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会员原创/散文

重走地质路 ——记与“水二人”重逢的时光

来源:自然资源作协作者:李彦来时间:2022-08-06热度:0

“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片土地爱得深沉……” ——艾青

如艾青所说,我深深地爱着那片寸草不生、荒芜人烟的大漠戈壁;爱着那里的渠水悠悠、沙枣花香的点点绿洲。

之所以如此,是因为在我的人生长河里,曾有过一段长达12年驻扎于甘肃省张掖市平原堡镇的甘肃省地质局水文地质工程地质第二水文队(以下简称“水二”)的地质情结(1975年12月—1988年7月),那是我风华正茂的人生黄金时期。

虽说我已离队三十余年,进入了另一番天地,但对那里的一切仍割舍不下,牵绊至今。

我决心重走地质路,趁现在还能走得动,脑子还算清醒,不再犹豫,去亲吻我曾留下足迹的土地,去拥抱我那些风雨同舟的“水二人”!

  所谓“水二人”,就是对在“水二”工作过的人的简称。“水二”现已更名为—甘肃省地矿局水勘院。随着时代变迁,斗转星移,如今的“水二人”遍及河西走廊和全国各地。当然,仍在张掖工作生活的“水二人”更多。      

我深信,“水二人”质实的情怀还在,浓厚的情结还在,本次出行定会收获满满,不枉此行。

2020年9月,是个美丽的初秋。为实现古稀之年的梦想,我从上海出发,一路向西……

天水——总有思念在心头

 天水,虽然离平原堡老根据地有点远,也没有我工作过的痕迹,但有一帮“水二人”,一帮胜似亲人的”水二人”,所以我来了。

下车,出站,随着行李箱轮子的滚动,怀着见到友人的喜悦走出了站……

四处张望,不见接站人的身影,我们穿过正在修建的车站通道,站在灼热烤人的阳光下,焦急地等候着。

 突然,从车水马龙的马路对面,传来了一个声音:xxx你们向右走……我把车调个头。我一阵狂喜,没想到时隔多年,老友竟能从杂乱的人群中一眼认出我,并能准确地叫出名字,熟悉的程度是可想而知的。

他曾是我地质大院的邻居,两家隔着一条小路,无话不谈,形同一家。

友人心地善良、重情重义,他特地借了一辆面包车,供我们这几天所用。

他大汗淋漓的将我们的行李往车上一放,不顾我们旅途的倦意,也不顾我们一天一夜火车上的浮尘,二话没说,直奔南郭寺脚下的牛肉面馆。我正诧异,为什么不到住地让我们先休息一下呢?却听他说 :“饿了吧,现在已经下午两点钟了……”

他下意识的看了看手表关切地说。“老板,来四碗牛肉面,粗的、细的、韭叶子,少放点辣子,多加肉。”话间,几碗热腾腾、香喷喷、上面飘着红、绿、白的牛肉面端上了桌。

啊,久违了!我迫不及待地呼噜呼噜直往嘴里送。二位上海友人也竖起大拇指:总算吃到正宗的牛肉面了……他会心地笑了。

登上南郭寺,眼前突然一亮,这里树木葱茏,秀色可餐,野果摇曳,清风徐来,四周一片静谧,如同一个天然的大氧吧。友人选在这里为我们洗尘,是他别具一格的厚意。

天水正值鲜核桃大量上市,友人知道我爱吃,便买了几斤,特带了两个核桃夹子,心中一股暖意涌上心头。曾记得多年前,我来过南郭寺,就着山风吃着大盘鸡及鲜核桃,因贪吃,后来一病不起……今天友人提醒我,千万别再吃多了啊,我俩会心地哈哈大笑。夹核桃我得心应手,可我的上海朋友却不知如何下手,她们第一次见到这新鲜玩意儿,举着白嫩嫩的核桃仁儿,便问这个能吃吗?能呀,这个季节就是吃鲜的,比干核桃好吃,尝尝看。友人兴致勃勃地为其介绍道:它的外面还有一层绿皮,剥掉绿皮,夹开硬壳,取出果肉,剥掉淡黄色的外衣,就能吃了。噢——她们拉着长腔,似乎明白了。这样一来,一发不可收拾,一只只、一粒粒直往嘴里送,鲜美、爽口、甘甜,吃得津津有味,袋中的核桃几乎一网打尽。

啊!我似乎飘飘然成了大自然的宠儿,从那遥远、拥挤、高楼林立的东方大都市,一下子来到了祖国的西部。吃着这里的土特产,享受着这里得天独厚的自然风光,让我忘忧而惬意。

车沿着鲜花点缀的盘山道顺势而下,向着下一个景点开去。

说是半路上要接一个人,他的爱人、我的好友。车靠边等候,我们远远地看着那扇大门,不断的猜着:喂喂喂,这个是;看看看,那个是……“哪有那么丑!”友人骄傲地说,惹得我们一阵哄堂。不一会儿,一个如同天仙般的女性从大门口飘了出来,红裙裤,蓝外衣,一顶黑红相间的太阳帽,手里拎着二个塑料袋,直奔我们而来。哇,多年不见,几乎没变,还是那么的时髦和漂亮,这里的水好、空气好,真的养人啊。我们激动地尖叫着,拥抱着,寒暄着……

嗬,伏羲庙的大门外正唱大戏,大门内约近百人、穿着古装在举办盛大的祭典仪式,吸引着众多的观看者,好不热闹!我们也想凑个热闹,可秦腔听不懂,仪式看不懂,罢了,不如自己进去逛逛。

院内重重相套,四进四院,宏阔幽深。这里柔风拂面,绿草如毯,老树参天,文化浓郁,是世界华人寻根祭祖的圣地。友人一边走一边给我们滔滔不绝……让我们获益匪浅,游得尽兴。

别看友人六十有余,远看就像一位小姑娘,小巧玲珑,活泼可爱。她带领我们在草地上翩翩起舞,宛若一群画中的花蝴蝶;她摆出各种柔美的拍照姿势,如同教学一般,可腿脚僵硬的我们怎么也学不像,惹得大伙儿阵阵欢笑。快乐与兴奋,让我们忘记了年龄,忘掉了疲倦,沉浸在伏羲庙重逢的喜悦及这一难得的时光里。

次日一早,约上在此定居的当年“三八”号钻机的同事,一起去麦积山和仙人崖游览。

有缘千里来相会,无缘对面不相识。她们听说我来了,一位放下正在坐月子的儿媳及二十几天的孙儿,另一位则放弃去西安女儿家的行程,便立即赶了过来。我好感动!

