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中国国土资源作家协会会员、挚爱文学,笃信“天道酬勤”的武国柱先生撰写的《颐康源故事》一书,最近由西安地图出版社出版。
全书分七章。
第一章,汉家之城。陕西的汉中虽被“秦岭天下之大阻”于偏安一隅,却是金瓯玉盆之地。历史上被封为汉王的刘邦以此为发祥地,完成了统一帝业。刘邦的王朝以“汉”冠名,继而才有了汉人、汉民族、汉语、汉文化之称谓。“汉中是汉人的老家,到汉中就相当于回到了老家”。历史的缱绻之情在汉中俯拾即是。
第二章,睿变之艰。中国改革开放已经走过了30余年的历程。纵观大大小小的改革之举,处在任何一项改革举措之外的人无论如何是体会不出改革者所承受的难言之隐,难言之痛的。改革,是向来没有一帆风顺的。中外古今,概莫能外。
第三章,建设之路。一块地质队的老基地,一方寄托了几代地质人感情的大后方。在汉中地质大队地质人的手里让其脱胎换骨,改天换地。昔日的脏乱差丑简陋一跃而成为清新靓丽美不胜收的颐康源。
第四章,经营之道。打江山容易坐江山难。小小的颐康源同样经历了走好了建设之路,未必能走进灿烂的经营天地的徘徊踯躅。好在他们不断地进行自我变改,真的走出了一片具有特色的运动加休闲的朗朗的天。
第五章,文化之园。文化是沁润一切的根本,是滋养一方的源头。生于维天有汉、星耀光华的汉中颐康源,斯于维地有汉、玉润膏粱的汉中颐康源,理应成为文化之园。
第六章,辉煌之程。已经取得的成绩固然令人鼓舞、欣慰和骄傲。但面对颐康源要达到的辉煌之程,刚刚取得的成绩仅仅是而今迈步从头越的起点。
第七章,作家之旅。颐康源发展之路上首次喜迎来了中国国土资源作家协会网络编辑笔会。于是,才有了《颐康源故事》的第七章,才有了众位作家相聚颐康源,难忘颐康源的之旅程之感慨!
自 序
如果说草成《颐康源故事》是一种文学的冲动,责任使然的话,那么在师长文友的鼓励、朋友的尽力帮助下,《颐康源故事》得以出版,在给我带来惊喜的同时,更多的是诚惶诚恐。于诚惶诚恐之中时不时常有一个问题扪心自问:《颐康源故事》够上出版的水平和要求吗?
想写一写颐康源的想法萌生于2006年全局的半年工作会议特意选在那里召开的时候。那时的颐康源运动休闲中心虽然开业才不到两个月,随处的生机怏然,到处的红红火火,别样的蓬蓬勃勃,尤其是他们的全新的工作定位:'康体运动与休闲、陕南唯一颐康源;'全新的经营理念:'颐养身心好去处、健康生活从此来。'给与会代表不仅仅带来视角的冲击,更有思想观念的震撼。
我是随着2006年全局半年工作会议的队伍第一次走进颐康源的人之一。期间也听说过汉中地质大队对这样的一块老基地进行改造的事,但都没有放在心上,一则基地改造没有我直接要管的事情,更主要的是这些年地勘单位老基地开发、盘活的事屡屡走进全局地勘工作的议程中,但真正乘风破浪扬帆起航的具有开创性意义的并不多。
颐康源第一次留给我的深刻的美好的影响在后来的一篇全貌反映2006年全局半年工作会议的长篇通讯中得到了大力彰显。不过,那样的文章文理中透露出的情趣情感还仅仅停留在对颐康源的表面认识浅层理解上。在没有得到更有益的启迪、更直接的熏陶、找到更好的表达形式之前,关于对颐康源的认识、理解也只能如此。换句话说,颐康源的开发形成过程中有无值得进一步发掘、颂扬、宣扬的有价值的东西,当时,我并不是十分清楚!
如果没有2008年那场举世震惊的'5.12'汶川大地震的感奋,如果没有中国国土资源系统在那场全中华民族为之震撼所进行的地震地质灾害排查的大行动的感召,如果没有中国国土资源作家协会组织作家在第一时间赶赴灾区进行大采访的感触,如果没有后来在河北省嶂石岩举办的抗震救灾纪实报告文学改稿会的感悟,要用报告文学的形式反映再现颐康源发展的历史过程也只能沉睡在我的潜意识之中。
真正让《颐康源故事》付诸于行动的另一个原因是在嶂石岩改稿会上向常江主席一次不经意的推举:'希望中国国土资源作家协会能在汉中颐康源召开一次笔会。'我的初衷是想首先让国土资源系统知道汉中地质大队对一块老基地进行了开发形成了一个叫做颐康源的很不错的地方。没有想到我的这一想法得到了常江主席的首肯。恰巧汉中又是三国两汉历史文化名城。历史的和现实的相交织,给了我一次契机。
随后,我在协助作协筹办颐康源笔会过程中,一直在思考这样一个问题:'竭尽全力做好笔会的各项服务事项,是否就等于完成了笔会放在颐康源召开的目的?如果说还有其他的更好的形式的话?这种形式又是什么呢?'
考问自己的结果就是采取报告文学的形式,采取纪实的手法,历史的再现颐康源形成过程。在历时三个月的写作过程中,难免有信心不足的干扰和勇气欠缺的困惑。但我始终把《颐康源故事》放在仅仅是汉中颐康源笔会的辅助产物的定位上,坚信将为参加笔会的各位作家了解颐康源,进而对颐康源产生妙笔生花的兴趣起到抛砖引玉作用;同时,再现颐康源形成的过程或许对陕西地勘局乃至全国众多的地勘单位,众多的地勘单位中又有众多的闲置的老基地亟待需要趁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改革开放的大潮进行一次脱胎换骨改造利用同样具有抛砖引玉作用的时候。于是,那些能不能写好的心理障碍,写出来怕文章大家笑话的性格弱点,闹不好出力不讨好反遭非议的顾虑担忧等等杂念都被抛在了一边。
非常值得欣慰的是,无论在《颐康源故事》的写作过程中,还是在笔会召开期间以至在要决定将《颐康源故事》付梓之时,都始终如一得到了局、队领导的理解,得到了颐康源员工的支持,得到国土资源作家协会各位作家文友的厚爱,尤其是常江主席的热情激励,杨正和杨沐副主席的真挚厚爱,窦贤君的评论指点,牧子的支持关心等等。在此一并致以深深的谢意!
《颐康源故事》中的不足是难免的也是随处可见的,请允许和谅解我在不断走向文学成熟的道路上所犯下的这样或那样的错误。我想我所感觉到的或着是您指出的本文中存在的这样或那样的不足、错误将是我今后文学成长道路上的不可或缺的重要营养!
武国柱
2009年5月11日
(编辑:作家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