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会员原创/诗歌

发人深省的100个故事

来源:作者:王国良时间:2012-07-01热度:0

                          发人深省的100个故事
                                    王国良
    (古典故事)  
                              孔融何止让梨?
    我们且看一首诗:
  言多令事败。器漏苦不密。 
  河溃蚁孔端。山坏由猿穴。 
  涓涓江汉流。天窗通冥室。 
  谗邪害公正。浮云翳白日。 
  靡辞无忠诚。华繁竟不实。 
  人有两三心。安能合为一。 
    三人成市虎。浸渍解胶漆。 
    生存多所虑。长寝万事毕。
    此诗的作者,和我们相隔了将近2000年,我们当然见不到他,但是,我们可以到电视剧《三国》和《武圣关羽》中睹其风采,此人叫做孔融。这首诗却不是什么好诗,这首诗是公园208年孔融被曹操杀害之前留下的遗诗。
    我们先不看孔融悲惨的结局,我们且来缅怀一下孔融的胜迹。
    孔融的身世
    孔融,子文举,鲁国曲阜人,他的祖父叫做孔贤,父亲叫做孔宙,曾做过太山都尉,孔融弟兄七人。孔融是老四。
    孔家不是一般的人家,是我们至圣先师孔子的后裔,孔融是孔子的第20世孙。
孔融的影响很大。
    孔融不愧为圣人后裔,一生颇为了得。
    汉末,建安年间,政坛文坛活跃着七位大家,史称“建安七子”,他们是孔融、阮瑀、应玚、陈琳、徐干、王粲、刘祯。孔融因为辈分高,文才突出而居于七子之首。
    孔融少年的时候有突出的才能,名重一时,被夸为神童。他天资聪颖,又勤奋好学,在当时与平原的陶丘洪、陈留的边让并称“俊秀”。汉献帝即位后,孔融因名声被举任北军中侯、虎贲中郎将、北海相。当时人们敬称孔融为“孔北海”。
    孔融任北海相六年,做了很多事。他率众修筑城邑,开办学校,推举贤才举贤才,上表请儒术。被孔融推荐的贤才就有下面这些人:
    王修:孔融推举为孝廉,做过孔融主簿,屡屡救援被贼人所攻的孔融。 
  邴原:孔融推举为有道,做为孔融计佐,因为黄巾贼乱而避难到辽东。 
  是仪:早年在孔融下任官,本姓“氏”,因为被孔融嘲笑“氏”字是“民”字无上,所以改姓“是”,后来因贼乱避难到江东。 
  太史慈:为孔融提拔,曾被派往向刘备请求救兵,后来跟随刘繇。 
  王子法:孔融心腹,《九州春秋》评其为“凶辨小才”。 
  刘孔慈:孔融心腹,《九州春秋》评其为“凶辨小才”。 
  左承祖:孔融幕僚,建议孔融在北方曹操,袁绍实力强大下选择归附一方,孔融认为曹袁等人并非真心匡扶汉室,而杀了左承祖。 
  刘义逊:孔融幕僚,与左丞祖同为当时清隽之士,却备在坐席不受重视,见融杀害左承祖,弃而离去。 
  祢衡:孔融向曹操提拔,因击鼓骂操为曹操所不喜。 
  孙邵:字长绪,孔融手下任功曹,后来跟随刘繇,之后成为孙策、孙权的重要谋士,任吴国丞相。 
  武安国:三国演义虚构人物,孔融部下,曾向吕布挑战。 
  宗宝:孔融的部下,后被管亥所杀。建安元年(196),征还为将作大匠,迁少府,又任大中大夫。性好宾客,喜抨议时政,言辞激烈。
    一千七百多年来,孔融的文学才能和品格一直被广泛流传着颂扬,他的《孔北海集》经后世整理,影响极大。他在在灯谜界被尊为文人诗谜的开山鼻祖。

