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9日,由《十月》杂志社和温州市瓯海区人民政府联合主办的首届琦君散文奖在浙江温州颁奖。鲍尔吉•原野的《没有人在春雨里哭泣》、黄灯的《回馈乡村,何以可能?》等获得优秀作品奖。周吉敏散文集《斜阳外》获得特别奖。
当天下午,在温州大学举办了以“文学与乡愁”为主题的高峰论坛。这个主题的设置,与琦君的文学创作有关。在那特殊的年代里,她从宝岛台湾遥望大陆,写下了很多与乡愁有关的作品。这种因为阻隔而产生的乡愁,旅居加拿大的作家张翎也感受到了。在论坛上,张翎谈到,乡愁是痛苦的,但正是因为离开故土,才会思索故土、书写故土,通过文学来还乡。
更宽泛意义上的“乡愁”则是指,离开乡村的人们来到都市之后,对故乡产生的怀念。作家韩少功谈到,中国人的故乡观念非常强烈。故乡就像是我们的母亲,她不一定是最美的,但她是惟一的。在都市生活中产生的无法表达的苦闷、焦灼,乡愁具有某种缓解功能。但是,故乡既有诗情画意的一面,也有艰难挣扎的一面,我们要对其进行全面的观照。
在全球化浪潮下,地方性元素在锐减,对故乡的书写也变得越来越困难。《作家》主编宗仁发说,很多作品书写的是“伪乡愁”,完全是臆想出来的、概念化的东西。在这方面,一些少数民族作家做得好一些,他们的作品有情感、有细节。蒙古族作家鲍尔吉•原野谈到,相对而言,少数民族地区的生活、文化和环境有着较好的稳定性,人与天地、人与动物、人与人之间还保留着较为和谐的关系。回到其中,作家会获得新的情感和价值观。
乡愁不仅来源于对美好故土的回忆,更来源于对故乡破败的感伤。青年学者黄灯谈到,通过读书,一些农村孩子逃离了乡村,进而在城市里扎下根来。但是,面对破败的乡村,假如这些人不去关注,还有什么人去关注呢?诗人颜艾琳同样认为,从农村走出来的作家,要经常回到家乡去,以自己的知识和视野去帮助解决故乡存在的问题,做实实在在的乡村建设工作。
《十月》主编陈东捷、浙江省作协党组成员王益军、《美文》常务副主编穆涛等参加了此次活动。
来源:文艺报
作者:黄尚恩
上一篇:冯连伟散文集《似水流年》出版
下一篇:国土作协五届四次主席团会议举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