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年作家扛起大旗,国土资源文学迎来黄金时代
——鲁迅文学院国土资源文学创作培训班暨第三届宝石文学新人奖综述
2017年6月10日,鲁迅文学院国土资源文学创作培训班结业典礼在中国国土资源作家协会泰安创作基地隆重举行,此次培训圆满落下帷幕。
自6月3日正式开班以来,来自全国各地国土资源系统的63名中青年作家齐聚一堂,共同学习。而同时举行的第三届宝石文学奖新人奖颁奖典礼上13名青年作家的共同亮相,更充分表明,国土资源文学创作正处在新人辈出、佳作迭现的黄金时期,中青年作家们表现出了强烈的创作欲望、应有的社会担当,以及不同于前辈作家们的时代特质。
宝石文学新人奖是每五年一届的宝石文学奖期间颁发的面向国土资源文学新人的奖项。第三届宝石文学奖新人奖自2017年2月启动报名工作,共收到91位国土资源作家的申报材料。根据《宝石文学新人评奖条例》,国土资源作协秘书处组织专家对参评作者的创作成果进行了认真审读评议,并将审议结果提交国土资源作协五届五次主席团会议审定,最终确定段新强、王彦、张柯平等15位会员获得第三届宝石文学新人奖。
不同于往届新人奖,此次15位获奖者大多是“70后”新生代作家,并出现了贾煜、吴瑨、王少勇、胡勇等“80后”青年作家的身影。他们创作体裁不同,风格各异,各有所长,在不断的创作尝试中,在与生活的无缝衔接中,在与时代的共鸣中,摸索出一条面貌全新的国土资源文学创作之路,是当前国土资源文学发展道路上一股让人无法忽视的力量。
获奖者中,“80后”青年作家贾煜小说风格写实,语言质朴,扎根于平凡的生活,以新时代的都市为写作背景,从女性的角度挖掘人性的深度与生命的厚度,显示了良好的创作潜质;吴瑨古典文学素养深厚,兼具理科的学科背景,这赋予她的作品以文学的感性与科学的理性,塑造了别具一格的文学感觉;“70后”作家张柯平从一名基层地质队员的视角出发,用粗粝厚重的笔触,书写新一代地质人在时代冲击下的喜怒哀乐;“80后”诗人王少勇从最琐碎的生活出发,从最质朴的情感出发,从最本真的生命出发,吟诵一花一草,一哭一笑,风格清新自然,温暖治愈……风头正劲的他们,正以更年轻的眼光观望时代,虽尚有稚嫩之处,但创作的实力和潜力不容小觑。
青年作家们的成长仍需要时间,但国土资源行业文学的大旗业已交到他们的肩上。
据了解,此次第三届宝石文学奖新人奖的获奖者可直接参加由鲁迅文学院、中国国土资源作家协会、中国国土资源报社联合举办,山东省国土资源作家协会、山东省煤田地质局承办的文学创作培训班,可谓锦上添花。
此次培训班意在通过鲁迅文学院优质的教学资源,为国土资源系统作家们定向搭建更高层次的学习交流平台。参加此次培训班的63名学员来自全国各地的国土资源系统单位,上至“60后”,下至“90后”,对文学的热爱让他们来到了鲁院的课堂上。在为期7天的培训中,主办方邀请了邱华栋、白烨、张清华、谢有顺、孟繁华、陈仲义、叶广芩、李朝全、高兴、李少君、徐则臣、石一枫、王冰等十几位国内知名专家、学者、作家前来授课、对话,为学员带来了难得的精神盛宴。
学员们纷纷表示,在文学创作的道路上,亟须有人指引方向,能够参加此次培训,亲耳聆听各位名师的教诲,无疑是自己人生最宝贵的一笔财富。“一个真正的写作者面对的不仅仅是狭隘的文本意识和由写作去赢得的个人荣誉,更是通过文字来履行自己信义承诺的能力。”段新强感慨,除了开阔眼界,自己在培训中最重要的收获是找到了为何写作的答案。对此,魏彩琼也深有同感:“各位老师向我们开启了思悟的旅程,一个作家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人心世道的破立,文学自信的修复和构建。他们在写作的领域为我们提供了多维度的思考空间,必将对我们未来的创作有深远的影响。”“现在,在巨大的空白里,已经有一个我写作的根据地。老师们所有的努力都是唤醒无意识的我,建构不一样的你,我要写出在文学历史长河中红光耀眼的作品。”冯旭红的一席话,则既道出了自己在培训中收获的“真经”,也表达了国土资源作家们的文学野心。
值得注意的是,在此次培训班的课程安排上,两次集体研讨为学员们提供了思想碰撞的机会。在讨论中,学员们除了关注一直以来困扰自身写作的具体问题外,如何突破行业文学写作的思维定式,打碎束缚创作的隐形壁垒,成为了学员们热烈讨论的话题。
如何在从国土资源生活中汲取创作灵感与营养的同时,更深、更广地挖掘时空与生命,写出更具有时代普遍意义、更具备文学价值的作品?在此次培训班的课堂上,学员们或许能够找到答案:白烨结合自身经历,为学员们讲授新时期作家们需要具备的文化自信,鼓励作家们为人民写作,为时代写作;张清华以古今中外的文学名著为例,深入剖析作家在创作中历史与无意识的两种向度的作用;在陈仲义的课堂上,语言的美、诗歌的美被挖掘到极致;高兴则着重于东欧文学之花绽放瞬间的耀眼光芒,为学员们打开一扇探究世界文学的窗户;叶广芩拨开掩盖住历史的重重迷雾,带领学员们感受来自时间深处的中国古典文化的魅力……一堂课的作用有限,但带给学员们的,则是开阔的视野与自由的文学。以大量的高质量的阅读为基石,以开放的包容的思想为前锋,不仅面向国土资源系统来写作,更是面向中国文坛、乃至世界文坛来写作,方能真正挣脱看不见的桎梏,从而真正自由地写作。
信息爆炸的时代赋予了新时期的中青年国土作家们强烈的走出去的愿望,在无缝衔接的社会中,任何行业、任何创作都不可能再局限于一片小天地而故步自封,只有到广阔的社会生活中去、到众生百像的人群中去,到更自由的文学天地中去,才能真正获得独属于国土资源系统文学的生存空间。
“要不忘初心,坚持文学理想,创造出特殊的声响和斑斓的色彩。要深入生活,做到身入、心入、情入,使自己的作品达到与时代节拍相符的高度。”结业典礼上,中国国土资源作家协会主席、中国国土资源报社社长陈国栋对学员们提出了殷切希望和要求。期待中青年国土作家们以更开阔的视野与更深刻的笔触,立足但不局限于国土资源行业,写出反映时代精神、体现生命意义的好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