掐指一算,其中一位有四十来年没有谋面了,她的身影仍停留在二十来岁的样子——胖瘦正适的中等身材,两眼含笑的白净皮肤,长及半腰的两条辫子,干净利落的厨前厨后。当年在野外,草原的深夜,她能为开小灶的我们悄悄地滴上几滴清油,这一奢侈品让我终生难忘。

今天我终于见到了她,原貌惊人,几乎没变,只是多了几分成熟和自信。

另一位则是老班长,也是一位“大力士”,她有着拔山举鼎之势,一个胳肢窝能夹一袋面粉,扛着钻杆如同一根木棍,干活从不惜力。别看她长的人高马大,却能织一手好毛线活,做得一手好衣裳,是个心灵手巧的人。平时别看她粗线条,却是一个情感细腻、心地善良的人。在我怀孕期间,她帮我洗衣、搬家、扛行李,在我带孩子上钻机期间,有几十位‘干妈’用心呵护着这一幼小的生命,她是其中一位。我们在一起风风雨雨走过了三年,心中都装着彼此。

今天终于相见了,显得格外激动。酷似有着“俄罗斯”血统的她,几乎没变,仍然是红白的肤色、黄白的头发、挺拔的身板,只是稍微瘦了些。四目相对,两顾无言,一种情感荡漾在彼此心间。

车沿着麦积山盘山而行,一行人从沉淀的往事中回忆着年轮……不知不觉来到了一个制高点,友人骄傲地告诉我们,这里是遥望麦积山景区的最佳位置。

嗬!放眼望去:苍翠的群山重重叠叠,宛如海上起伏的波涛,汹涌澎湃;朦胧的远山影影绰绰,在飘渺的云烟中,怱远怱近、若即若离。秦岭,你的巍峨、秀丽尽显韵魂,让我陶醉!

俗话说三个女人一台戏,那六个女人还不闹翻天?!大伙儿像疯了似的,一会儿围着亭子唱着、跳着、扭着、笑着、舞着,洋相百出,乐不可支;一会儿又用双手在嘴边形成喇叭状,对着山谷使劲地呐喊:“麦积山我来了,秦岭我来了……”,风儿捎来了回声:“来了——来了——”,余音袅袅,柔美而清晰。野果正向我们招手,花儿正向我们微笑,轻风正吹拂着我们岁月的脸颊,撩起我们花白的鬓发。我默默地感慨:人生能有几次这样美好的时光?又有几次站在这里“扰乱”了秦岭的安宁?

麦积山景区附近有一家“农家乐”,倚在篱笆上就能看见景区的全景,大伙儿一阵欢呼,纷纷举起了相机。环顾四周:竹影清摇、溪水潺潺、莺啼燕语、果蔬飘香,实乃世外桃源也。

主人热情地倒着用泉水泡制的竹叶茶,说是清凉解渴又甘甜可口。大伙儿一窝蜂地端起它一饮而尽,“清香爽口,好,真好!”瞬间,我的五脏六腑似乎得到了净化,得到了滋润。主人又拿起一根特制的长杆,对着核桃树一阵乱打,只见噼里啪啦圆滚滚的绿果儿洒满了一地,大伙儿像捡金豆子似的疯抢着……而后,又围坐在伸手可及的葡萄架下,喝茶、聊天、吃核桃……一种闲云野鹤般的享受。这种悠闲、安逸、舒适,是我向往的、留恋的,更是难忘的。

从景区观光回来,主人将一大锅土豆炖土鸡和各种凉拌野菜一齐上了桌,诱人的野味扑鼻而来。友人介绍:这里到处都是宝,桌上一盘盘绿莹莹的菜,是在树上摘的、地上採的,纯属绿色食品,绝对没有污染。鲜美,纯正,大伙儿吃着、感叹着,在上海是见不到的。在这大山深处悠闲的农家小院,吃着农家饭、吸着新鲜空气、听着溪水弹唱、嗅着野花清香、看着薄雾绕林……过了一次实足而独特的田园生活。来,为今天别具一格的欢聚干杯!我们一起举向了友人……山风正拂摸着我们的笑脸。

午后,一行人来到了仙人崖。相传,此处常有高人隐居修行而得名。穿过树林,走上仙人湖,扑入眼帘的是一片诱人的景色——山巍、水秀、船梭、崖俊、林密、果香,这不正是仙人住的地方吗!大家像打了兴奋剂似的齐呼:啊!太美了!实在是太美了!尽管我来过这里,家中墙上还挂着它的画,但每一次都让我有着新的感受,更加丰盈了我的记忆。在野果挂枝的栈道旁,红红的果儿吸引着眼球,大伙儿兴冲冲地摘了直往嘴里送,酸溜溜、甜丝丝,纯正可口。这是大自然的馈赠,只有在这里才有着仙人般的享受。在湖光山色中,大伙儿情不自禁地手持野花,扭动着腰肢,边走边唱:“我爱我的祖国,一刻也不能分割,无论我走到哪里……”这简直就是人在画中走,画在景中游。这一诗情画意是景与情的融合,是重逢时的欢歌。

风儿在喝彩,山川在鼓掌,就连平静的湖水也为我们手舞足蹈!

友人深知我们千里迢迢来一次不易,尽量在短暂的时间里不要错过任何景点。我们不禁对正在依山扩建的仙山琼阁赞不绝口,它们展现了人们的聪明才智,丰盈了秦岭山脉,为这座山增添了神秘的色彩。

在甘肃省而言,天水有着金张掖、银武威、金银不换是天水之说。这里气候宜人,山明水秀,物产丰富,有着“陇上小江南”之美称。每一处都是一幅山水画,一种深深的眷恋。

“去泡温泉!”友人提议道。我首先赞同,有这么好的天然浴场,又有多元素的天然水质,绝不能错过。掌灯时分,山谷幽静、灯火阑珊,温泉客栈像糖葫芦似的从山的高处到低处串在一起,颇具风格。为引吸顾客,每一家的环境都打造得很美,也很温馨。地势越高水质越好,地势越低受的污染自然会多些,当然价格也有不同。我们选择了一家半山腰的浴场,不高不低,价格适中。在留有硫磺味的水中,泡去了一天的疲劳和浮尘,这种享受让我记住了泉水的温度,更记住了天水这座城市依附秦岭的优越。

友人说:带你们去看看“籍河风情线”,现在变化大着呢。

果然,原来河道两侧的乱石、荒滩不见了,无人问津的臭河道不见了。如今,河水悠悠,芦苇摇曳,鸭儿嬉戏,鲜花盛开。龙其是那桥架,特引人注目,澄色弓形体横空出世,镶嵌在蓝色夜空之下,在花木的衬托下更具风彩。此地是人们休闲的好去处,也给这座城市带来了灵动!

据说,“籍河风情线”是兰州市政西北设计院设计的,有着一种莫明的亲近感和崇拜,因为一批“水二人”调入该院,想必是他们设计的?想必有着他们的辛劳和荣光。

天水的夜色很美:步行街上灯火如昼,行人如织。小夜市里人头攒动,热闹非凡,商品琳琅满目,什么松籽、麻籽……各种炒货样样俱全,面食、水果、服饰.....各自登场。我顺手抓了一把麻籽边吃边逛,倏然间我似乎尝到了半个多世纪前在兵团生活的味道,勾起了遥远的回忆……我羡慕天水人的生活,要有尽有,悠闲自在!

不知不觉来到了南大桥。夜幕下,桥的灯光璀璨夺目、五彩缤纷,灯光在水面上泛着波纹,倒映得更加耀眼夺目。人们的夜生活,因桥而丰富多彩,因桥而熙来攘往。

友人又告诉我,南大桥也是兰州市政设计院的一大杰作。桥如其人,我在惊叹的同时,似乎嗅到了“水二人”的味道,似乎他们正向我招手。

几日的停留,全部吃住在友人家里,温馨、自在、快乐,好像又回到当年的地质大院,重温往日美好。友人带我们游遍了天水的山山水水,吃遍了天水的各种小吃,用丰盛的家宴招待着昔友。你们的朴实、真挚、善良、仗义,让我感激不尽,永生难忘。

天水山水无限好

友情绕着秦岭跑

今日相见笑如旧

青丝变白到永久

临别,热泪潸潸,在不舍中挥手、拥抱、嘱托……别了,天水的“水二人”……

天水南郭寺作者中

         (在天水南郭寺 作者:中)

(麦积山)


仙人崖

(仙人崖)

兰 州——“水二”的朋友你们好吗?

