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习作品《中国一号棚》发表于《中国绿色时报》2024年3月1日
中国一号棚
周习
大棚旁边彩色的蘑菇屋顶上落满了白雪,就像大蛋糕上挂满了奶油,淌成一溜弧形,像极了安徒生童话故事里的城堡。这是蔬菜大棚旁边特有的景观,令人敬仰的蔬菜大棚发源地终于到了。
果然,村头的石牌坊上出现了三个红色大字:三元朱。
是的,我要到中国一号棚和回国种菜技术员过年。我心想只有三元朱村的大棚敢称中国一号棚,也只有九章农业老总杨希洲有这个勇气发大红的帖子,邀请出国种菜的技术员到中国一号大棚相聚过年。
杨希洲推广气雾栽培技术,面向没有良好土地的海岛、山地、沙漠;没有充足阳光的贵州、重庆,也就是说,他推广的对象是凭借自然条件无法满足种植种蔬菜的地方。他喊出的口号是开疆拓土,沙丘山地瓜果香、科技创新,雾培引领新未来。
路过三元朱村委,我看到熟悉的贾思勰塑像捧着《齐民要术》站立在村委院落中央,这尊塑像打通了古今农业的脉搏,这是寿光蔬菜发展的理论和精神支撑,也是三元朱村委的镇村之宝,是底气。三元朱村早在二十年前就告别了茅草屋,住进了干净漂亮的别墅和单元楼。三元朱村的每一个角落的设计都包含着蔬菜大棚之父王乐义的心血和智慧。因为大棚蔬菜的种植,农民富裕程度首次超越了一般工人的收入,在过去买楼房的大潮中出现了农村支援城市的新气象。寿光蔬菜种植和销路遍布全国,出口美国、日本等很多国家。上世纪九十年代就把大棚蔬菜种到了美国洛杉矶。
踏着积雪,沿着村委大院南边的马路西去,立刻看到了“中国一号棚”的标志牌,长条形,有半米宽,蓝色和绿色相间,即使是冰天雪地的冬天,也给人生机勃勃的感觉。
大棚的门朝东,有门框,两扇门对开。推开绿色挡风的帘子,一面挂着生机勃勃的吊兰墙,白色的盆,紫色的花草,把冬天的凉风挡在了外面。自然的,你会向西,那是一条很宽的走廊,走廊墙上有花花绿绿的宣传栏,有王乐义书记接待来访者的大幅照片,三元朱发展蔬菜大棚历史感扑面而来,令人肃然起敬。
大棚里暖意融融,温度很舒适,没有闷感。一条宽宽的会议桌上蒙着墨绿色的绒布,地上一堆橙黄色的纸袋,装着鼎立基业、恒冠塑业、芯谷物联、山东旭昇、硒神集团和九章农科的宣传材料。袋子里还有一个玻璃杯和一本比较厚实的边倒苗木的宣称册子,旁边有旺盛的奶油草莓的小苗子,可以随意带走两棵。
别致造型的吊兰将空间隔开,西侧是一处喝茶的地方,一个花梨木茶桌,桌子地下摆满了格式茶叶。洗茶倒水,一位富态福相的女士在招待大家。旁边,樱桃西红柿棵上结满了果实,绿的、红的,像一颗颗玛瑙似的小球,晶莹剔透。
杨希洲正在接受一名记者的采访,看到我过来了,立刻把我拉过去,让我也听听他的介绍。他从棵子上摘下几个西红柿,递给我们吃,口感很好。气雾栽培也是无土栽培的一种,他说,要推广必须降低成本,现在还是墙内开花墙外香,在国外推广得不错,在国内还没有推开。王乐义书记很关心,曾经问过:“孩儿,这种模式挣不挣钱?”
