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文化兴国运兴,文化强民族强。”11月3日,中国国土资源作家协会在京组织召开专题座谈会,学习宣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中国国土资源作家协会主席团成员陈国栋、陈廷一、徐峙,名誉主席常江,在京作家代表赵凡、霍雅勤,以及来自中国国土资源报社、中国国土资源作家协会、基层国土资源部门的青年作家十余人参加了座谈。与会作家围绕坚持文化自信、讲好国土故事、出精品力作以及繁荣发展新时代国土资源文学创作等话题展开热烈讨论。
中国国土资源作家协会主席、中国国土资源报社社长 陈国栋
繁荣发展新时代国土资源文学创作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庄严宣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这是我国发展新的历史方位。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这就为我们国土资源文学创作指明了方向,即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在深入火热的生活中,扎根人民发掘文学创作的素材,汲取源自基层、源自人民、源于生活的养分,创作无愧于时代、无愧于人民的精品力作,以不断满足人民对文化生活的期待。
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文化强民族强。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需要我们立足当代、面向未来,创作讴歌时代、讴歌党、讴歌人民的精品力作。中国国土资源作家协会作为中国作协的团体会员,党的十八大以来,在国土资源部党组和中国作家协会的领导支持下,围绕培育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坚持“双百方针”和“二为方向”,在建设阵地、培养人才、创作精品三个方向取得了可喜成绩。在文学创作阵地平台建设上,“书香国土”、《大地文学》、中国国土资源报副刊、中国国土资源作家网、微信公众号、文学创作基地的建设,为广大会员和文学爱好者提供了平台;在文学创作人才培养方面,有50名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一批签约作家和驻会作家,每年举办各种培训和采风活动;在文学精品方面,每年都能推出一批力作,如陈廷一等创作的《屠呦呦传》、高洪雷的《乌孙——迎风怒放的天山雪莲》、张二棍的现代诗、刘能英的古体诗、陆德琮的扶贫报告文学、王少勇的《地平线上的身影》,以及电影《寻明胜》入围第十三届中美电影节“金天使奖”等,为国土资源事业发展,为干部职工提供了精神食粮,受到了国土资源部党组、中国作家协会和广大干部职工的高度评价和肯定。
文化自信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发展中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站在新时代国土资源文学创作的新起点,展望我国新时代文学创作的美好未来,我们要认真学习、深刻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思想内涵,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团结带领1000多名会员,以提升新时代国土资源文学创作水平为目标,深入生活接地气,为行业内外读者提供思想精深、艺术精湛、制作精良又能启迪读者向上向善的各类精品佳作,在新时代国土资源文学创作热潮中不断推出文学精品,以满足广大读者对美好生活的期待。
中国国土资源作协名誉主席、语言学教授 常江
文化自信离不开文字自信
党的十九大报告把“坚定文化自信,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兴盛”作为一个大的方面,提到全党全国人民面前,有十分深远的意义,集中一点就是开宗明义的一句:“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
文化,不管有多少定义,说到底,要落实到语言文字上。如果说文化是民族生存、民族延续、民族复兴的基石,那么语言文字就是文化中最坚定、最坚挺、最具耐久力的基因。文化自信离不开文字自信。对于中国这个大家庭来说,汉语绝不仅仅是汉民族的语言,而是整个中华民族的语言。
汉语文字有极大的魅力,其丰富,让人有最大的选择空间;其灵活,让人感到语言带来的愉悦;其简洁,让人感到中国人发明方块字的智慧;其快速,让人有更充分的时间去思考;而其无与伦比的稳定性,使文字成为历史的见证,成为我们和几千年前古人对话的渠道。进入21世纪以后,尤其是近些年世界范围的汉语热,把中国人的文化自信提升到一个新的高度。
中国人有敬畏文字的传统。各地大小文庙自不必说,上自皇宫、下到县衙,都建有惜字炉,凡是有字的纸张,哪怕是一张纸片都要放到里面烧掉,不可随便乱扔。传说仓颉造字时,天雨粟,鬼神惊,华夏子孙怎敢轻视文字呢?那可是祖传的至宝、民族的灵魂呵!然而现今,有了电脑后许多人不用笔写字了,几年都不写一封“亲笔信”,提笔忘字,不知怎么由自嘲变成自诩。这已足够让人担忧了,可怕的是,人们对网络上自造词语成语、报纸上大量引用外文词汇、诗文中不顾语法规定和语言习惯的现象熟视无睹,甚至乐此不疲。恶搞唐诗、戏说杜甫,到处上演“皇帝的新衣”。我们国土资源系统的作家,不仅要学会讲好大地故事,而且要学会用好中国文字,成为优秀汉语的使用者、传承者和捍卫者。作为一名语言工作者,我经常呼吁,中华文字也到了最危险的时候,要像喊着“保卫黄河”那样保卫汉语。这是一场提升文化自信、保护民族根基的斗争,教师、记者、编辑、作家,都应该是第一线的战士。让我们举起大刀长矛,尽心尽力,守护中华民族的文化长城!