天水至兰州的高铁只需一个多小时,快,的确很快。我不禁惊叹:祖国西部的发展是如此迅猛!

有人问我:你去兰州找谁?去看谁?我骄傲地告诉他们,找“水二人”!看我们平原堡的“水二人”!

地处张掖市平原堡镇的甘肃省地质局水文地质工程地质第二水文队是一支上千人组成的庞大队伍。其技术力量雄厚,生活、生产搞得有声有色、欣欣向荣,一时闻名遐迩。

为此,各大院校毕业生一批批、一届届慕名而来,不断增添队上的技术力量及“新鲜血液”,为其发展、壮大、繁荣,发挥了积极的作用。七十年代中期,我也慕名来到了这里。

在那个纯真的年代,在那艰苦的环境里,我与这一批批、一个个新生力量,悄悄埋下了友谊的种子,结下了不解之缘。

或许是年龄差异不大,或许是兴趣、性格相投,或许……我们之间似乎没有距离,心贴得很近,情也连得很紧。他们很喜欢我、敬重我、信任我,我当然也非常非常的喜欢他们,爱他们。他们是我眼中的“小弟小妹”,我是他们心中的“李姐”。

“李姐”家就是他们的常客。炒上一大锅葵瓜子,洗上一大盆苹果,边嗑、边吃、边聊,皮儿、核儿,落满一地,简陋的小屋里溢满了欢笑。节假日,大家齐动手,围坐在一张矮桌上,吃上一顿家常菜,改善一点小生活,让他们感到不孤单、不冷清,有着家的感觉。这种心与心的交融和那简单、纯粹的快乐都根植于我们的心底,温润在各自悠悠的岁月中。

“水二”是一个温馨、和谐的大家庭,蕴藏着一个团结、朴实、真诚、善良的情愫。这一情愫,一直在发扬光大,成为了人们的佳话。

随着时代的变迁,人们生活的需求,20世纪八九十年代,人们开始向往大城市,大量的地质技术人员开始向外流动。去外省的极少,去兰州的众多,他们在各大对口单位找到了自己的位置,重整旗鼓,实现着自我价值。

我是20世纪八十年代末调到上海的,从此与地质事业脱钩,与地质人员渐行渐远。但我们情依旧,人依旧,思念与牵挂依旧。

友人在兰州成立了一个“甘肃智广地质工程勘察设计有限公司”退休后仍不停歇。他将“水二”退休的人力资源组织起来,让其发挥余热,为地质事业再做贡献。圈内人对他有口皆碑、交口称赞,是个朴实无华、重情重义的领军人。

三十多年未见面了,去前我与他通了电话,一听如故,仍那样亲切、朴实。“李大姐,快来吧,我们热情地欢迎你,想见谁列个名单给我.....我去接你……把酒店给你订好。”一席话说得我心里热乎乎的,好像是自家兄弟。

兰州一到,他已委托朋友来接站,并让其安排我们的吃、住、行。友人性格内向,话语不多,但句句实在,纹丝不乱。黑黪黪的脸上,一双黑亮的大眼睛,在如流的岁月里仍显得炯炯有神……

入住酒店不久,来了一对老夫妇。“咦,这是谁?”猛一看。“啊,原来是你们呀!”我一阵出乎意料的狂喜。万万没有想到是我一个科室、失联三十多年、八十岁高龄的师傅,和曾在化验室工作过的他的老伴。师傅几乎没变,仍然是身板挺拔、目光炯炯、笑容可掬,一口四川话听起来是如此地亲切!在我的印象中,他的爱人长得白白净净、细细长长、干净利落,总是笑眯眯的。而今…….真是岁月不饶人啊!不过,七十八岁的她身板硬朗、思维清晰,谈笑中又找回了她当年的影子。

相逢的喜悦不溢言表,那份熟悉感、亲切感,在我的内心瞬间升腾。夫妇俩执意请我们吃饭,满桌的西北菜肴尽显主人的真诚。尤其是那盆打了嘴巴都不肯放的扁豆面,吃出了甘肃故乡的味道,吃出了“水二人”的一片深情……我似乎回到了亲人的怀抱,那么的温暖,那么的踏实。

次日一早,应曾在部队时战友之邀,相聚于小西湖公园。半个多世纪未见的战友,五十多年的情感,只能在这短短的几个小时里共鸣,下午与“水二人”的团聚还在等着我。

激动地流泪,热烈地拥抱,丰盛的菜肴,满腔的热诚,透岀了我们在20世纪60年代、屯垦戍边时结下的深厚友谊。从青葱岁月到白发染鬓,相隔太长的相见,此时,难以忘怀的往昔开了如同闸门一样汹涌而来……似乎我们又回到了十六七岁的样子,似乎我们又站在了沙尘满天的盐碱滩上,似乎我们又看见了渠水悠悠、沙枣树的摇曳,似乎……

相逢是美好的,别离是难舍的。我们在花丛中、假山旁、湖水边、果树下,留下了一阵阵欢畅、一串串脚印、一张张照片,组成了记忆中的永恒!美丽的小西湖,装满了久别重逢的喜悦,装满了半个多世纪的思念,也装满了酸楚的道别……

这次相聚,也许是个插曲,与标题不符。但我必须添上几笔,战友的会面也是我行程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如一缕春风,一抹清香,一次记忆。

言归正传,下一场聚会不可耽误,我顾不得欣赏黄河岸边的景色,也顾不得观看兰州市容的变化,只想尽早回到酒店,迎接“水二人”的到来。

出租车一辆辆从眼前驶过,招手不停,急得我们团团转,为什么打的这么难?在赤热的阳光下焦急地等待着……

进入酒店,已是下午四点有余,想把晒红的脸洗上一把,再依床眯上一会儿,不曾想一批批、一伙伙、一对对看望我们的友人接踵而至。看着陌生而又熟悉的面孔,让我惊喜地从床上一跃而起,激动地不知如何是好。“快,快,快坐,喝,喝,快喝水。”倒水的手在颤抖。他们手里还拎着大包小包,一时桌子上堆的满满当当,我被这突如其来的温情所包围、所融化,我的心久久无法平静。一阵寒暄过后,便是一片欢腾……

听说大伙都来了,不可迟疑,赶快去见见他们。

嗬,映入眼帘的是黑压压的一片人,几十位小兄弟们早已候场多时,激动的我心速加快,热血澎湃。我用颤抖的手,紧握着一只只久别的手,喜悦的手,重逢的手,直呼着他们的尊姓大名。我竟然一个都没有叫错,我佩服自己的记忆力,尽管几十年不见,尽管天各一方,可他们的模样一直留在我的记忆深处。

万万没想到,为了我们的到来,三位友人共同协力,竟然在酒店举行了隆重而又热烈的招待会,让我们受宠若惊。

会场人声鼎沸、高朋满座、千里逢迎。凡当时在兰州的、我想见的、想见我的“水二人”基本到场,不能来的也打了招呼。听说,他们中有的是住院偷偷溜出来的,有的是公务在身悄悄跑出来的,有的是家务缠身匆匆挤出来的,有的……这怎么不让我动容与感动!

