盐业工人的奋斗之歌 ————读周习的小说《盐诺》

来源:作者:张强时间:2022-09-05热度:0

  春天白茫茫,夏天水汪汪,秋天蛤蟆叫,冬天一片霜。走的是弯弯道,听的是鸭兰子叫,吃的是黄蓿菜,喝得是牛马尿......

     在周习的小说《盐诺》中,对旧时代生活在盐碱地周围人们的环境的这段描述,令人不忍卒读。

     正是这样的处境,盐业故里发生的故事,桩桩件件,吸引着我去了解和发现。读罢《盐诺》不肯掩卷,心亦无法释然。

    《盐诺》,是一部中篇小说,讲述了一个生活在盐田的普通人物的个人奋斗史和爱情故事,从中穿插着盐业发展的大历史。文中展现了山东盐田的风土人情和悠久的历史,盐既是这块土地人们的财富,可谓趋之如鹜,但也给他们带来了苦难。

     二子由旧时代遭到盘剥的盐工,到成为盐把头,再到新社会的盐场工人退休,其颐养天年的经历,让人看到了盐业工的风雨人生路,说明社会的变迁对个人的影响。小说充满了血淋淋的倾诉:旧社会把人变成鬼,新社会把鬼变成人。

     小说主线贯穿着二子对李貂蝉的爱情(实则单相思),二子从最初立下娶妻志愿:“我就找个狐狸精那样俊的女人当媳妇”。一次看演出的偶然相遇,令二子终生难忘:“二子回过神来,一步窜到了女角跟前,‘呀呀’,又一声叫,那秋波扫满了二子全身,二子只觉得这双熟悉的眼睛和这个熟悉的脸型像一团雾气笼罩了他”,那女子只觉得这看不清面孔的小男人与众不同,头发似乱草,只是好奇地多看一眼而已,这下可把二子害苦了。别的女人再也进不了他的发眼。他有他的傲气,俗语道:男子十三,自挣自穿。二子十三岁的时候就到摊里去晒盐,他数不清从这条小路来来回回多少年了,现在的晒盐技术炉火纯青,只要他想让池子出多少盐,池子就能出多少盐。二子全家为了他的梦想,大哥拼命地干活,多挣几个钱,给弟弟说上个媳妇。后来大哥被盐把头苛刻致死;二子和老爹对头又干了半年,钱还差的远,希望二子说个一般人家的媳妇,结果二子闷头不说话,他要他心中的媳妇!

      当二子全家挣足了钱,老爹穿上新衣服上门提亲,遭到一顿臭骂:“宁可养汉,不嫁晒摊的!”。这下二子五雷轰顶,期待落空了,他亦然在心中“爱一个人的事还真的不是自己说了算,是心说了算”。

      小说中特别提到二子爹为地下党员,利用盐业为革命筹集善款,曾经为二子娶媳妇的钱,也挪作为革命之用。全国解放后二子爹成了一名盐务局干部。

      另外,小说以白狐为牵引,从决意非李貂蝉不娶,到盼着见到她,有四次白狐闪现。最后一次:白狐出来,“二子骑着自行车,哼着京剧小调,走到大码头,转个弯,却愣住了,一只白狐从棉花地里跑出来,立起身子同二子打个照面,倏忽之间向前方奔去。”,由此引起二子与李貂蝉的“棉花地里相会的故事”:这是一个仰慕者与梦中情人的相会,一个盐场的技术场长与一个普通家庭妇女的相会,是一个长达几十年的爱慕的表白。风儿是那么的轻柔,梦中情人的回答揭示了当年的真相:二子,你跟着戏班子跑了五年,硬是没有当面向我提过呀。我娘回绝你,我可不知道呀!

      小说借鉴了清代作家蒲松龄的手法,利用白狐的现身,寄托了对善和美好的表达。

     这部盐业故里的曲折爱情故事小说,最终以二子的孙子和李貂蝉的孙女的结合,而曲终剧散。

     毫无疑问,所有的文学作品归根到底都是关乎人,正如生活的大部分也都决定于人本身。作者认为:“现实生活中不缺少英雄,是我们缺少发现。有人以人性的借口否定英雄情结,我反对,英雄是人,有他的社会性。”

     《盐诺》里的主人公,二子充满着正能量的人物,其身上闪烁着自强、执着、爱美、善良、真诚等人性之光,其最终奋斗成功,荣归故里、安度晚年的故事,堪为盐田故里人们津津乐道的人物。其爱情的结局由其孙子和李貂蝉的孙女的结合,作为盐田人的诺言得到兑现,是对该小说的最终诠释。

       二子得胜回朝。盐业工人的赞歌响起。

      脚踏荒原,头顶蓝天,大海为邻,风雨相伴,盐业工人在碧波中耕耘,双手托起洁白的银山,我们勤劳朴实,我们创新实干,哎嗨哟嗨,青春献给这纯净的事业,汗水洒满这银色的海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