中国国土资源报社总编辑 赵凡
提升我们的文学影响力
党的十九大代表、中央民族大学历史系副教授蒙曼对记者说,自己之所以选择唐史作为研究方向,就是“想看看盛世是什么样子”。
盛世是什么样子?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有个关键词被反复引用——新时代。在此语境中,进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意味着近代以来久经磨难的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
所以,在我看来,“强起来”就是盛世的基本模样。“强起来”的内涵很多,但文化自信是其中的必须项。
文化自信是一种发自内心的底气,底气的基础,当然是国富民强,但对它的认知和表达,构筑它所应有的凝心聚力,是影响力造就的。
与新闻影响力不同,文学的影响力不是直接的,而是间接隐形的。它更多地诉诸于读者的情感共鸣,诉诸于文学语言的个性化表达。比如上世纪九十年代我写的《海那边沧桑》和前两年写的《红日从海天交界处升起》,塑造不同情景下的地质人,以既置身其中又能抽身在外的角度去捕捉、去刻划,写出了我对他们的理解和体味。总结自己的创作实践,我觉得,凡是真正融入生活、用心理解人物,体味和接纳所见所闻所写的东西,一定能感染读者,而它的穿透力,可能会胜过千万句高大上的口号。
中国国土资源报社副社长 霍雅勤
走进新时代担负新使命
党的十九大报告内容非常丰富,共十三个部分,三万多字。其中,第七部分用了很大的篇幅,从五个方面阐述了要坚定文化自信,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兴盛。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文化自信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发展中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国土资源事业改革发展同样需要先进文化的引领,同样需要这基本的、深沉的、持久的文化力量的滋润和推动。
多年来,国土资源作家协会很好地发挥了连结全系统国土资源文化的桥梁纽带作用,真切贴近国土资源中心工作和基层实践,用心讲述国土故事,创作了许多感人至深的文化佳作,传递了国土人共同的价值追求,同时也培养锤炼了许多优秀的文化人才,为推进国土资源工作营造了良好的文化氛围。
党的十九大作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重大判断。这深刻表明,中国文化事业发展进入了新时代,国土资源事业发展也进入了新的时代。作为国土资源作协的会员,我们要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党的十九大精神上来,理解把握新时代的丰富内涵,始终坚定文化自信,担负起新的文化使命,既要围绕中心大局、立意高远,也要注重生动细节、突出行业特色,既见树木又见森林,在国土资源实践创新中进行文化创作,继续用思想和灵魂书写国土文化新篇章,以国土资源文化的繁荣发展促进国土资源事业的可持续发展。
中国国土资源作家协会副主席、著名作家 陈廷一
好作品应有温度、热度和高度
好作品应该有温度。不温不火的作品,注定是没有生命力的。温度是作品生命力的体征,是好作品的基础。没有生命体征的作品,人民是不买账的,时代也是要唾弃的。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说,作家应成为时代风气的先觉者、先行者、先倡者,通过更多有筋骨、有道德、有温度的文艺作品,书写和记录人民的伟大实践、时代的进步要求,弘扬中国精神、凝聚中国力量。
好作品还应该有热度。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伟大事业需要伟大精神。实现这个伟大事业,文艺的作用不可替代,文艺工作者大有可为。因此,在有温度的基础上,好作品还应该有适当的热度,要紧跟时代脚步的远近、紧贴脉博跳动的快慢。如果说温度是作品生命体的特征,那么热度则是作品生命体歌唱音符的高低。时代在巨变,只有投身于民族复兴的伟大征程,中国作家才能写出无愧于时代的有热度的作品来。
好作品更应该有高度。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文艺工作者要志存高远,自觉坚守艺术理想,要有好的专业素养之外,还要有“铁肩担道义”的社会责任感。应该说,这就是对好作品“高度”的界定,抑或条件。好作品的高度主要表现在作品里面,讲好中国故事,就是作品生命价值观的体现。有温度的作品会给时代留下印记,有热度的作品会给时代留下浪花,唯有有高度的作品才能成为历史的永恒。我们文艺工作者要想使作品有高度,就必须自觉与人民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做人民的孺子牛。