又听说,小兄弟们个个实力不凡,有的是科级、处级、总工、高工、教授,有的在领导岗位上担任着重要职务。“水二”是培养人才的摇篮,各行人才辈出,走到哪里都能大放异彩,我由衷地佩服,并为他们感到骄傲!

仔细端详,他们身上岁月的痕迹显而易见——微胖的身材、花白的头发、渐深的皱纹,中流砥柱们一晃也快老了。

开场前,大伙儿情绪高涨、谈笑风生,纷纷合影,我一时成了“宠儿”。多年后的相见,多年后的重逢,兴奋、激动、喜悦沸腾了会场,这简直就是一场伟大的叙事!

三十余人围桌而坐,在欢乐中开场了。“喂喂喂,大家静一静……”主持人边喊边举手下压,示意大家安静:今天我们老“水二”人欢聚一堂,欢迎从上海来的李姐及她的朋友,欢迎从天水来的潘姐……台下噼里啪啦掌声一片。天那,竟还有议程?还这么周全,这么隆重,我受宠若惊,激动地脸上热辣辣的……

承办人款款走上台,用诚恳、亲切的语言,讲述着“水二人”多年来在艰苦环境中结下的情结,讲述着“水二人”重情重义、朴实无华、团结向上的传统美德……可不是吗,不然我怎么会千里迢迢奔向你们呢。

众人纷纷发言,每个人提及的皆是我与他们在平原堡相处的点点滴滴及一幅幅难忘的画面。他们用最朴素的语言、最真挚的情感,叙说着那个年代沉淀的过往、及藏在心底的那份美好、那份厚重的情谊。你们真是个有心人,那些微不足道的小事还记在心里,包括‘李姐’我……

突然,负责人径直来到我的跟前,“请李姐给大家讲几句。”他恭敬地将我推上台。我毫无准备,在大家热烈的掌声中有些勉强,有些激动,有些意乱,语言组织的不是那么流畅,我结结巴巴地说了一通。概而言之:在我古稀之年,想再重走一次地质路,看看想念我的和我想念的同事及那帮童言无忌的“兄弟们”,再去看看平原堡……感谢朋友们给我们搭建的这个平台,感谢大家的到来……我正为自己的语无伦次难为情之时,台下哗啦啦地响起了一片善良而热烈的掌声,我羞红了脸……

丰盛的菜肴,碰撞的酒怀,真诚的祝福,心灵的交融,难舍的情缘,穿梭的人群,充溢着饱满的‘水二’情和那剪不断、永不分的平原堡情结。大伙儿一次次来到我的面前,“李姐……” “李师傅……” “李工……”举着酒杯,拉着手,用温暖的目光看着我,用朴实的语言祝福着我。在这抚今追昔、举杯同庆、放声舒怀的时刻,我似乎觉得平原堡的清风正向我们徐徐吹来……

人生能有几次这样欢畅的团聚?!又有几次如此盛大的温馨?!我的热血沸腾,热泪盈眶,喉咙哽咽!留个影吧,欢乐的时光无法永留,依恋的身影终将远去。我站在每张桌友中间,留下了欢笑的瞬间,将这份没有染尘纯洁的情感永远延续下去!

那一夜,我辗转反侧……

想想,一个小小的李姐,惊动了那么多的众朋好友,竟特地轰轰烈烈大办一场……让我于心不忍啊。退休了,年纪大了,风里来雨里去挣点钱不容易,竟然不装进自己的口袋,却舍钱为友……这是一种情怀,这种情怀在当今经济发展的时代显得难能可贵。

多年前我来过兰州,想去一趟甘南草原,还是找了这位友人,他在外地出差,二话没说,叫了他的朋友开车并包了费用。“水二人”就是这么真诚厚道,这种恩情怎么能忘!当然,还有几位好友,为我跑前跑后、东奔西走,破费了不少,这种情至今存于心间。

一张张亲切的面孔,如走马灯似的一一展现……我思绪万千,醉眼矇胧…….

一阵敲门声,打破了清晨的寂静,化验室的师傅来了,说是带我们去皋兰山。我很兴奋,一九七六年曾在那里搞过地质普查,很想找回当年的记忆。

车沿着山道盘旋而上,直至皋兰山山顶。这里亭台楼阁、花团锦簇,如同仙境,哪还有原来的影子?听说有关部门花了几个亿,才将皋兰山打扮的如此美貌。

我们像一群欢快的小鸟,张开双臂,唱着、跳着,尽享山顶的风光。尤其是那位七十八岁的师傅,像一个天真烂漫的孩子,在那里手舞足蹈,还不时说上几句俄语,逗得我们捧腹大笑。在鲜花丛中,在瀑布的倒影里,在亭台楼阁前,均留下了我们欢快的身影。

中午时分,热情的主人将我们带进了农家乐。这里庭院深深,灯笼高挂,遮天蔽日,是避暑的好去处。登高望远,兰州市区尽收眼底,如此的磅礴壮观。大家围坐在石桌旁,沏上一壶茶,乘着云雾,就着清风,忆着往事,享受着仙境中的传说。地锅鸡贴饼子,土鸡蛋……一顿饱餐。

下山了,朦胧中我似乎看到了自己四十多年前取水样的影子,似乎听到了敲击石头的声音和那骑着自行车沿盘山道风驰电掣的样子。

回到酒店,闻讯赶来的二位友人已等候多时,本打算与“三八”号钻机姐妹见上一面,因种种原因,未能如愿。“吃牛肉面去”,我随口一说。“来到兰州,不吃碗牛肉面,那才叫亏呢。”友人道。走,友人带着我们找了一家最有名气的“金鼎牛肉面馆”。这里闹中取静、整洁有序、顾客盈门。不一会儿,一碟碟小菜和那一碗碗粗细不等、红白相间、热腾腾的大碗面上了桌。很显然,上面的牛肉是友人特加的,恐怕亏待了我们。虽说晚上与早上汤的质量有所差异,对我们而言,能吃上正宗、地道的兰州牛肉面,也就不枉此行了。

他们俩听说我来了,一位则从白银匆匆赶来,将九十几岁的老母托付给他人照顾。一位则是家中有事,暂时抽身,从很远的地方急赶过来。将多年的惦念,注入了一片深情。

华灯初上,一城繁华。这一别不知何时再见?他俩带着我们去了公交站,目送上车,连连招手道别……他们真诚的目光,微弓的背影,消失在熙攘的人群中……

又是一天的清晨,嘟……嘟……手机响了,是司机师傅打来的。“下雨了,兴隆山还去吗?”他在家里问我,“去!”我很坚定。说实话来一趟不易,四十多年没见了,很想它。一并再去看看榆中县和夏官营,那里曾是我心中“春意盎然”的绿地,哪怕在雨中。

师傅如约而至。他边开车边讲兰州的发展及未来前景,窗外一片欣欣向荣……

雨越下越大,兴隆山就在眼前。翠绿而秀丽的山峦连绵起伏、烟雨空蒙,一片茫茫,什么也看不清。想找回当年的亭台楼阁,瀑布细流,草莓绿滩,却化为泡影,尽管师傅为我努力地寻找着。雨不停地敲打着窗户,似乎没有间歇的意思,老天爷你怎么这么无情啊。透过车窗,群山环抱之间庙宇及楼阁坐落有序,粗狂中流露出几分细腻……

见雨点渐小,快下车看看,清新的空气、潺潺的细流、满目的苍翠……我默默地告诉大山:这里的山坳里、沟壑间、草甸旁、溪水畔,曾留下过我的青春足迹和辛勤的汗水,曾留下过无数的回忆。岁月的细流缓缓流淌,近半个世纪对它的美好,今天总算划上了句号。

来到榆中县城,让我眼前一亮:高楼鳞次栉比,色彩鲜明时尚,可与大城市媲美。整洁的街道,葱郁的树木,鲜花的簇拥,气候的宜人,比兰州市开阔、整洁、清静。这叫“千里来寻访,旧貌换新颜。”我感叹着!

