歌者黄世英的逐梦人生

来源:自然资源作协秘书处作者:自然资源作协秘书处时间:2022-10-30热度:0

封面

国家一级作家黄世英著《逐梦人生》近日由地质出版社出版发行。

《逐梦人生》重现了一位从新中国“游击队员”到中国地质事业的“歌者”的升级历程。全书涵盖内容丰富,除黄世英先生亲述自1962年参加工作以来的地质工作历程与文学创作的追梦足迹外,还汇编了国内文学界、影视界相关人士对他艺术里程和作品的多元化评价。

书中展现了一位耄耋之年的作家之路,亦可借此管窥中国地质文学60年的重要史实,值得收藏赏读。原国土资源部党组成员,中国地质调查局原党组书记、局长孟宪来为此书作序,对黄世英老先生的奉献精神高度评价。


孟宪来


2022年是黄世英同志从事地质文学创作60周年,世英同志被誉为“大山里走出的作家”。他从一位普通的地质队员,经过不懈的努力,成为国家一级作家、中国金鸡奖评委、中宣部“五个一工程奖”评委、全国人文奖评委、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全国劳动模范。

20世纪60年代初,他从吉林中部地区地质中等专业学校毕业后,分配到吉林地质大队工作,常年从事野外地质勘探,曾荣获“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30周年吉林省地质找矿二等功”。他酷爱文学创作,坚持业余创作25年,荣获了“吉林省业余创作积极分子”称号。

1982年,孙大光部长到吉林省地矿局视察工作,阅读了他的地质题材电影剧本《雪山深处》并接见了他,鼓励他“要坚持电影文学创作,为百万地质职工写电影,改变地质行业只有‘一本书、一首歌、一台戏’地质文化匮乏的局面”。

不久,地质矿产部将他保送到北京电影学院文学系深造,毕业后又将他调到地质矿产部文学创作室。他调进部里从事专业创作后,时刻牢记大光部长当初的嘱托,将自己的创作镜头瞄准地质重大找矿铁项目,跑遍天南海北、山川大地。

当南海首次打出工业油流时,他创作出电影《男儿要远行》;当西藏羊八井建设世界上第一座高原地热发电站时,他创作出电影《世界屋脊的太阳》;当地质矿产部在塔里木盆地找到大型油气田时,他创作出电影《胡杨》;当国家开始进行矿业秩序整顿时,他创作出17集电视连续剧《呼啸的山野》;当地质部门派出队伍解决干旱城市饮水难题时,他又创作出电影《中国人》;当国家提出保护耕地时,他又将作家梁守德的中篇小说改编成电影《十八亿红线》。他的影视作品分别荣获夏衍电影文学奖、铁人文学奖、百花奖、金鸡奖、政府奖、全国“五个一工程奖”。我国地质题材影片,除了《年青的一代》《李四光》外,几乎都是出自他的笔下。

他夜以继日地忘我创作,终于累倒在电脑旁,先后在主动脉、心脏安装了8个支架。出院后,他又马不停蹄地奔赴青藏高原采访,被誉为“拼命三郎”。

当国家新一轮地质大调查开展后,他带领几位中青年地质作家,跟随地质大调查的步伐,走进戈壁、雪山、高原,一走就是12个年头,创作出《无言的雪山》《青藏劲旅》《生死大营救》《点击死亡之海》等9部长篇纪实文学。

在我出任中国地质调查局局长时,请世英同志为国家新一轮地质大调查创作一部新的《年青的一代》电影。他将生死置之度外,曾两次闯进号称“死亡之海”的罗布泊,历时5年创作出电影《生死罗布泊》。在国家新一轮地质大调查收官之年,这部电影在人民大会堂举行首映式,并荣获夏衍电影文学奖、全国“五个一工程奖”。

半个世纪以来,他坚持为地矿系统不断涌现出的“萧继业”们立传,讴歌“三光荣”精神,用镜头抒写当代中国地质实业“史记”,成为名副其实的中国地质事业的“歌者”和“历史书记官”。

2012年,在他从事文学创作50周年之际,时任国土资源部徐绍史部长作出重要批示:“世英同志对地质文学苦心孤诣,对地质事业殚精竭虑,是我们学习的榜样!”