通过学习党的十九大精神,我深深地感觉到文艺工作者应该牢记,创作是自己的中心任务,作品是自己的立身之本,要静下心精益求精搞创作,使之不仅有温度、热度,还要有高度,把最好的精神食粮奉献给人民。
中国国土资源作家协会副主席、秘书长 徐峙
作家要到生活的现场去
党的十九大开幕时,我正在随“海洋六号”科考船在太平洋上漂流。40个日夜里,我们的船远离大陆,如摇篮般在大海的怀抱中飘摇。风浪与烈日,晕船与失眠,孤独与浪漫,百般滋味如同一曲交响乐,直到今天还在我脑海中不断上演。这部乐章中最强劲的华彩部分,由那些默默无闻的海洋地质人演奏。他们在烈日暴晒的甲板上作业,在机器轰鸣的机舱检修,在一片漆黑的驾驶室盯着航向⋯⋯在空阔无边的大洋上,他们沉默而坚定,质朴而快乐。我只是个40天的过客,而他们却常年以船为家。我不知道他们是如何坚持下来的,但我知道,他们心中也有悲与喜,有爱与痛,有诗与远方。无数像他们这样默默无闻的人铺就了我们这个民族前行的路基。在历史的洪流中,他们微不足道,却又举足轻重。
四十天的海上体验给了我巨大的震动。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要“在深入生活、扎根人民中进行无愧于时代的文艺创造”。文学拒绝二手经验,作家必须扎根在生活的现场,捕捉生活的本质,展现人的丰富。这是文学创作的源泉,唯一的源泉。
中国国土资源作家协会会员、青年作家 刘虎
自信真挚地表现行业特色
党的十九大报告进一步强调了文化自信,这对国土资源系统的文学作者来说具有重要而现实的指导意义。文学本无行业之分,但行业特色却是相关行业内作者的重要突破口,所谓作家要写自己熟悉的事物才能成功,这是行业文学创作实践得以存在并发展的理论基础。
然而遗憾的是,行业文学自诞生之日起,就始终或多或少地存在一个硬伤,即人物形象的格式化,主题立意的标准化。表现在具体的国土资源文学创作上,就是表象化地强调艰苦和奉献,宣传味道浓,艺术品位淡。这是一种典型的缺乏文化自信的结果。
国土资源行业涉猎面广、关联学科多、在经济领域和社会生活领域都有重要的地位,为文学创作提供了广阔天地和丰富资源。扎扎实实地深入基层,深入生产一线,熟悉行业生产和相关学科及其在经济和社会生活领域内的作用,捕捉日常生活和工作中的朴实亮点,方能触动作家本真的创作灵感,自信而真挚地写出影响到行业之外的作品,使行业文学不再借助宣传口号,而完全因其行业特色艺术地回归文学本位。
中国国土资源报社副刊部副主任 王彦
一道火光照亮我们内心
学习党的十九大报告,令人信心倍增。坚定的文化自信,源于坚实的文化实力。我们的国土文化自信在哪?一是国土作家、记者、编辑及其共同呈现的文化精品;二是基层队伍中孕育的更为广泛的文化力量。最近山东厅一位同志打来电话,说厅长看到本报国土文化建设综述,特别批示要做好文化建设方案,并向报社求教经验。基层日益增长的这种文化需求和做好文化工作的迫切期待,对我们也是一种鼓励。而正是这些实实在在的变化,正是每个人身上的微光聚拢成一道民族的火光,照亮我们的内心,让我们可以坚定地说“我们自信!”
当然,自信还源于自省,在看到成绩的同时,我们要以副刊和作协为阵地,着力解决不平衡不充分的文化发展问题:一是立足乡村振兴战略,研究精准文化扶贫策略,创造性、创新性发展传统文化;二是针对国土文化区域不平衡,以先进带动落后,实现全面的文化小康;三是着眼生态文明、建设美丽中国,加强生态文学创作;四是加强典型宣传,俯下身、沉下心、察实情、动真情,讲好国土故事,彰显新时代国土人的精气神。
中国国土资源作家协会全委会委员、青年作家 范宗胜
精准把握定位讲好中国故事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中华民族实现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历史性飞跃。这意味着各行各业都在发生深刻变化,把握住这种变化,创作出具有鲜明时代特征的作品,讲好中国故事,传播优秀文化、民族精神,彰显文学的影响力,是我们工作在基层的作家应该关注并努力去做的。对于国土资源文化而言,行业作家更应该在这个历史定位中关注把握国土资源系统、地勘单位正在发生和将要发生的变化,找好切入点、着力点,发现、挖掘好的题材,创作具有典型意义、积极意义的作品,以此促进国土资源文化建设,提升国土资源工作者的认同感、荣誉感、自豪感和向心力、凝聚力、创新力,形成文化合力,汇集精神动力,展现行业自信。
当前有个热词——“精准”,精准识别,精准施策,精准扶贫等等。我想,文学创作也要讲究一下精准,把握时代变化特征要精准,搜集素材筛选素材要精准,挖掘素材背后的意义要精准,寻找讲故事的切入点要精准,捕捉日常生活的生动细节要精准,探求人的内心乃至灵魂深处最真实的情感要精准,这些精准的目的,就是创作出思想精准(讴歌时代)、对象精准(人民群众)、指向精准(传播文化文明)的优秀作品,把中国故事、行业故事讲得精彩,讲得生动。
(编辑:作家网)
下一篇:我会会员冉正万获花城文学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