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过五轮投票,第八届茅盾文学奖20日在京揭晓,张炜《你在高原》、刘醒龙《天行者》、莫言《蛙》、毕飞宇《推拿》、刘震云《一句顶一万句》5部长篇佳作最终胜出,获得中国长篇小说创作的崇高荣誉。
张炜历时20多年创作完成的450万字的长篇小说《你在高原》,共39卷,被称为“已知中外小说史上篇幅最长的一部纯文学著作”。中国作协主席铁凝评价这部小说是我国当代长篇小说创作具有重量的新收获,认为“作品对于人类发展历程的沉思、对于道德良心的追问、对于底层民众命运和精神深处的探询、对于自然生态平衡揪心的关注等方面,都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天行者》是刘醒龙在其著名中篇小说《凤凰琴》基础上再创作的长篇小说,故事围绕一群民办教师“转正”这一主线,叙述了当代中国乡村知识分子令人喟叹的生活与命运。在长篇小说《蛙》中,莫言以新中国近60年波澜起伏的农村生育史为背景,讲述了一位从事妇产科工作50多年的乡村女医生的人生经历。《推拿》是毕飞宇首次涉足盲人题材的长篇小说,讲述的是一群盲人推拿师内心深处的黑暗与光明。《一句顶一万句》被评论家认为是刘震云最具想象力的作品,用不同时代的两段故事和具有血缘关系的不同时代的普通人的命运,讲述了人生的“出走”和“回归”的大主题,由此追问横在东西古今之间现代中国的“大历史”。
第八届茅盾文学奖评奖从今年3月初开始征集参评作品,5月中旬评委开始分散阅读参评作品。与往届评奖相比,第八届茅盾文学奖评奖有了显著变化,试行实名投票和评委投票情况公布制、大评委制、初终评一贯制,并设置提名作品、评委名单和评选日期提前公布、各轮评选结果即时公布、纪检和公证监督等制度,受到各界好评。
中国作协表示,第八届茅盾文学奖将于9月中下旬在北京举行颁奖仪式。
中新网8月20日电 第八届茅盾文学奖5部获奖作品20日揭晓,张炜《你在高原》、刘醒龙《天行者》、毕飞宇《推拿》、莫言《蛙》、刘震云《一句顶一万句》获奖。
以下为5部获奖作品及作者的简介。
作品:《你在高原》
作者:张炜
长达四百五十万字的原创长篇小说《你在高原》,是张炜在二十多年的时间里创作完成的。全书分三十九卷,归为十个单元(《家族》《橡树路》《海客谈瀛洲》《鹿眼》《忆阿雅》《我的田园》《人的杂志》《曙光与暮色》《荒原纪事》《无边的游荡》)。它不是一般意义上的系列作品,而是已知中外小说史上篇幅最长的一部纯文学著作。
作家简介
张炜,男,汉族,1956年11月生于山东省龙口市,原籍山东省栖霞县。现为专业作家,山东省作家协会主席。
1975年开始发表诗,1980年开始发表小说、散文、文论等。代表作有长篇小说《古船》、《九月寓言》、《家族》、《柏慧》、《外省书》、《能不忆蜀葵》、《丑行或浪漫》,中篇小说《瀛洲思絮录》、《秋天的愤怒》、《蘑菇七种》,短篇小说《冬景》、《声音》、《一潭清水》、《海边的雪》,散文《融入野地》、《夜思》、《羞涩和温柔》,长诗《皈依之路》、《松林》等。出版有《张炜文库》(1-10卷)。
作品:《天行者》
作者:刘醒龙
中国农村的民办教师,一度有四百万人之多。他们在极其艰苦的环境里,担负着为义务教育阶段的一亿几千万农村中小学生“传道授业解惑”的重任,将现代文明播撒到最偏僻的角落,付出巨大而所得甚少。十多年前,一曲“凤凰琴”让多年在山乡村落默默奉献的民办教师站在了全国民众面前,无数读者曾为之动容,流下眼泪作者刘醒龙意犹未尽,而今又以一部《天行者》继续讲述民办教师艰苦卓绝而充满希望的故事,为这些“在二十世纪后半叶中国大地上默默苦行的民间英雄”献上感天动地的悲壮之歌。
作家简介
刘醒龙,1956年生于古城黄州,曾客居湖北英山县。
代表作有小说《凤凰琴》、《痛失》、《弥天》。有多种小说在英语、法语、日语和韩语地区翻译出版。相关作品被海外一些大学列入研究当代中国社会必读参考书目。三卷本长篇小说《圣天门口》获第二届中国小说学会长篇大奖和首届世界华文长篇小说红楼梦奖决审团奖。曾获首届鲁迅文学奖中篇小说奖,首届青年文学创作成就奖,并连续获得由全国读者投票评选的第五、第六、第七届《小说月报》百花奖中篇小说奖。中篇小说《秋风醉了》曾获台湾《联合文学》奖。根据其小说改编的电影《背靠背脸对脸》、《凤凰琴》等曾获平壤、大马士革和东京等国际电影电影节大奖,以及从首都大学生电影节到金鸡奖在内的所有国内电影奖。根据长篇小说《爱到永远》改编的舞剧《山水谣》获文华奖。曾被《楚天都市报》评选为“2006感动荆楚”十大新闻人物。
