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沟一夜水三尺,便有蛙声喧四邻。几场夏日雨,下得有些激烈,道路旁的沟壕里积水多了起来,那天中午回家,我听到“呱呱呱呱”的蛙声此起彼伏。
蛙声经雨壮,炎热的夏天,听取蛙声一片,忽然消散了几分热度,我不由得放慢车速,侧耳倾听,尽情享受这大自然里的欢愉之声。
记得小时候,生活的小村庄,有几处洼地,常年有水,我们称之为“湾”,湾里有小鱼虾,夏日里时常有蛙蹦来蹦去,司空见惯了,我们并不觉得好奇。那时候,没有手机电脑,甚至于没有电视,辽阔的田野就是我们的乐园,一朵花、一棵草、一片绿油油的麦田都曾见证我们的快乐。夏日,女孩子是喜欢追逐蜻蜓蝴蝶的,调皮的男孩子则喜欢在水边,捞起小鱼虾蟹。记得曾经看堂哥捕捉青蛙,小一点的他用一只手去捂,还真让他成功了。那只大一点的,他用双手一起捂,青蛙却一蹦一跳地离去,他脚下一滑,一屁股蹲在泥里,我们轰然大笑,没有丝毫恶意的,他红着脸回家换衣服去了。那些快乐的时光仿佛还在眼前,我们却已经人到中年了。
蛙的种类颇多,小学时学习《小蝌蚪找妈妈》,绿色的衣裳白白的肚皮大大的眼睛在碧绿的荷叶上欢歌的画面,一直刻印在脑海中,从此更加喜欢的是青蛙。可惜我小时候的湾不是荷塘,没有这样的美景,但是这并不妨碍我去湾边观察小蝌蚪的兴致,蹲在湾边看它们游来游去,也曾把它们装进瓶子,希望看到一只蝌蚪转变成青蛙的过程,一呆就是半天,直到妈妈喊回家吃饭,才依依不舍地离开。夏日的夜晚,常常躺在草席上,仰望星空,耳边传来蛙的歌唱,我常想,一定是小蝌蚪找到了妈妈,它们用一场欢奏会在庆祝呢!
长大后,渐离故乡,求学,就业,结婚,生子,忙碌的生活,渐渐淡忘了许多,包括这蛙声,似乎是好几年没有听到了,我想,原因大致如下,一是农药的喷洒与环境的污染,让蛙数量少了,二则是我远离了大自然,很少去聆听大自然的声音了。
这几年,又听到蛙声,倍感亲切,它唤醒我的内心。大自然有许多声音,也有自己的语言。喧闹的白昼里,有太多的声音,机器的轰鸣,车辆的鸣笛,熙熙攘攘的人流,大自然的声音被淹没了。当我们结束一天的工作,回到属于自己的楼房,一部手机一台电脑就是我们的世界,我们又把自然屏蔽在门外了。
某天半夜里,一只蚊子嗯嗯地飞来飞去,扰乱了我的美梦,一时间没有了睡意。皎洁的月光透过玻璃窗,一片银光静静铺洒开来,鼻尖萦绕着茉莉花淡淡的清香,窗外传来蛙声,还有不知名的昆虫们的鸣唱,它们在开合唱会吗?什么时候,钢筋水泥的楼房周围,居然也有蛙的歌唱了?夜是属于它们的,没有了白天的喧闹,这些歌声居然如此优美和谐。我尽情享受着这大自然的声音,心慢慢平静下来,对于蚊子打扰的烦恼消失殆尽,沉浸在半夜的歌声里。朱自清在《荷塘月色》中写道:这时候最热闹的,要数树上的蝉声与水里的蛙声;但是热闹是它们的,我什么也没有。应该是与他当时郁闷的心情有关。而今夜对于我来说,热闹是它们的,也是属于我的。我是一个旁听者,免费享受着它们的热闹,虽然它们看不见我,我也看不到它们,这些都无所谓,它们是兴奋的,我是愉悦的,足矣。
蛙放声歌唱很有意思,有一只叫,旁边的也会随着叫几声,好像在对歌似的。据说蛙叫得最欢的时候,是在大雨过后,几十只甚至上百只蛙“呱呱呱呱”地叫个没完,那声音就是在几里外都能听得到,像一首交响曲。搜索百度,科学工作者指出,蛙类的合唱并非各自乱唱,而是有一定规律,有领唱、合唱、齐唱、伴唱等多种形式,互相紧密配合,是名副其实的合唱。据推测,合唱比独唱优越得多,因为它包含的信息多;合唱声音洪亮,传播的距离远,能吸引较多的雌蛙前来,所以蛙类经常采用合唱形式。看来,蛙自有它的生存之道,歌声就是他们相约的方式。
