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大地上的绿色琴键 ——读杨海蒂生态散文《这方热土》

来源:作者:张世奇时间:2022-04-28热度:0

青山不墨千年画,流水无弦万古琴”目光走进杨海蒂的散文集《这方热土》,仿佛置身于旷远高阔的天地之间,吹仙风,赏仙境,听仙乐。尖峰岭、霸王岭、吊罗山、黎母山、猕猴岭、七仙岭、鹦哥岭、五指山就像海南大地上的绿色琴键,合奏出一曲高冲云天、低和海浪的大自然协奏曲,五指山无异是这个键盘上的最高音,乐曲随万泉河穿越丛林,汇入大海的波涛。山水共振共鸣。

开头的这段文字,我就是刻意模仿了杨海蒂的思维方式、语言结构和文韵气势。因为打开目录,我发现,全书就是写了海南的八个山岭。我突然就问自己,这八篇文章就这样按部就班地排列吗?海南的山岭除了险峻的山峰、神奇的雨林、多彩的花木、众多的动物、清澈的河流,不就是少数民族的文化吗?如此分开来写,独立成篇而又集于一册,难免重复雷同。

读完全书,我才发现我的担心显得有些多余。

杨海蒂是个很文艺的作家,担任过记、节目主持人,她开口解说的第一句台词,就是面向整场音乐会的。在首篇《尖峰岭》的开头,她写到:“如果说,海南热带雨林国家公园是一部雄浑的交响乐,那么,山海相连的尖峰岭,是举足轻重的第一乐章,是辽阔深邃的奏鸣序曲。”接下来的霸王岭是一段宽广如歌的行板,一首充满诗情画意的交响曲;黎母山是一段变奏曲,也是最为欢快的乐章;猕猴岭是一段舞曲性乐章,是小步舞曲或者是诙谐曲;七仙岭是一段升华的乐章,是惊心动魄的回旋奏鸣曲;鹦哥岭则是一首音画交响诗,是全曲的抒情中心;五指山才是整个海南热带雨林国家公园交响乐中的辉煌顶峰,是铿锵有力的压轴终曲 。

全书用音乐的曲部一线贯穿,浑然一体,各部分又突出特色,各有侧重,不断刺激着读者的神经,跟着杨海蒂的指挥棒,看完整场的演出。海南热带雨林国家公园的神奇与险峻、美丽与富饶、恐吓与诱惑,依次展示在读者面前。

首篇的《尖峰岭》满足读者贪婪的求知欲,采用全景式铺开;《霸王岭》插入了黎族人的生活习俗和文化;吊罗山的红色基因、黎母山的榕树、猕猴岭的猕猴、七仙岭的温泉、鹦哥岭的毒蛇、五指山的白鹭,都让人过目难忘。一分一合,海南岛热带雨林的山色水光和无数种生命的影像俱现,让读者一直陶醉于阅读的亢奋和愉悦之中,惊诧于作者的语言魅力。

从语言的角度,杨海蒂又像一位专业的本地导游,迈着轻缓的步履,始终以满腔的热情,引领读者游客浏览一处处神奇多彩的景点,用她那凌顶探幽的气势、优美动听的语言营造了一域令人愉悦的氛围。古书记载、名人诗句、传说掌故、当地俚语、时尚新词,旁征博引,信手拈来,跳动在绿色的文字行列里,鲜活、诙谐、唯美;例如写长臂猿“完完全全的树栖动物,对大地不屑一顾,终生脚不沾尘。它们仙气儿十足,只饮树叶上的露水,食物以雨林原生植物的嫩芽、浆果、花苞为主。野荔枝是它们的佳肴,榕树果实是它们的最爱。它们虽然基本吃素,但有时也吃零食解馋,比如掏几个鸟蛋换换口味,抓几只小鸟打打牙祭,昆虫也上了它们的菜单。”读来让人忍俊不禁。

对于种类繁多、千奇百怪的动植物的分类介绍,“易危”“濒危”的频繁出现,更像是在解读《人与自然》的生态专著。让人们在领略自然风光、体味语言的诗意魅力,尽情享受游记阅读的饕餮大餐的同时,接受科学知识普及,唤起生态保护意识,不能坐视生态环境的破坏和珍稀动植物灭绝的危险,保护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家园。也许,这就是作者写《这片热土》的初衷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