一个教学点,送去50至100斤大米,解决了燃眉之急,让这一惠民资金落到了实处,使全乡所有教学点学生吃上了营养午餐,成为当地百姓拥护夸赞的“大好人、领头羊”。

●比奉献,大爱无声化作泥

一个人一旦有了理想信念,也就有了高贵品质;有了无穷力量,有了追求激情。李应江,一个小小教办主任,一个普通基层干部,凭着对党和国家教育事业的无比热爱和无限忠诚,凭着对“一切为了孩子,为了一切孩子,为了孩子一切”的执着信念,舍小家,顾大家,讲大爱,用实际行动谱写了一个优秀共产党员的礼赞之歌。

2011年9月一天,李应江接到邻居电话,爱人因严重感冒和急性肠炎需要住院打吊针,正在紧张工作的他不得不忍痛狠心关上手机。两天后,他从乡下回到县城,看着面容憔悴、正在输液的妻子,泪水在眼眶里直打转。家母已70多岁了,患脑血管硬化病,要人照顾。一次,因头昏眼花摔倒住院,等在乡下工作抽不开身的他得知消息时,爱人早已将住院多日的母亲接出医院。同事毛世洋,多年一直负荷承受家庭重担,经济拮据,经常患病,有次因身体极度不适住进医院,正值夜班的李应江得知消息即刻骑摩托车进城探问,多次为其交电话费。只要听说某某老师出现生活困难,李应江总主动上门解决。他很关心留守儿童,去年3月,得知龙泉坪教学点几个留守儿童无书包,自己掏钱买了10个冒雨送到孩子手中,还号召各中小学校长积极为教学点解决困难。

“金杯、银杯,不如老百姓口碑!”在李应江的带领下,龙泉乡教育事业发展赢得好评,2011、2012连续两年荣获“全乡先进基层党组织”和“先进单位”,个人先后荣获省市论文竞赛一二三等奖,省委省政府“贵州省两基攻坚先进个人”;被教育部、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财政部授予其“西部地区‘两基’攻坚先进个人”。

【新闻解读】“落红不是无情物,化着春泥更护花”。多年来,李应江时刻以优秀党员标准严格要求自己,时刻以优秀教育工作者尺寸衡量自己,立足本职,将青春和满腔热血化着那护花的春泥,滋润着祖国的未来,办好人民满意教育。从他身上,我们看到了一个想干事、能干事、干成事的优秀党员干部形象。

 

教坛赤子 爱岗奉献 飞扬青春——记八一爱民学校教师冯小军

【人物档案】 冯小军,男,1983年9月生,中共党员,德江枫香溪八一爱民学校教师,曾获贵州省优秀大学毕业生称号,所任班级一直名列全镇第一,全县前十;连续两年获评优秀教师, 2011年获全省特岗教师教学设计竞赛优胜奖;2012年全国小学生电脑绘画比赛中指导学生荣获1个二等奖、 4个三等奖不俗成绩……

【新闻镜头】 “一个人的态度决定了他的高度!”这是笔者近日走访八一爱民学校教师冯小军,他说得最多的一句话。

据校长李淑莉介绍,2009年7月踌躇满志的冯小军贵州民族学院计算机专业毕业后考取八一爱民学校特岗教师,成为众多教师队伍中普通一员。他爱岗敬业,积极向上,注意个人能力培养,热身投入本职工作,把学校当成了自己的家维护,把学生当成自己的孩子关爱,给学生们带来了一堂堂不一样的知识课堂。他每天利用午休时间在教室监督孩子休息或辅导学习;晚自习后规定时间内给孩子讲解疑难问题,常常最后一个离开,这样的付出非学校规定,是内心的理想信念与追求。他相信学生,尊重学生,做好学生的思想教育和心理教育工作。2012年春季开学初,班上王小红因路滑不小心摔断了大腿,不能到校上课,孩子舍不得他和学校,家长把名报了,冯老师便利用周末去补课,第一次月考,学生考了81分,这样的成绩是老师和孩子的共同努力结果。冯老师常给孩子们无尽的温暖和欢声笑语,每月从微薄工资出钱给留守孩子买学习文具、鼓励进步,帮助落后,不因成绩好坏划界。冬天,他总想办法收旧衣物、鞋袜给孩子保暖。常常带领学生一起打篮球、跑步等,做一些有利身体健康活动,树立了一个健康活跃的榜样;在干好本职工作同时,学校工作随叫随到,虚心请教,得到了校领导和同事一致好评。

收获总会眷顾有准备的人。因冯小军勤奋好学,为人谦卑,努力钻研教学质量,所任班级一直名列全镇第一,全县前十;连续两年获评优秀教师,获 2011年全省特岗教师教学设计竞赛优胜奖,在2012年全国小学生电脑绘画比赛中指导学生荣获1个二等奖,4个三等奖的不俗成绩……

【新闻解读】“一个人的态度决定了他的高度!”冯小军坚持理想信念并为之努力成效不菲。我们相信,在未来工作中,他会作出更大贡献,让青春飞扬!让教师生涯越发精彩。(刘源泉)

(编辑:作家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