不由得想起井底之蛙的故事,那时候我们学习的收获是嘲笑它的目光短浅,局限在自己的狭小空间里,看不到外面的广阔天地与无限精彩。其实,仔细想想,井底之蛙也有自己的可爱之处,即使在井底也没有悲观消沉,依然生活得自在逍遥。最终它跳跃而出,看到了更加广阔的天地。我们也是这样,可能会经历人生的低谷,徘徊在自己的小天地。终有一天,我们会走出狭小的空间,欣赏到世间的风景。当我们身处逆境时并不可怕,山穷水尽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关键在于我们有没有到大千世界走一走的决心和勇气。每个人对于生活和未来都是充满希望与憧憬的。青蛙王子的故事我们都读过,即使被狠毒的巫婆使用魔法变成动物,他也不断争取自己的机会,等待华丽转型的那一天,获得重生。
我一直觉得,蛙还是属于自己的池塘为妙,草茂水长蛙群鸣,有昆虫,有水草,这样的环境适合它的生存,而且长久的自然法则给予它们的保护色,与周围的环境相融,不容易被敌人发现而且悠然自得的生活,何尝不是种幸福?一蛙一塘一世界。关于蛙的诗句也很优美,“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水满有时观下鹭,草深无处不鸣蛙”,比之于“井底之蛙”,多了些许赞美之意。
蛙的美,还在于它是一种对农业有益的动物,是庄稼的守护神。
蛙常栖息的地方是河流、池塘和稻田等,主要在水边的草丛中活动,以昆虫为主食,不知道你小时候有没有观察青蛙捕食的过程,有趣得很。当青蛙发现昆虫后,就会张开大大的嘴巴,不动声色地把头一伸,然后快速地伸出长长的舌头,把害虫一下子粘住,无法脱身的昆虫就这样被吃掉了。青蛙所食昆虫绝大部分为农业害虫。有人估计,一只青蛙一天可捕食70个虫子,一年可消灭害虫15000只,这么大的贡献,我们应提倡保护青蛙才对。
但是在日常生活中呢,偏偏有人没有认识到蛙的益处,有不少人把蛙肉当做补品或美味佳肴,使蛙成为“盘中餐”,导致一些商贩大肆捕杀青蛙。捕蛙必然会破坏生态平衡,导致害虫泛滥;害虫泛滥,必然导致人们喷洒农药;残留的农药又会对人形成伤害。如此恶性循环,最终受害的还是人类自己。幸而,青蛙已经被列为国家禁止捕杀的保护动物。
炎热的夏日,有了蛙声,怎少得了蝉鸣。一个在上空,一个在地下,遥相呼应,热闹了季节。蝉是丛泥土里钻出,爬行到树上,以树为家的。歌唱在树枝上,多汁的枝叶为它提供生存的营养,短暂的一生,也很是快活。夏天的蝉鸣,既烦人又充满生活的气息,当我们烦闷时,蝉鸣是噪音;当我们悠闲时,蝉鸣是乐声。不同的感受是我们的心情罢了,与蝉无关。生命的意义在于歌唱,蝉要在暗无天日的泥土下生存三年甚至五年十年,才能看见天日,还要经过一次次蜕变,才能凤凰涅槃一飞冲天,它与阳光共存的日子只有14到60天,它很珍惜这段时光,忙着歌唱求偶繁殖,少于60天的光明比之于潜伏于地下的时间真的是太少了,换做我们,也会倍加珍惜的。清风半夜鸣蝉,诗词里的描写,让它们的生活多了禅意。
大自然的声音何其多,除了青蛙的“呱呱呱呱”,还有蜜蜂的“嗡嗡嗡嗡”,小鸟“唧唧喳喳”,还有雷声轰隆隆响起,树叶沙沙作响,泉水叮咚响,小雨淅淅沥沥等等,都是自然的声音。
每一朵花开,都有盛开的意义。花开的声音也许太微弱,远远低于我们听力的阈值,可是总会有幽香弥漫,有娇艳欲滴的花朵映入眼帘,大自然的语言,不只是听,还有望闻问切,视触叩听,只要我们静下心来,就能听懂自然的语言,白云飘飞预示着清日,蚂蚁搬家、燕子低飞是要下雨啦,南飞的大雁告诉我们秋天来了,而一棵棵大树的年轮记载着光阴的故事......