我参加了国土资源部为他专门举办的“黄世英从事文学创作50周年纪念座谈会”,会上时任常务副部长徐德明亲自为他颁发证书、奖杯,授予他“国土资源文学创作杰出贡献奖”。

这本书是半个世纪以来黄世英同志从事地质文学创作的忠实记录,有他从事地质文学创作的深情回忆,也有全国报刊发表的关于他文学创作的文章,客观地记录了一个著名地质作家的成长历程,不仅给人启迪与力量,还具有史料价值。他对年轻一代了解地质、热爱地质、献身地质事业,继承、发扬“三光荣”精神,都是一部难得的教科书。

黄世英坚持60年地质文学创作,他不倦拼搏的人生历程与取得的辉煌成就,对我们都具有启示意义,特别是告诫年轻一代:

“人生只要有梦,就会有希望与未来,勇于逐梦,一切皆有可能,梦想就会成真!”(完)

中国自然资源作家协会副主席、诗歌委主任胡红拴对《逐梦人生》高度评价:

黄世英同志从事专业文学创作三十多年来,创作出三十二部电影文学剧本,其中十六部搬上银幕。他还创作出版了十二部长篇报告文学、电影、电视作品集。

当我国首次在南海打出工业油流,他创作出电影《男儿要远行》;当我国在西藏羊八井建设世界上第一座高原地热电站时,他创作出电影《世界屋脊的太阳》;当沙参二井在塔里木盆地首次钻出油气流,他创作出电视电影《胡杨》;当我国地质工作者在罗布泊找到国家急需的特大型钾盐矿藏时,他创作出电影《生死罗布泊》;当国家新一轮地质大调查开展后,他带领四位中青年地质作家创作出五卷本一百万字的报告文学丛书《勘探队员之歌》;全国开展矿业秩序大整顿,他走遍天南地北各大矿区,创作出二十集电视连续剧《呼啸的山野》。

他的作品分别荣获了宝石奖、铁人文学奖、百花奖、金鸡奖、国家政府奖,他的电影作品曾在日本东京、俄罗斯喀布尔、埃及塞布鲁斯等国际电影节上多次获奖。

半个多世纪来,他被评为“吉林省业余创作积极分子”、北京电影学院建校六十周年“优秀毕业生”、国务院授予他“有特殊贡献的专家”。他先后被聘为中宣部“五个一工程奖评委”“中国电影金鸡奖评委”;荣获了“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全国劳动模范”等光荣称号。

黄世英同志用影像与文字形象地记录了中国近代地质发展史,他被誉为中国地质事业的铁笔御吏。

一个地质队员出身的地质作家,他把一生都无私地奉献给中国地质事业。


《逐梦人生》出版后,得到了社会各界人士的关注,中国地质调查局天津地质调查中心矿产地质室主任、作家李效广倾情作《歌者与被歌者》

歌者与被歌者


李效广


黄世英先生是一位名副其实的跨界大家。他先是一名地球物理探矿工程师,之后成为国家一级作家和一级编剧,并受聘为中国电影金鸡奖和中宣部全国“五个一工程奖”当评委。60年里,他发现1处铁矿,编写过20余份物探报告、设计或学术论文;他创作了7部舞台剧,出版13部报告文学与电影剧本集,撰写了38部电影电视剧本。他的足迹踏遍万水千山,2次走进号称“死亡之海”的罗布泊,3次闯进塔克拉玛干大漠,6次走上青藏高原。在他最近编著出版的回忆录《逐梦人生》一书中,他亲述了自1962年参加工作以来的地质工作历程与文学创作的追梦足迹,还汇编了国内文学界、影视界相关人士对他艺术里程和作品的多元化评价,比较全面地重现了一位从新中国“游击队员”到中国地质事业的“歌者”的升级历程以及一些里程碑事件。

黄世英喜“从二而终”。他“喜欢山间小溪、林中鸟鸣,喜欢夜晚坐在营地里仰望星空,观看瞬间划过的流星,也喜欢雨季里倾听狂暴雨敲打帐篷粗狂的声音”,地质梦便萦绕他一生的心头;他感觉野外地质生活非常浪漫,“悬崖上挂着诗篇”“深山密林里蕴藏着芝麻开门的故事”。于是,他又怀揣了作家之梦。他并没有喜新而厌旧,他把未来的作家梦筑构在地质事业的道路上。两种热情在他青春的内心如熊熊之火开始点燃,启动了他两路并行竞走的逐梦之旅。

他的人生引擎从此像以铀矿核动力为能源一般,源源源不绝,他一路狂奔,定力十足。他孜孜以求,勇于坚持,终于在大牛山发现了一条隐伏的矿铁矿脉;他的三部电影剧本接连被拒,“五年来,连续遭遇‘滑铁卢’!”,但“惨败”并没有令他退缩、把他击倒,他并没有“一而再,再则衰,三而竭。”他没有。他“不认输,屡败屡战”而越战弥坚。“利用假期自费到西藏羊八井地热田去补充生活,继续修改电影剧本”,城堡终被他攻掠而下。他始终初心不改,在于他在与这个世界较量的过程中,他能正确地认识自己;在与世界互动中,他保持着难得的清醒:世界,我来了,我热情似火,你却拒绝了我,无妨,我依然对你一往情深。他内心的热忱从来没有过冷却。“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

