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燃烧的冰》新书分享会成功举办

来源:作者:时间:2020-11-16热度:0

燃烧的冰,燃烧的情





《燃烧的冰》新书发布暨分享会上的发言

  

燃烧的冰,燃烧的情


文/陈国栋


一、长篇报告文学《燃烧的冰》一书的机缘和责任


2017年5月18日,中国南海的神狐海域,从海底深处腾空而起的火焰标志着中国首次海域天然气水合物试采成功,意味着中国在未来新型能源存储与开采技术上取得重大突破。我国可燃冰试采成功的消息报道后,引起了国内外的广泛关注。


为了全面深入将我国地质科技工作者通过20多年来,在“可燃冰”这一新型能源领域锲而不舍的探索和艰苦卓绝的奋斗历程展现出来,歌颂地质科技工作者的敬业精神和家国情怀,展示出当今中国在高新科技、未来新型能源领域举足轻重的地位。可燃冰试采成功后,中国自然资源作协作为重大创作项目,进行认真准备,落实了创作人员。


2017 年 6 月 14 日,中国作家协会在北京召开九届二次全委会。会议期间,中国作家协会主席铁凝向我了解可燃冰的试采情况以及作为清洁环保能源实现产业化进入百姓灶台的前景。她当时就鼓励我说:这是一个重大的文学题材,国土资源作家协会组织力量拿出一部高质量作品。


在广州海洋地质调查局的全力支持和帮助下,2017年7月19日,我和王晶乘坐直升机,从珠海飞往茫茫南海中的可燃冰试采一线——蓝鲸1号平台,进行了一天的采访,随后我们用了一周的时间深入到广州海洋地质调查局各单位采访参加可燃冰研究和试采的科技工作者。在学习阅读了大量的专业资料后,我们撰写了3万字的报告文学《中国南海的冰与火》。作品成稿后,广州海洋地质调查局领导组织了20多名参加可燃冰试采工作的专家进行讨论,提出了100多处的修改意见,稿件定稿时,已是10月底了,当我们将成稿发给《人民文学》杂志后,《人民文学》在2017年第12期首开“新时代纪事”专栏,推出了这部小中篇报告文学,引起社会关注。


在3万字的小中篇报告文学发表后,在中国地质调查局领导、广州海洋地质调查局、中国作家协会创联部的关心支持下,从2018年初开始,我和王晶开始了可燃冰长篇纪实文学的创作,经过2年多的采访,创作、研讨、修改,及小众书坊、金诚出版社领导和责任编辑的精心工作,今天这部《燃烧的冰》一书,呈现在读者面前。



二、《燃烧的冰》这部作品的历史及现实意义


“可燃冰”的研究与开发是一个值得深入挖掘的文学题材,它既与国家经济社会发展,与每个家庭的日常生活有关系,又与自然环境、人类未来命运休戚相关。应当说,我们创作的这部作品,及时、准确地抓住了国家经济发展与人民生活息息相关的重大题材,将普通人陌生、然而事关国家民族前途命运和每个人日常生活的领域,用文学的方式书写出来,发挥了报告文学关注国计民生、表现时代生活、挖掘时代精神的作用。我和王晶长期在自然资源行业工作,我有地质工作的实践,当时在中国国土资源报社工作,对参加可燃冰研究和试采的领导、科技工作者都很熟悉,有的是多年的朋友,王晶是学物探专业的地质科技工作者,有扎实的专业基础,可以说,我们俩人在题材把握上在采访工作中有得天独厚的优势。所以能够在作品中,将可燃冰研究领域的国际背景、历史脉络、难点重点以及价值意义报告给读者,从而拓展了科技题材运用文学形式来表现的领域。