                                       孔融的趣话

                                  小时了了,大未必佳

  且说孔融十岁那年,他小毛孩一个,屁颠颠地随父亲孔宙到京城洛阳去访友。当时,著名的士大夫李元礼也在京城,孔融父子二人就去拜访李元礼。
    李元礼名气大,架子也不小,他吩咐守门人:如果不是当今名士或者是自己的亲戚,一律不通报。
    十岁的孔融,知道李元礼的名声,就想去看看李元礼究竟是个什么样的人,就去登门拜访。守门人当然不会放他进去啰!孔融就对守门人说: “您去给我通报,我是李大人的亲戚。” 是亲戚守门人当然得通报。守门人通报后,李元礼想了半天也没用想起来这是哪门子亲戚。但是,既然是亲戚就要见呀!于是,李元礼就接见了他。李元礼问孔融说:“请问在下和我有什么亲戚关系呢?” 孔融回答道:“从前我的祖先孔子和你家的祖先老子有师资之尊(孔子曾向老子请教过关于周礼的问题),因此,我和你也是世交呀!”
    当时很多宾客都在场,对孔融的回答十分惊奇,纷纷称赞孔融聪明,连李元礼也连连夸奖。恰巧中大夫陈韪也来到李府拜见李元礼,宾客们就把这件奇事情讲给陈韪,陈韪听了,却不服气,他说:“小时了了,大未必佳。”意思是:小时候聪明长大后不一定很聪明。孔融听了,立即反反唇相讥:“想君小时,必当了了。”意思是说:我想您小时候,一定很聪明吧!
    众人听了,大笑不已,陈韪自讨没趣,也只得尴尬地赔笑。李元礼笑得最厉害,他夸奖孔融说:“高明必为伟器。”(你这么聪明,将来肯定能成大器)

                                        孔融让梨

    孔融弟兄七人,再加上叔伯的,人就很多了,孔融的父亲孔宙只做了个太山都尉,是个很小的官,家里不是很宽裕。
    一次,孔融弟兄们分梨吃,梨有大有小,孔融就叫弟兄们先挑,大家一定要孔融先挑,因为孔融最聪明,很有名气,家里人都宝贝他,孔融挑梨时,就挑了个最小的,家里人都问孔融:“你为什么挑最小的呢?”孔融回答说:“他们都是哥哥呀,再说,我们孔家是圣贤人家,谦让当时我家的家风呀!”
家人听了,无不称赞孔融明白事理。

                                       孔融争死

    东汉末期,献帝暗弱,宦官把持朝政。宦官们大肆搜捕、诛杀正直之士。有个叫做张俭的人,因为得罪宦官侯览而遭到通缉。孔融的哥哥孔褒是张俭的好友,张俭无处可逃,于是,张俭便去投奔孔褒。
    张俭来到孔家时,恰巧孔褒不在家,孔融当时只有十六岁。张俭因孔融年纪太小,没有把实情告诉他。孔融见张俭形色慌张虽然不知道是什么原因,但推测张俭肯定有难,而且,孔融知道收留张俭会有祸患的,但是,孔融的义理之心让孔融决计收留张俭,孔融于是便把张俭留下,藏在了家里。
    后来,事情败露,张俭逃走,孔融、孔褒因罪下狱。
    官府询问时,孔融说人是他留下的,他该负责;孔褒争着说:“张俭是来求我的,不是我弟弟的过错。”
    孔褒坚持要由他负责。
    孔融的母亲则站出来说:“我是一家之长,我该负责”。
这样,闹得“一门争死”。郡县官吏拿不定主意,只好如实上报朝廷。最后就皇帝定了孔褒的罪,下令杀死了他。
虽然孔融救兄不成,但是,孔融却因此名声大噪。
    州郡敬重孔融义烈,几次辟举他为官,都被孔融辞谢了。

                                刚直不阿

  孔融在汉灵帝的时候开始步入仕途,做了一个负责弹劾贪官污吏的官。
    河南尹何进迁为大将军的时候,司徒杨赐为了巴结何进,就派孔融前往祝贺。可是,孔融却被何进挡在了门外。孔融觉得受辱,当场留下弹劾状,回去就向杨赐辞职。
    何进得知了这件事,十分生气,就派人追杀孔融。可是,受何进差遣的刺客去很有见识,他却对何进说:“这个孔文举很有名声,将军如果杀了此人,那么,对将军是很不利的,因为四方之士就会引领而去,将军就会失去天下的民心,将军不如以礼相待,这就可以示广于天下,收得天下之心。”何进既忌惮其孔融名聱,也觉得刺客的话很有道理,于是,改变战略,立即向朝廷辟举孔融为侍御史。
    在御史任上,孔融又因为心性清高,就与中丞赵舍不和,久挣不下,孔融再次辞官。
    何进很纠结,就再次辟举孔融为司空掾,北军中侯。
    孔融在职三日,就被何进升迁为虎贲中郎将。
    献帝年间, 董卓总揽朝政,想要废掉汉少帝。孔融一生认为汉室是尊圣的正统,谁与汉室过不去,孔融就不依。现在,董卓欲取代汉室,孔融岂肯干休,于是,孔融在朝中与董卓言辞激辩,常有匡正之言。董卓怀恨在心,转任其为议郎,随后又将孔融派到黄巾军最为猖獗的北海国(东汉郡国名,治所在今山东昌乐西)为相。
    孔融的刚直不阿同样表现在与曹操的交锋中,并且因此送了性命。