他认为文学承担着社会义务。他要求自己“反映时代的激动”,主攻地质题材电影文学创作,把创作镜头瞄准国家重大地质工程项目……,书写中国地质事业的豪迈与辉煌,讴歌地质系统涌现的当代民族脊梁。为地质事业而歌,为改革而歌,为事业中的平民而歌。他有自己的清晰定位,对所做之事充满信心。他不畏冷嘲讽,走前人没有走过的路,做探路者和开路先锋。他由此而成为一个真正自由的人。

黄世英深情而细腻。他垂泪而念革命前辈孙大光,怀念他“永葆本色”“励精图治”“地质文化的拓荒者”。

黄世英对虚幻的光环保持着的清醒,“我拿着中组部的介绍信,各地领导都十分重视、支持我的采访……每逢就餐时会遇到些‘热情’的干部,要让我搬到五星级酒店去住,还要请我到外面饭店去吃‘大餐’……慢慢我醒悟过来,原来问题出在我用餐的桌签上:‘中组部1人’。”招牌带着光环效应,他坚持撤掉了桌签。

黄世英文字中也深含“全部的真诚与良知”,感染着他人。他为人而歌,而文学界和影视界的翘楚和同行亦为他而歌。书中汇编了25篇全国各地报刊中登载过的关于他的印象与评价,赞颂他“踏遍青山人未老”“中国地质事业的歌者”“用生命冲刺承诺”“我们对他只能是深深的敬意”。书中还收集了对他作品的24篇评论文章。

《逐梦人生》有一种巨大的能量,阅读中仿佛看见作者满格的能量包。他为自己选择的梦想不知疲倦地付出着,即便“在主动脉、心脏安装了8个支架”后依然如此。

黄世英先生在创作《国家新执法官》剧本时,采访“总计千余人、记录了30余万字的采访笔记”。我相信这是他的另一笔巨大宝贵财富,值得择机挖掘。

充满激情地创作六十年,是一项了不起的成就。这是一位耄耋之年的大家之路,亦可借此管窥中国地质文学60年很多重要史实,值得一读。


黄世英主要作品一览表 

电影电视剧本 (39部)

1977年:《地久天长》

1978∶《高原明珠》

1979∶《湍流中的爱情》

1980∶《西藏往事》

1981∶《雪山深处》

1982∶《西天旅行》

1983∶《大森林历险记》

1984∶《五个孩子与一条狗》

1985∶《天涯孤旅》  

1987∶《男儿要远行》 

1987∶《特异孪生人》《飞旋世界》

1988∶《魔力》  

1990∶《世界屋脊的太阳》  

1991∶《中国人》

1993∶《生存试验》

1994∶《南中国1994》 

1995∶《归国留学生》  

1996∶《西部伊甸园》《胡杨》  

1997∶《心桥》 

1998∶《特区市府内参》 

1999:《市长热线》《福兮祸兮》

2000:《夏月》

2001:《八面来风》

2002:《呼啸的山野》  

2003:《鄂伦春童话》

2004:《生死大峡谷》

2005:《大东巴的女儿》  

2007; 《一座城市两个女孩》  

2009:《椰岛之恋》   

2010:《十八亿红线》

2011:《生死罗布泊》 

2012:《青春作伴好还乡》

2013:《女狼人》

2015:《北纬十八度的爱》

2018:《清明上河图》

2019:《打工皇帝还乡》

2020: 《国花的故事》

舞台剧本:(7部)

1.踏遍青山(四幕话剧)

2.大江东去(五场话剧)

3.冰雪封山之前(无场次话剧)

4.挺进老虎沟  (无场次话剧)

5.搬家(独幕话剧)

6.报矿(独幕话剧)

7.深山探宝(小歌剧)

出版书籍:(12部)

1.西天旅行(电影剧本集)

2.世界屋脊的太阳(电影剧本集)

3.被盗的家园(长篇电视剧)

4.第三种忠诚 (长篇电视剧) 

5.地球村规则 (电影剧本集) 

6.地球第三极之恋(报告文学集)

7.青藏劲旅(长篇报告文学)

8.生死大营救(长篇报告文学)

9.无言雪山(报告文学集) 

10.世英电影剧作选   

11.黄世英电影新作选 

12.黄世英文集(4卷)


黄世英

黄世英艺术档案

黄世英,国家一级作家,毕业于北京电影学院高级编剧研究生班,原国土资源部文学创作室主任、国土资源作家协会常务副主席、河北省电影家协会副主席、中国电影家协会电影文学学会委员、中国电影文学副秘书长;中宣部全国五个一工程奖评委、中国电影金鸡奖评委、全国人文奖评委;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全国劳模。曾分别荣获国家政府奖金鸡奖全国五个一工程奖、夏衍电影文学奖、铁人文学奖和日本东京“福祉奖”、俄罗斯阿穆尔之秋电影节奖、埃及—塞浦路斯国际电影节3项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