三、采写与创作过程中的困境和难忘的事情


运用报告文学的形式书写重大题材领域或行业的发展,具有很强的专业性,如何让普通读者了解一个行业在世界领域取得瞩目成果的同时,能够了解地质科技工作者在研究试采过程中的故事,进而达到可读、愿读、悦读,读后能够有收获的目的。这就给我们提出了一个极为关键的问题,这就是如何处理文学与科学的关系、专业性与文学性的关系、行业性与整体性的关系,如何处理好这三个关系,对我们来说是极大的考验。我认为作为创作行业的报告文学的作家,无论你所书写的是多么专业的领域,一定要从行业性出发,并跨出行业上升到全行业的高度,这样作品才具备史诗性的品格,才能发挥出它的文学力量和思想力量。基于这样的思考,我们从三个方面努力,一是这篇报告文学以特写的方式讲述了可燃冰的价值和现实中与经济和人们生活的意义;二是将地质科技工作者的个人梦想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相结合;三是作品要兼具新闻性和文学性,以人写事,以事示人,写出可燃冰团队形象,写出了地质科技工作者不平凡的一面,写出在中国有可以集中力量办大事的优越制度。


这部作品在创作中,最困难的是如何把握和处理好人物与可燃冰试采成功这件具有划时代事件的关系,处理好新闻事件与文学性的关系。《燃烧的冰》一书,围绕可燃冰的研究到试采成功,我国可燃冰的研发水平,在世界领域内实现了从跟跑—并跑—领跑的跨越,经历了20年的曲折、艰难和不断创新超越的复杂过程。创作中涉及到28个单位,130个人物,其中重点人物有39个,我们在书中写了25个人物。写作中尽量做到将人物的特点与可燃冰的研发用通讯和文学的手法表现出来。而从新闻性的角度考虑,在书中我们将2020年3月,我国可燃冰的第二次试采成功的新闻事件写进了书中,与首次试采成功相呼应,向读者传递了近三年来我国可燃冰的研发水平又迈上了新高峰的信息。



   《燃烧的冰》的创作、修改到出版的过程中,让我最难忘的有二点,一是中国地质调查局、广州海洋地质调查局的领导和专家们对书中文字、内容、人物描述所提出的修改意见是那么严谨,仅书的大样就先后出了三次,每次新的大样出来,专家们都进行认真的讨论修改,其目的就在于确保真实、准确、有价值、既展示当下,又对未来有参考借鉴意义。二是文学界的知名作家对可燃冰这本书的极大关注和期待。《燃烧的冰》第二稿完成后,李炳银、黄传会、高洪雷、范咏戈、白烨、张陵、李青松、彭程、徐剑、丁晓原、李春雷、王国平等国内知名作家、评论家专门为这篇长篇报告文学的创作聚在一起,研讨把脉并提出了许多意见和建议。本书定稿后,李炳银老师欣然写序。


    今天,《燃烧的冰》一书与大家见面了,在这里,我和王晶要特别感谢中国地质调查局、中国地质调查局广州海洋地质调查局领导和可燃冰团队的支持帮助!感谢中国作家协会创联部的关注支持!感谢小众书坊彭明榜老师、张申祺编辑!感谢金诚出版社的领导和编辑!


感谢今天参加《燃烧的冰》新书发布暨分享会的朋友们!



陈国栋,云南昆明人。1958年10月生。中国自然资源作家协会主席、中国作家协会第八届、第九届全国委员会委员、《大地文学》主编。在《人民文学》《中国报告文学》《中国国土资源报》《大地文学》《中国移民管理报》《中国水利报》《中国矿业报》等发表作品百万字。出版有长篇纪实文学《生命在大地上闪光》《大地情·中国梦》《守望大地》。





