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刻准备一级响应
徐绍史
读者所看到的这部《一级响应》,是国土资源部系统抗震救灾工作的全景式记录,这会令每一位国土人重新记忆起刚刚过去的“往事”。
“5•12”汶川大地震后的一个月里,我几次赶赴四川、甘肃、陕西、重庆灾区,目睹了城乡、桥路和公共设施所遭到的剧烈破坏,看到了灾区群众失去亲人、家园的极度痛苦,受到了前所未有的震撼。在体验到灾区人民和抢险人员所表现出的坚韧不屈、大爱无私的民族精神的同时,我和国土资源战线的每位同志都强烈地意识到,对于灾区、对于养育我们的人民,我们有一种责任、一种守卫生命的责任。抗震救灾的每一个阶段,都关乎人的生命,都牵连我们的工作,也都考验我们政府工作人员的责任心。
这种责任心,体现在对于关乎国家命运、民族危亡的重大、突发事件,一定要做到一级响应,即应急预案中最高级别的响应和行动。
大震突发,人命关天!在了解灾情、组织救援的第一时间,我们的遥感专家抢拍航空照片,昼夜解读,完成了高分辨率的映秀镇航空遥感地质灾害影像图,为打通道路、调度力量、迅速施救,赢得了宝贵的时间。在堰塞湖频频出现、次生地质灾害严重威胁生命和重要设施的紧急关头,在充分依靠四川、陕西、甘肃自身地质力量的同时,我们抽调了河北、内蒙古、福建、江西、湖北、湖南、广西、云南、重庆和中国地质调查局、中国地质大学(北京)的地质专家,分赴108个县,排查12730处隐患点,日夜监控、群测群防,灾区人民和抢险队伍没有因为新的地质灾害而受到大的伤亡。为建设永久安置点和临时安置点,国土资源专家和工作人员对近5000处选址进行了危险性评估,出色地把工作做到前面。我为我们这支队伍在关键时刻能够冲得上、打得准、战得胜而欣慰和感动。
回顾两个月的抗震救灾,各级国土资源系统的干部职工挺直脊梁,在第一时间自觉走上救援排险的第一线,是“第一响应”的成功实践。前方同志不惧生命危险,勇挑重担,后方同志不怕疲劳,通宵达旦工作,国土资源战线各地区、各单位纷纷行动,全力支持,涌现了许多可歌可泣、感天动地的先进人物和先进事迹。在我部系统的抗震救灾队伍中,有年逾古稀、德高望重的院士专家,有肩负重任、年富力强的中年骨干,有初出茅庐、勇挑重担的青年才俊。大家不畏艰险,不怕辛劳,忘我工作,无私奉献,有的告别新婚爱人,有的抛下高考子女,有的离开卧病在床的父母。大家把危险留给自己,把安全让给群众。此次抗震救灾,我们正是用实际行动践行科学发展观,展现了国土资源系统强大的凝聚力和战斗力,证明了我们广大干部职工具备优良的传统美德,符合现代文明的准则,拥有守望相助的能力,具有善良施援的爱心。
同时,让我欣慰和感动的是我们自己的一批作家。他们用自己特殊的武器实践了“一级响应”。诚然,他们不是在第一时间到达现场,他们知道自己在这场战斗中的位置,在震后半个月前方最需要的时候,请缨出发。
若干年前,地矿部系统就有一支很不错的作家队伍。他们既有责任心,又懂专业,创造了一批好的作品。传承到今天,更加发扬光大。他们这次不寻常的采访创作活动,是克服特殊困难、冒着生命危险才得以完成的。这部《一级响应》纪实文学集,全方位、多角度、深层次地记录了我们国土资源系统抗震救灾的概貌,重现了许多感人的场面,塑造了许多平凡的国土人形象,忠实地记录下了这一段不平凡的历史。
从国土资源事业的长远发展来看,文化是永远不可或缺的,文化所担负的任务将越来越大。我相信,包括文学在内的国土资源文化必将给我们这支队伍,以至整个社会,带来更多的惊喜。
从灾区回来后,我一直心潮澎湃。读这部作品受到很强烈的冲击力,回放了许多我所亲历的和所听闻的画面,也引起了我深深的思索。随着地球人口的增长、环境的变化、工业化进展的加快,以及天体运行、地壳运动、气象活动发生的某些规律性周期变化,一些猝不及防、突如其来的灾害,将时有发生。这往往与国土资源工作相关。有一个问题令我常常思考:“一级响应”,是不是应该成为国土资源系统各级领导者的一种思维方式、一种工作能力、一种管理机制呢?对于“一级响应”,我们该有什么样的思想准备、组织准备、工作准备和应对措施呢?看来,这场地震,让我们应该而且能够总结学习的东西还真是不少。
2008年7月25日
编者注:本文作者系国土资源部部长
上一篇:鲁迅文学院招生通知
下一篇:散文集《龙门震语》文稿选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