有了大自然的声音和色彩,我们的世界也日益丰富起来。每一个生命的存在,也都有意义。大自然物竞天择,适者生存,保存了世间万物。万物可爱,众生平等。自然的美,为我们带来生命的需要的营养,还有滋养心灵的诗意。大自然生生不息,没有了各种各样的的生灵,人类又该如何生存呢?没有了无数的风景让人流连忘返,又有什么让我们赏心悦目呢?自然形成的景象和事物,有巍峨的山岳、深邃的峡谷、壮阔的江河湖海,飞流直下的瀑布,当然还有原始的森林,青青的草原,苍翠的树木,甚至于每一次日出日落、每一片云海雪景、四季的轮回都是大自然的产物,大自然的每一个领域都是美妙绝伦的,它们用自己的语言诉说着时光、承载着成长、记录着过往,共存在于地球家园。
看到《大自然的声音》,是在最近的小学课文中,课文用人格化的写法,写风,写水,写动物,写它们的美妙声音,我想,这对于孩子们来说,可以激发他们对于大自然的兴趣与热爱,当然,最好的教育,还是让他们走近大自然。课本里的诗意,都是源于自然。我们的童年,就是一首首诗歌,“儿童急走追黄蝶,飞入菜花无处寻。”“最喜小儿无赖,溪头卧剥莲蓬。”“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牧童骑黄牛,歌声振林樾。”不正是我们童年生活的写照吗?如今的孩子多了对手机电脑游戏的兴趣,少了自然的滋养,对于诗意的生活自然少了切身的体验。每一个人从出身到成长的每一步,都和大自然有着紧密的联系的,在大自然中孩子能看出自然之美,观察自然之真,能真正感受和接纳自然的法则。自然属于孩子,孩子也需要自然。
成年人却总想去征服自然,改造自然,其实,与自然和谐共处才是正道。水、空气、山脉、河流、微生物、植物、动物等都是我们的好朋友,对于大自然我们要以欣赏、保护和亲近的心态去面对它。大自然给予我们生存的环境,也给予我们生存的智慧。我们从大自然中学会了许多,青蛙的眼睛对于动的东西非常敏感,但是对于静止的东西却“视而不见”,科学家模仿青蛙的眼睛,发明了电子蛙眼,用于指挥飞机降落、跟踪人造卫星、雷达系统等,“金蝉脱壳”成为一种计谋,也激励我们学会蜕变。大自然还有许多的奥秘,等着我们去发现去探索,去发现。
大自然给人类带来了很多使人类生存下去的美好环境,如果我们完全以自己的利益为第一目标无限制的向自然界索取,总有一天大自然的资源会入不敷出,包括人类给予自然的伤害,自然也会给人类一定的惩罚。幸而,人类是能醒悟的,保护碧水蓝天,共建绿色家园,与自然重建和谐,与地球重修旧好,都是人类的宣言,且践行着。顺应自然,给予自然喘息的条件,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
聆听自然之音,蛙声如歌,有着我们体验不到的欢愉,也给人们带来了希望。我思索着,感慨多多,随后又安然入睡了。
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上一篇:数点梅花天地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