现为中国作家协会全国委员会委员、湖北省作家协会副主席、武汉市文联副主席、《芳草》杂志社总编。
作品:《推拿》
作者:毕飞宇
《推拿》是毕飞宇首次涉足盲人题材的长篇小说。这部近十八万字的小说讲述的是一群盲人推拿师内心深处的黑暗与光明,这也是国内少有的以盲人群体为题材的文学作品。本着对盲人群体最大的尊重与理解,描述了一群盲人按摩师独特的生活,细微而彻底,真正深入到了这部分人群的心灵。小说以很小的切口入手,以一个推拿店里的一群盲人的生活为中心,去触摸属于黑暗世界中的每一个细节,并对盲人独特的生活进行了透彻、全面的把握。
作者简介
毕飞宇:著名作家,江苏省作家协会副主席。代表作有《青衣》、《平原》、《慌乱的指头》等。作品《玉米》获第三届鲁迅文学奖和英仕曼亚洲文学奖,并多次获得《人民文学》小说创作奖、《小说选刊》奖、《小说月报》百花奖、冯牧文学奖、中国小说学会奖等。自20世纪80年代中期开始小说创作,作品曾被译成法文等多种文字在国外出版。
作品:《蛙》
作者:莫言
《蛙》以“姑姑”的一生经历为主线,讲述了中国施行三十多年的计划生育政策在民间的影响,这是以往文学作品中很少涉及的题材。《蛙》共分为五部,将信件、小说及戏剧融于一炉,大大丰富了小说的空间。
作者简介
莫言,1955年2月生于山东高密,童年时在家乡小学读书,后因文革辍学,在农村劳动多年。
1976年加入解放军,历任班长、保密员、图书管理员、教员、干事等职。
1981年开始创作生涯。迄今有长篇小说《红高梁家族》、《天堂蒜苔之歌》等,中短篇小说集《透明的红萝卜》、《爆炸》等。另有《莫言文集》五卷。
1986年毕业于解放军艺术学院文学系。
1991年毕业于北京师范大学鲁迅文学院创作研究生班并获文艺学硕士学位。
1997年以长篇小说《丰乳肥臀》夺得中国有史以来最高额的“大家文学奖”,获得高达十万元人民币的奖金。
1997年脱离军界,转至地方报社《检察日报》工作,并为报社的影视部撰写连续剧剧本。
中国作家协会第七届全国委员会主席团委员。
作品:《一句顶一万句》
作者:刘震云
《一句顶一万句》的故事很简单,小说的前半部写的是过去:孤独无助的吴摩西失去唯一能够“说得上话”的养女,为了寻找,走出延津;小说的后半部写的是现在:吴摩西养女的儿子牛建国,同样为了摆脱孤独寻找“说得上话”的朋友,走向延津。一走一来,延宕百年。书中的人物大部分是中国最底层的老百姓,偏偏安排了一个意大利牧师老詹。
作者简介
刘震云,河南延津人。中共党员。1973年入伍。1982年毕业于北京大学中文系,1991年毕业于北京师范大学鲁迅文学院研究生班。历任《农民日报》记者、文化部主任、编委,高级记者。中国作协第五、六、七届全委会委员,北京市青联委员,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1982年开始发表作品。1990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文学创作一级。著有长篇小说《故乡天下黄花》、《故乡相处流传》、《故乡面和花朵》(四卷)等,中短篇小说集《塔铺》、《一地鸡毛》、《官场》、《官人》、《刘震云文集》(四卷),中篇小说《新闻》、《新兵连》、《头人》、《单位》、《温故一九四二》等。《塔铺》获全国优秀短篇小说奖、《小说选刊》优秀短篇奖、《人民文学》优秀短篇奖,《新兵连》获第三届《小说月报》优秀中篇小说百花奖、第一届青年文学创作奖,《单位》获《中篇小说选刊》优秀作品奖、庆祝建国40周年优秀文学作品奖,《一地鸡毛》获《中篇小说选刊》优秀作品奖、第五届《小说月报》中篇小说百花奖,《温故一九四二》获首届《中华文学选刊》奖,另获庄重文文学奖。
(编辑:作家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