攀向峰巅
来源:作者:未知时间:2009-02-11热度:0次
峰巅的诗意
郭友钊
出版社嘱我为诗集《攀向峰巅》写几句,我欣然接受。早先在审读该书是否值得出版时,其科学原理与人文精神互浸、互彰之美,印象已颇深。再学习文稿时,便想起探究作者来了,他应是一位值得我学习的老师,我的前辈。
作者自称硅翁,笔名木硅龟,在熙熙攘攘的诗坛不见经传。但得知真名为李正积之时,我是十分吃惊的。我在1986年参加工作之时,李教授已出版了《地质与农业》的专著,十年后老师的研究成果又由国家顶级的科学出版社推出,《岩土果树大系统》已成经典。李教授跋涉山水、漫步田园的科学成就,在国内开拓了地学领域的新天地,是享有国务院政府津贴的专家,已登攀了生态领域的峰巅之一。如今,古稀之年的李教授,要出版诗集,让我感动,觉得温暖,也觉得幸福。
与李教授未曾谋面,其诗文给我的形象,已很丰满,他是一位诗意洋溢的科学家。集内《我爱地球》一诗写于1958年,那时李教授还只是风华正茂的23岁的小李;改于1996年,已入耳顺之年,其间跨越了近四十年!汶川-映秀大地震的今年,李教授感动悲泣,以泪为墨创作了19首诗,全景式地展现了全民抗震救灾中的苦难与抗争的英雄交响。李教授的诗情始终如一地贯穿于自己每一个喜悦或愁苦的日子。
因为职业的特点,李教授大概走遍了祖国的山山水水。每到一处,就留下了诗的足迹。1958年的《我爱地球》写于江油马坝角、1959年的《无语的勘察兵》写于云南怒江、1959年的《山云岛飞“仙影”》写于湘西……2004年的《老地质工》写于成都杜甫草堂、2005年《老房子诉苦叹》写于老家潼南。真是一路走来一路歌。李教授的诗情也始终如一地涌现在自己跫音响起的每一个地方。
一生的诗情源于何处?源于《春雨》吧?那是外孙女献给外公诗集的引歌,“春天的未来,那片片更美的美景”是对外公的美好祝愿;源于“宝霞”的乳名吧?“我的乖乖宝贝儿,霞娃天天飞得高”,严父与慈母的注视,“他总朝向蓝天,未来,好似霞朵飞跃,伴映着万里山原好美景。”亲人两头的爱,给了李教授生活的诗意。而《大地爱韵》、《生态恋曲》、《抗震乐章》等诗章,则是生命的崇高体现,“拜谢老天,赐我动情显画”,是李教授融入自然、融入社会的爱的歌唱、美的阅览。
科学本身具有诗意。许多从事科学的人漠视了或忽略了科学中的诗意。李教授穷其一生,诗意地生活、诗意地工作、诗意地从事科学的研究,以诗的语言沟通人与自然和谐的关系。这种诗意的生活方式,正是当代知识界所缺乏的。
李老师出版诗集《攀向峰巅》,让我看到了科学的诗意与诗意的科学完美结合的实例。正如《岩土果树大系统》成果该领域的经典之一,我也期待着《攀向峰巅》成为许多地质工作者及诗歌爱好者所喜欢的具科学与人文相互辉映的诗作。
(编辑:作家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