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少勇:《“诗和艺术——从物理公式谈起”》
2022年4月14日晚,中国地质大学(北京)举办的第三届“创意写作”系列讲座第一讲开讲并获得圆满成功。中国自然资源作家协会诗歌委员会副主任王少勇主讲,讲座题目是 《“诗和艺术——从物理公式谈起”》。
王少勇是中国地质大学(北京)特聘作家,鲁迅文学院第36届高级研究班学员,《中国自然资源报》首席记者。作品发表于《诗刊》《诗潮》《大地文学》等刊物,入选多种年度选集,著有纪实性随笔集《珠穆朗玛日记》。
少勇老师的讲座从代表人类智慧结晶的两个伟大的“P”——Poetry和Physics开始,讲了人类的两个重要思维:科学(理性的、抽象的、明确的)和艺术(感性的、形象的、模糊的),艺术品产生效果的过程是一个互动的、复杂的过程。谈到如何创作诗歌时,少勇老师认为,诗歌有三个“魔法”:艺术(诗)的魔法之一,是“打破事物间寻常的联系,赋予事物新的内涵”;魔法之二,是“昨日重现,情感的绝对传达,让瞬间永恒,诗保存人的记忆和情感”;魔法之三,是“从奇特的角度看世界,照亮存在,指向神秘。”
讲到诗歌创作,少勇老师引用诗人帕斯的话,说:“诗歌先于写作存在。写作时,诗人是语言的工具。一首诗不表达诗人的思想,它表达诗。”“没有什么东西不能入诗(艺术)”美国诗人W.S默温的说法:“诗歌与生命的彻底性相关,与彻底实现一个人的经验相关,彻底地实现、表达它,让它具有意义。经验是我们无法真正表达的东西。我们可以看到落在树上的阳光,却无法传达那种经验完整而独特的气氛。”他还引用英国诗人拉金的说法:“建立一种无限保存个人经验的语言机制,无论谁读了这首诗都能在自身里复现出来。”
少勇老师旁征博引,从唐诗的王维、杜甫讲到宋词的苏轼、秦观,从中国古典诗歌讲到顾城、江河、海子、韩东等人的当代新诗,从中国诗歌谈到西方济慈、波特莱尔等人的诗歌,从诗歌讲到绘画和其他艺术,从艺术(诗歌)作品谈到艺术思维,两小时的讲座信息量很大。
少勇老师认为,写什么不重要,怎么写也不重要。诗是被召唤来的。他引用他的老师任洪渊先生的话说:“你的文字,应当带着你的呼吸和体温。”
该校文学研究所所长阙建华老师主持了这场讲座。阙建华老师在总结时说,从中国古代的《诗大序》、刘勰的《文心雕龙》到古希腊柏拉图、亚里士多德、古罗马贺拉斯的《诗学》《诗艺》等都在其文学艺术理论著作中,用“诗学”“诗艺”来阐述包括诗歌在内的艺术思维,“诗”不仅指狭义的诗歌创作,还指广义上的艺术思维方式。诗歌代表了一种更宽泛意义上的人生态度,生活中不仅要“负重前行”,也需要“诗和远方”。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创意写作”系列讲座自2021年春季学期开始,中国自然资源作家协会驻会作家和部分会员,被学校聘为驻校作家和特聘作家,应邀参加系列讲座。本学期作家讲座主要讲诗歌、小说、散文、报告文学等文体的欣赏和写作,培养学生对这些作品的理解、评判和写作能力。
由于疫情原因,目前校园内除了大四毕业班学生和部分硕博研究生外,大部分学生基本未返校,“创意写作”系列讲座在线上、线下同时进行,线上通过超星学习通网站同步直播。该校自然文化研究院常务副院长刘晓鸿、副院长张颖、地质学史研究所副所长员雪梅和部分在校学生慕名来到讲座现场。(阙建华 张世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