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学文化,永恒的魅力
拿到胡红拴送来的《中国世界文化遗产里的地学奥秘》的书稿,可以说是“一口气”读完的。其原因,并非单单的因为曾接二连三的读到过胡红拴的书,我想这更多的,当是地学文化的厚重和此书以地学作为文化阐释的切入点的标志性创新意义。
文化是人的人格及其生态的状况反映。广义的文化是人类创造出来的所有物质和精神财富的总和。其中既包括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等具有意识形态性质的部分,更包括自然科学和技术、语言和文字等非意识形态的内容。文化是人类社会特有的现象。文化是由人所创造,为人所特有的,是人们社会实践的产物。也就是说有了人类社会才有文化。由此,我们也可以引申到地学,引申到地学文化,即任何秀丽的山川大岳,只有与人发生关系后才能成为文化的一部分,这也是我们古代许许多多的山水诗文等文化精髓得以经久不衰的奥秘之所在。
打开五千年的中国文化史书,我们不难发现博大精深的中国传统文化的神奇。在这里,它不仅给国人呈现了丰富多彩的文化宝藏,也为世界奉献出了许许多多优秀的文化遗产。从上古文化的文字之兴、授田之治,到明清的禁海开海方略,中国传统文化的根基始终不渝地扎根在国土资源之“地”和主宰社会发展的“人”之“沃土”上。
而“人”与“地”结合的最经典优秀产物,自然就是此书所要讲述的中国的世界文化遗产和它蕴含的地学神韵了。可贵的是此书成书的标志不但选准了地学这个切入点,还将精美的图录与优美的散文结合起来,翔实的资料图文更增加了此书的厚重。于是,读者的阅读,也就容易于赏心悦目中静品文化遗产那淡淡的馨香了。这让我对编者的良苦用心更加赞赏,也将我对作家和地质专家们心生的敬意加码了更多沉甸甸的东西。话说到此,我忽然想到明代学者陈继儒在《小窗幽记》中说的一段话:“立功建业,事事要从实地着脚;若少慕声闻,便成伪果。讲道修德,念念要从处处立基;若稍计功效,便落尘情。”这种脚踏实地以阐明中国文化政教源流,弘扬中华传统文化中的优良文化传统,弘扬地学文化,以增强民族自尊心与自信心为己任的治学方法,应是我们需要坚持的学风。
应编者之邀写这么几句,是为序。
中国地质学会常务副理事长
中国地质调查局原局长 孟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