找了家饭馆,点了几样当地小吃,显得格外的淳朴。我来到后厨,见小师傅们正忙,告诉他们我1976年曾在这里工作过……今天的小菜质量要好一点哦。他们一听,76年?瞪大了眼睛,停下了手里的活,好奇地直楞楞地看着我,似乎年代相隔甚远,似乎不相信这位“年轻”的老人。“好好好,坐坐坐,菜一会儿就好……”一阵慌乱。

一顿饱餐过后,天空变成了蒙蒙细雨,善良的师傅为了满足我的愿望不想留下遗憾,车直奔夏官营。

笔直的马路宽阔整洁,平整的土地秋意正浓,道路两旁开满了紫色的‘勿忘我’,正发狂似的灿烂耀眼,在细雨中显得更加清新鲜亮。大片大片的花儿透过平整的土地与天空连在了一起,为这片土地增添了神秘而浪漫的色彩。我忍不住下车拍照,留下这片美好。

“夏官营到了”,师傅边说边将车停在路旁。啊?这就是夏官营?我疑惑着……

放眼望去,高楼林立,一派现代气息。我不相信自己的眼睛,怎么也得有点过去的影子,可现在什么也看不见。看不见曾经“三八”号钻机住过的部队大院,看不见坐落在这里的军营及出出进进整齐划一的军人,看不见轰隆隆忙碌的火车站,看不见绿树掩映下的农舍。啊,我心中存有的绿洲在哪里?热气腾腾的田园景象又在哪里?几十年的变迁,这块让我留下记忆与思念的土地,已是物是人非了,心中的酸楚涌上心头……只好贪婪地吸吮着空气中弥漫的芬芳和这片烟雨中的‘勿忘我’,将它存放心底、带回远方……

“师傅,我想去地矿局看几个人。”师傅满口答应,他非常理解我。

在我心中一直想要当面感谢的是二位好友和一位贵人,确切地说是恩人。恩人为我编辑了《重返地质大院》一文和《那片芳草地》、《青春大戈壁》二书。由于自己的水平有限,给他带来了不少的麻烦,使得他通宵达旦为此花费了不少心血,包括印刷、邮寄、推荐等等一系列事宜。没有他,哪来的文章和书。另二位好友给予了我极大的支持与鼓励,他们为我牵线和搭桥,跑前跑后……没有他们真诚的付出与相助,哪有我今天收获的喜悦!

可惜一个去了北京,一个去了深圳,一个正在去外地的火车上。不巧,太不巧了,非常遗憾!也许以后很难见面,但我将您们的那份情一直会定居在我的心里……

看看老领导吧,他是当年“水二“的书记。印象中,他为人谦和、正直……有口皆碑。听说他生过大病,不知近况如何?  

一行人敲开了他的家门,对于我们的到来他感到十分惊愕,竟浑浑噩噩地认不出谁是谁,一阵寒暄过后,才恍然大悟,将我们从记忆中拾起。看起来身体还算不错,只是喉咙有些嘶哑,说话有点吃力。环顾四周,不觉有些冷清,儿女离他较远,老伴前几年去世,他孑然独居,我们不免有所担心,问长问短……

“胜地不常,盛筵难再。”为了不留遗憾,小弟兄们又一次发起了聚会。“李姐,在地矿局门口留个影吧。”发起人善意地对我说。是啊,我曾是这个队伍中的一员,曾为地质工作付出过、努力过、拼搏过,这里是甘肃地矿局中心地带,怎么能错过这次机会呢。我摆着各种姿势,向人们宣告——在我人生的长河里,竟有过骄傲的一页!

走进地矿局餐厅,已是灯火辉煌、热闹非凡了,老面孔新朋友济济一堂,欢声一片。

“啊,你来了……”一个惊讶、激动、热烈的拥抱,她是我牵挂、思念中的好友之一。在她身上看不出岁月的痕迹,说话轻言细语,仍然还是一副知识分子文质彬彬的老样子。我俩依偎在一起亲昵地拍照,恐怕失去这次良机。

桌上丰盛的菜肴尽显西北特色,什么手抓、发菜……在南方是很难见到的。我面前的盘子里堆的像座小山似的,“李姐,吃这个”“李姐,吃那个”“李姐…….”。尤其秀子,她那闪亮的双眸里和微微上翘的嘴唇上透着善意、敬重与真诚,她的只言片语里和一个个小小的举动上,传递着平原堡人朴实的亲近感。我们一次次的碰杯,讲述着地质人的故事,她让厨师加做了一大盆我爱吃的豌豆面……你们一个个暖心的举动,让我李姐的心无处安放。

酒杯的碰撞声,友人的祝福声,满堂的欢笑声,将聚会推向了高潮。美酒里盛着深情,祝福里装着真诚,笑声里透着“水二人”的爽朗、仗义、团结、盛情,还有那浓浓的爱!

人群在握别、难舍中慢慢离去。突然,一双有力的双臂将我紧紧拥抱,并越抱越紧,不肯松手。我不知所措,但我明白,这是真挚、纯粹、朴素情感的再现,这是姐弟离别的不舍,这是千言万语的诉说。小兄弟,世上没有不散的宴席,那就把这多年心底深处的情谊让我们紧紧地拥抱吧!我笑了……

青山在,人未老,水二情正浓;

岁月增,水长流,情怀依旧留。

兰州让我记住了你的笑脸,记住了你的温情,记住了你的守时与辛苦!再见了师傅!再见了地质人!

 干杯,重逢,就是一种别离。人生的聚散离合,就如一场盛宴,你匆匆而来,一场喧嚣过后,又匆匆而去。兰州的“水二人”,你们的每一张笑脸都印在了我的脑海,你们的点点滴滴及轰轰烈烈都成了我的永恒,今天笑着和你握别,愿不日笑着把你迎接!  

兵团战友相聚于兰州小西湖

(兵团战友相聚于兰州小西湖)

皋兰山

(皋兰山)

久别重逢

(久别重逢)

张掖——永远的平原堡

 

再向西,张掖是我最后一站。这里是我魂牵梦绕的地方,是我留下青春的地方。

火车晚点,等候多时的友人们已急不可耐,一路的催促,终于抵达。

出站后,我一眼便认出了接站人,他曾是“水二”车队的一名干将,也是我熟知的一位好友。他正两眼直直地盯着出站口,聚精会神地搜寻出站人,唯恐漏网。“喂!”我们已站在了他的面前……大家会心地一笑,便拉着行李上了他的私家车。

友人说,为了接我们,还特地头发焗了油,换了装,我瞥了他一眼,果真如此。真是小事见格局,细节看人品,尊重也是一种美德。

水勘院(即原“水二”)距离火车站约4公里,离市区仅2公里,是1994年至1996年陆续从平原堡搬迁过来的。我不禁想起,队址还是当年我们在队上时,爱人与有关领导多次勘察、研讨、协商所选定的,一种亲切感油然而生。

“来了,到了。”一帮友人在酒店门口情不自禁地喊叫着。啊,我一一叫着围在车周围的她们,兴奋地投入到了她们的怀抱…….我站在久别的土地,恍若如梦……

放下行李,来不及洗脸换衣,立即赴约。

嗬!走进餐馆,人气爆棚,前来接风的友人早已等候多时。没想到组织的如此隆重,如此郑重其事,这让我大喜过望。

桌上摆满了瓜子、水果、茶水,气氛十分热烈。我的心脏快要跳出来了,激动地喊着:“我来了,我来了!”并频频向大家招手示意,“李姐好,李姐……”大伙儿哗啦啦鼓着掌回敬着。我坐在指定的位子上定神一看,曾经的队长、工会主席、科室主任,曾经的“三八”号钻机的姐妹,曾经的左邻右舍,我熟识的亲朋好友,您们不正是我日思夜想的“故乡”人吗!

