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找时间的记忆
——读《只有时间知道》有感
刘志权
时间是记忆一切的宝库,是承载过去、现在和未来的百宝金囊。
世上什么最珍贵,我觉得那就是时间。人生苦短不过匆匆数年,时间留给每个人的,都是逝水流年。如果问世上什么最无私,我认为还是时间。虽然生命有短长,但是人在天地间,只要存在一天,那么一年三百六十五天,一天二十四小时,一小时六十分钟,一分钟六十秒,时间分配给每个人的都是均等的,都是很公平的。不会多给谁一分,也不会少给谁一秒。
我对时间的诠释,觉得时间更像筛漏,每个人在季节的轮回中,都在以各自的生存方式,把属于自己的时间,一分一秒地,放在岁月的筛斗里,过滤筛选、筛选过滤。勤劳务实的,就会收获多一些;而生性懒惰的,则就会收获少一些。人们在时间面前,就像一个灵魂的舞者,用自己固有的行动和节拍,舞动着自己的生活。沿着自己特定的人生轨迹,慢慢行走着。而能把时间用在旅行上的人,我想那是极其崇尚浪漫和自由的,在自己的时光积蓄中,充满着无比传奇的力量。
一个美丽的女孩,带着一顶红色针织帽,系着宽大的黑色毛围巾,一袭红色的毛衣,配以蓝色运动裤,穿着白色的雪地鞋,思考着行走在皑皑雪地间。人置浩宇,远山苍茫,天地同色,飞雪飘零,沉思在封面,遐想在旅途……
这是一本署名蕾拉小姐作品游记的封面,翻开扉页,详实记录着作者许婧,蕾拉小姐是她的网名。这本源自许婧的自传体游记《只有时间知道》,以其简洁明快的装帧、唯美可人的设计以及极具感染力的书名,深深吸引着我,让我静静坐下来,细细地翻阅这本书。
书中内容文字不多,配图详释,洋洋洒洒22篇,恰如现代版的《徐霞客游记》。只不过跟《徐霞客游记》不同的是,这本书涉猎的都是作者周游列国,随景而写的异域风情。作者许婧用女性特有的细腻观察、柔美的写实手法以及点题似的场景叙述,描摹了作者游历海外,途径一些国家,途中触景生情有感而发的所闻、所感、所见和所悟。
说起旅行,在大众的视野里,是在普通不过的一件事啦。现在人们生活条件,有了很大改善,出门旅行已不在是遥不可及的一件事情,日已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休闲的一种时尚消费度假方式。说起出国旅游,跟团到还可以,有导游有翻译。但是自费出国,却不是轻松的,说走就走的旅行。如果要想不虚此行,不但要有一定的世界地理知识和外语会话能力,具备充足的物资财力,更重要的是还要掌握一些,所去国家的人文常识、风土人情、生活习惯以及注意事项等等。
本书作者许婧正基于此,她即是节目主持人,软装设计师,又是摄影爱好者和旅行上瘾者,年纪不大但有着丰富的海外旅行经验。正如作者开篇点题所言:旅程没有终点,因为它正是你的整个人生,时间浩大,为了对抗我们的渺小,唯有步履不停。
随着游记的渐次展开,第一篇扑簌眼帘,带读者走进的,就是大众熟知的美国纽约。文中引用伍迪.艾伦《中央公园西路》为开篇语:“每个人都有不可告知的秘密,有自己的渴求、欲望,以及难以启齿的需要,所以日子要过下去,人们就要学会宽恕。宽恕,让这出情感闹剧具有深度和精神”。这极富哲理性的话语,富含隐身的意义。
在纽约,作者不是走马观花的四处游览,而是有侧重的描写对纽约的印象。她继而写到:“在这里,每个人或许都有一大把故事,所以,每个人的故事,也都微不足道”。在文字的跳跃中,纽约的繁华和奢华以及不入流,抚书如境在眼前霍然呈显。正如作者所言:“纽约像所有大城市一样,骨子里是冷漠。这里的人们更是因为环境的太过复杂而又变得挑剔”。点点文字,让我们在书的脉络中,加深了对纽约的进一步认识和了解。
顺着作者的笔线,书中又提到曼哈顿老式公寓,书中介绍说要想入寓租住,常常要通过管理委员会决定,要不要接纳新的住客。你的履历、社保记录、信用积分,都在评定的范围内。这种做法和我们国内的住房要求大相径庭,有着截然不同的管理模式。这一点确实令人感到新奇,别有新意。