杨希洲知道,在国外的技术员已遍及很多国家,离家种菜一年的老乡,在年底会回到寿光,他要召集大家拜年吃饭,聊一聊家常,说一说技术,互相借鉴,互通有无。一位农民能有这种胸怀,令人刮目相看,这也是我来参加过年的原因。我得知,他从2017年就这样做,宴会以前都是摆在年后,今年改在年前。
我看到离开地面约30公分,有一个长条形的箱子,箱体相当于一大菜畦子,种着两行西红柿苗子。在这里,已彻底颠覆了传统的农业模式,你找不到土地,不会有泥巴粘在腿上,因为地面全是塑料纸铺着,有白色的,也有黑色的,根本没有长草的可能,所以也没有根线虫等很难治愈的病虫害。箱子样身是深红色,底部和面部都是白色的板子,苗子从白色的塑料膜种长出来,翠绿翠绿的,十分整齐。掀开盖子,发现水管都隐藏在箱体里面,喷雾时发出嗡嗡的声音。根系白色的,一堆一堆的特别发达,像南极仙翁的胡子。
蔬菜的上方,挂着一行黄色的塑料板,在空中荡来荡去的,这是常用的物理除虫法,几乎所有的大棚都采取了这个无毒的办法来粘蚜虫。
杨总让我去喝茶,一位年轻的女士付总,穿着一套淡黄色套裙,在斟茶。她说,棚顶上哪个像监控器一样的,是环境净化器,就是她企业的产品。
这时候,杨总拉着一位小伙子过来了,介绍说:“这是咱家的大公子,也是刚从外地回来。”我立刻打招呼,我知道杨总的大公子和她的媳妇各自负责一个地方,三人在三个地方传播蔬菜种植,多么不容易。
忽然一位个头不高却很壮实的光头男士过来了。我认识他,他叫王浩,安徽人,当年和杨总一见如故,进驻了一号棚这个平台,那块数据大屏幕就是他的产品,从这块屏幕上,能看到控制温度的、控制湿度的,能施肥喷雾打药全套设备的工作过程。
王浩公司全称应该是可视农业物联网温室智能控制,他刚刚参加了陕西杨凌农业展会,展销了自己的产品。他还跑汉中、广西、张家口安装物联网。有时候,他从一个地方赶往另一个地方安装设备,很累,但很自豪。一次他在汉中,安装往后已是早晨,顾不得休息就要赶路,回首望去,大山脚下新建的物联网大棚,整齐划一,一轮太阳冉冉升起,立刻光芒万丈,他的心情忽然感动了,他觉得干农业真是美好。他说:“有人奔着我们的口碑来,有人奔着我们的服务来,有人奔着人情来,有人奔着我们的价格来。在这个浮躁的时代,我们只奔着专业服务来。”能为中国的农业服务,不会考虑挣钱多少。这是他和杨希洲的共同之处,做农业已经成为他们生命的需求,是他们报效祖国的一种方式,早已不为生活而来。所以,一号棚挣钱不挣钱,没有考虑过,能给大家提供了一交流的平台,是他的事业。这个平台没有门槛,农民兄弟可以随时进来聊聊梦想,推广自己的新技术。
瘦瘦的,高高的徐少华也来了,岁月将这位共青团中央委员洗礼成为一名六十岁的大叔。他站在一边,他当年二十九岁,任三元朱的团支部书记,第一批跟着王乐义种植蔬菜,他是个细心人,整天蹲在大棚里,用尺子量着黄瓜的长势情况,发现晚上是黄瓜快速生长的时候。他也改革,用肥料,均衡,于是他卖钱最多,超过三万元。他被派出去带头推广蔬菜大棚技术,被山东德州平原县聘为科技副县长长达6年,后来又去新疆当科技副县长5年,转战了很多省份。
三元朱推广蔬菜种植的那一年,杨希洲还没有说媳妇,是个毛头小伙,大个子,人也善良,在孙集土管所工作。在三元片搞土地整理,搞大棚建设和推广,三元片里就有三元朱、三元孙、三元王等村子。当年三元孙的支书孙金柱常招待他在自己家里吃个便饭,喝点小酒。渐渐地,杨希洲越来越喜欢种蔬菜,他参与了辣1号、2号、3号、4号的培育,进行蔬菜良种繁育和推广。虽然没有了交集,可是孙金柱带领村里人一直种大棚。孙金柱退休后,也在三元朱村委院里办公,两人成为忘年交。