满桌的菜肴让我眼前一亮,清爽适口、色泽和谐、香气宜人、形态美观、盛器得当,给人以美的享受,一改了我的旧观念。从而看出,张掖的与时俱进和它的发展变化,令我感慨万千。

席间,大伙儿一片欢声笑语,浓浓的“故乡”情溢满了全屋,难以掩盖“故乡”人对‘游子’的热盼。这叫:“一别数载又相逢,回首往事话无边。”真可谓,情切切、意浓浓,秋风习习醉酒楼。“回家”的感觉真好,我似乎停泊在温暖的港湾!

呼啦啦,一群姐妹围了过来,唱起了欢迎歌,一曲接一曲,唱出了她们的心声,唱出了老根据地人的情怀。这别开生面的‘见面礼’,这至高无上的礼节,怎能不让‘游子’们动容!

一个个笑脸、一张张合影、一阵阵欢笑、一串串脚印,汇成了欢乐的海洋。亲不亲,故乡人;浓不浓,故乡情。在外的“游子”很久没有尝到过这种甜蜜、暖融、温情的滋味了。即使几十年不见,却一见如故,这就是”水二人”博大的情怀!

这生生不息的情感,是撩拨情怀的牵挂,是无限美好的再现,是终生难忘的真情!我感慨着!

众所周知,张掖的旅游业进入了“快车道”,成了国际化旅游胜地,各大景点美不胜收。有’“故乡人”的陪同,还不趁此看一看。

一大早,一行人迎着朝阳,心花怒放,开着二辆私家车开始今天的旅行。

首先映入眼帘的是那座雄伟的古楼,它一改昔日的沧桑,以崭新、灵动的姿态,矗立在十字街头。嗬!我们为之一振,欣赏着、感叹着,友人特绕古楼一圈,让我们看个够。

市区马路宽阔整洁,道旁树木成荫,柳条婀娜,一排排小别墅尽收眼底……这哪里是昔日黄沙漫卷的张掖?这哪里是昔日房屋破旧、路面坑洼的城市?啊,变了,恍若是一幅江南美景。

来到《张掖国家湿地公园》,不看不知道,一看吓一跳。这里有湖泊、木桥、栈道、绿树、草坪、红花、芦苇、候鸟……与同边的别墅交相辉映,一派迷人的江南风光,惊艳着众人的眼眸。“谁持画笔抹浓彩,祁连山下那片绿。”大伙儿尽情地享受在其中,欢而忘形,乐而忘返。

“绿荫丛外麦毵毵,

竟见芦花水一湾。

不望祁连山顶雪,

错将张掖认江南。”

罗家伦诗人的这首名句,是对张掖不是江南而胜似江南的赞美。多年回来,感慨良深,这里不只是荒凉和粗狂,更有着不输江南的柔美。河西走廊这颗璀璨的明珠,戈壁沙漠那抹耀眼的绿,让我有了想回第二故乡居住的冲动。

在队时,听说张掖有一个独特的民族——裕固族,我很好奇,当年没有旅游业,只好作罢。这次一定不失良机,去看看她的真容。

旅行社的车开到马蹄寺的牌坊下,让我们自己进入园区。大伙儿无心去观赏马蹄寺的风光,一路向上直奔裕固族风景区。

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片五颜六色的花海,在雪山的映衬下显得更加鲜亮。这是难得的景象,大伙儿手持鲜花、背靠雪山,留下了一张张笑脸。

我突然觉得,好像一下子走进了另外一个世界——听不到周围的喧嚣,看不见风中的尘埃,这里的雪山、森林、草原、湖泊、牧草……在低温的笼罩下,万物无声、一片寂静,蓝天似乎伸手可及,一条宽阔的马路直通天边。有一种清新脱俗之感觉,是白云山下一片纯净的伊甸园。

一座座裕固族风情园沿路两侧而建,一直延伸至祁连山腹地;道旁树结满了红红的沙棘果儿,昂着高傲的头,直冲天空,细流悠悠而下,唱着歌儿奔向远方。

走进风情园,院内十分安静,只有木屋前一片格桑花开得正艳,还有那五色缤纷的经幡在随风舞动。“有人吗?”我们走进铺着地毯的屋内,无人应答,只好朝前走,一家家地去问。来到一家前院,忽听后院厨房內有动静,便上前询问,说是因疫情休园……啊?我们有点沮丧,这不是白来了吗?

走,继续。功夫不负有心人,真让我们找到了一家。我看见院里有一位二十来岁的姑娘,便去搭讪,向她说明来意,她两眼直勾勾的盯着我们,这……看来有点为难。“我们从上海专程来这里的……”继续乘胜追击。终于,她开了口,打电话叫来了另一位姑娘,付了一百元入园费,非常友好地将我们领进了园。

不一会儿,二位姑娘换上了盛装,打开音乐,便开始了双人边歌边舞的表演。别看我们人数不多,但她们跳得非常认真,一曲接着一曲,真诚、善良、朴实写在了她们的脸上。尽管我们听不懂她们的歌词,但我们听的津津有味,如同祁连山的雪水清澈明亮;尽管我们看不懂舞蹈的含义,但我们看的目瞪口呆,形同牧场中的两只花蝴蝶在翩然起舞。一阵祝酒仪式后,便是集体舞,大家围成一个圆圈,踏着音乐的节奏,随着二位姑娘的脚步,一起嗨了起来。那么的尽情,那么的欢畅,那么的高涨,那么的舒怀,我是第一次领略到这种自由自在、无忧无虑的纵情!

来到院中,在民族特色的木屋前,在格桑花的花丛中,与二位美丽的裕固族姑娘合影留念。戴着她们的帽子,挽着她们的胳膊,来一次亲密接触,真有点民族团结一家亲的样子。

走出风情园,主人频频向我们招手吿别,我回头,蓦然间似乎看到了一张具有自然风光、人文景观、民族风情、宗教文化为一体的精美、宝贵的明信片!