说道季节,作者在文章中简介说,冬天的纽约超级冷,每天坐地铁往返学校,都觉得要消耗掉许多意志力。东海岸过冬的地方挺有限的,多数人会选择去南佛罗里达州晒太阳。由此不难看出,美国城际交通的发达便利,让人们的旅游、休闲、度假,俨然成为生活的时尚和动力之源。
文字就像导游,游记的第二篇谈及的是美西公路。上路之后,发现身边的美国人都是独来独往的,这个民族大概由于居住的土地太广,早已习惯人和人之间的距离感、自由和孤独。单纯的从这一点来看,这和我们国内习惯团队出游的旅行方式,有着截然不同的对比。
在叙说国家公园时,作者说,一路上,去的每个国家公园,都有很完善的徒步路线,清清楚楚的画在公园门口发放的地图里。所有的行进都会印在脑子里。这一细微的导游方式,很值得我们国内旅游景点的管理者和同行给予借鉴。
看书就像看电影、电视剧一样,只不过场景不同罢了。在这本游记中,通过作者在阿拉斯加的旅行见闻,让我们对阿拉斯加有了更进一步的了解。作者称阿拉斯加为勇敢者的地盘。文章说阿拉斯加向世人展现的魅力,是急不可耐的,铺天盖地的。北美洲的西北角,西隔白令海峡,北临北冰洋。有三分之一的土地位于北极圈内。这是地理概念上的阿拉斯加。这块冰雪皑皑的陆地,长期以来一直是一个需要鉴定斗志才能和它相处的勇敢者的地盘。简短的介绍,让我们对阿拉斯加平添了深刻的印象。
通过出国旅行,作者的内心世界也得到了升华,她说:“旅行对思考真的很有帮助,脱离熟悉的环境,你才有探索的欲望,没有生活的模式化带来的安全感,你高高竖起久不用的触角,警觉地感知里里外外的世界”。
对于人们不太熟知的伊瓜苏瀑布,是本书着墨较多的篇章,作者以伊瓜苏瀑布-流水从来不回头点题。继而说伊瓜苏瀑布跨巴西、阿根廷、巴拉圭三国境内,而最气势磅礴的一段在阿根廷境内。
作者写道:“自然永远是目中无人的,人充其量是看客。人的一辈子都是在和情绪抗争“。
在尼泊尔,作者描写是挑夫(夏尔巴人)。据说尼泊尔人的负重能力充满色彩,男女挑夫的平均负重都接近身体自重的两倍。简直接近人类的极限。他们的工具不过是一根带子,套在头部,靠其支撑。再用背部负重,而后,就可以托起整个宇宙。由此。让我们才生动的文字中,对神秘的尼泊尔加深了印象。
在约旦,作者以贝都因男孩的蜜与诗入题。着重描写的是约旦-佩特拉古城,文章说:这个公元前4世纪游牧民族的都城,像所有隐蔽了千年宝藏一样,在这个与世隔绝的山谷地静躺了十几个世纪。而领地进入神秘腹地的是世代在这里栖息的贝都因人。
有时候,文字就像小鸟一样又是雀跃的。在描摹撒哈拉沙漠的盛况时,作者写道:车子翻过阿特拉斯山脉,越往南开越发荒僻起来,炎热而干燥的风,挟裹着沙粒扑面而来。在我的肌肤上跳舞,没错,这就是撒哈拉的味道,是热情的、从容的。作者由此联想到三毛。字里行间,跳动着刺激和新鲜,冒险和勇敢。
在介绍缅甸时,作者叙述说:在缅甸,蒲甘,原始的神圣之地,蒲甘享有‘四百万宝塔之城’的称号,对这些,作者也是一带而过。
从南到北,从西到东作者游历了多个国家,领略了不同国家的异域风光。她介绍说:在南半球的塔斯马尼亚-自由的心,看见美的眼睛,作者在此过了第二个异国跨年夜。她把澳大利亚称之为休闲的国度。作者最后诉说她在日本札幌待了几天之后,最后回到上海。
回到家,生活从这里重新开始,你和家,其实是一体的,你搬不走一个房子,但是可以随身携带家的气质。
作者说如果不是写这本书,我不会这么清新的看见,时间走过的痕迹。都说它是流动的,并且从不匀速,如果不精打细算地过日子,时间就像水流般一往无前的流走。不管社会如何变幻,地球的环境怎么改变,时间永远不会是静止的,就像天上高悬的月亮一样,时间永远会笑看着时间的每一个生命。
我想在一生有限的时间里,生命只有一次的我们,更应该珍惜自己此生所遇见的一切。珍惜时间给予我们的厚待。
2022年5月2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