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直流淌的母爱 ——读陈行甲《在峡江的转弯处》

来源:作者:杨琦时间:2023-09-05热度:0


 

母爱,就像是一条潺潺不断永远流淌在子女心中的清澈溪流,让人倍感温暖,看似平凡,但却于无声中彰显伟大。

这几天读完了陈行甲的人生笔记《在峡江的转弯处》。得知这本书,是因为作者陈行甲,就是前些年屡屡见诸媒体的网红书记,他年轻有为,大破大立,几年时间让巴东县的社会风貌焕然一新。在任期届满即将升职前,他辞去了公职,投身公益事业。他对自己人生上半场做了一个回顾,于是有了这本人生笔记。

这本书最令人动容之处,是第一章《我和我的母亲》,作者回忆了从小到大他和母亲之间的点点滴滴,也是陈行甲用情最深的章节。读完掩卷,我不禁在想,一个贫穷的母亲,一个只读过两年书的山村农妇,她到底给孩子留下了什么?

她所留下的,不是万贯家财,却是无价之宝,以至于多年以后,她的“遗产”还间接造福了一方百姓。因为在陈行甲身上,爱的种子无处不在,他的确是一个温暖且有力量的人,他身上的至真至诚,至情至性,至孝至信,来源于母亲从小为他种下的善良的种子,来源于母亲身上的榜样的力量。

这是一本打开不忍释卷的书。书中有作者挺拔的灵魂,厚重的人生,真挚的感情,朴实的表达。读完不禁反思,再而自问:我该如何做母亲?如何做一位能影响孩子正向成长的母亲?

透过作者和母亲之间的一个个真实的故事,我们眼前渐渐有了一个母亲的轮廓,母亲身上的美德和善行,是留给陈行甲一生的财富。

母亲的勤劳,是刻在儿子的记忆里的。父亲是农税员,常年在外,瘦小的母亲带着两个孩子,生活的艰辛可想而知。母亲怀着陈行甲时,反应很厉害,但还是一直坚持每天出工,直到临盆。陈行甲说,她“干活总是用尽全力”, “那种卑微的慈爱和依赖,一直是我记忆深处最温暖踏实的东西。”

母亲爱整洁,即使家境艰难,也要把日子过得一丝不苟,黑黢黢的灶屋里从无凌乱之感,各种饭菜作料总是用土碗盛着,整整齐齐地摆放,她常说:“爱干净,穷不久。”母亲从小教给他的,干干净净,不仅衣着干净,做人更要干净,这成了陈行甲一生的信念。

母亲生性善良,有一颗悲悯之心,虽然自己的生活并不富裕,但总会尽量帮助条件还不如自己的人。母亲的言传身教教会了孩子,慢慢的,不用母亲说,孩子都会照着母亲的做法去做,因为,这就是榜样的力量。

在这个简朴的家庭里,日常的礼仪一点不潦草:日常吃饭,大人不上桌,孩子都不会动筷子。有好点的菜会互相夹。如果孩子先吃完,放下筷子前会双手端筷和父母说一声:“爸爸妈妈我吃完了,你们慢点吃。”从小,母亲带陈行甲出门,只要远远看到认识的人,就会教导他要在大约对方能听见的时候就要大声地主动打招呼。母亲用言传身教树立了家风,也让孩子们习得了良好的教养。

每年春节吃团年饭前,说一说过去一年当中最高兴的事,说一句对来年的吉祥话——几十年来成了这个家里一成不变的仪式。从小到大,陈行甲都对这个时刻充满期待,并乐此不疲,因为这时总会收获母亲喜悦的夸赞。当一个家庭有了自己的仪式感,有了自己的小小传统,也会让孩子感知到家的根脉。

作为农税员的父亲,在小小的陈行甲心中,是一个好得不得了的样子,因为“那就是母亲口中父亲的样子”。当父爱缺席,母亲刻意去为孩子树立一个好父亲的形象,懂得去荣耀伴侣,这样的胸怀实在令人赞叹。而当孩子在心中内化了一个好父亲的形象,也就生发了对父亲的爱、尊重和敬仰。这份对理想客体的爱、尊重和敬仰,会让孩子一生受益。

这本书的后记,是陈行甲的儿子为父亲写的,其中有一段我非常喜欢的文字:勤劳、整洁、善良、孝敬、礼仪、仪式感、荣耀伴侣,这些美德和善行,是母亲留给陈行甲一生的财富。

正如陈行甲自己所说:“母亲不仅生养了我,还遗传给了我柔软的心灵,教给我干净做人的道理。” 她的言行深刻地影响着她的儿子,让她的儿子有朝一日成为一个左右一方的官员时,可以怀着和她一样的悲悯态度来对待弱者,可以耻于在穷困的土地上锦衣玉食从而坚守干净从政的底线。

一个人虽然生命有限,但她可以把自己的价值观、言行传递给下一代,以及她所能影响到的人,这样代代相传,就像一粒石子投入水中,激起层层涟漪,她的生命也就由此延续。陈行甲在书中对母亲的追忆,也让读这本书的千千万万的母亲有所触动,可能会由此开始做些什么。像陈行甲的母亲那样,哪怕她一贫如洗,哪怕她目不识丁,都可以通过言传身教,将一些优秀品质传递给孩子,让孩子受益一生,这就是母亲留给孩子的无价之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