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农民之歌》研讨会在鹤山召开

来源:作者:未知时间:2010-04-13热度:0

国土资源作家曾金玉创作  中国农民为题材大型抒情长诗                 
《中国农民之歌》研讨会在鹤山召开

  4月8日,由广东省作家协会、中国国土资源作家协会、广东花城出版社、江门市作家协会主办的《中国农民之歌》研讨会在鹤山召开。广东省作家协会专职副主席廖琪、张建渝,中国国土资源作家协会副主席胡红拴、花城出版社副社长詹秀敏以及江门市文联、市文艺评论家协会、五邑大学、鹤山市有关部门的专家及负责人参加了研讨会。广东珠江文化研究会会长、广东省政府参事、中山大学中文系教授黄伟宗出席研讨会。
  由中国国土资源作家协会诗歌专业委员会委员曾金玉创作的《中国农民之歌》是一首以中国农民为题材的大型抒情长诗,2009年12月由广东花城出版社出版发行。作品共3000多行两万余字,分为“黎明的抗争”、“新生的农民”、“改革开放的路上”、“真正的主人”等四大篇章,循序渐进地展现了中国农民从解放前、新中国建立到改革开放的历史进程与思想变迁。
  专家认为,《中国农民之歌》填补了广东“三农”文学创作的一个空白。广东省作协专职副主席廖琪说,从上世纪90年代开始,从中央到地方一直提倡要写“三农”题材,可惜广东一直没有这样一首长诗,《中国农民之歌》的出现弥补了广东文学创作上的一个空白,“我代表广东作协对作者表示感谢!”研讨会上,专家们对长诗中洋溢着的激情以及作者对农民的深情印象深刻。
  “我感觉,对农民的那份深情,那份大爱,那份牵挂,那份血浓于水的撕扯不开的情思,是当时他创作的源泉和动力。”中国国土资源作家协会副主席胡红拴在发言中说。
  “作者的创作激情来自他本人就是农民的儿子,对农民有深厚的感情,并且不是原生态的感情,而是有感悟有思考的激情。他对中国农民的问题,尤其对现代史上农民状况进行了很深入的思考。”广东省作协专职副主席张建渝表示。
  詹秀敏则介绍,这本书出版后除了得到文艺界众多的研究者关注外,还获得了读者比较热烈的反响,这是一部能打动人心的作品,也是近年来广东文学中不容忽视的作品。
  “这是一部既反映农民文化逐步自觉的作品,又是体现农民文化平等理想的一部作品。”黄伟宗教授在发言中说:“我们要特别注意这部书体现出的文化视点。”他表示,土地改革体现了中国农民的政治平等,改革开放后中国农民在逐步争取经济平等和社会平等,而现在的农民问题已经进入到文化平等时代。从反映农民文化自觉历程,反映农民文化平等理想的视角看,我们的创作要有敢为天下先、领潮争先的精神——《中国农民之歌》体现了这一点。
  在研讨会上,专家们对作者今后的创作如何更上一层楼也提出了真诚的建议。廖琪先生就认为“思想家不一定是文学家,文学家一定是思想家。这本书还可以再大胆一些,还可以放得更开一些。”而江门市文艺评论家协会主席、五邑大学教授凤群则建议“诗人要发出自己的声音,有自己独特的思考,甚至要写出农民在内心深处想发出却又不敢发出的声音,这不仅是诗人的责任,也是诗歌的责任。”
                 
  (诗歌委)
                 

(编辑:作家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