张掖丹霞地貌,用2亿年惊艳全世界,它的美无愧为世界名片。游览之后,为它的气势磅礴、色彩斑斓……而撼人心魄。不再多述,就此搁笔。

友人提议,《国家沙漠体育公园》有袁伟民的题词,离这不远,可以去玩玩。好呀,友人一大早开着私家车,带着各种食品,领着一帮老小孩们,兴高采烈地去“秋游”。

阳光很烈,沙子极烫,女士们出着洋相,用沙巾将头裹出个五花八门,让人忍俊不禁。大伙儿在沙滩上滚爬,在沙丘上将沙巾抛向高空嬉戏,在骆驼前、帐篷中摆弄着各种“丑态”拍照,在沙顶上大家手拉手唱着“老年朋友们,大家来相会……光荣属于我们五十年代的老一辈……”。兴奋地忘记了年龄,忘记了皱纹,好似回到了年轻的时代。这种开怀,让我怀念,更为留恋。

寻一处荫凉,将水果和食品摆满了一塑料布,大伙儿围坐在一起,吃着、说着、笑着,无忧无虑、自由自在,情同手足,胜似同足。我仿佛触摸到了他们一颗颗金子般的心,仿佛看到了他们如风中的劲草,朴实而真诚。这是一个古稀之年难以忘怀的记忆!

从沙漠来到酒店,友人的鱼宴已候多时。看着他那张朴实、淳厚的脸,如同平原堡的底色,几十年未变。他语言不多,笑吟吟地招呼着大家入席,笑吟吟地给大家端茶递水,又笑吟吟地不停的往大伙碗里夹菜。我和他开着玩笑,他的脸唰地一下就红了,若不是他夫人在一旁帮衬,也许会更加的腼腆,活像个女孩儿。

满桌的小吃让我新奇,友人一边给我夹菜,一边解说,这叫什么,这是什么,这……看得我眼花缭乱,吃得香甜可口。此时,我想起甘州巷子的夜市,令人大开眼界:有着东西南北中的美食,有着人气爆棚的食客,有着红红火火的场面,让人过目不忘。我又想起在一家餐馆吃的“炒炮仗”,那实登登的一大碗,足够几个人享用,如同张掖人一样朴实厚道,不虚不假。这还是原来的张掖吗?我思忖着。

走出酒店,街上琳琅满目、熙熙攘攘,清风拂面,柳枝轻摆,我不禁举起相机……

作为“水二人”,平原堡是大家牵挂的地方,无论你走的多远,身在何处,在有生之年,总想一次、再一次的亲吻那片土地。哪怕是破烂不堪、废墟一片,哪怕是夷为平地、农田覆盖,也要到那片炙热的土地上站一站,看一看。

“这是黑河、砖瓦厂、车站、通向部队的路……”友人一路解说。随着车轮的临近,我的心激动地呯呯乱跳,两眼直盯窗外,搜寻着往日的记忆…….

到了,我不敢相信自己竟然站在了日思夜想的土地,有点恍愡,有点幻觉,如梦一般。

那条渠仍静静的卧在那里,只是少了几棵歪脖子沙枣树。农场大院、综合啇店、邮电局、工商银行还在,只是人去楼空;地质大院的大门口拱门铁架还在,里边却是一片农田。“中南海”大院,高高的水塔依然矗立,排排瓦房、厕所、花坛、科技室和图书室、广播室……依旧如故。值得一提的是,情报室门前花坛里的土,还是我一桶桶拎进去的,现成了无人问津的死坛。“中南海”大院已改朝换代,成了一家公司;最原始最值得回味的还是通往部队和学校的那条路,也是曾经的小集市,碎石路面未变,风格未变,只是两侧的白杨树长的粗壮高大了许多;橡胶厂、车队面貌全非,老家属院夷为平地,玉米、高梁丰收在望。新家属院千疮百孔,我努力去找当初的家,因时间久远,破损严重,几番周折,终于找到了。原来的大门及厨房已坍塌,将院墙改成了大门。用栏栅做成的门紧闭着,我用力地摇晃喊叫着,却无人应答,只好透过栏栅的缝隙努力地向里看。果真,油漆刷的半截墙围还在,在斑斑点点中,淡绿色依然那么的鲜亮。心中如五味杂陈,我久久不愿离去……

院内几棵枣树在废墟中依然果实累累,即使枝干匍匐在地,在风雨中依然健壮地生长。它是地质人在此生活过的见证,它是给来者留下的遐想。摘几颗送到嘴里,平原堡纯正的味道依然……

别了,平原堡,我曾经的家园!环顾四周,心窝阵阵作痛,害怕这次的离开会是最后的别离,我含着不舍的热泪……

平原堡的农家乐办的热气腾腾,虹鳟鱼是我第一次听说,也是第一次所见。此鱼是用祁连山的雪水养殖的冷水性鱼类,深灰色与紫红色分池养殖,肥硕、鲜美,是上等的佳肴。大伙儿围坐在亭子里的圆桌上,看着池内几十斤重活蹦乱跳的鱼儿,听着具有民族风的音乐,嗅着微风吹来的花香,吃着友人不停往碗里夹的鱼块,我感叹着、喝彩着、欣慰着——平原堡我的“故乡”真的变了!

水勘院内一片祥和,树木成荫、鲜花盛开,整洁而优美。地质人过着安定、富足的生活,尤其是辛苦一辈子的老“水二人”正悠然自得的安享天年。居住在外省市的“水二人”,一年隔三岔五地来此小憩多日。我真想回归故里,买套小房,时常小住,与大家同享一片蓝天。

你们还好吗?去看看他们吧,凡是我记忆中能想起的老同事、老熟人、老朋友。

树影婆娑,风儿轻轻。在欢声笑语中,一行人陪同我走门串户,让我以解心头多年的牵挂。

啊,真是岁月不饶人啊。有的不能行走,有的糊涂的不认人,有的聋的只靠写字交流,有的弯腰驼背、牙齿零落、白发苍苍,甚至在络绎的去世……我如哽在喉。

不过,他们的生活都很安逸、富足、悠闲。有着与大城市媲美宽厰明亮、现代大气的住房;有着物产丰富、生活优越的鱼米之乡;有着……我想,这就是地质人最好的归宿。

每到一家,都是那么的亲切与激动,不是问长问短,就是让你吃这吃那,什么水果、点心、牛奶……一一摆上桌。让人暖心、自在、舒适。

路遇的人像滚雪球似的越来越多,形成一支庞大的队伍,陪同我们一路同行。打牌的、散步的、出来办事的等等,只要遇见,便朴实的紧紧握住你的手、真诚地盯着你的脸,在那里滔滔不绝,好像见到了阔别多年的亲人那样的亲近与兴奋。这种真情实感,只有在这片土地上生活过的人才能体会到的。我留恋大院里的温度,更留恋给予我温度的人!

“李姐,明天一早去润泉公园演出(自娛自乐),你给我们拍个录像呗。”“好啊,我正想看看你们的风釆。”

其实,我在网上早有所闻,她们是一支充满活力、积极向上、风情万种的队伍。不仅常参加社区活动,而且也代表水勘院参加局一级的文艺比赛。这支队伍是队里不可缺少的、难得一见的、一道靓丽的风景线。

嗬,果不其然。时儿热歌劲舞,时儿飘飘欲仙,时儿淑女闲庭,时儿葫芦丝悠扬,时儿……彩扇、油纸伞、唐装,将公园渲染的五彩缤纷,众人驻足不前。我随着攝像机镜头,心潮澎湃,赞不绝口。

她们热爱生活,正享受退休后的当下。在天水一色的荷花池旁,在桔红色的围栏之上,穿着各种艳丽的表演服,摆出与服装相映的姿势:一会儿,身着绫罗、仙气飘飘,犹如仙女下凡;一会儿,旗袍伴身、手持油纸伞从长巷款款而来,尽显江南女子的柔美。一个个镜头,一幅幅画面,留下了美的享受,也留下了她们与我的记忆。