    今天的故事
                                        谎报火警

    寒假了,孩子们疯得很。
    一群孩子在地质大院的角落里玩火,他们将梧桐树叶扫成一堆,用火机点燃了。
    天干物燥,梧桐叶子很好烧,一点就燃,烈焰熊熊,孩子们拍着巴掌叫好。
    看着熊熊的火势引燃了周边的荒草,孩子们更开心了。
    一个孩子记起了书中说的,如有火警,请拨119,就对其他的孩子们说:哎,哎,这么大的火,我们拨打119吧!
    呼啦一下,孩子们都赞成。
    一个孩子拿出从家里偷拿出来的手机,拨打了119.
    电话通了,一个孩子报警说:我们这里发火了。
    一个孩子抢着说:在地质队大院内,
    一个孩子说:在大院的东北角。
    最后一个孩子说:在东门路40号。
    打完电话,孩子们又蹦又跳,开心极了。
    突然,“呜哇,呜哇”的警号声由远而近,吓了孩子们一大跳,定睛一看,一队消防车呼啸而来,孩子们知道闯祸了,四散而逃。
    消防队来后,并不见火情,就立即找到单位领导,查找报警人,并且按照规定,要追究谎报火情人的责任,并要处以罚款。
    这一下,孩子们害怕啦,家长着急了。
    每一位家长都严肃地警告孩子们:“这事谁都不准说出去,这不是开玩笑的事!谁承认了,谁就要被关进牢房的,一关十五天,还要罚款几千块,只要你们不说,谁都不知道,知道吗?”
    有的孩子嗫语说:“可是……可是……,老师说……”
   “没有什么可是!老师说的顶我们说的吗!啊!我们是你们的父母!你们不听父母的会遭天上雷公劈的。”
    有的家长搬出了《弟子规》,告诉孩子:“你们的弟子规都学到牛屁眼里去了,弟子入则孝,你们连父母的话都不听了,还孝个屁呀!啊!”
    家长们一顿夹七夹八,耳提面命,孩子们疼不过,架不住父母的高压,纷纷点头: 
    爸,我听你的。我不敢听老师的。
    妈,我听你的。我们不听老师的。
    查来查去,也查不出个名堂来,队上最后也懒得追究,交了一万罚款给消防了事。


                                         双胞胎买衣服

                                                                           王国良

    小雯小丽是一对双胞胎,两孩子长得漂漂亮亮的,出落得西施昭君一般,人见人爱,父母更是看在眼里,疼在心上。
    父母总要把两姐妹打扮得时尚靓丽,两孩子所有的衣服都一样,姐姐有的妹妹有,妹妹无的姐姐无,两孩子平常很难分辨谁是姐姐,谁是妹妹。因此,买衣服就成了两姐妹的紧要事。
    一天,母亲带着小雯单独去商场买学习用具,小雯突然发小了一件特别喜爱的红格子上衣,就吵着一定要买,母亲问营业员:“有没有同样的两件,我有两个丫头呢!”
    营业员告诉她:“这是断码,没有两件。”
    母亲很可惜,绝决定不买了。这一下,小雯坚决不依,死缠硬要,母亲买下了,小雯很高兴。
    回家了,小丽看见了姐姐的衣服,就问:“我的在哪里?”
    母亲告诉小丽:“这是商场里面的断码的衣服,只有这一件,乖!妈明天给你买更好看的。”
    可是,小丽不高兴,吵着嚷着妈妈偏心眼,爱姐姐,不爱我!吵得黑天昏地,妈妈气得哟心口都疼。
    妈妈无奈,就做小雯的工作:“雯啊,你是姐姐,当让着妹妹一点,你就将衣服让给妹妹,妈明天,不,就今天给 你买更好的,好不好?”
   “不好不好!”小雯一听,哭了:“妈妈就知道爱妹妹,不爱我,我的衣服,妈妈为什么这么狠心要夺走给妹妹呀?你说你是不是偏心眼呀!”
    母亲一看,没有辄啦,就叹了一口长气,坐在那里,也哭了:“别人说我命好,我命好吗?我命苦哟!”
    父亲恼火了:看你们这帮东西!没有一个是省心的,没有一个是省油的灯,你们最好互相打,互相抢,打赢了,抢赢了,就是自己的,好不好?
    父亲摔门而去,母亲哭得更响了:“我一生算是糟蹋在了这个男人的手上了,何日是个头哟!”
    路过的人听到这家人哭声一片,还以为是家里出了什么大事呢!

(编辑:作家网)

上一篇: 雷雨印记

下一篇: 登白云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