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长与地质作家书简
——著名地质作家黄世英访谈录
国土资源报记者 杨旋
世英同志对地质文学苦心孤诣,对地质事业殫精竭虑,是我们学习的榜样。
向世英同志表示感谢和敬意。
——徐绍史
12年5月10日
黄世英先生为了文学创作与国土资源文化建,近年来曾给部长写了5封信,绍史部长在百忙中都亲自阅读并给予回复、批示。这个重要批示就是今年五月初,他向部长汇报从事地质文学创作50周年情况,部长于5月10日作的批示。
为了迎接《讲话》发表70周年与他从事文学创作50周年,他讴歌“三光荣”精神的纪实文学集《无言的雪山》和《电影新作选》近日由作家出版社出版;他的彩色宽银幕电影《生死罗布泊》于5月22日全国公映;他创作的土地题材数字电影《18亿红线》也即将在央视电影频道播出;绍史部长又刚刚为他从事地质文学创作50周年,作了重要批示,为此,在他“四喜”临门之日,我找到刚刚从外地返回北京的黄世英先生进行专访。
记者:看到绍史部长5月10日的重要批示,我也十分感动,请问这个批示批在何处?
黄世英:是我写给部长的第五封信上的批示。
记者:您这封信主要写的什么内容,可以向我透漏点吗?
黄世英:信上我首先向部长汇报了半个世纪来,我从事地质文学创作取得的主要成果;第二点,表达我“从一个普通地质队员变成国家一级作家并且成为中国电影金鸡奖评委、全国五个一工程奖评委,这主要受益于我所从事的地质事业,地质事业是我得天独厚的”宝藏“,这里有取之不竭、挖掘不尽的文学之源。广大地质工作者创造的辉煌业绩给了我创作激情,我衷心地感谢中国地质事业与广大地质工作者,是他们造就了我这位地质作家;第三点,述说”我从事地质文学创作,得到了各届部领导的关怀与支持“”我向曾经关心与支持我的各届部领导致以诚挚谢意,有了各级领导的关心与支持,我的创作才会'一路绿灯'的走到今天。“表达我向各级领导对我创作关心与支持的感谢。
记者:您是怎么想到要给部长写信,而且一写就是五封?
黄世英:绍史部长也是个老地质,我与他相识二十多年了。当他从国务院归来后,我们第一次见面时,我曾对他讲:“我已经退休了,我要写两部电影,一部土地题材、一部地质题材,以此来表达老同志对您回到部里主持工作的支持!”记者:听说您的土地题材数字电影《18亿红线》已经拍完,《生死罗布泊》5月21日在人民大会堂举行首映式,你已经兑现您的当初承诺。
黄世英:这两项任务是完成了,但十分艰难,没有部长的支持,是难以想象的。当我自费买到土地题材《蝴蝶湖之夏》小说版权后,改编成电影剧本《18亿红线》,受到电影厂家的青睐,但投拍却几次受阻,无奈我两次给绍史部长写信,他接连做了两次重要批示,才使这部数字电影顺利拍摄;《生死罗布泊》原名《罗布泊》,是孙文盛老部长与孟宪来局长交办的创作任务。不久,两位老领导相继退休,创作上遇到很大的麻烦,几乎就要中止了,困难时我又向绍史部长写信求助,在他的鼓励与支持下,我终于完成了剧本创作,并荣获了夏衍电影文学奖。
绍史部长回到部里主持工作后,非常重视国土资源文化建设,对国土资源题材的文学作品也十分关注。当反应羊八井地热勘探生活的影片《世界屋脊的太阳》在电影频道重播时,他得知消息后,便坐在电视机前一直看到深夜;他亲自批准将中国国土资源作家协会的主管单位调整由中国国土资源报主管,作协有了专职人员、《大地文学》配备了专职编辑,作协也有了固定的办公场所,作协面貌发生了巨大变化,中国国土资源作家协会又走到全国行业作协的前面;当中国矿业报的记者写出关于《山楂树之恋》中当代地质人员的长篇通讯时,他不但通篇阅读,还作了重要批示,给记者极大的鼓励;当《生死罗布泊》刚刚完成,他亲自率领部党组班子前去审片,给予了高度评价,并亲自出席这部电影的首映式。
记者:部长对您的创作,给予了充分的肯定和极高的评价,您看完510批示有何感想?
黄世英:510批示,我已经看了十几遍,我还在认真地理解批示的重要意义。这个批示,不仅仅对我是个极大地鼓励与鞭策,也是对全体国土资源作家与广大地质工作者的激励,他期望国土资源作家们对国土资源文学要做到“苦心孤诣”,也期望广大地质工作者对地质事业要“殚精竭虑”,只有这样我们的事业才能兴旺发达,日臻辉煌。
记者:面对510批示,您创作上有新的计划吗?
黄世英:“现在我已经退休了,但我手中的笔仍然紧握着,至今还没有离开国土资源文学这块沃土,心中依然燃烧在'火燃般的热情',还没有忘记一个国土资源作家的神圣使命,我要活到老、学到老、奋斗到老,继续为国土资源文化建设自觉担当,只要事业需要我,我还会'召之即来',写到最后一分钟,直至生命终止。
最近,我应中国地调局的邀请,正在与刘扬正、梁守德、郭友钊三位国土资源作家联手创作一部反映新一轮大地调安全保障系统的长篇报告文学《西部大营救》,采访刚刚结束,5月末转入文本的创作阶段,争取向18大献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