走南闯北的杨总在南部海岛上,建了一片大棚很成功。我很纳闷,为什么别人不成功,你就成功?他卖了个关子,然后说,海岛山上有台风,我下挖土地,把大棚建在地下,顶和地面一样平,阳光充足,成功避免这里特有的台风自然灾害。我心里暗暗地佩服他的智慧。杨希洲对三元朱的热爱,还有一个小小的秘密,那就是差点成了王乐义书记的闺女婿。
杨希洲在2023年6月份成立首届实用化气雾栽培新技术培训班,组建了一个群。里面有气雾栽培新技术及效益分析的文章,也有气雾栽培樱桃西红柿、芹菜的视频。让人们看到植物的根系很发达,在水里不受委屈,长而多,不光品质好,数量也多。在群里,有位殷老板就发一个招聘信息,说北京一基地招种植工人,管吃管住,一月5000或4500元;还有个信息是本地电商集团,转让一个占地230亩的基地,里面有18个大棚和葡萄园;也有人发布,江西招聘技术过硬的技术员,必须年龄在50岁以下;潍坊盆栽蔬菜研发中心发信息说,海南招一名种甜瓜技术员,工资15000元,年龄放宽到60岁;山西晋中、云南元谋、江西抚州都有招聘技术员信息;来自日本、韩国的信息也有,还有人提醒:去乌丝别克的技术员老师,如果没有走,千万别去,纯是圈套;也有人把西红柿种生病的图片发进来,问得了什么病?需要怎么治的?也有卖新机械的;徐少华在发到群里一首诗:夏日炎炎蝉儿叫满池荷花点头笑,清晨信息发一条,一份友情问候到。立刻有人点赞。
其实杨希洲也会写诗,他拉着我,来到走廊,读自己的诗。我看到那一首诗像一个大写的S,在企业简介的画面中贯穿下来,又像一条河流,从上游到下游,波澜壮阔:
蔬菜之乡,圣城寿光,
寿在云门之巅,光耀三圣沃土,
仓颉造字,象形首创,
夙沙制盐,百味之香,
齐民要术,农学之广,
.......
历岁月寒暑,赋人间秀色,
桂河芹菜,清脆飘香,
文家贡韭,纪台长茄,
圣城黄瓜,营里枣香,
斟灌彩椒,远走海外,
孙集苦瓜,候镇葡萄,
上口水果,田马瓜香,
古城街道的番茄驰名远扬,
浮桥萝卜脆,刘旺羊角蜜香,
田柳西红柿的多样,
化龙镇的胡萝卜之乡
.......
科技创新,智慧引领,
九章农业的年轻人,意气奋发,
严谨、务实、勤奋、上进
........
看着碧绿的菜叶、通红的果实,看着钢结构的框架,舒适的环境,知道为什么生产的水果芹菜、水果辣椒,都这么好吃,环境决定品质。
潍坊农业促进会的王树忠会长,说起和三元朱的缘分,透着甜蜜。他的爷爷就是三元朱王乐义的老师,他因为爷爷培养出这么优秀的学生而自豪。因为三元朱和青州搭界,彼此之间亲戚多,他们爱王乐义,自然也爱蔬菜大棚,就种上了大棚。这次来聚会,他先去拜访了王乐义老书记。他动情地说,我们有今天的成绩,不要忘记王乐义书记的功劳。当然,寿光人谁会忘记呢?王树忠会长这些年来介绍了很多企业负责人入党,然后动员他们回家当支书,支持农业,发展农村,心心念念的还是蔬菜种植。潍城考书记就是其中最优秀的一位,他搞富硒产品,增加蔬菜水果的附加值,帮村民致富。这个年过得很有滋味,所有聚集在这里的技术员,已经不谈传统的蔬菜种植了,他们谈创新,谈新技术。
1993年出生的张晓东,已是一家硒神集团的负责人,他精神抖擞,很自信地介绍企业产品,语气里透着自强不息,透着这群非凡农民的追求。
周习,中国自然资源作协副主席、秘书长,著有长篇小说《天干地支》《中国农民》等多部,获得过泰山文艺奖 、冰心散文奖、中华宝石文学奖等。