阳光直射,有点难奈,大伙儿转入到了荫凉处。她们换上了一袭上黑下红、优雅大方的演出服,手捧歌夹,背靠湖面,风风韵韵,俨然像一幅风景画。她们用以悦耳、动听、美妙的歌喉,歌唱着金张掖如今的变化与富足,歌唱着祁连山下这片丰的土地。余音袅袅、不绝如缕,引来了不少游客进入队伍里蹭照。突然,镜头里传来一阵呼声:李姐,再见!再见了,李姐!欢迎你下次再来!看着那一张张朴实的笑脸及那难舍挥动的手,我的眼睛已朦胧,看不清镜中的画面了。

晚上就要登机,中午兄弟姐妹们执意要为我们践行,呼啦啦来了几十人。

几日难得而又美好的相聚,今天就要划上句号,心中的留恋溢于言表。这里不说人情世故,也不说他们为我们破费了多少,只是说依依惜别情。

包房里人声鼎沸、热闹非凡,桌上似乎摆满了“满汉全席”,啊,又让大伙儿费心了。

“来,大家端起酒杯,为李姐她们送行……”友人站在二桌的中间,高举酒杯来了一个开场白。干杯,干杯!酒杯的碰撞声与呐喊声如波涛汹涌,一浪高过一浪。

席间,大家谈笑风生、兴致勃勃,仍沉醉于这几日大家在一起的快乐与美好。我提议,你们几个男生划个拳给我看看吧,我已多少年没有听到拳声了。什么哥俩好啊,什么大压小啊,那些口诀和手势都太平淡,我喜欢螃蟹拳。他们几个立刻换拳:“螃蟹拳呀,脚八个,二头尖尖,这么大的个……”幽默、风趣又滑稽,尤其是手势,忽上忽下、忽左忽右,让人看的眼花缭乱,捧腹大笑。这不是当年地质大院的声音吗,我渴望已久。大家让一个熟悉当年这个声音的人模仿一遍,她的惟妙惟肖和生动活泼,逗得大家哄堂大笑。啊,永远是平原堡的底色,还带着泥土的芳香……

要离开这里了,谁不留恋呢。大伙儿依偎着拍照一张又一张,举杯别离一杯又一杯,‘你们再来’的嘱咐一声又一声。

人生,究竟有多少相遇,会温柔了岁月,惊艳了时光?又有多少共同的经历,会依依不舍,才懂得分别的酸楚?下午时分,应邀去水勘院友人家小憩,路遇一帮人正围着一辆三轮车,走近一看,原来是卖奶的。我很好奇,现在竟还用这种原始的方式卖奶?几十年过去了,仍然是用塑料桶装奶;仍然是用长把铁勺舀奶;仍然是用三轮车走家串户。民风依旧,朴实依然。我的上海朋友执意买二舀,想尝个鲜。

喝着热腾腾的鲜奶,吃着友人端来的小菜、烤馍、玉米。比起超市琳琅满目的食品,好上不知多少倍,纯正多少倍。一行人赞不绝口。

我对这牛奶倍感亲切,也有着特殊的情感,源于我的两个孩子。孩子生下无奶吃,是这白花花的鲜奶养活了他们。每当高吭的吆喝声和那叮铃铃的铜铃声、在我家门前响起,便是寄于我每天的希望,送奶人有时还多加一舀。睹物思情,尘封多年的往事涌上心头。

大伙儿聊得正欢,突然友人的手机响起,是事先约好临行前到她家吃晚饭的友人打来的,催我们赶快去呢。“等一会儿,再坐一会儿,再聊一会儿。”友人挽留着。没过多久,铃声再三响起,我们再三起身,他看看手表再三挽留。

是啊,友人的爱人身体不好,近日一直住院,她却为我们偷偷跑出来几次。这不,今天又偷偷溜了出来,特地买了一大包玉米,为我们送行。说是这里的玉米香、糯可口,是地地道道的绿色食品,说是不让我们留下遗憾……你的真诚与善良,让我们都铭记于心,。

此刻,时间宝贵,不得起身。这一别不知何时才能相见?不知何时才能如此的开怀?我相信,今日的情,是明日最好的回忆。

走进另一位老友家,时间仅剩四十分钟。看我们进来,两口子忙得不可开交,炒菜的、拉面的.....不一会儿,一桌子丰盛的菜肴便摆上了桌。看得出,为我们等候多时,忙乎多时。我心中有点内疚,总感觉辜负了友人的一片赤诚。

“趁热吃……”友人将热腾腾的拉面一一摆在我们面前。说是浇头是用十几种食料做成的,面是用菠菜汁和的。啊,果不其然,汤汁鲜美,拉面滑溜,是纯正的“家乡”味道,大家赞不绝口。我有几十年没有吃到过这样的面了,要不是刚才吃的肚子鼓鼓,肯定还要吃上几大碗。

“别急,慢慢吃……你们来的太晚了……”友人一边往我们碗里夹菜,一边亲昵地埋怨道。“东西都给你们买好了,是这里的土特产。”她指着屋里摆放的红枣、葡萄、梨、桃等。我似乎回到了久别的家,回到了亲人温暖的怀抱,她们的那份疼爱与不舍让我对“家”有着无限的眷恋,真想在这住上一阵子。

匆匆相聚,匆匆离别。但在这短促的时光中,我们却拥有了永恒!

酒店里挤满了送行的人,桌上摆满了鲜枣、葡萄、梨……还有那刚煮好热乎乎的玉米棒子。好不热闹!“李姐,带上吧,是这里的土特产,专门给你们买的……”我连忙摆手——不能带,不能带,飞机要收费的,划不来。大家七嘴八舌,边帮我收拾行李,边往包里塞。“到了上海是否有人接?路上注意安全……饿了就吃点……”句句都包含着深情。你们的这份意、这份爱,我懂!没有比这更让我珍惜的了。

连日,来这间客房的人络绎不绝,将小屋挤得满满的。大伙儿在一起叙叙趣事,聊聊家常,谈谈行程,温暖如春。

如今,就要启程,离开这充满芳香的小屋。难忘笑颜多柔美,难分时光多匆匆,难舍几日多美好。它是留在我心底的那抹亮。

送行的车已停在门口,大家七手八脚将我们的行李装上了车,又目送我们上了车。“再见,欢迎你们再来……”一阵呼喊。我坐在副驾驶座上,一一与他们握别,此时的难舍,让我心碎。突然,一张双臂向我扑来,“抱抱,再抱抱……”四目热泪顺颊而下,紧紧地抱着……我知道,这是心与心的缠绵缱绻。

车缓缓离去,视线模糊了我的双眼……愿彼此的心儿能紧紧相随,将这所有的美好,正悄悄放在了我的心灵空间。

飞机腾空而起,将我的惆怅与孤独跌落在黑夜的长空……

张掖沙漠公园

(张掖沙漠公园) 

故乡我来了

(故乡我来了)

刊头

作者简介:李彦来,山东枣庄人。16岁屯垦戍边于甘肃生产建设兵团,23岁就读于西安地质学校,26岁分配到甘肃省地质局水文二队从事水文地质工作12年,其中3年在“三八”女子钻机任技术员,38岁调入上海从教育工作,直到退休。业余爱好:旅游、摄影、写作。作品有《青春大戈壁》《那片芳草地》。

上一篇:听取蛙声一片

下一篇:娘做的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