现场嘉宾



张光学






张光学,广州海洋地质调查局党委书记、副局长,博士后指导老师、二级教授级高工,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曾任国家863、973计划天然气水合物重大项目总体专家组成员,“中国可持续发展油气资源战略研究”课题组成员,国家水合物专项主要负责人,中国海域油气资源调查工程首席专家,广东省地质学会和广东省石油学会第九届理事会常务理事,中国可再生能源学会天然气水合物专业委员会和原国土资源部天然气水合物重点实验室学术委员会委员,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兼职教授。现任中国科学院海洋地质与环境重点实验室、海底科学与探测技术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和南方海洋科学与工程广东省实验室(广州)学术委员会委员,中国地质调查局海洋石油天然气地质研究中心主任。






王晶


2017年5月18日,中国可燃冰能源试采成功,创造了多项世界纪录,全球媒体竞相报道。中国自然资源作家协会主席陈国栋敏锐地观察到这是个很好的报告文学题材,于是在6月19日自然资源作协主席办公会上正式提出可燃冰题材报告文学创作计划。7月,中国作协全委会期间,铁凝主席向陈国栋了解可燃冰清洁能源试采情况后积极鼓励自然资源作协组织力量拿出一部高质量的报告文学作品。我有幸作为我们自然资源作协驻会作家参与了可燃冰重大题材的创作活动。





黄国辉


土家族,湖北人。现为中国作家协会创作联络部副主任。长期从事文学组织工作,二〇一六年至二〇一九年曾作为中央和国家机关第八批援藏干部援藏,历任西藏作协秘书长、西藏文联副主席,并被授予“优秀援藏干部”。有文学评论、散文、诗歌等作品曾发表在《人民文学》《文艺报》《诗刊》《民族文学》《西藏文学》《西藏日报》等报刊。组织编撰的报告文学集《格桑花盛开的地方》获二〇一九年西藏自治区“五个一工程”奖。



香山红叶正红时,看到这本厚重的书特别高兴。对一部作品的评价需要时间去验证,一个作品未必让所有的人都知道,从行业的特性来说,它可能有一定的局限性,不一定全部人都去了解。我推荐这本书,它首先是中国前沿科学的一本书,是对中国前沿科学的书写的一本书,作家的精神融汇在这本书里,我觉得非常值得我们去阅读。从我自己工作的角度来说,我自己推荐大家读一读,通过这本书来了解我们中国科学事业的进步,来了解我们的作家在这方面作出的贡献。





周习




中国作协会员,中国自然资源作协主席团成员、秘书长。《大地文学》执行主编。著有长篇小说《天干地支》《婚姻危机》《土窑》等;纪实文学《鲁院纪事》《菜乡纪事》《北川纪事》等文集;并有《盐诺》《盐碱地》《父父子子》等若干中短篇小说发表。获得过首届泰山文艺奖、冰心儿童图书奖,冰心散文奖、宝石文学奖等。




张二棍




原名张常春,山西代县人。出版有诗集《旷野》《入林记》等,曾获《诗刊》年度青年诗人奖、华文青年诗人奖、赵树理文学奖、黄河文学奖、西部文学奖、《长江文艺》双年奖等。



施建石




祖籍启东,1960年6月出生在大丰,高级经济师、高级政工师、文学创作二级,中国自然资源作家协会全委会委员;自1980年发表处女作后,无论是在县文教、组织部门还是市政府办工作,无论是做国企一把手、区委书记、市委宣传部常务副部长兼市文联主席和作协名誉主席,还是担任省厅处室主要负责人、厅党组成员、省局党组书记、局长、厅一级巡视员,业余皆笔耕不辍,在《人民日报》《光明日报》《文艺报》《中国艺术报》《新华日报》《文学报》《人民文学》《诗刊》《十月》《北京文学》《钟山》《雨花》《散文》等两百多家报刊发表散文、诗歌、报告文学、小说、评论等近千篇(首),其中有入选《新华文摘》《青年文摘》《散文选刊》《散文(海外版)》和有关选本,有部分获奖;全国第八次文代会代表,江苏省第七届文联委员、江苏省第六届作协理事,江苏省第八次文代会代表,第九次文代会省作协代表团团长。





(编辑:作家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